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WEB2.0的世界里,“自媒体”作为新兴的现代化和数字化媒体形式兼具纯个体化、纯草根化、纯自主化的高速度和高普及度的传播特点,本文着重介绍了海南“海上丝绸之路”文化遗产保护的自媒体展示模式的特点和利用价值。
[关键词]海南海上丝绸之路 文化遗产保护 自媒体
[中图分类号]G1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5)07-0063-01
海南是“海上丝绸之路”文化遗产保护的重要开拓者、参与者和管理者,如何保护好海南丰厚的历史文化遗产,发挥好海上丝绸之路之要冲作用,是海南人要思考的问题。而“海上丝绸之路”文化遗产保护是个世代相传而又浩大的、系统的工程,也是个“慢热”的工程,需要全体国人的支持、理解并付诸于行动的工程,这期间的大力宣传是必不可少的,因此在各大媒体进行传统宣传的同时,以自媒体模式宣传,是对传统模式宣传的重要补充。
一、自媒体展示模式
美国新闻学会媒体中心的谢因波曼与克里斯威理斯两位联合提出的“We Media(自媒体)”研究报告,把自媒体定义为:“We Media是普通大众经由数字科技强化,与全球知识体系相连之后,一种开始理解普通大众如何提供与分享他们自身的事实、新闻的途径。”公民用以发布自己亲眼所见、亲耳所闻事件的载体,如博客、微博、微信、论坛/BBS等网络社区。
二、如何利用自媒体展示模式不遗余力地保护好海南海上丝绸之路
传统媒体的议程设置其实是一种精英议程设置,大众每天从媒体得到的观点和信息都是被媒体所代表的精英群体有意无意筛选和划定了的,甚至互联网的兴起都未曾打破这一格局。在自媒体语境下,关注本身成了一种传播,而且关注者也极容易在关注的同时附加自己的价值判断,通过转发形成二次传播。在线论坛、博客、微博、微信、腾讯QQ、陌陌等各种社交软件都可以轻松地完成传播,它的纯个体化、纯草根化,纯自主化的高速度和高普及度,更能让大众的自觉性提升起来,所以自媒体更加有利于海上“丝绸之路”文化遗产的宣传和保护。
(一)自媒体传播与海南珊瑚礁的保护
传统的媒体是“自上而下”“点对面”的传播,将传播者与受众分得很清。而自媒体打破了这种格局和界限,每个人都是传播者,每个人都做新闻,“人人即媒体”,这样信息在传播时的亲和度就会增加,传播的速度更快,传播的范围更广。比如:珊瑚礁是“海上丝绸之路”的一部分,保护好珊瑚礁,传统媒体要从正面宣传珊瑚礁健康可持续发展的问题和通过立法来保护。同时可以启动千万珊瑚栽培行动计划,通过国家投入、民间捐赠、企业投资,在我国南海及东盟沿海国家开展珊瑚礁修复活动。通过这些活动可以让大多数普通人直接参与进来,以海洋环保活动促进国内甚至是各国人民心灵之间的互联互通。这样就可以发挥公众的自觉性,利用自媒体平台(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朋友圈、微信公众平台、人人网、百度贴吧等)将这一系列的保护行动发布出去,实现“人人即媒体”,让更多的公众从内心深处去了解保护珊瑚礁的重要性,从更深层次了解保护历史文化遗产的重要性。
(二)自媒体传播与海南海域研究
科技博客是自媒体模式的一种,曾经作为众多博客类型中的一个分支,是由一些资深人士撰写的。比如创事记、腾讯科技、川南在线、海纳在线、创业家、极客公园等。海南海域资源是海南“海上丝绸之路”文化遗产的载体,加强对海南管辖的海域进行研究梳理,也是海南“海上丝绸之路”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除了政府的传统研究方式之外,通过发动科技届达人、民间人士等对海岸带土地资源、岛礁资源、港口资源、油气资源、非油气矿产资源、生物资源、旅游资源等现状,开发利用状况及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分类调研和梳理,并通过科技微博的自媒体形式将调研的成果展示给公众,则更加有利于科学地保护海南资源,更有利于保护海南海上丝绸之路。
(三)自媒体传播与法律宣传
“自媒体”时代来临后,每个人的媒体权力扩张了,人们把自己的生活经过夸张,拍摄成视频发布在网络上,会得到很高的点击率。同时还可以对一些违法乱纪的行为利用视频的形式发布到网络上,既增加了民众正义感的提升,也保留了违法证据。海南保护海上丝路除了用传统媒体宣传旅游法、海洋法将相关法规和规章外,还可以通过自媒体扩大公众参与。比如关于保护沉船问题,南海水下沉船是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物证,但全世界范围内对盗挖文物都没有很好的防范方法,即使是建立起海上监测平台,也难以对盗挖情况进行全天候的监视。
三、总结语
文化遗产是全人类的共同财富,是一个国家在未来全球竞争中不可缺少的文化资源,是民族凝聚力和个人归属感的源泉。而自媒体将在这一过程中发挥巨大的作用,自媒体语境下的大众议程设置将成为文化遗产传播的重要途径,也将打开中国遗产保护中能够发挥持续作用的公众参与机制的大门。
【参考文献】
[1]王学栋,张玉平.海南“海上丝绸之路”文化遗产保护的自媒体展示模式研究[J].科技管理研究,2010(11).
责任编辑:张丽
[关键词]海南海上丝绸之路 文化遗产保护 自媒体
[中图分类号]G1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5)07-0063-01
海南是“海上丝绸之路”文化遗产保护的重要开拓者、参与者和管理者,如何保护好海南丰厚的历史文化遗产,发挥好海上丝绸之路之要冲作用,是海南人要思考的问题。而“海上丝绸之路”文化遗产保护是个世代相传而又浩大的、系统的工程,也是个“慢热”的工程,需要全体国人的支持、理解并付诸于行动的工程,这期间的大力宣传是必不可少的,因此在各大媒体进行传统宣传的同时,以自媒体模式宣传,是对传统模式宣传的重要补充。
一、自媒体展示模式
美国新闻学会媒体中心的谢因波曼与克里斯威理斯两位联合提出的“We Media(自媒体)”研究报告,把自媒体定义为:“We Media是普通大众经由数字科技强化,与全球知识体系相连之后,一种开始理解普通大众如何提供与分享他们自身的事实、新闻的途径。”公民用以发布自己亲眼所见、亲耳所闻事件的载体,如博客、微博、微信、论坛/BBS等网络社区。
二、如何利用自媒体展示模式不遗余力地保护好海南海上丝绸之路
传统媒体的议程设置其实是一种精英议程设置,大众每天从媒体得到的观点和信息都是被媒体所代表的精英群体有意无意筛选和划定了的,甚至互联网的兴起都未曾打破这一格局。在自媒体语境下,关注本身成了一种传播,而且关注者也极容易在关注的同时附加自己的价值判断,通过转发形成二次传播。在线论坛、博客、微博、微信、腾讯QQ、陌陌等各种社交软件都可以轻松地完成传播,它的纯个体化、纯草根化,纯自主化的高速度和高普及度,更能让大众的自觉性提升起来,所以自媒体更加有利于海上“丝绸之路”文化遗产的宣传和保护。
(一)自媒体传播与海南珊瑚礁的保护
传统的媒体是“自上而下”“点对面”的传播,将传播者与受众分得很清。而自媒体打破了这种格局和界限,每个人都是传播者,每个人都做新闻,“人人即媒体”,这样信息在传播时的亲和度就会增加,传播的速度更快,传播的范围更广。比如:珊瑚礁是“海上丝绸之路”的一部分,保护好珊瑚礁,传统媒体要从正面宣传珊瑚礁健康可持续发展的问题和通过立法来保护。同时可以启动千万珊瑚栽培行动计划,通过国家投入、民间捐赠、企业投资,在我国南海及东盟沿海国家开展珊瑚礁修复活动。通过这些活动可以让大多数普通人直接参与进来,以海洋环保活动促进国内甚至是各国人民心灵之间的互联互通。这样就可以发挥公众的自觉性,利用自媒体平台(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朋友圈、微信公众平台、人人网、百度贴吧等)将这一系列的保护行动发布出去,实现“人人即媒体”,让更多的公众从内心深处去了解保护珊瑚礁的重要性,从更深层次了解保护历史文化遗产的重要性。
(二)自媒体传播与海南海域研究
科技博客是自媒体模式的一种,曾经作为众多博客类型中的一个分支,是由一些资深人士撰写的。比如创事记、腾讯科技、川南在线、海纳在线、创业家、极客公园等。海南海域资源是海南“海上丝绸之路”文化遗产的载体,加强对海南管辖的海域进行研究梳理,也是海南“海上丝绸之路”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除了政府的传统研究方式之外,通过发动科技届达人、民间人士等对海岸带土地资源、岛礁资源、港口资源、油气资源、非油气矿产资源、生物资源、旅游资源等现状,开发利用状况及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分类调研和梳理,并通过科技微博的自媒体形式将调研的成果展示给公众,则更加有利于科学地保护海南资源,更有利于保护海南海上丝绸之路。
(三)自媒体传播与法律宣传
“自媒体”时代来临后,每个人的媒体权力扩张了,人们把自己的生活经过夸张,拍摄成视频发布在网络上,会得到很高的点击率。同时还可以对一些违法乱纪的行为利用视频的形式发布到网络上,既增加了民众正义感的提升,也保留了违法证据。海南保护海上丝路除了用传统媒体宣传旅游法、海洋法将相关法规和规章外,还可以通过自媒体扩大公众参与。比如关于保护沉船问题,南海水下沉船是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物证,但全世界范围内对盗挖文物都没有很好的防范方法,即使是建立起海上监测平台,也难以对盗挖情况进行全天候的监视。
三、总结语
文化遗产是全人类的共同财富,是一个国家在未来全球竞争中不可缺少的文化资源,是民族凝聚力和个人归属感的源泉。而自媒体将在这一过程中发挥巨大的作用,自媒体语境下的大众议程设置将成为文化遗产传播的重要途径,也将打开中国遗产保护中能够发挥持续作用的公众参与机制的大门。
【参考文献】
[1]王学栋,张玉平.海南“海上丝绸之路”文化遗产保护的自媒体展示模式研究[J].科技管理研究,2010(11).
责任编辑:张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