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英语写作能力的培养和提高

来源 :中学文科·教研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l1992zhangshu080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英语“听、说、读、写”四种能力中,说、写能力在某种意义上来說,能体现一个人英语水平的高低,而写又是书面表达和传递信息的交际能力,在四种技能中占有独特的位置。本文就如何提高学生写作能力与大家交流和探讨。
  
  一、通过阅读增加知识储备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这句话生动说明了书面表达和广泛阅读的关系。研究表明,正确指导学生阅读是解决词汇问题和迅速提高第二语言能力的有效必由之路。学生们在培养浓厚学习兴趣的基础上读课本、报纸、杂志上的英语文章,以及阅读一些简装、原版英文名著,同时坚持写作训练,这样,既丰富巩固了词汇、句式,掌握了文化背景知识,提高了阅读能力,又为实际写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二、注重写作训练的多样化
  
  写作训练主要是针对学生考试中易出现的问题(失分原因)进行针对性训练,教师在平时教学中应注意以下训练方法:
  (一)听写练习。在词汇教学中,教师不仅要教足词汇量,还要讲清楚每个词的使用条件、用法及搭配关系,进行典型同义词、近义词比较,点出构词法。学生只有较好掌握了充足的词汇量,写作时才能做到随心所欲地选择适合文章主题和风格的词、意义准确的词、表达清晰和生动的词、符合英语惯用法的词,以达到较好的表达效果。为强化学生掌握单词、词组,课上教师可经常利用一定时间让学生听写单词,听写课文上的句子,有助于学生仿照句型,编出自己的语句,这是英语写作的基石。
  (二)默写练习。课文上的英语语言,都是经专家审订的,具有权威性、精确性,默写段落文章,有利于学生模仿写作,也有助于学生深层次理解课文,更有利于学生听说能力的培养。
  (三)单词、词组及固定句型造句。这是对词汇学习的巩固训练,是一条行之有效的方法,必须长期坚持,这也是写作的基本内容之一。
  (四)英汉互译,学地道英语。这是一种传统练习,采用英汉、汉英翻译练习形式来练习写作有很大作用。这是练习写作的重要手段之一。
  (五)句型转换,变通表达。通过句型转换或同、近义词转换练习,使学生思路更活,即一句话用这种方式表达不出,可用另一种形式表达。这是学生写作能力提高的“变通器”。
  (六)短文改错,使语言更加精当。通过这一练习,可使学生养成一种“瞻前顾后、顾全大局”的良好思维方式,这是向写作进军的前奏曲。
  (七)改缩写课文,渐离“本本”。如把对话改写成记叙文;把长篇文章抓段落中心句构成缩文概要。看图说写、叙述成文,都可让学生充分利用头脑中积累的语言,表达学生的思想,有利于提高其写作水平。
  (八)限时作文,当场批改。给学生题目(topic),限时让学生当场作文,可先口头组织语言即兴表达出来,后写成书面,直到教师满意为止。教师当面批改,当堂评点,学生当场订正。这样学生既感兴趣,又能感受进步和成功的喜悦,是一种效率高、见效快、学生乐于接受的最佳方式。
  (九)坚持写日记,增强英语思维能力。学生把平日里的事件、感受写下来,常写常记,写作习惯逐渐形成。
  
  三、规范写作训练的内容
  
  英文写作与中文写作相似,大致需要以下步骤,即(1)构思(讨论题目);(2)写提纲(理顺思想的逻辑关系);(3)起草(打草稿);(4)校订(检查错误、重新安排内容);(5)修改(定稿)。 写作文的一些窍门也不容忽视,学生在日常写作中应有意识地加以注意:
  (一)通篇文章中,避免只用一两个句式。要灵活运用各种句式,如倒装句、强调句、省略句、主从复合句等。
  (二)使用不同长度的句子,通过分句和合句,增强句子的连贯性和表现力。
  (三)改变句子的开头方式,不要一味按主、谓、宾、状的次序。可把状语放句首,或用分词等。
  (四)学会使用过渡词。
  (五)避免重复使用同一单词或词组。
  总之,写作能力的提高不是一蹴而就的事,必须坚持从易到难、从少到多、从课本到课外、从慢到快的循序渐进原则,激发学生学习写作的兴趣和积极性,加强竞争意识,持之以恒,这样就能做到厚积薄发,思如泉涌,写作水平终会提高。
其他文献
摘 要:关注和研究农村留守儿童的阅读现状,对关注农村留守儿童、提高农村留守儿童的语文素养、促进农村留守儿童的成长具有重要现实意义。文章以沂蒙山区的临沂市费县石井镇为例,对其留守儿童的阅读现状进行了深入的调查与研究,并针对调查结果进行分析,提出了相应的对策与建议。  关键词:留守儿童;阅读现状;调查方法;调查结果;对策;建议  中图分类号:G45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3561(20
在职业学校的语文教学中,我们可以根据职业学校学生的专业特点,遵循统一要求和因材施教相结合的美育原则,将美育与语文教学任务统一起来,即以美育手段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促进其智能的开发和发展,又在接受知识的同时收到陶冶情操,提高审美能力的效果。根据自己的教学实践,笔者总结出在职业学校语文教学中进行美学教育的一些经验,谈出来与大家共勉。    一、引导学生品味文章,有深度地領悟美。    职业学校语文
在一个我难得参加的社交场合上,碰巧刘庆元与我同桌。那天碰巧好像也是他在学而优书店举办的木刻展的开幕日。他送我一本他为这次展览而出版的小画册。他曾在香港一位亲戚家小住过,便跟我谈起他对香港的印象——或者说,对香港的好印象。具体细节我记不起来了,但我能感到他喜欢香港的“市井味”,这是一般观光客看不到也体味不出的。但不知怎的,我并没有跟他说,这也正是我所喜欢的,并一再被我写进诗里。不过,我很快就发现,他
思想品德课怎样才能引领学生既获得知识,又让学生有触动心灵的学习过程的体验,收获品行?笔者曾尝试从以下三个方面去努力,效果不错。    一、以热情传递信念    新课程标准的理念强调,要帮助学生学习做负责的公民、过积极健康的生活。要让学生做到这一点,教师自己首先要做一个负责任的人,要以自身的人格魅力赢得学生的尊重。  负责任,有时就体现在一个关注的眼神、一句简短的话语、一个小小的动作里。握手,通常被
在培养人的过程中,德育不容忽视。德育工作的顺利开展,关键在于结合学生的心理特征、年龄特点,与时俱进地创新德育工作方法。  第一,正面传导法。即坚持以正面教育为主的原则,通过正面启发、传授、渗透、明理,使学生提高思想认识,形成正确理念的方法。这是一种最广泛、最常用的方法。德育的根本任务是解决人们的思想问题和认识问题,而解决思想认识问题主要靠摆事实、讲道理,引导人们分清是非黑白,明白事理。正面传导法能
一、预习的必要性    俗话说,“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学习又何尝不是如此?!叶圣陶先生说:“不教学生预习,他们经历不到在学习上很有价值的几种心理过程。”但长期以来,很多教师和学生并不重视预习,认为预习是可有可无的环节。那么为什么要预习?原因至少有三个:一是建构主义心理学告诉我们,任何知识的获得,都是建立在原有知识的基础之上的。学生只有在预习这个比较充裕、自主的时间内,才能把将要学习的内容和原来
《百尺梧桐阁集》是上海古籍出版社影印的《清人别集丛刊》中的一种。此书传世不多,现得以出版,有其一定的价值。但似存在一些值得研究的问题,下面谈谈对出版说明的意见。  《百尺梧桐阁集》的作者汪懋麟,字季角,后更号蚊门。《清史稿》中有传,称其“绩学有才干”、“才气横逸”。邓之诚《清诗纪事初编》,也说他“文颇修洁,善为表幽之作。《董妪传》言屠城之惨,知扬州十日未必尽诬。”《百尺梧桐阁集》资料丰富,很有参考
摘要:人地协调观是地理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承载着地理学科树人、育人的重大作用,是地理学科的核心价值所在,更是地理教学活动的最高目标和归宿。本文基于2017年高考试题带来的启示,刍议原创试题命制过程中人地协调观落实途径。  关键词:核心素养;人地协调观;原创试题;途径  2017年高考地理试题中,全国卷和地方卷都紧密围绕 “服务选拔、引导教学”的核心功能进行考查,重视立德树人的导向作用,涌现出一
“语文的外延是整个生活”、“不关心广阔的社会生活就很难学好语文”,这不仅是本人在语文教学实践中的真切感受,也是对当今语文教学普遍存在的脱离社会生活现象的反思得出的结论。  的确,长期以来,由于片面强调语文学科的工具性,特别是受应试教育的影响,教学模式化、教条化、功利化倾向严重。许多教师眼睛只盯着分数,一门心思抠“知识点”,让学生整天挣扎于题海之中,不愿花精力引导学生将语文学习与观察社会、思考生活、
《雷雨》剧中,蘩漪被称为“最为炫目的一道闪电”,她是全剧的中心,是戏剧冲突的制造者和推进者。蘩漪的思想性格是极其矛盾和复杂的,这种矛盾包括在与周朴园的婚姻中抗争与妥协的矛盾,在与周萍的畸恋中个性解放与个性丧失的矛盾,在母子之爱中的无私与利己的矛盾。种种矛盾像一条条无法挣脱的绳索纠缠着她,网织着她。矛盾的锯条锯割着她的心灵,她想冲出牢笼反使自己成为禁闭在“阁楼上的疯女人”,她想拯救自己却拖着别人一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