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思批量作价

来源 :销售与市场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lamour26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批量作价:销量越大,破坏越大
  传统销售渠道是多层级渠道模式,产品销售从上级经销商到下级经销商层层批发。这种层级式渠道问题在于:
  1.水平冲突和垂直冲突频繁发生,渠道上下游之间缺乏信任,经销商网络毫无凝聚力可言。
  2.市场组织由大经销商掌控后,厂家难以控制渠道,窜货、降价竞争现象频频发生。
  3.经销商相互利用价格折扣砸价竞争,产品利润空间难以维持,挫伤经销商的积极性。
  4.产品利润空间的丧失,使得产品的生命周期缩短。
  就这一渠道模式,国外一位企业家曾说:在销售过程中,我对“欺负老实人”很反感;狡诈者猖獗,玩弄手段,丧失诚信,最后造成“乖巧”盛行。虽是经销同类产品,但是小规模、缺乏实力的经销商不得不以定价或以定价的九折来购买;而大型的、有实力的经销商能够以不到定价4折的价格购入。这实质上是一种弱肉强食的不公平现象。给廉价倾销的经销商更加低廉的价格,其实是在诱使其低价倾销,恶性循环一旦开始,就会引起大范围的价格混乱,渠道体系崩溃。销售量最大的经销商,往往也是对市场破坏最大的经销商。
  抄了经销商乱价的后路
  层级式的渠道模式,实质上是利润的分配模式:上一级的经销商由于进货量大,可以获得更多的价格折扣;它从自己的利润中拿出一部分,分配给下一级经销商,让下一级经销商帮助自己实现销售。在这样的体制下,厂家给出的较高折扣,却成·级经销商独占的资源,使其获得组织市场的权力。有了权力,有了资源,却没有制约或制约很弱,那么一级经销商自然能在市场上为所欲为。
  但是一旦经销商失去了这种价格优势,它也就失去了组织市场的能力。由此引申出“价格与销量无关”的渠道模式。
  “价格与销量无关”的销售思想是:无论销量如何之大,都不能成为降价的理由。比如一种抢手的机器,无论是15台还是l万台,它的折扣都是70%。销售一台若有3000元的毛利,销一万台便是3000万元。销售一万台的经销商,其每一台的销售费用一定相当之小。大量销售的利益不是在这种平等的价格体制中体现出来了吗?与调整折扣高低相比,销售价格适当稳定下来,不是对经销商更有利吗?
  “价格与销量无关”的理念,是对传统的批量作价定价法的颠覆。它要求由厂家用统一的价格组织市场,经销商不分大小,不分销量大小,不管区域差别,以同样的价格供货。
  由于产品失去了多级分销的价差势能,“价格与销量无关”的销售政策必然要求对渠道进行扁平化改造。厂家要加强对渠道的管理,特别是延伸管理经销商的客户,才能稳定住市场价格体系,维护经销商销售产品获得合理的利润,保证经销商销售的积极性。
  改造大经销商足第一步
  “价格与销量无关”是向大经销商发出了一个信息:或者接受渠道扁平化改造,或者提前出局。这必然招致大经销商的激烈反对。
  大经销商主要集中在省会城市,它能够做大的主要原因在于销售区域比较广。他们以批发为主,依赖下层经销商来实现销售。如果用“掌握终端客户数量和质量”来衡量经销商的价值,大经销商未必有更多的优势。
  地市级经销商虽然规模较小,但是他们实实在在地做直接客户,掌握着终端客户。长久以来,地级经销商对上级经销商的利润“盘剥”抱怨甚多,实行“价格和销量无关”策略,与厂家直接合作,降低了进货价格,提高了利润空间,广大地级经销商必将积极响应。
  同时,地位的提高也使得地级经销商感受到厂家的重视,对厂家的忠诚度也大幅上升。有了广大地级经销商的支持,大经销商的反对便不能构成威胁。
  通过渠道改造,合作的省级经销商改造成市级经销商,取缔拒不合作的省级经销商,厂家渠道管理直接下沉到市级经销商。
  此时,渠道结构变成:厂家——市级经销商——用户。这使得厂家的触角直接伸到渠道终端,通过控制渠道终端,能够管理到直接客户,从而控制市场。
  对窜货釜底抽薪
  
  完成了大经销商改造后,市场分区域销售,厂家统一了价格体系,才能有效控制窜货。
  1.通过渠道扁平化,减少渠道层级和产品流通的环节,厂家通过对产品的物流状况进一步掌控,控制窜货的能力得到了加强。
  2.“价格与销量无关”政策统间的商品价格,窜货失去价格势能,就容易管控得多了。
  3.“价格与销量无关”的政策运用,使得经销商更加专注于对直接客户的销售。渠道改造后,取消了上级经销商对下级经销商的利润盘剥,拓展直接客户群体成了经销商增加利润的来源。
  4.摒弃“大批发”为主的销售模式,使得渠道大量库存得到有效控制。经销商可以根据实际销售,制订自己的进货计划和库存状况,不必为价格折扣而大量压货。而大量压货的消失,让厂家和经销商从高度经营风险中解放出来。由于没有巨大的库存压力和无休止冲量的欲望,经销商对窜货也失去子兴趣,窜货的主观动力也削弱很多。
  避免渠道内部价格战
  渠道内部的价格竞争对厂商的杀伤力都是巨大的。“价格与销量无关”的政策,不只是统一了厂家给经销商的供货价格,还制定了一套价格体系,包括厂家给经销商供货价格、经销商批发限价和零售限价;同时还包括价格监控管理体系,以避免渠道内部的价格竞争和低价倾销行为。
  由于统一了经销商的进货价,取消了价格折扣,经销商要想砸价销售就得损失自己的利润,得不偿失。而厂家根据统一的市场销售限价等政策来管理经销商,查处那些违规的经销商,控制经销商的降价冲动,使得经销商的价格战不至于愈演愈烈。
  “价格与销量无关”的政策形成了相对稳定的市场价格体系,确保经销商有合理的利?闰空间,也稳定了厂家自己的获利水平。在此基础上,厂家引导经销商将精力投放到市场开发上,而不是在传统的老市场上拼得你死我活,从而营造了一个良好的市场环境,延长产品生命周期。
  奖励不只看销量
  “价格与销量无关”的政策,在激励经销商方面还必须配套各种奖励政策,建立起新型经销商体系。在这种销售模式下,厂家奖励经销商的依据不再仅仅是看销量,更多的是考察经销商的销售行为。厂家可以根据经销商的销售量和销售行为来分类,分别给予不同的奖励。如根据经销商表现设立不同的层次以区别奖励:
  签约经销商:与厂家签约,承诺完成一定的销售量。
  安心店:在考核期内,无销售假冒代用品记录;售后服务无投诉和重大问题;无窜货行为。
  金牌经销商:销量进入全国排名前100位,完成年度销售任务,在考核周期内无窜货记录和低价倾销记录;无销售假冒代用品记录;不销售竞争产品。
  安心店和金牌经销商首先是签约经销商。在评上安心店和金牌后第二年,经销商可以享受更多的销售支持,同时也会享受更多的年终奖励。其中,安心店的奖励比签约经销商增加10%,金牌经销商增加20%。
  通过这些经销商激励措施,在鼓励经销商增加销售的同时,更多地鼓励了经销商正确的销售行为,维护了市场的有序发展。编辑:王 晨 wdc3000@sohu.com
其他文献
中小企业没钱、没人、没实力,故总借船出海,借力打力。但拿来的东西难免不称手,短时间内能迅速上量,最后却难逃昙花一现的命运  “拿来主义”的几宗罪  国内许多中、小型企业,由于资金实力、人力资源等因素的限制,往往缺乏有效的渠道决策能力,于是欣喜地举起了“拿来主义”的大旗。  下面三种现象是“拿来主义”的典型做法:  现象—:企业自身没有稳定的销售渠道,且品牌和产品的知名度都不高,于是,通过招聘拥有丰
如果你符合以下条件:  1.国民教育大专以上学历  2.年龄已过三张;  3.脑子里有点东东;  那么这个薪水计算基本法或许在你跳槽时,能够比较客观地帮你省却许多同老板讨价还价的苦恼,同时又能让你尽量规避就职风险。  注:  1.此基本法适用的行业有化妆品、快速消费品、医药保健品、服装等。  2.适于对照的职位为以上行业的销售经理(省级)、市场部经理、品牌经理、推广策划经理、客户服务经理、人力资源
对中小企业而言,生存是当前第一要务,只有生存下来才有机会,这是思考所有问题的前提。因此,以经济效益为中心,更注重短期利益和追求利润是中小企业的现实选择。在渠道运作上,虽然精耕细作的渠道模式相对于粗放式管理是一个进步,并且是可行的、有效的,但如果只是简单地理解和推行,却只会导致销售费用上升、经济效益低下,反而使中小企业不堪重负,这是营销经理们必须直面的问题。    精耕细作:中小企业做不做    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