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地产企业跨地域开发人力资源管理浅析

来源 :经济视角·下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_DotNET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在房地产企业跨地域开发过程中,如何对不同地域、具备不同地域文化的企业实施有效的跨地域人力资源管理,几乎是每一个企业都关心的问题。随着房地产行业高速发展,跨地域人力资源的管理已成为房地产企业管理的核心问题。本文分析了房地产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现状,提出了当前中国房地产企业跨地域人力资源管理对策及优化管理的目标和途径。
  关键词:房地产企业;跨地域开发;人力资源管理
  中图分类号:F423.1;C961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3309(x).2012.02.07 文章编号:1672-3309(2012)02-15-02
  随着房地产行业持续快速发展,众多房地产企业走出本地,开始实施全国化战略。如何做好人力资源跨地域管理,是当前所有跨地域开发房地产企业共同面临的问题。
  一、跨地域开发房地产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现状
  跨地域、多项目、多业态的开发业务格局,加大了人力资源管理的复杂性。由于各项目所处的社会环境、经济发展水平和地区政策存在差异,跨地域人力资源管理面临以下压力:一是运作程序复杂,管理难度明显增加;二是人才尤其是关键岗位人才短缺;三是管理成本加大;四是沟通困难,管理效率下降;五是总部对地区公司控制力下降。跨地域开发给薪酬和绩效管理也带来了新的考验。如何建立科学合理的跨地域绩效考核与薪酬体系以及如何选人用人留人,是目前跨地域房地产企业在人力资源管理上应当思考的主要问题。
  二、跨地域房地产企业人力资源管理面临的主要问题及解决措施
  (一)管控模式问题
  在企业经营管理实践中,总部对地区公司的管控一般分为运营型管控、战略型管控和财务型管控三大模式,这3种管控模式对地区公司的管控力度各不相同,对应的人力资源管控应分别选择“集中管理型(或全面管控型)、监管型(或政策指导型)、分散管理型(顾问型)”的人力资源管控模式[1]。随着企业经营规模的扩大,总部的管控模式一般会由运营管控向战略管控转变。战略管控需要总部各级管理者具备良好的管理素质,相应的人力资源管控应该选择监管型(或政策指导型)管控模式。
  (二)总部与地区公司之间的文化相容性问题
  1、企业文化的传承性
   地域性是房地产行业的特征之一。跨地域开发企业的各地区公司总经理、人力资源及主要业务部门负责人,一般应由总部直接委派。这就要求派出人员在尊重当地文化的同时,要让所有的员工认同总部的文化与行事原则,以保证企业文化和管理理念良好传承。
  2、地域文化的兼容性
   跨地域的房地产企业,将面临派出人员和新聘用人员之间的文化融合问题。为避免引起跨地域文化冲突,需要正确处理跨地域文化融合、薪酬体制和福利待遇、提升团队凝聚力和员工忠诚度等问题。根据总部和地区公司文化的差异性和兼容性,分别采取分散管理型(顾问式或委派式)管理模式或监管型(或政策指导型)管理模式。
  3、统一管理标准与不同管理策略的有机结合问题
  (1)统一管理标准。作为跨区域房地产企业,总部需要在地区公司推行科学统一的系统化管理标准,可采取下列措施:第一,地区公司的人力资源经理均从总部派出,全体人力资源管理人员,应安排到总部人力资源部轮岗培训;第二,总部人力资源部监督和指导地区公司人力资源管理的战略规划、政策运用、制度建设,并提供学习标杆企业或管理前沿的方法和工具;第三,通过现代化的管理工具进行辅助管理。此外,由于各地的社会经济发展状况和地域文化环境明显不同,人力资源的供应数量、种类和综合素质存在较大差异,劳动政策及具体管理情况参差不齐,在维护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统一标准的同时,总部还要根据各地的实际情况,在不同的地域推行不同的人力资源管理策略。
  (2)适应管理环境。地区公司要特别注意掌握和遵守国家及地方政府有关劳动者权益保护的各项法律法规,做好政策法规的正确衔接,实现人力资源管理“本地化”。“本地化”通常有两种途径,一种是选拔培养本地人才,另一种是把总部外派人员培养成精通本地文化的“本地通”。就经营成本和企业的长期战略而言,第一种方式是绝大多数企业的首选,但无论培养“本地化”还是“本地通”人员,都需要一个较长的过程。
  4、薪酬激励合理性与跨地域公平性的有机结合问题
  (1)建立个体长效激励机制。薪酬激励一直被视为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核心内容[2]。目前大多数企业在激励手段上,通常采用加薪方式而忽略员工的职业发展、自我实现等高层次的需求,导致一些有经验的人才由于成长空间不足而流失。为支持实现企业经营发展战略目标,优秀的企业一定要始终遵循“外部竞争力和内部公平性并重”的薪酬激励管理理念。由于不同地区社会经济发展不平衡,跨地域房地产企业在确保员工各职位层级薪酬激励合理性的同时,还要关注总部各地区公司之间薪酬水平的公平性。
  (2)完善市场化薪酬管理制度。为实现跨地域房地产企业薪酬激励成效的最大化,应针对我国各地社会物价平均消费指数和房地产企业市场平均收入水平差异较大的实际情况,保持各地同类员工总体薪酬收入的合理差距,使员工在主要生活消费能力如医疗、住房和日常生活消费等方面,基本保持同一水平。结合房地产企业专才与通才并重的特点,建立专业技术人员、经营管理人员薪酬体系,制定不同职位的薪酬层次等级和调整标准,及时与各地劳动力市场收入水平接轨,不断提升员工的薪酬满意度,确保企业“吸引人才,留住人才”。
  (3)建立异地工作补充福利。员工调往异地工作时,该员工除保持原公司的薪酬水平、社会保险和社会公积金缴纳及相关劳保福利外,调入地区公司也应给予该员工一定数额的异地工作津贴,以补偿其异地工作的特殊付出,提升员工对企业的认同感和工作积极性。
  (4)实行以目标管理为基础的绩效管理体制。一是建立以工作业绩考核为主体、周边绩效和能力素质考核评价为辅的全面绩效考核体系;二是细化绩效考核程序。绩效考核一般视职位目标任务情况采取按月份、季度、半年度或年度定期展开,或可按一定的期限确定考核期;三是合理运用考核结果,将考核结果运用于绩效工资和奖金的发放、劳动合同管理,以及职位调整和培训等方面。
  5、高端人才短缺及完善人才培训与开发体系问题
  (1)拓宽招聘渠道。房地产行业中高层管理人员和核心技术人员日益缺乏,关键岗位人才的开发和招聘,始终是房地产企业人力资源竞争中不变的主题。除运用网络、媒体社会招聘做为重点以外,还需要结合人才咨询机构、专业技术培训机构、业内同行应聘资源共享、人力资源协会信息的补充以及有针对性的校园招聘活动等多种途径,人才招聘采取本地化与全国化相结合。遵循人才与企业和岗位的匹配原则,选聘“合适的人,做合适的事”。
  (2)防范人才流失。一要用待遇留人。在企业力所能及的条件下,结合地域劳动力市场情况,不断改善提高员工的物质生活条件,兑现员工应得的待遇和尊重,科学合理的制定以“按劳分配为主,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薪酬激励机制,使企业与员工真正形成利益共同体;二要用事业留人。要解决好现有人才“用非所学,学非所用”的问题,尽量给他们安排与其专业相适应、有联系的工作职位,充分发挥他们的业务专长;三要用感情留人。开展员工关怀活动和思想政治工作,帮助人才排除各种后顾之忧,使现有人才能把更多的精力放到工作上,共同为实现跨地域房地产企业的持续发展服务。
  (3)加速“本地化”培训。“本地化”就是将总部外派地区公司管理人员的先进的管理技术、知识、理念移植到本地管理人员身上。在这个过程中,关键的步骤就是对本地管理人员进行工作指导和培训,促进其学习掌握公司的技术、知识及文化,因此人力资源培训的内容、方法及政策的制定和选择是至关重要的。员工培训应作为跨地域房地产企业的一项战略任务,将其纳入企业经营管理之中。作为人力资源开发的核心,在员工培训上充分投入,使各职位人员尽快实现“本地化”。
  (4)提升员工综合素质。跨地域房地产企业应针对员工的不同需求,建立多层次的人员培训与开发体系。一是建立引导人制度,对新入职的员工指定引导人,使其尽快熟悉工作内容、规章制度及企业文化;二是设立人才接力计划,选择高潜质的人员给予岗位轮换、管理知识培训等,使其各方面得到较快的提升;三是管理培训,主要是对中高层管理人员进行管理知识和管理技能的培训;四是鼓励员工参加各种以提高自身素质为目的的外部培训。
  6、信息与知识的共享问题
   信息与知识共享平台的建设,对跨地域房地产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具有特殊的价值。为实现管理信息全面、及时、准确的传递与专业知识的充分共享,许多成功的跨地域房地产企业,都建立了覆盖全集团公司的信息共享网站和广域网通讯系统,有些企业还建立了跨地域乃至跨国界的远程视频会议系统。这对信息与知识传递、共享效率和质量方面有了较大提升。
  跨地域人力资源管理是企业总部与地区公司提高人力资源管理效率、推动管理水平升级的战略性活动,只有科学全面的分析企业的实际,制定详细周密的计划,逐步平稳的实施人力资源管理的适应与变革,克服企业不同地域、不同发展阶段的人力资源管理障碍和瓶颈,才能成功的促进跨地域房地产企业战略目标的顺利实现。
  
  
  参考文献:
  [1] 杨建、刘铮、李红昌. 企业集团人力资源管控模式及影响因素分析[J].科技和产业,2009,(08):36-39.
  [2] 梁松、史本山. 人力资源管理、人力资源管理评价与公司绩效[J]. 软科学,2009,(11):102-106.
其他文献
摘要:珠三角地区作为中国改革开放的最前沿地区,FDI的大量流入极大地提升了该区域的产业竞争力,尤其是非劳动密集型产业,通过分析可以清楚地看到FDI的这一作用。但是,FDI的大量流入也存在一定的负面影响,使得珠三角产业竞争力容易受到外资公司的操纵。因此,珠三角地区政府应该扬长避短,合理利用FDI来提升自身的产业竞争力。  关键词:珠三角;FDI;产业竞争力;分析  中图分类号:F207文献标识码:A
期刊
摘要:伴随着消费社会的到来,广告在社会文化特别是城市文化的发展中日益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并成为城市文化的一种叙述方式。本文以都市报纸广告为例,选取《北京晚报》(北京)和《新闻晨报》(上海)的广告为对象,进行文本分析。通过统计和对比两份报纸各类广告的状况,运用鲍德里亚的符号消费理论,对不同城市报纸广告所建构的消费习惯做一番研究,进而阐释广告作为一种大众传播媒介,如何体现了特有的城市文化。  关键词:消
期刊
摘要:在知识经济时代,对于从事金融服务的知识密集型企业——商业银行而言,智力资本已逐渐成为影响其绩效的重要资源。本文选取2006-2009年我国14家上市商业银行的数据,从智力资本增值系数法(VAIC)角度实证研究商业银行智力资本与绩效的相关性。研究结果表明:智力资本、人力资本与商业银行绩效显著正相关;财务资本、结构资本、关系资本与商业银行绩效均正相关,但并不显著。结合实证研究结果本文还提出了相应
期刊
税收横向转移,指税收收入归属地与来源地的不一致。企业所得税税收横向转移,即区域间企业所得税税收收入与税源的背离。税收收入为税收的最终归属,税源为税收的最终出处和根本来源。收入归属地与来源地的不一致使税收偏离税收中性。  中央企业。保险公司,地方金融机构,中央与地方所属企业、事业单位组成的联营企业、股份制企业,外商投资企业和外国企业所缴纳的企业所得税属中央与地方分享税,60%上缴中央,40%属地方政
期刊
摘要:本文用2000年1月至2010年8月的月度数据,建立包含4个内生变量和两个外生变量的滞后三阶SVAR(3)模型,并通过该模型的正交化脉冲响应函数分析该时期我国货币政策对股市的动态影响效力。  关键词:货币政策;股市;动态效应;SVAR  中图分类号:F832.5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3309(x).2011.01.27 文章编号:1672-3309
期刊
摘要:解决“三农”问题的最终目标是增加农民收入,而增加西部农民收入非常重要。本文对桂林市灵川县的农村消费信贷与农民收入的关系进行计量分析,认为农村消费信贷余额的增加对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的增加有明显的作用。笔者根据调查所得的资料,分析了制约桂林灵川农村消费信贷发展的因素,并提出了相应的发展消费信贷的措施。  关键词:农村消费信贷;人均纯收入;制约因素;政策建议  中图分类号:F832.43 文献标识
期刊
摘要:到底是什么导致中国的储蓄率过高、需求结构失衡?笔者试着从土地出让机制的角度来解释中国储蓄率的变化情况,并结合“十二五”规划中对调整经济结构布局,对解决中国经济结构失衡给出自己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消费;储蓄率;分税制;土地出让  中图分类号:F120.4 文献标识码:A doi:3969/j.issn.1672-3309(x).2011.01.38 文章编号:1672-3309(2011)
期刊
摘要:伴随着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民生活水平提高,农民的人情礼俗消费支出也随之水涨船高,传统朴素的人际互助与交往正在被异化成令人生厌的功利性人情礼俗消费。本文对s村农民的人情礼俗消费现状进行描述,运用社会交换理论对其进行解读和分析,倡导适度的人情礼俗消费,以减少农民负担,促进农村人际关系和谐。  关键词:人情消费;农村礼俗;社会交换理论    礼俗消费是指人们在风俗习惯的典礼仪式活动中的消费行为,包括物
期刊
摘要:本文从人力资源及成本、产业基础及服务贸易开放度、企业实力、语言文化、国际经验及市场开拓、知识产权保护及信息安全水平6个方面,全面系统地比较了中印两国承接国际服务外包的优、劣势。笔者认为,服务外包业处于国际产业链中低价值环节,因此中印两国要力避展开正面竞争。中国要变与印度企业正面竞争为互补、合作。  关键词:中印;国际服务外包;优劣势;对策建议    近几年,中国服务外包产业迅猛发展。尽管在国
期刊
摘要:目前关于信用证的审单标准与原则有不同的学说和主张,但严格相符原则是各国普遍采用的主流做法,它有利于信用证交易的确定性,提高信用证交易的经济效率。本文试图从理论与实践两个角度诠释严格相符原则的基本内涵,以期得出对严格相符原则的精确和全面理解。  关键词:审单标准;严格相符;理论与实践    信用证(ktter of Credit,简写L/C)是国际贸易中最基本、最常用和最主要的支付方式。根据国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