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植学生的语言之树

来源 :新课程·上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ymmttjjjj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今年五月,笔者有幸参加了在古城南京举办的“七彩语文杯——第七届全国小学语文教师素养大赛”观摩活动。李伟锋老师执教的《水》这一课,抓住课文的语言文字、关注文本的表达形式,扎实有效地训练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打破了“课堂像喧闹的浅水河”这一阅读教学现状,为引领“语文教学走出尴尬的境地”指明了方向。
  语文教学是干什么的?
  新版课标提出,语文课程的核心目标就是学习语言文字运用。
  于永正先生说语文教学说白了就是教学生学语言、用语言的。
  细读李伟锋老师的《水》一课就会发现,李老师的课堂教学正是着力于培植学生的语言之树,对如何落实学习语言文字运用这一目标做了很好的诠释。
  一、熟读精思,发现“语言形式”的秘妙
  师:除了第3句话,这段话中还有哪些词句在表达上也值得我们学习?
  生:我找到的是三个“滑过”。
  师:他发现了作者反复用到了“滑过”这个词,都滑过了哪里呢?
  生:从头顶到膝盖和腿……
  师:在水的滑动中,这水滑过了四兄弟的每一寸皮肤。对呀,那如果把这句话直接改成这样不是更加简洁而清晰吗——从头顶倾注而下的水滑过了全身。你比较下这两句话发现有什么不同?
  生:第一句三个滑过读出了水抚摸我们皮肤的时间,更体现我很享受这次冲凉。
  师:这次冲凉带给四兄弟的感受是——
  生:非常快乐的。
  师:你读懂了。你来说一下。
  生:第一句比第二句写得更加具体,可以说明这四兄弟冲凉很爽。
  师:更加具体。其实除了具体,还有一处也非常生动。
  生:第一句话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这样就更加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四兄弟冲凉时很快乐。
  师:这句主要是词语的反复运用,这也是一种修辞手法。同学们,就在水滑过的过程当中,我们体会到的是水流动如此之慢,如此之长,这还只是内容。你想过没有,只用一个滑过和连用三个滑过,它的区别在哪?这种感受一旦捅破就不得了了,你来说。
  生:只用一个滑过,说明这勺水并没有对他们产生多大效果,而连用三个滑过,说明这勺水滋润了他们,让他们从干燥的痛苦中脱离出来。
  师:掌声送给他。这就是具体而生动的表达,把这种感受描绘的清晰可见。就让我们带着这一勺水滑过全身的感受一起来读这段话。
  生读书。
  【评析】钱正权先生说:“阅读理解,主要是指对课文如何运用语言文字表达内容的理解。理解了语言形式也就深刻理解了内容。”我们生活中会有很多只可意会却不好言传的感受。我们只能说“太爽了!”“太困了!”或者一声叹息。那作者是怎么写出这一勺水带给四兄弟的感受呢?李伟锋老师发现“滑过”一词,通过删词前后的对比读,学生轻松领悟具体而生动的表达可把这种模糊的感受描绘得清晰可见。在李老师的课堂上,没有了语言训练和人文熏陶的两张皮,而是融会贯通、不着痕迹,这才是真正扎实的语文课堂。
  二、训练写话,内化“书面语言”的表达
  师:同学们,这缺水的日子不仅存在作者的记忆里,这缺水的现象也不仅存在作者的家乡,还有很多地方依然缺水。
  (播放背景音乐和图片)你看,在这一片干裂的土地上,一个渴望水的孩子;你看,在这一条崎岖的山道上,一群正在蹒跚而行的背水的男女老少;你看,一个母亲积了一点点水,小心翼翼地倒给了自己的孩子,孩子正捧着这一口水。
  假如你就是这个孩子,这一“捧”水喝下去是怎样的感受呢?请同学们看写作提示(出示提示),我们像作者一样,把这一捧水的感受写出来。好,拿出我们的写作单,把感受写出来。
  学生写话。
  师:同学们,我们心中有万语千言,现在先写到这里,我找一位同学来读一读。
  生:母亲小心翼翼地为我倒了一“捧”水,我喝下去,水滑过了我的食管,滑过了我的小腹,滑过了我的丹田,在我的心中这不是一口简单的水,是希望,是生命,是我的家人给予我最好的礼物!(掌声)
  【评析】钱先生说:“教师要有意识引导学生不斷内化书面语言,不断丰富充盈自己的语言库存。学过的词汇和句子在练习表达时,能不时显于笔下或口语之中。”当下,很多教师都主张“语用教学”,以此在课堂上进行“读写结合”。可惜是很多教师“语用点”找不准,出现千课一面,为写而写,自然体现不出文本“弱水三千,只取一瓢”的价值。李老师通过音乐和图片的渲染,让学生入情入境、换位思考,以文本为蓝本进行有效仿写,训练学生运用具体生动的词句来表达模糊的感受的表达能力,效果极佳。
  从《水》教学中我们可以看出,李老师的教学基于文本,但又不拘泥文本。其实,语文教学就应该如李老师这般,借助课文这个“例子”,发现“语言形式”的奥妙,揣摩、赏析并不断内化文本语言,为培植学生的语言之树不断输送养料,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语言文字的运用。
其他文献
摘 要:地方优秀传统文化有很强的地域特点,伴随在学生成长过程中,随时随地对区域内每个学生起到教育、熏陶作用,学校开发和利用地方优秀传统文化资源,对培养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有着独特的优势。  关键词:地方优秀传统文化;核心素养;培养策略  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指学生应具备的、能够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2016年9月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研究课题组发布了《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研究
[前言]  提高学生的审题能力一直被认为是现在小学数学教育中的一个重点在进行研究,也有很多的专家学者以及一线教师在实践中提出了很多诸如多读几遍题目、圈出画出重点字、画线段图等很多比较有实效的方法和措施。大体都是把抽象复杂的数学信息想办法转化成形象简单的数学信息,从而提高对题目的正确理解。数学语言的精练、抽象和理解能力的薄弱在客观上增加了学生审题的难度。  [实践案例回放]  因为中低年级的学生大多
【理论分析】  一谈到创新,人们就习惯于将它与了不起的发明创造相等同,因而抑制了许多人的创新能力。创造学认为,人人都有创造性,人人都有创造潜能,小学生也不例外。我们绝不能认为小学生只能接受而不会创造,轻视他们的创造潜能。就小学生而言,只要是由学生自己观察、思考、探究、归纳所得到的,都可理解为创新。伟大的教育家陶行知指出:“创造力最能发挥的条件是民主。”创新意识必须从小培养。  【教学目标】  认知
有幸被推荐参加西固区组织的第一届优质课比赛,对于参加工作满五年的我来说,既满心期待,又压力重重。满心期待是因为自参加工作以来从未感受过这样的舞台,每个人的内心深处都向往大舞台,我也不例外。压力重重首先是自身能力有限,其次,自己所在学校在农村,班额小,没有平行班,比赛的学校在城区,每个班学生人数至少五十人左右,对我来说课堂的把控能力将是最大的挑战。短短的十五天时间里我犹如一只即将破茧却又在痛苦挣扎的
摘 要:随着时代的进步,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得到快速发展,每天都会有新的技术和理念不断产生。而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推进,教育领域对素质教育的关注度逐渐提升,由于小學数学是义务教育阶段必须学习的基础课程,目前,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如何培养学生核心素养已经深受普遍关注,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可以促进学生综合能力的提高,不仅有助于解题能力的提高,最重要的就是培养学生的独立思维,掌握最合理的学习方式。针对小学数学核心
摘 要:小学课堂教学如何走向深度,主要从三个层面展开论述:从“点拨”出发,可以点燃求知的欲望;在实践中前行,可以让教学研讨驶进课堂的洪流;在课改中摸索,可以引领我们探求教育的本源,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  关键词:课堂研讨;审视课堂  如果说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是“一艘船”,那么这艘船就一定要扬帆起航;如果说学生是一群不惧风雨的“水手”,那么我们就不会只享受徘徊于宁静的岸边,如果说我们都向往丰富多
一、教学目标设计思路分析(5维分析法)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在“第二学段”的目标分别从五个维度展开来设计,我从中筛选出最适合《纪昌学射》课文学习的参考目标为:  1.识字与写字:  (1)对学习汉字有浓厚的兴趣,养成主动识字的习惯。(2)能使用硬笔熟练的书写正楷字,做到规范、端正、整洁。  2.阅读:  (1)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初步学会默读,做到不指读。(3)能联系
摘 要:语文是小学教育的基础课程,同时也是小学生学习其他学科的前提。所以,在小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应重视小学语文教学,并通过不断创新教学方法来提高教学效率。基于此,主要从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现状入手,并就提升课堂教学效果的策略进行阐述。   关键词:小学语文;课堂教学;问题;策略   随着现代教育制度的不断改革与发展,人们对于小学语文教育的关注越来越高。虽然现代很多教师在教学方法、教学观念上都进行了创
摘 要:学生數学知识的学习,离不开教师的启发。教师巧妙的“启”和“引”,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以学生的思维活动注入不竭的动力,使学生的思维打开,经历数学化的过程,逐步形成良好的学习意识,发展数学学习能力。  关键词:启发思维;已有经验;最近发展区;核心问题;学习能力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修改版)》提出“教师教学应该以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经验为基础,面向全体学生,注重启发式和
摘 要:随着新课改的深入实施,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怎样让教学真正以学生为出发点,充分借助具体的教学行为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教师结合教学内容、学生需求搭建合作学习的平台,从而在巧妙组织和引导下,让学生自主合作学习、主动分析探究,将原本独立的学习氛围扩大为集体的学习环境,激发每一名学生的学习热情,在协调配合下挖掘潜能,培养协作精神,提高课堂效果。   关键词:语文;合作学习;探索   随着新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