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黑暗中,活成一束自信的光

来源 :思维与智慧·上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lc19881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67岁的盲人作家郑佩珍,至今无法忘记13岁那年的噩梦。那是一个秋高气爽的清晨,她一觉醒来忽然发现右眼前黑影晃动,看不清东西。母亲带着她去医院诊治,医生告知是高度近视引起视网膜脱落,要赶快手术。
  母亲筹集了家里的积蓄,赶往上海权威的眼科医院,然而不幸的是手术没有成功,两次手术后她的左眼也跟着模糊了起来。
  从此,一个13岁的孩子每天在黑暗里煎熬,不能去上学,也不能帮忙做家务,她听到父母的叹息、妹妹的哭泣,听到放学归来的伙伴们的欢声笑语,听到窗外的虫鸣鸟叫……她的眼泪止不住一次次流下来。她在魔鬼一样的黑暗中痛哭、绝望,“老天爷,为什么要夺走我的眼睛!我活着还有什么意思?是不是去了另一个世界,我就能重获光明,解脱痛苦!”
  那天,她悄悄摸到了家门外,一个人跌跌撞撞走了很遠。一帮少先队员以为这个盲人孩子迷路了,纷纷过来帮助她,问她家在哪里,出来这么久,妈妈该急坏了。她忽然想起了母亲,自己一走了之,自生自灭,算解脱了,可是妈妈得急成什么样?两名少先队员把她送回家,母亲抱着女儿泣不成声:“傻孩子,你要丢下妈妈不管了吗?只要我活着,就是你的眼睛!”妹妹也抱着姐姐哭:“姐姐,不要离开妹妹!别怕,长大了我照顾你一辈子!”
  亲情是这个世界上最伟大的力量,就像一束光,照亮了她黑暗的世界,给了她活下去的勇气。后来母亲请盲文老师来教盲文,郑佩珍很快就学会了盲文,然后开始自学初、高中语文,并阅读了大量书籍。重新走回知识海洋的郑佩珍仿佛重获了新生。
  1983年,宁波市民政局牵线宁波减速机厂,安排一批盲人培训后上岗,那一年,30岁的郑佩珍在仪表车床上做操作工,后来她结婚生子,每日工作、忙家务、带孩子,一个盲人有了工作,自食其力撑起了一个家。
  闲暇之余,她尝试着文学创作,用文字表达黑暗世界里的喜怒哀乐,反映新时代盲人的生活。几十年来,她爱上了写作,不断用盲文敲击在心灵的田地里,耕耘着心灵的梦想。2012年,她加入市作家协会。多年来已经发表作品百余篇,数十万文字,盲文作品屡屡获奖,珍藏的20多本荣誉证书闪烁着耀眼的光芒。2019年年末,她的作品《“大鹏鸟”带我自由飞翔》获得中国盲人协会举办的“我与无障碍”征文活动一等奖。
  郑佩珍失明后自强不息,不放弃每一个学习的机会,她自小学习盲文、自学语文和写作,后来学习电脑和网络知识,她用文字书写着黑暗世界里的多味人生。2020年春天,67岁的老人又毅然报名了鹏程写作网校的学习。面对记着的采访,她不卑不亢,“当作家不是我的梦想,我也从来不敢奢望能成为海伦·凯勒那样的作家,我只是希望阅读和写作能给我一个精彩的世界,虽然我的眼前一片漆黑,但是心里很亮堂——文学就像一盏明灯,照亮了我的世界!”
  几十年的黑暗并没有吞噬郑佩珍,因为她心里有一束光;而身残志坚的她更是活成了一束自信的光,照亮了人生,也照亮了那些在五彩缤纷的世界里迷失的人。
  (编辑
其他文献
这个世界,有时说大也大,说小也小。也许,你我之间,只在一个不经意的转身,便会不期而遇。那种相遇,犹如春天里邂逅芬芳的奇葩,总叫人感觉生活的美好和世界的奇妙。  那天与朋友闲聊,他给我讲了一个故事,一件令他难以置信的事情。一天他在路过地铁站的时候,竟然碰到了一位多年未见的故友。他们之间已经许久没了联系,确切来说是断了音讯,只是在记忆里依稀记得,曾经相识一场。随着时光流逝,彼此的印象已然模糊,但是就在
远离乡下的日子久了,自然会念物思旧。就像一叶草,枯萎在时光里来年还会再生,行走的岁月中,簸箕这个离不开的行囊,在思想的跑道上也会复归。  稍一回头,簸箕就出现了。娘在临水的院落里簸苞谷,抖动的簸箕一上一下,一小堆苞谷在空中便散开了,一粒粒苞谷欢快地争相往外窜。这些小苞谷粒跳起落下,还没站稳脚跟又跳起来。轻舞的谷糠一阵快活之后,地面上一片银白或灰蒙,苞谷粒也复归原处。勤快的娘细心地挑去簸箕中的杂质,
为了消除生活中的安全隐患,出现了很多巧妙的设计。比如一些家用电器,倾倒后会自己断电;一些装处方药的瓶子有一种特别的设计:要压着瓶盖旋转才能打开,小孩子不会打开、误服。  为了减少吸管的使用,一次性咖啡杯的杯盖上有了直接饮用的小口。但一些巧妙的设计不会马上被人们接受。美国播客主持人罗曼·马尔斯在《99%的看不见的城市》一书中说,最早使用旋转门的是纽约一家餐厅。它的发明者坎内尔说,这种门的好处是,不会
等待
期刊
■其实我的成绩一直不错,却在刚刚过去的一次考试中考了个史上最低分。我猜我的学习方法出现问题了。姐姐您能给我介绍一种好的学习方法吗?  (大鱼)  ■谁也不是常胜将军,所以偶尔没考好是很正常的事啊。虽然这次没考好,但你也说了,其他时候你都还不错,那就不要用这一次的“偶然”来否定自己一直坚持的学习方法。对现在的你来说,要相信自己,冷静思考,寻找这次考试失误的真正原因,这才是你目前最该做的事。    ■
有一位叫作“花仙千韩”的读者,给“红红”发来了一份震惊世人的方便面烹饪食谱。  看完这份食谱后,“红红”认识到,自己這十几年的方便面都白吃了!这么神奇的食谱,“红红”不敢私藏,必须拿出来和广大“红粉”一起分享。  新手篇:凉拌方便面  首先,将面饼煮熟,然后把水倒掉,把面条捞入碗里,晾凉。  然后,根据喜好,加入豆芽、黄瓜片、叉烧肉等配料,搅拌均匀。  哈哈,凉拌方便面完成了,相当凉爽可口呢。  
近日,加拿大蒙特利尔惊现一种弹出式斑马线,它会从地上弹起来,阻挡车辆通行,保护行人安全过马路。它的设计者是加拿大的凯特琳·戈拉。  凯特琳·戈拉是加拿大魁北克省创意设计机构Lg2的总监。2019年秋,她接到了这个棘手的策划案。原来,魁北克社会保障汽车协会想设计一种特殊的斑马线,提醒司机礼让行人,确保行人安全过马路。  接到任务后,凯特琳迅速成立了一个策划团队。他们来到街头,调查车辆、行人经过斑马线
陆游在《学道》一诗中写道:“精神生尺宅,虚白集中扃。”梁丘子在《黄庭内景经·脾部》强调:“主调百谷五味香,辟却虚羸无病伤,外应尺宅气色芳。”此“尺宅,面也”。 说的是,调养好五脏六腑,提升精、气、神,自然面由心生。  相由心生,取决于养生,也取决于修养德行。《淮南子·诠言训》:“君子修行而使善无名。” 三国魏阮籍《大人先生传》:“束身修行,日慎一日。”修行是安身立命之王道,也是“相由心生”的途径。
“无事可静坐,闲情且读书。”初读此联,是在北京教书的老友发给我的。短短十个字,颇中我意。时下,无事、闲情何其难得,静坐、读书又何其怡情。这当是如我这般游走于俗世之间的人最向往的奢侈生活吧。  正因此联,我知道了正阳书局、北京砖读空间这一“闹市桃源”。可真正“无事”造访,却是在一个阳光灿烂的春日午后。  灰色砖墙、漆红大门、飞檐门楼,加之门楣上依稀可辨的“元万松老人塔”字样、两侧“正阳书局”“北京砖
笋干焖黄豆,既可作菜,也可当作零食。当作菜,伴酒,或是佐粥佐饭,都极好。当作零食,那是要有一种悠然的清闲才好。  当作零食时,我喜欢一个人慢慢地品尝。一方矮桌,置于庭院之中,或是阳台之上,近旁有花开,牡丹、芍药、茶花、兰花,不避雅俗。也不必定要花开,一盆新绿置于近旁,也可。不远处,阳光透新绿,树影婆娑,且时有鸟鸣声传来。桌上一杯绿茶,一小碟笋干焖黄豆,一个青瓷小胆瓶里斜插一两枝新绿,或是三两朵春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