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时,世界很小

来源 :思维与智慧·上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uffon14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这个世界,有时说大也大,说小也小。也许,你我之间,只在一个不经意的转身,便会不期而遇。那种相遇,犹如春天里邂逅芬芳的奇葩,总叫人感觉生活的美好和世界的奇妙。
  那天与朋友闲聊,他给我讲了一个故事,一件令他难以置信的事情。一天他在路过地铁站的时候,竟然碰到了一位多年未见的故友。他们之间已经许久没了联系,确切来说是断了音讯,只是在记忆里依稀记得,曾经相识一场。随着时光流逝,彼此的印象已然模糊,但是就在擦肩而过的刹那,他分明感到了朋友的气息。他十分肯定,眼下这位便是昔日的友人。于是,俩人热泪相拥,相约小酌。
  朋友讲得眉飞色舞,声情并茂,仿佛在讲一个别人的故事。可以想象,能和朋友久别重逢,确是莫大的惊喜。而且时至今日,他都难以相信会有如此巧事。试想,世界之大,俩人在完全没有约定的情况之下,随机相遇的概率何等甚微。他的故事说完,我也颇为感慨,并且慨叹:这个世界,有时真的很小。
  后来,我有了类似的经历,此种感触尤甚。世界简直小到不可思议,以至于在生活里各种巧事都有可能发生。对此我还笑言,与其说“无巧不成书”,不如说“无巧不生活”。
  那次,我到一家公司办理业务,正专注于与工作人员沟通相关事宜,隐约之中感觉有一个熟悉的身影从我的身边闪过。我定睛一看,竟是我以前公司的同事,令我诧异不已。此刻,他同样注意到了我,四目相触的瞬间,他似乎比我更为惊讶,甚至有些茫然无着。我俩彼此看了一眼,近乎异口同声惊呼:“怎么是你?呵,这世界太小了!”我们难以相信如此巧合相遇,因为巧得不合常理,却又真切发生。
  遥想当年,我与这位同事交往甚好,后来几经搬迁,我与他断了联系,多年没见一面。却不曾想在此相遇,且无事先预见,属于巧合之遇。惊喜之余,自然一番感慨,世界好小,生活微妙。
  还有一件最近发生的事,也是让我意想不到,更是深感缘分之妙。我家小女和幼儿园的几个小朋友关系交好,经常互相走动,彼此到家做客。一天,我的爱人带着小女去她朋友家里做客,孩子们在一边玩耍,而大人们自然不闲,也在一旁聊着家常。不知缘何,大家聊起了曾经的工作单位,无意之中,爱人听到对方家长说了一个单位名字,巧了,与我曾经就职的一家公司“同名同姓”,当时爱人觉得可能纯属名字巧合而已,并未放在心上。
  回家之后,爱人提及此事,我突然来了兴趣。经过再三确认,原来五年之前,我俩竟然在同一家公司的不同部门工作。而五年之后,我们不仅住在相鄰的楼房,两家的孩子还是同班同学。这是何等的缘分,又是多巧的相遇!后来,我们家长彼此加了微信,不仅孩子们成了关系密切的“小朋友”,家长也成了无话不谈的“大朋友”。
  生活妙不可言,充满巧合和惊喜,有时让人难以置信,却是真真切切的存在。有些奇巧的不期而遇,若非冥冥之中巧然安排,怎会发生?或许,在这个世界的某个角落蕴藏着某种神秘的力量,专门为生活安排各种美妙的邂逅,制造各类欣喜的相遇。犹如四季之春天,总会神奇地秀出朵朵奇葩,让人惊喜,令人惊艳。
  歌曲《不见不散》,孙楠唱道:“这世界说大就大,说小就小。就算你我有前生的约定,也还要用心去寻找……”是啊,世界说大就大,说小就小,但我相信不必苦苦“用心去寻找”,也会碰巧遇到。因为,这个世界有时真的很小,仿佛命中约定一样奇妙,总有不期而遇的美好。
  (编辑余从/图 槿喑)
其他文献
女儿在幼儿园初识数字,回家拿铅笔练习,一个在大人看来简简单单的“2”,也不知她怎么想的,总是反着写。我拿起她的小手,一遍遍比画:“2像小鸭水中游……”等到我松开手,让她自己写,还是反方向的。反复试了几次,我的声音越来越高,语气也越来越不耐烦:“我都教了多少遍了,你怎么还不会?”  “呜呜……”女儿被吓哭了,眼泪抹到手上,又把纸揉得皱巴巴的,弄得一塌糊涂,看起来好可怜的小模样。我努力让自己的情绪平静
1  最近,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简称“西电”)的203名学生突然发现,自己的饭卡里“凭空”多出了720元餐费,大家很诧异,不知道钱从何而来。经过查询,原来,这是学校通过大数据分析学生2018年度在校刷饭卡的记录,给“每月在食堂吃饭60次以上、每天吃饭花销低于平均值8块钱”的学生发放的一笔“特殊助学金”。按照每天6元的补助标准,一学期四个月共720元的餐补就这样“悄无声息”打进了203名学生的饭卡中。
1979年,电影《少林寺》筹拍期间,导演张鑫炎找到王立平,请他为电影谱写主题曲,其中一个原因是王立平曾经为纪录片电影《红旗渠》编配过音乐,熟悉河南民间曲调风格,而少林寺又地处河南省内。  几天后,王立平就写出了展现“牧羊女”生活的歌词《牧羊曲》。起初,他为《牧羊曲》选择的是充满豫剧和二夹弦元素的河南曲调。“日出嵩山坳,晨钟惊飞鸟,林间小溪水潺潺,坡上青青草……”王立平给导演以及剧组人员试唱,大家都
这一两年来,我与儿子的关系越来越融洽了。这源于我的改變。  以前,儿子放学回家写作业,总是这儿摸摸,那儿挠挠,迟迟进入不了正题。这个时候,我常说:“你看你,搞半天也没做一道题……”一通指责,常引发小家伙的强烈不满。  以前,晚上睡觉前,他迟迟不愿意去洗漱,我就催促:“还不快去洗,看几点了,天天熬这么晚!”他往往委屈地说:“我本来正准备去洗的,你一吵,我不想洗了。”  对孩子的行为,我进行了反思。在
月底返乡,在亲朋团聚的家宴中,姑妈兴冲冲地告诉我一件事:慧儿表妹在月底的教师招聘考试中,以面试和笔试均第一的好成绩,被县城的实验小学录取,目前正在进修学校参加培训,暑期开学就可正式上岗了。我当众向她贺喜,并许诺过两天就去进修学校看望表妹,顺便给她捎去几本名师授課实录,相信对她的成长定会大有好处。姑妈听后更是乐得合不拢嘴,将桌上的各种果蔬不停地往我盘里夹,唯恐我不好下箸。  其实,我对慧儿表妹的情况
每次一听姐要进城,就一个头俩大,说“如临大敌”一点都不夸张——她恨不得连地皮儿都揭起来带给我。姐总说城里走步路都得花钱,能省点就省点,能从家里带就从家里带。我真怀疑在姐的眼里,“城市”就等于“水深火热”。她曾发牢骚道,这鬼地方,喝口水都要钱,没人味儿。  姐没文化,只断断续续上过一年学。  那时母亲地里忙,又没帮手。姐就一边拽着两岁的小妹,一手牵着四岁的我,去上学。  上课前,将我跟小妹安顿在教室
在海岛上居住的日子里,总觉时光慢,山间岁月长。只要一得空闲,我常沿着曲折幽静的山路,在流青滴翠的丛林里转悠,轻嗅着空气中飘荡的松香气息,身心如被芳菲之气淘洗过一般,感到清爽又舒展。  平日里一背书就喉咙发咸,像含着枚铁钉似的,而走在山中,我脑中不时灵光一闪,竟突来兴致,高声诵起诗来:亭亭山上松,瑟瑟谷中风。走了几步,又念:何当凌云霄,直上数千尺。  教我读诗的人叫李浩林,清瘦的脸,头发浓密微卷,写
曾经一度,我鄙视甚至痛恨我的家,那个隐在山沟、穷困破败、给了我血肉的原生家庭。  父亲哥儿一个,自然我也从未感受过来自伯伯叔叔姑姑们的疼爱帮衬;打记事儿起,爷爷奶奶姥姥姥爷皆已成故事,只是野外几个低矮荒凉的坟头,没尝过隔辈亲的甜蜜。  十岁时,新房给了新婚的哥嫂,我与父母又搬回了老宅。父亲出生在那儿,父母成亲在那儿,我也出生在那儿,三间虽亲切却破旧的土坯房,一住便不知尽年,用父亲的话说:或许哪天会
父亲的一生,与脚踩三轮车紧密相联。  因我跟姐姐都要读书,花费较大,仅靠家中的几亩薄田是应付不过来的,为多赚些钱供我们,父亲决定制作和售卖卤菜。  学会做卤菜后,父亲借钱买了一辆三轮车,然后骑着它,穿村走巷去卖卤菜。三轮车并不好骑,需要掌握平衡,再加上那时乡間的道路很不好,都是泥巴路,坑坑洼洼,弯弯曲曲,时宽时窄,夏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连人带车滑倒是常有之事。车难骑,卤菜难卖,是父亲每日都要面对
说到雨,让人总会想到春雨、夏雨、秋雨,以及江南烟雨,但,这是文人心中的雨。在农人的眼中,雨代表着生命之源,更是庄稼茁壮成长的必备元素。两种意象,精神和物质组成了不同的生活状态和方式。  儿时居乡下,老屋是瓦房,就是以瓦覆顶的房子。房顶的瓦呈青灰色,敲打起来清脆悦耳。房顶末端越过砖墙伸到屋外的部分叫屋檐,似乎是专为雨设置的。犹记幼年时,每逢下雨,雨从屋檐上的青瓦上滴落,千丝万线,摇曳成一根根琴弦,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