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谢了,我的家

来源 :思维与智慧·上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hekitit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曾经一度,我鄙视甚至痛恨我的家,那个隐在山沟、穷困破败、给了我血肉的原生家庭。
  父亲哥儿一个,自然我也从未感受过来自伯伯叔叔姑姑们的疼爱帮衬;打记事儿起,爷爷奶奶姥姥姥爷皆已成故事,只是野外几个低矮荒凉的坟头,没尝过隔辈亲的甜蜜。
  十岁时,新房给了新婚的哥嫂,我与父母又搬回了老宅。父亲出生在那儿,父母成亲在那儿,我也出生在那儿,三间虽亲切却破旧的土坯房,一住便不知尽年,用父亲的话说:或许哪天会老在那儿……
  亲情不盛、家境不渥的家,是我儿时乃至成年后的痛,羞于示人。以至于,不通情理地拒绝了所有想到我家做客的同学、同事、朋友,哪怕背上小气、冷漠、孤傲的名声。我的心上,因为我的家,刻了两个字——自卑。
  可走过千山万水,时近中年,却愈发依恋那个村庄,依恋我的老家,依恋矮小的父母……
  父亲的确矮小,不足一米七。母亲心疼父亲曾经营养不良受的苦,自觉扛起了这个家。哥哥结婚,供我上学,打理日子,虽说是努着劲儿,却也没落下。母亲常说:日子总要过下去,苦有苦的过法儿,穷有穷的活法儿。
  记忆里,父母都是“能人儿”。父亲能武能文,既能垦荒种田、打家具、盖新房、编篮筐,还能谱曲唱戏、拉胡琴、写春联、读文章;印象中父亲曾将木板切割、抛光、写字、上油,做了一副军棋给我,惹得同学好生羡慕。母亲勤俭持家,虽大字不识,却是村里制成衣、编草帽、摊煎饼、剪窗花、做宴席的老把式,印象中母亲还能给吃了药的鸡割嗉毒,救活了不少……
  正因了父母对困顿生活的智慧打理、乐观以待,我也在工作、成家后,学会了节俭度日、开源节流。妻子说我抠,可我在一穷二白的家底儿上抠出了一套房,抠出了衣食无虞,抠出了父母安心……
  “家贫苦读书”的话,父母不会说,只会边叹气边念叨:儿呀,好好念书,才能走出这穷山沟哇!我怕了随父母下地顶的大太阳、淋的大暴雨、钻的玉米地、踩的烂稀泥,于是拼命读书。父母心疼地说:算了,你也不是干活儿的料,在家看书吧,捎带着做饭。于是,我书读得不错,饭也做得不错,起码可以养活自己。
  学校离家十多里,每天顶着星星上学、回家。母亲总会早起,做好饭喊我起床,再将烙饼、馒头、咸菜塞进书包。赶上雪天,父亲会抄起扫帚,先于我出门扫出一条土路,能扫多远扫多远,最后将他甩在茫茫雪地中。晚上,又会亮起灯,等我回家才坐下开饭。寒来暑往,直至送我进城读了公助师范。
  毕业分配到乡下教书,父母帮我打点行囊,送我出村,嘱咐道:当了老师,要有个老师样儿,好好对人家孩子,和村里人处好关系。我照做了。学生、家长、村里人,慢慢接纳了我,亲切地称我“小张老师”,时常送来好吃的,表达他们朴素的感谢和亲近。陌生的村庄,成了我的第二故乡;陌生的人们,成了我的乡亲,让我时常挂念。
  进单位工作后,复杂的环境让我时常陷入困惑。此时,便回老家。父母从不过问太多,只是极尽所能地做好吃的给我,边吃边说:爹娘没啥本事,一辈子老老实实、本本分分;人在做,天在看,做好自己的事,总会有回报,就图个心安不是?无论成败进退,我总会在家里、在父母的话里,找回自己,重拾力量。因为,那里有我的初心,让我学会知足。
  到如今,我也没有达到普世标准所谓的成功,但我却凭自己的努力,活出了自我,一点点丢掉了自卑,培养了自信,也可以心胸透亮地领同学、同事、朋友回老家,在破旧却整洁的屋檐下坐坐,将父母种的红薯、南瓜、蔬菜分享給他们。原来,我顾忌的那些,真没什么大不了!
  我的家,给我的很简单,简单到只有父母的爱和一些话;我的家,给我的也很珍贵,珍贵到千金难买的勤俭、善良、隐忍……
  (编辑高倩/图 槿喑)
其他文献
王济是西晋初年的名士,爱好弓马,勇力超人,又善《易经》《老子》《庄子》等,堪称文武双全的人物,与姐夫和峤及裴楷齐名。或许正是因为这些,他受到了同时代的孙楚的推重和佩服——孙楚乃是恃才傲物之人,一般人是很难进入他的法眼,更别提得到他的推重和佩服了。也因此,王济去世之后,孙楚的悲痛远超其他人。  在南朝刘义庆的《世说新语·伤逝》中,讲到了孙楚去吊唁王济时发生的一件事:王济去世后,当时有名望的人都来吊丧
雅量,无非容人。  容人之过。通常不过锱铢琐事,或无心或有意,冲突了利益,但岂是不共戴天?宁波有则“1 1=?”的趣闻:一青年答2,一痴儿说3,双方杠上公堂。县老爷判青年杖刑,你明知人家智力障碍,还去较真,不是没事生事?  很多人做着错事,但本身并不觉有过,是非尚且不知,那铆个什么劲?他人之过,我鉴之,不为覆辙。一切善言德行,不苛于人,自律为先。  恕过终是临下之态;容人之能,须敬仰之势,襟怀更胜
北京灯市口西街丰富胡同19号的四合院,是老舍生前最后一处居所。正房内,客厅最宽敞,其次是老舍夫人的卧室兼画室;东西厢房是厨房餐厅和女儿们的卧室;正房和西厢房间窄小阴暗的耳房,是老舍的卧室兼书房。如今,这些房间是老舍生平创作经历和室内生活原状展厅。循着墙上的文字和图片,不知不觉,就能走近人民艺术家老舍的人生。  清末的北京,胡同杂院小平房里,瘦弱的母亲,压抑着丈夫阵亡的痛苦,用血汗灌养小儿舒庆春冻饿
女儿在幼儿园初识数字,回家拿铅笔练习,一个在大人看来简简单单的“2”,也不知她怎么想的,总是反着写。我拿起她的小手,一遍遍比画:“2像小鸭水中游……”等到我松开手,让她自己写,还是反方向的。反复试了几次,我的声音越来越高,语气也越来越不耐烦:“我都教了多少遍了,你怎么还不会?”  “呜呜……”女儿被吓哭了,眼泪抹到手上,又把纸揉得皱巴巴的,弄得一塌糊涂,看起来好可怜的小模样。我努力让自己的情绪平静
1  最近,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简称“西电”)的203名学生突然发现,自己的饭卡里“凭空”多出了720元餐费,大家很诧异,不知道钱从何而来。经过查询,原来,这是学校通过大数据分析学生2018年度在校刷饭卡的记录,给“每月在食堂吃饭60次以上、每天吃饭花销低于平均值8块钱”的学生发放的一笔“特殊助学金”。按照每天6元的补助标准,一学期四个月共720元的餐补就这样“悄无声息”打进了203名学生的饭卡中。
1979年,电影《少林寺》筹拍期间,导演张鑫炎找到王立平,请他为电影谱写主题曲,其中一个原因是王立平曾经为纪录片电影《红旗渠》编配过音乐,熟悉河南民间曲调风格,而少林寺又地处河南省内。  几天后,王立平就写出了展现“牧羊女”生活的歌词《牧羊曲》。起初,他为《牧羊曲》选择的是充满豫剧和二夹弦元素的河南曲调。“日出嵩山坳,晨钟惊飞鸟,林间小溪水潺潺,坡上青青草……”王立平给导演以及剧组人员试唱,大家都
这一两年来,我与儿子的关系越来越融洽了。这源于我的改變。  以前,儿子放学回家写作业,总是这儿摸摸,那儿挠挠,迟迟进入不了正题。这个时候,我常说:“你看你,搞半天也没做一道题……”一通指责,常引发小家伙的强烈不满。  以前,晚上睡觉前,他迟迟不愿意去洗漱,我就催促:“还不快去洗,看几点了,天天熬这么晚!”他往往委屈地说:“我本来正准备去洗的,你一吵,我不想洗了。”  对孩子的行为,我进行了反思。在
月底返乡,在亲朋团聚的家宴中,姑妈兴冲冲地告诉我一件事:慧儿表妹在月底的教师招聘考试中,以面试和笔试均第一的好成绩,被县城的实验小学录取,目前正在进修学校参加培训,暑期开学就可正式上岗了。我当众向她贺喜,并许诺过两天就去进修学校看望表妹,顺便给她捎去几本名师授課实录,相信对她的成长定会大有好处。姑妈听后更是乐得合不拢嘴,将桌上的各种果蔬不停地往我盘里夹,唯恐我不好下箸。  其实,我对慧儿表妹的情况
每次一听姐要进城,就一个头俩大,说“如临大敌”一点都不夸张——她恨不得连地皮儿都揭起来带给我。姐总说城里走步路都得花钱,能省点就省点,能从家里带就从家里带。我真怀疑在姐的眼里,“城市”就等于“水深火热”。她曾发牢骚道,这鬼地方,喝口水都要钱,没人味儿。  姐没文化,只断断续续上过一年学。  那时母亲地里忙,又没帮手。姐就一边拽着两岁的小妹,一手牵着四岁的我,去上学。  上课前,将我跟小妹安顿在教室
在海岛上居住的日子里,总觉时光慢,山间岁月长。只要一得空闲,我常沿着曲折幽静的山路,在流青滴翠的丛林里转悠,轻嗅着空气中飘荡的松香气息,身心如被芳菲之气淘洗过一般,感到清爽又舒展。  平日里一背书就喉咙发咸,像含着枚铁钉似的,而走在山中,我脑中不时灵光一闪,竟突来兴致,高声诵起诗来:亭亭山上松,瑟瑟谷中风。走了几步,又念:何当凌云霄,直上数千尺。  教我读诗的人叫李浩林,清瘦的脸,头发浓密微卷,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