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游戏在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的运用

来源 :启迪·教育教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yan1982102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爱玩是孩子的天性,喜欢游戏是孩子的共性。而计算机游戏教学法是指教师借用健康、益智性等游戏软件进行教学,寓教于乐,能激发中小学生对信息技术课程知识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提高学生的计算机操作技能和技巧;帮助消化知识、加深理解、强化记忆,提高他们的素质和能力。这不仅使教学富于乐趣,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来,对学习充满饱满的情绪,而且从某种程度上体现了教学对学生人格、自由、需要的尊重。
  [关键词] 浅谈 游戏 信息技术 教学 运用
  爱玩是孩子的天性,喜欢游戏是孩子的共性。虽然计算机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操作技能的学习是比较枯燥乏味的,但是我们不能把枯燥乏味带给学生,使学生对学习信息技术这一学科失去兴趣,而应该让他们学有兴趣,学有动力,学有成效。鉴于此,本人通过数年的小学信息技术教学实践,在平时课堂教学设计中充分利用了计算机游戏的运用,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信息技术的学习活动中来。
  一、利用游戏,激发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激发创造性思维、开发智力的催化剂,在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教师必须十分重视的问题。小学生毕竟年龄小,好动、好奇性强,往往是坐不住,对于单调的重复练习逐渐产生厌倦,经过充分考虑、分析学生学习的实际情况,本人就适当地采用一些游戏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例如,在给学生上指法课时,我先让他们掌握手指分工,下一步需要在速度上有所提高的时候,利用《金山打字通》这个软件,使学生进入到一个专门练习指法的游戏天地中。只见字母符号从天而降,由慢到快,这时需要学生快速按下相应的键,才能击落它,如果正确率高就能得高分……这样一来,学生的兴趣就一下子高涨起来,同学之间也会相互竞争,从而激发上进心,将枯燥乏味的指法课通过游戏教学,不知不觉锻炼了手指的灵活性,提高了输入速度。信息技术课的教师在平时要配合教材内容,通过各种渠道多搜集一些既适合小学生又具有很强趣味性的游戏软件,如:字母打靶游戏、趣味迷宫、24点计算游戏、智慧拼图、答题过关、赛车等游戏。通过这些富有童趣的游戏操作,你会发现学生们指法练熟了,平常课堂中很难理解的回车键、空白键、换档键、光标键、退格键、功能键的作用掌握了。反之,强行让他们去学习理论知识,背熟键盘字母排列、键盘功能,学习效果不见得会好,同时学生们也没有更大的学习兴趣。
  二、利用游戏,凝聚动力
  从心理学的角度讲,人的动机来自于其内心的需要。现在我们的社会已进入信息时代,人们都在宣传计算机的强大功能和学习计算机的重要性,但对于我们农村小学生来说计算机还是一个比较抽象的概念。每周只安排一节课,如果仅靠老师和家长的教导,让学生被动地去学计算机,不了解其内心真正的需要,就不会产生学习的真正推动力。小学生具有好问、好奇、好动的特点,在信息技术课上他们对计算机知识及应用迫不及待想要了解、掌握。尤其是教师把游戏引进了课堂,他们要把电脑游戏圆满的完成,事先就对这件事情充满幻想和向往,产生了做这件事的动力。我在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充分利用了游戏教学,这样可以让学生直接感受到计算机强大的功能和奇妙之处。学生们在操作计算机的时候,惊奇地发现自己可以控制显示器画面中的一切,这是多么令小学生兴奋的事情。通过计算机游戏,学生直接感受到了学习计算机的快乐,也就自然而然地去探索计算机的其他功能。在这一次次电脑游戏的操作中无形地聚集了小学生学好信息技术这门学科的动力,使其在今后的学习过程中,用不着家长和老师的唠叨,就能圆满顺利地完成学业。
  三、利用游戏,促进技能
  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的一个重点是让学生学会灵活、熟练、正确地操作键盘和鼠标来达到需要的目的。计算机游戏的操作是促进学生对计算机熟练操作最有效的办法之一,是一种很好的载体,成为学生们对键盘和鼠标绝好的“练兵场所”。
  例如在《扫雷》和《纸牌》游戏过程中,学生们必须熟练操作鼠标的左键、右键、移动和单击等基本操作方法,才能顺利地完成游戏。在《金山打字通》这个软件的击键游戏中,也只有在学生熟练掌握键盘中的各个键时,才能得到高分。学生们在游戏过程中对游戏的使用技巧会自行琢磨,不用教师多说,他们也会根据计算机提示和自己的试验熟练掌握,为以后其他应用软件的使用打下基础和建立信心。事实证明计算机游戏能大大促进小学生对计算机应用操作技能的提高。
  四、利用游戏,引发思考
  唯物主义观告诉我们,任何事物均应辩证地去看待。在信息技术课堂中穿插游戏教学,其利弊引发人们思考的结果是,利大于弊、弊大于利、利弊相等。本人经过多年的教学实践认为,只要本着“正确引导,合理控制,有效选择”的原则,对于游戏的取材和活动时间进行严格控制,选择好优秀的适合学生的游戏,强调游戏的趣味性、益知性、和学习性功能,因势利导、因地制宜、因人而异地让游戏为我们所用。我们就能体会到“电脑游戏是通往电脑世界的捷径”这句话的含义了。
  总之游戏教学法符合学生的生理和心理特点。小学生活泼好动爱表演,很少害羞,乐于接受新奇、趣味性强的事物,教师的教法可以直接影响学生对学习的兴趣。利用游戏无意注意,的特征,有利于学生形成正确的学习方法和良好的学习习惯,有利于化难为易,有利于减轻学生的负担,符合素质教育的要求。
其他文献
[摘 要] 本文根据《美术课程标准》的要求,以愉悦学生的感受和使其积极体验、参与为出发点,在美术教学中通过运用游戏力量,诱发学习兴趣;满足学生的要求,促进师生交流;注重个人魅力,提升自我形象几个方面引导全体学生积极的、自信的、快乐的参与到各项美术活动中来,最终真正做到让学生喜欢美术更喜欢上美术课,并让我们的美术课堂更加轻松愉快!  [关键词] 兴趣 交流 个人魅力 轻松愉快  《美术课程标准》提出
李万居是台湾云林人,生于1902年,早年考入上海国民大学,师从国学大师章太炎,并加入中国青年党.其后赴法国,进入著名的巴黎大学文学院专攻社会学,回国后先是在大学任教,抗战时
庄子村的2个危岩体具备发生崩塌、滑塌地质灾害的条件。分析其危岩体的形成机制和稳定性,预测产生的灾害种类为崩塌、滑塌,其灾害危害程度大,下方居民生命财产安全受到严重威胁,
有些孩子在家的时候是很大胆的,但是一当接触到不熟悉的人时就变得闷声不响了。他们的声音去哪了?  我们班的乐乐和轩轩等一些小朋友就是很典型的属于这种情况。他们入园后声音就藏起来了,和老师打招呼时,就如同乐乐的外婆说的:“像蚊子叫!”乐乐是个胆小的女孩,平时说话都是轻声细语的。这似乎是她天生的性格。但是经过跟乐乐妈妈的交流,发现乐乐在家却是个“话唠”。但是每次到外面,面对稍微陌生一点的人或环境,就变得
[摘 要] 本文是江苏省教育规划立项课题《学术性普通高中课程资源建设的校本研究》第八子课题《课程资源建设的评价研究》的阶段性研究成果。笔者认为首先要弄清楚课程评价的要素,然后才能在此基础上研究学术性普通高中课程资源建设中的评价。为此,笔者以文献法为主要途径,结合校本实际,确定了课程评价的要素、课程评价在普通高中课程资源建设中的具体运用及其意义,以期下一步研究学术性普通高中课程资源建设中的评价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