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教师专业化发展探究

来源 :读写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aomingze263153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实施,对中学地理教师的专业标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可以说教师的专业化程度与水平是影响课程改革成败的重要因素。中学地理教师的专业化发展对提高地理学科的教学水平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一、教师专业化定义
  教师专业化,是指教师在社会分工中逐步成为一种专门的职业,和医生、律师一样,有其自身的职业特点和职业要求,需要经过专门的职业培养和训练,有相应的职业培养机构和职业水准(如知识和技能水平、职业道德标准)等保障机制,并获得了相应的社会地位和经济地位。
  二、我国教师职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一)缺乏专业意识专业意识的缺乏表现在专业自主意识和专业社会意识两方面。专业自主意识是指教师个体对专业的自我认识和研究。很多教师从事教学工作,并没有专业意识。我们可以将教师对教师专业的认识概括为以下几种:
  1.将教师专业等同于其他一般职业的,仅仅明确了教师是社会不可或缺的职业:
  2.将教师职业等同于知识传授的,进一步世得了教师专业所从事的是一种理智化的技术活动,它具有重要的社会功能:
  3.将教师职业视为教书育人的,能够意识到教师职业中的道德和责任,但仍然缺乏对教师专业所应具备的强大的学术自主性、广泛的教学设计和管理权以及专业持续发展性的认识。
  (二)知识结构比例失调,从教能力显得不足由于传统的师范教育质量评价仅仅局限于学校范围内,局限在传授知识上,因此忽略了对学生从教能力的评价。关于师范院校课堂教学质量的评价理论还停留在评价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驾驭教材、选用教法、教学效果、组织学生以及教师的语言、板书、教态”等基本要求上,而没有凸现出把培养学生从教能力作为评价指标之一,没有凸现出体现当前先进的教育思想、教育观念、教育内容、教育方法上等。许多毕业生初上讲台,往往表现出拥有知识与驾驭知识明显的脱节现象。
  (三)教师专业自主权受到限制,专业权力名不副实教师拥有相当程度的自主决策权力,是衡量教师专业化水平的一项重要指标。但当前我国的中小学教育却出现了这样的现象:教学内容是由国家的教学大纲规定的,教学参考资料是由教研部门提供的,教学方法是教研部门介绍的,考试试卷是由教育部门编制的,教师成了游离于研究过程之外的被动的旁观者,成了教育行政部门各项要求的机械执行者,成了各种教学参考资料的简单照搬者,成了教研部门提供的一些模式的盲目模仿者。教师自主权受到种种限制,教师的教育教学活动缺乏主体自主意识,从而限制了教师创新能力的培养和科研能力的提高,阻碍了他们的专业发展,影响了教师专业化的进程。
  三、教师专业化发展策略
  (一)条件性知识是地理教师专业化的重要前提
  在新课程背景下,地理教师要不断提升自身的专业知识水平,使自己实现专业化发展,要求教师必须重视教育专业理论的学习,不断更新专业知识,潜心研究教育教学工作,用现代教育理论指导自己的教育教学行为,牢固树立新的教育观、人才观、教学观,使地理教师工作成为不可替代的专业。教师条件性知识是地理教师工作专业化的前提。
  (二)“一切为了学生”是教师专业化的根本信念
  如果说教师的专业化是实施新课程的需要,那么新课程倡导的核心理念“一切为了每位学生的发展”就应成为教师专业化的根本理念。只有当教师树立“一切为了学生”的理念,教师才会自觉地去追求自身的专业发展。所以,我认为,地理教师专业化发展必须建立在良好师德和崇高的教育理念的基础上,师德教育应成为地理教师专业化的必修课程,离开教师职业道德和教育理想与信念的教育,一切的培训都不可能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
  (三)丰富地理知识,提升教师专业素养
  地理教学的真谛并不只是传递一些地理现象和地理知识,而是在于传递人文信息,培养学生对地理的感悟,加深对地理的思考,形成地理思维能力。同时,地理是一门综合性较强的学科,地理本身就是纵横交织的。这些,都要求中学地理教师广泛地阅读,并大量地了解相关信息,掌握多学科的知识,不断地进行思考,养成开放性的思维,提高自身的人文素养,打好其专业素养的基础。
  (四)建构合理的教师教育体制
  构建专业化的教师教育体系,即一体化教师教育体系。教师教育体系的一体化主要表现在:综合大学及其他非师范院校与师范院校一起参与教师教育:教师教育涵盖职前培养、入职教育(岗前培训)和在职进修三个阶段,贯彻了终身教育思想:坚持理论研修与岗位实践相结合
  (五)地理教师专业化追求
  地理教师专业化追求的也是具有独特的教学风格和专门的研究方向。因此,在提升地理教师专业化水平的过程中,要针对不同对象采取不同的培训方式和实施不同的课程内容,更重要的是要结合具体的教育案例开展培训,要引导地理教师选择适合自己的研究课题,要让地理教师有自主发展的空间。俗话说:“教学有法,但无定法。”这就要求地理教师在教学中要因人化育、因材施教,同时塑造专业化地理教师的独特个性。
  (六)加强教学反思,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地理教师专业发展的核心在于地理知识的建构与运用、教育才能的发现增长和教育智慧的感悟积淀,其重要途径则是教学反思。教学反思是实施新课程教学的一个不可或缺的技能要求,也是提升地理教师素质的重要途径。
  总之,社会和教育发展对教师专业化提出了挑战,也创造了新的发展和创新机制。顺应这种变化的趋势,我们在借鉴西方教师专业化经验的同时,必须考虑到我国的国情及教育发展水平,及时采取相应的对策,从而推动教师专业化发展进程,走有中国特色的教师专业化之路。
其他文献
美术课是九年义务教育的一门必修课,对于陶冶学生情操,启迪学生智慧,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具有重要作用。在大力提倡素质教育的今天,美育越来越受到国家和学校的重视。由于种种原因,农村的美术教育相对于城市来说是滞后的,这不仅需要社会、学校的努力,更需要我们一线的美术教师为之付出努力,来发展农村的美术教育。一些客观因素我们无法改变,我们能改变的就是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从自身出发,了解学生,转变观念,培养学生学
期刊
【摘要】《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修订稿)强调:课改要体现多元化,多样化,趣味性。多媒体辅助教学随课改的脚步以崭新的布局,全新的概念深入到每一位教师的教学过程中,这种手段的丰富了教学的策略,但也带来彷徨的一面,我们片面追求形式的新颖,夸大多媒体的作用,忽略了教师与学生间的沟通交流,我们在教学中盲目的追赶潮流,忽略了教学理念的现实意义。本文将就如何巧妙的运用体育多媒体教学手段,让多媒体辅助教学有助于课
著名艺术家豪泽尔指出:人可以生来成为艺术家,但成为鉴赏家却必须经过教育。这就是强调一个学习的过程。作为文化教育及审美教育的美术鉴赏课,是对学生进行认识美和评价美教育的专设课程。因此,上好美术鉴赏课不但可以开拓学生视野,增长知识,还可以在潜移默化的教育过程中,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发展学生的审美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具有积极的作用。  一、分析当前高中美术鉴赏教学的现状  高中美术鉴赏课存
期刊
绘画是美术教学的主要形式,其任务是传授绘画基本知识,培养各种绘画技能,发展观察、记忆、想象、形象思维,创造和审美等多种能力。但是绘画门类众多,它们都离不开造型艺术的初级阶段——素描。素描是通往各个造型艺术专业的基础,素描是通往创作的桥梁。素描是学习各门类的起始,素描也是一种单独的艺术样式而独立存在。  素描教学既培养了学生对物象的认识能力、观察能力、表现能力和审美能力,同时培养了学生想象能力和创造
期刊
音乐教育作为艺术教育的有机组成部分,既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也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手段。音乐教育能让学生在音乐的熏陶下萌发对音乐的兴趣和爱好,提高学生的艺术素质和修养,使学生养成健康的、正确的审美情趣。在《中小学音乐课程标准》中指出:音乐课的基本价值在于通过聆听音乐、表现音乐和音乐创造活动为中心的审美活动,使学生充分体验蕴含于音乐音响形式的美和丰富的情感,为音乐所表达的真善美理想境界所吸引、所陶醉
期刊
哲学充满着神奇和智慧,千百年来人们崇尚哲学,热爱哲学,孜孜以求地追寻着智慧和真理。然而,受年龄、生活阅历等各种因素的制约和影响,在高中生眼中,他们觉得哲学似乎就代表着神秘、抽象和空谈,那么多的哲学原理和观点是那样的抽象化、理论化,那样的繁琐复杂,令人昏昏欲睡。这也往往让我们一些老师感到头痛,老师在课堂上讲了不少,最后问学生“听明白了没有?”学生一脸茫然地摇摇头,多么让人丧气的一幕啊。出现这种现象原
期刊
在美术教学中,学生在课堂上大部分时间是依葫芦画瓢的去临摹作业,因此学生长期在一个固定的思维定式下思考问题,其结果就是在很大程度上束缚了学生的思维,淡化了学生的创新意识。所以,在教学中我们应该提高学生观察事物的敏锐力,注重学生发散思维的培养。培养学生发散思维,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激发求知欲,训练思维的流畅性  在美术教学中,培养思维的积极性是培养发散思维重要的基础,教师要注意激起学生
期刊
Richters综合征(Richterssyndrome)是指慢性B淋巴细胞性白血病(Bcellchroniclymphocyticleukemia,B-CLL)患者进一步发展为高度恶性的大细胞淋巴瘤。主要为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
河南是中华民族的发祥地之一。远在新石器时代,中原人民就创造了著名的“裴李岗文化”、“仰韶文化”和“龙山文化”。历史上,河南长期是中国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先后有20个朝代建都或迁都于河南,中国七大古都河南有三个,即九朝古都洛阳、七朝古都开封、殷商古都安阳。九朝古都洛阳  洛阳是中国著名的历史名城,它像一颗辉灿烂的明珠闪烁在世界的东方。  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摇篮,洛阳则是这个摇篮的中心。洛阳因它居天
期刊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发明千千万,起点是一问,……智者问得巧,愚者问得笨。”课堂提问是地理课堂教学的重要手段之一,是教师开启学生心智、促进学生思维、增强学生的主动参与的基本手段,准确、恰当、有效的课堂提问,能拓宽学生自主思维的空间,激发学生学习的浓厚兴趣,活跃课堂气氛,使整个教学过程按照预定的课堂目标深入,加深学生对课程内容的理解,促进学生知识技能、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和谐发展。  1.问题明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