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礼山刘氏族谱》中海昏文化记忆的幻象

来源 :地方文化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ongliong50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通过对照史书和海昏侯刘贺墓出土木牍的记载,并从皇家玉牒的演变过程以及汉代公文格式、表达方式和职官制度等方面,考订出《礼山刘氏族谱》记载的海昏侯刘贺及其子孙事迹,多为后世所虚构.奉新县赤田镇礼山村开基祖当是南宋末年人,其或为湖北礼山移民,因躲避战乱定居于江西奉新.后世修谱者攀附海昏侯刘贺为其先祖,虽属于文化记忆中的幻象,亦可见海昏文化对当地社会具有一定的历史影响.
其他文献
元代是湖湘学术发展史上一个承上启下的重要阶段.元代湖南学人在其学记文中,往往借梳理湖湘学术源流,把周敦颐确立为理学奠基人、湖湘学术创始人和元代道统谱系中的首位传人,进而提出“湖南道学”说,旨在传续湖湘学脉、发扬湖湘学术和开拓湖湘学派.元代湖湘学术知行合一的内在精神,由此成为湖湘学派的共同旨归,湖湘学术开始进入教化百姓的现实层面.践行湖湘学术,反对科举利禄,深刻地影响到了元代湖南学校的立学宗旨.元代湖湘学术是理学发展史上的关键一环,也是湘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致知力行、经世致用的求实精神,对于后世湖南学人和湘
传统中国,以农立国,生产力低下,有限的财力无法支撑一个庞大的官僚机构.即使在郡县制建立之后,国家政权很少落实到县以下的乡村社会,这为民间力量的兴起提供了空间.自汉代以后很长一段时间,基于社会的敬老传统,父老阶层在聚落中发挥着主导作用.但是,伴随着科举制度的确立和完善,父老阶层在乡里社会的权力空间不断受到来自士绅群体的挤压,并逐渐被取代.考察清代甘肃科举家族在地方社会的事功,主要表现在参与地方教育、编纂地方志、维护地方安定等多个方面.
帝王陵修陵寝古已有之,并且设置专门的机构和人员进行防守.清朝作为最后一个封建王朝依然延续着修建陵寝的传统.陵寝的保护对于清代统治者来说非常重要,也会像前朝一样设置守陵人员.清代陵寝主要分为三个区域,位于关外的三陵,和位于关内的东、西陵.关外三陵(盛京三陵)分别为埋葬努尔哈赤四世祖及其各自皇后的永陵、埋葬努尔哈赤及其皇后的福陵、埋葬皇太极及其皇后的昭陵.本文以清朝历史为大背景,观察清朝的陵寝驻防制度,通过与关内东、西陵驻防人员对比,得出关外三陵的驻防人员特殊群体:主要包括三陵的满洲觉罗一脉、姨舅子孙、千丁人
在题跋的文体价值得以阐扬,诗文书画形成合流的晚明社会,江南名士李流芳水准甚高的画跋创作无疑具有范型意义.画意摹写是李流芳画跋的首要特色.他不仅以彰显、发明画中的固有意蕴为能事,更以文字为画面之补益,善写画外之音.画理阐析为李流芳画跋的另一特色.他深解绘事,故常借画跋以申说对于画理的体悟与见地,包括关于绘画核心价值追求的认知,绘画功能的言说,以及围绕学古与自创、绘画与诗歌、绘画与读书三对关系的解析.本事记录亦为李流芳画跋的鲜明特色.所记诸本事中,有许多关乎画家、求画者及藏画人之间的画缘轶事,揭示出中国传统绘
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指出要建设可持续的城市和人类住区,要促进地方文化.《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提出要“共建人文湾区”和“支持弘扬岭南文化”,这为大湾区传承发展地方文化提供了新的历史机遇.滨江新区作为大湾区重要节点城市江门未来发展的核心城区,区域内地方文化资源丰富,岭南特色鲜明,应根据当前开发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借鉴世界级湾区及先进地区的经验,积极挖掘保护和利用好区域内的地方文化资源,擦亮“珠三角文明始地”的“千年古村落”文化名片,构建“山水-人文-建筑”一体的文化自然体系,为人们留住“乡愁
陕北方言,是西北地区古老的原生态语言形式,也是陕北文化重要的载体.本文通过对陕北方言国家级非遗传承人王六的深度访谈,以对话录风格,考述研究了古老陕北方言的历史形成、演变过程、发展格局,以及如何成为陕北文化标志的内在根源.尤其对陕北方言与陕北文化的历史渊源、发展型态、传承构建等多方面所产生的作用,进行了详尽而深刻的探讨,从而揭示了陕北方言成为民族历史文化“活化石”的深层基因密码,展示了独具特色的陕北文化魅力.
媒体融合已成为新时期高职院校进一步巩固校园宣传思想文化阵地、壮大主流思想舆论的工作核心和重点.文章从高职院校融媒体中心建设的现实需要出发,对当前高职院校媒体存在的机构独立、人员结构不合理、产品内容无新意、传播效果不理想、资金投入不到位等问题进行分析,并从空间布局、组织架构、体制机制、人才培养、技术支持、教学实践、资金投入等方面提出可行性建议,为更好地推动高职院校融媒体中心建设提供理论依据和方法借鉴.
笔者这几天在一些网络论坛和家长群发现,“双减”政策刚一出台,不少家长就开始讨论如何聘请合适的家教,家教的学历、方法、专业度以及收费标准等,成了家长群体里热议的话题之一。“高价家教”“一对一补课”,俨然成了新的教育焦虑源头。  校外学科培训严格受限,“一对一”家教又悄然兴起,为孩子减负的大潮之下仍有暗流涌动,家长们为何还要焦虑地寻找“政策突破口”呢?  “教育需求侧”也需要改革  应当说,本次针对教
期刊
历史上,中国各民族胼手胝足、披荆斩棘,共同开发了祖国的锦绣河山,共同书写了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共同创造了中华民族的灿烂文化.对历史时期边疆民族融入中华民族的历史进程,以及各民族间的交流交融史进行研究,不仅有助于丰富对边疆地区及边疆民族历史、文化与宗教的认识,更可以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提供有益的历史借鉴.
期刊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