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体锻炼的情绪效益

来源 :科教导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bingyao20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改善情绪是身体锻炼心理效益的重要方面。文章回顾了身体锻炼情绪效应的研究范式、影响变量和作用机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身体锻炼情绪效应研究的四个不足之处。
  关键词 身体锻炼 情绪效益 研究现状 研究不足
  中图分类号:G806文献标识码:A
  
  20世纪70年代,西方国家的普通大众纷纷加入到各种各样的身体锻炼活动的行列,如慢跑、骑自行车、游泳和有氧锻炼等,出现了一幕惊人的情景。或许其中最重要的原因可能是因为人们的体能可以得到明显的提高,并且能促进人们的健康。在身体锻炼的心理效益研究中,身体锻炼可能导致人们情绪的改善的研究获得了最大的关注。现将这一领域的研究做一简单的介绍。
  
  1 身体锻炼的情绪效应的研究范式
  
  研究身体锻炼对情绪的影响主要有以下两种基本方法,一个是身体锻炼的长期效益,即持续的训练或长期的身体锻炼所带来的效益,另一个是身体锻炼的剧烈效益,或者说是一次性身体锻炼所带来的效益。身体锻炼的长期效益研究,是指被试在执行训练计划前与完成训练计划后的情绪变化比较。这种研究方法,说明需要重复多次的一次性身体锻炼才能获取情绪的变化。相应地,身体锻炼的剧烈效益,是指一次性的身体锻炼后也能获得这种心理效益(虽然普遍地认为有训练者和无训练者在这些效益上有差异)。这种类型的研究方法是对被试参与一次性的身体锻炼前与结束后自我报告的情绪进行比较。
  
  2 身体锻炼产生情绪效益时的影响变量
  
  身体锻炼对焦虑具有一种缓和的效应,这种缓和的效应主要由来自被试的因素和身体锻炼的因素等方面变量起作用。
  被试的因素包括被试的年龄、性别、体能水平和身体锻炼前的焦虑水平等;研究年龄变量对身体锻炼后可能对焦虑减轻的影响比较困难。因为这个领域的大多数研究都采用大学生作为被试。仅一研究是对年轻人和老年人在自行车测力计上练习前后焦虑水平的变化进行的比较,结论是身体锻炼后焦虑水平没有显著的年龄差异。性别在一次性的剧烈身体锻炼对焦虑水平的影响方面没有显著性的差异。体能水平对身体锻炼后的焦虑水平的降低也没有显著性的影响。许多研究都表明,身体锻炼对那些高焦虑水平的被试特别有效。
  影响身体锻炼后焦虑水平的变量中身体锻炼方面的变量中,我们对身体锻炼的类型、强度、持续时间比较感兴趣。但是没有有关不同持续时间的身体锻炼比较研究,因此,我们只是提供了有关身体锻炼的类型和强度的研究。身体锻炼的类型的研究有对30分钟的慢跑和游泳的被试的焦虑水平作了比较,发现只有慢跑的被试的焦虑水平有降低;也有研究对游泳、塑身训练、瑜珈、剑术等练习后被试的焦虑水平作了比较研究。关于身体锻炼的强度对焦虑影响,研究发现身体锻炼的强度对焦虑水平有影响。认为高强度的身体锻炼比低强度的身体锻炼更能降低焦虑水平。
  
  3 身体锻炼情绪效益的机制
  
  目前,已经有许多关于剧烈身体锻炼对情绪影响的过程和机制的研究。这方面的研究主要有内啡肽假说、单胺假说、基因假说、分散注意力假说和掌握假说等。
  3.1内啡肽假说
  内啡肽假说认为剧烈身体锻炼对情绪的影响尤其是安乐感的产生是由于在大脑受体的位置释放并进而生成的一种叫缩氨酸(notably)和 -脑啡肽的结合物的结果。发现内啡肽后不久就出现了这个假说,并得到了很高的重视,并采用了两种策略。一种策略是看被试剧烈身体锻炼期间或结束后的情绪是否同 -脑啡肽循环的水平相关另一种策略是对一群服用抗安眠药(烯丙羟吗啡酮、环丙甲羟二羟吗啡酮)的被试身体锻炼后同服用含盐物质的被试的情绪反应进行比较表明两者是相关的,和两个关于服用抗安眠药的研究支持了这个内啡肽假说。这个假说在表面上具有很高的效度。有许多关于身体锻炼的“跑步者高峰”之类的趣闻报道,但是目前尚无法直接地验证这一假说。
  3.2单胺假说
  单胺假说认为身体锻炼的情绪效应是伴随着身体锻炼的中枢神经递质的单胺水平提高而引起的,尤其是去甲肾上腺素。这个假说比较直观地揭示了单胺活动和抑郁之间的关系。然而,用这些零星的数据来说明其中的因果关系是很微弱的。除了承认单胺—抑郁的关系外,唯一支持这一假说的是剧烈身体锻炼后尿和血浆中的去甲肾上腺素(3-甲基-4羟基-MHPG)的代谢研究。
  3.3温度假说
  温度假说认为身体锻炼过程中的体温升高有助于情绪的改善。这个假说只是从观察剧烈身体锻炼和积极的加温(桑拿)对反映中枢神经系统的唤醒水平的EMG值变化而得出的一个非直接的支持性研究。
  3.4分散注意力假说
  分散注意力假说认为,情绪的改善实际上不是剧烈身体锻炼本身的结果,而是身体锻炼能够使人们从日常生活中的压抑和担忧中解脱出来,从而得到暂时的缓和而已。因为许多研究发现身体锻炼对焦虑的减轻并不比没有沉思或安静休息对焦虑的减轻更有效。
  4 身体锻炼的情绪效应的研究不足
  第一,情绪概念的界定。由于概念界定不清,使得许多研究中一些术语被重复,错误地使用。比如,心理效益,心境状态、情感和情绪等术语常被交替地进行使用。这些变量的范围都很广,其含义是不同的。如心理效益可以指情绪的改善,甚至还可以指那些与情绪无关的认知功能的提高。由于这种术语混乱的使用,导致了研究结果的差别。如急性的身体锻炼可能对暂时的心境影响较大,而慢性的身体锻炼可能对持久的情绪影响较大。因此,研究学者们需对经常采用的术语给出一个清晰的定义。
  第二,身体锻炼属性的界定问题。一直以来有很多的学者致力于从不同的角度和观点来进行研究,每一个角度和观点反映了身体锻炼与情绪不同维度的联系,为我们提供了重要的信息,但研究者在研究身体锻炼的身体本质属性时,多数研究身体锻炼的自然生物属性,忽略了他的心理、社会属性(陈作松,季浏,2003)。即更多考虑锻炼时间、锻炼内容、锻炼频率、锻炼强度等,缺乏对锻炼情境和心理变量的考虑。可以认为在验证身体锻炼有助于情绪改善过程中遇到的困惑,缺乏对锻炼情境和心理变量的考虑是其重要原因之一。
  第三,身体锻炼情绪将就的两种研究范式各有利弊,在身体锻炼的短期效应的研究中,尽管实验过程可以较严格地控制,但是,它却难以揭示身体锻炼与较稳定情绪的关系,诚然,也有研究报告,一次性的身体锻炼对心境状态等较稳定的情绪水平有明显的改善,但也可能是由于情绪概念混乱的原因造成的。在长期情绪效应的研究中,在实验设计上多选择较长的锻炼时间周期,研究通常是通过观察8~10周,每周2~4次的身体锻炼后情绪的变化。尽管这种研究范式为身体锻炼对情绪改善的作用提供了有力的证据,但在实验过程中无关变量却难以进行严格的控制。
  第四,这一领域的研究,在描述因变量(即情绪)变化时,通常采用心理测量法和心理生理指标测定法。将测量的结果作为衡量情绪变化的指标。这将出现使用同一量表对同一组被试进行重复多次的测量,而且时间间隔十分短暂,测量中极有可能产生记忆效应,对研究结果的可靠性产生影响。虽然采用心理生理的方法测得与情绪相关的指标,对进一步明朗身体锻炼与情绪关系提供了帮助,但是,身体锻炼后的情绪不能单独地从生理的角度进行测量,而应该从心理过程的角度进行严密地思考。
  
  参考文献
  [1] 陈作松.锻炼心理学[M].人民体育出版社,2008.
  [2] 陈作松,季浏.身体锻炼对情绪调节的影响机制述评[J].心理科学,2003(4):736~740.
其他文献
摘 要:如何抓好高三复习阶段的几轮复习,让学生通过几轮的复习后真正得到实质性的提高,实现更大突破,一直是高三数学教师积极探索的一个课题。通过第一轮全面细致的“地毯式”整理排查,学生逐步构建了数学知识框架,形成了系统,解题能力也逐步积累。于是知识点的拾漏补遗、纵横联系,分析能力与解题能力的培养成为第二轮复习的主要目标。  关键词:高三数学 第二轮复习  在第一轮复习的基础上,高三数学的第二轮复习重在
摘 要:中学《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语文教学应重视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促进他们德智体美劳全面和谐地发展。”在这方面,语文学科有着独特的先天优势,无论是教材内容,还是教学过程都蕴含着丰富的审美教育资源。在教学过程中,笔者立足课堂,以生为本,在识字教学、古诗教学、阅读教学中创新策略,积极渗透,在培养学生的审美素养方面走出了一条独特而有效的路子。  关
摘 要: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教学研究深入进行。如何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越来越受到教育者的关注。教师在日常教学中,要从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自主学习习惯入手,营造语言交流环境,采取层次化教学,从而挖掘学生英语学习的潜能,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关键词:高中英语 自主学习 培养途径  “自主学习”是就学习的内在品质而言的,相对的是被动学习、机械学习和他主学习。“自主学习”
摘 要:本文结合初中历史教学内容,列举了四种参与式教学的方法,初步探讨了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热情,使历史教学方式从单向式、听讲式转变为互动式、参与式。  关键词:初中历史 参与式 互动式 激发兴趣  近年来,以说教为主的传统历史教学方式已经引起了广泛的争议,学生们普遍反映这种教学方式比较枯燥,无法激起他们的学习热情。事实上,历史本身是一门有丰富内容的课程,如果能在教学方式上有所改进,必将更
笔者以“植物生长素的发现”为例,在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自主探究的过程中,主动构建知识,并在培养和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方面做了些尝试,现将一些体会在此与同行
目的:本研究以氟砷染毒的成骨细胞(OB)为研究对象,以成骨细胞增殖变化过程中OPG/RANKL轴及Wnt/β-catenin信号通路相关蛋白、基因的表达和改变为切入点,分别观察OPG/RANKL轴及Wnt/
摘 要 作文是一个人语文水平的综合体现,是一种独立性、随意性很强的具有创造性的心智活动,是字、词、句、生活体验和思想认识综合反映,是内部语言向外部语言转化的过程,也是语文教学的最高层次。从未写过作文的小学生从一二年级字、词、句一下子接触到段、篇章、命题等陌生字眼经常会对作文产生一种高深莫测的神秘感。如果上课就布置作文题,就可能使学生胆怯,无从下手,进而由怯生厌,所以在作文入门教学阶段,如何激发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