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发兴趣——迈向习作殿堂的第一步

来源 :科教导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virusnipe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作文是一个人语文水平的综合体现,是一种独立性、随意性很强的具有创造性的心智活动,是字、词、句、生活体验和思想认识综合反映,是内部语言向外部语言转化的过程,也是语文教学的最高层次。从未写过作文的小学生从一二年级字、词、句一下子接触到段、篇章、命题等陌生字眼经常会对作文产生一种高深莫测的神秘感。如果上课就布置作文题,就可能使学生胆怯,无从下手,进而由怯生厌,所以在作文入门教学阶段,如何激发学生兴趣,产生创作欲望,发挥他们个体的创造性是至关重要的。
  关键词 兴趣 语文 作文
  中图分类号:G623.2文献标识码:A
  
  1 创设情境,营造写作氛围,激发学生写作动机
  
  笔者举一个案例,比如指导学生写题为《当国旗升起的时候》的作文时,课前教师准备了大量的录像录音资料。上课时,先引导学生观看每周一次升国旗的录像,接着联系国旗的来之不易,一曲《绣红旗》又把学生带到了过去可泣的岁月,然后就中华儿女是如何为国旗增光添彩的这一话题,又放映出我国国旗在各个不同场合多次升起的镜头,镜头中有刘翔、杨利伟、秦大河……在全面激发起学生写作欲望之后,最后才让学生畅谈当国旗升起时的场面及自己的感受。通过这样的准备,学生情绪高潮,跃跃欲试,有的甚至到了非写不可的地步,不仅获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也使学生接受了一次爱国主义教育。
  创设情境不仅可通过多媒体教学手段去营造,还可以通过一些活动,如在操场上做游戏,在校园里寻找秋天,观察老师进教室时情景等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但无论采用哪种方式,学生始终要放在主体地位,另一方面还要充分体现教师的引导作用。有一次,笔者布置了一篇《校园的秋天》,未写之前,大部分学生说起秋天,除了金黄、丰收就无话可说了。于是笔者带他们一块到校园找秋天,启发他们放开五觉(嗅、触、视、听、味)去观察,去感受、去联想,结果学生观察时兴致勃勃,趣味盎然,这儿瞧瞧,那儿闻闻,写起作文来滔滔不绝,畏难情绪一扫而光。由此可见,“水到渠成”一点不假,如果把材料比喻成充盈的活水的话,那么兴趣就是这股活水的源泉,只有源泉不枯竭,才会有取之不尽的活水,二者是密不可分的。
  
  2 开阔学生视野,加大阅读量,培养阅读兴趣
  
  教师们普遍都重视阅读,常言说的好“多读胸中有本,勤写笔下生花”,可见读的重要性,读已成为老师同学们公认的提高作文水平的捷径。但是为什么在强调读的情况下,仍有一部分学生对读提不起兴趣,更谈不上写了。这关键是没有突破“课本”的约束,布置的体裁较单一导致的。老师布置阅读的经常是优秀作文一类的文章,这些作文立意新,结构严谨,语言优美生动,固然有许多值得学习的地方,但距离大部分中差生实际水平较远,学生经常读,仿佛总是在被板起面孔教育,学生当然提不起兴趣了。孩子们天生好动,喜欢新鲜的事物。所以布置阅读时,可以广一些,内容可以不拘一格。就作文而言,可以是优秀作文,也可以提供一些写得并不太好的作文。优秀作文能使他们知道遣词造句,布局篇章的精妙,而阅读一些并不太好的作文,能使他们通过比较,找出差距,从而取长补短。除了作文,阅读的对象或是小常识,或是一首奇丽的小诗,甚而至于可心是一幅漫画……在阅读时让他们在自己喜欢的地方想一想,勾一勾,画一画,写一写,不断交换味口,花样不断翻新,学生会始终保持浓厚的兴趣,把“要我读”变为“我要读”。随着阅读量增多,量变产生质变,作文毫无问题会随之长进。
  
  3 设立不同目标,激发不同层次学生兴趣,促进学生全面整体的提高
  
  人与生俱来就有一种积极的自我表现欲望,把自己的智慧、成绩展示给众人,赢得他人尊重,享受精神上的满足。以前总结交流作文时,设立的目标过高,每次只朗读三四篇优秀作文,忽略了中差生,仅仅几个尖子生能享受到成功的喜悦。使一些对写作有兴趣但习作较差的同学心理受到打击,形成不利局面,造成好的越好,差的越差。后来笔者改变了方法,为不同层次的学生设立了不同目标,平常习作较好的同学,语言基本功好的,要求他们在立意,结构等方面多下功夫,对于中差生虽然文章整篇不够好,但有段还可以的,段不好的,有句子精彩的——只要讲了真实的自己的话,老师就把它大面积展现给全班,让小作者获得精神上的愉快享受,使他产生一种奋发向上的动力,对写作中遇到的困难就会努力去克服。这种动力又进一步推动了学生写作持久兴趣的形成,促进了学生作文水平的整体提高。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借助多种多样的活动和手段激发学生兴趣,使学生在愉悦中完成作文。虽然距离作文成功的目标还很遥远,但毕竟已向习作殿堂迈出了关键一步。
  
  参考文献
  [1] 梁星乔.没有教不好的学生.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2003.9.
其他文献
《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试行)》明确指出,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的主要任务是,通过信息技术课程的学习,学生具有获取信息、传输信息、处理信息和应用信息的能力;教育学生正确认识和理解与信息技术相关的问题,负责任地使用信息技术;培养学生良好的信息素养,把信息技术作为支持终身学习和合作学习的手段,为适应信息社会的学习、工作和生活打下必要的基础。  因此,信息技术作为一种学习手段总是与解决实际问题相联系的
摘 要:如何抓好高三复习阶段的几轮复习,让学生通过几轮的复习后真正得到实质性的提高,实现更大突破,一直是高三数学教师积极探索的一个课题。通过第一轮全面细致的“地毯式”整理排查,学生逐步构建了数学知识框架,形成了系统,解题能力也逐步积累。于是知识点的拾漏补遗、纵横联系,分析能力与解题能力的培养成为第二轮复习的主要目标。  关键词:高三数学 第二轮复习  在第一轮复习的基础上,高三数学的第二轮复习重在
摘 要:中学《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语文教学应重视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促进他们德智体美劳全面和谐地发展。”在这方面,语文学科有着独特的先天优势,无论是教材内容,还是教学过程都蕴含着丰富的审美教育资源。在教学过程中,笔者立足课堂,以生为本,在识字教学、古诗教学、阅读教学中创新策略,积极渗透,在培养学生的审美素养方面走出了一条独特而有效的路子。  关
摘 要: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教学研究深入进行。如何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越来越受到教育者的关注。教师在日常教学中,要从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自主学习习惯入手,营造语言交流环境,采取层次化教学,从而挖掘学生英语学习的潜能,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关键词:高中英语 自主学习 培养途径  “自主学习”是就学习的内在品质而言的,相对的是被动学习、机械学习和他主学习。“自主学习”
摘 要:本文结合初中历史教学内容,列举了四种参与式教学的方法,初步探讨了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热情,使历史教学方式从单向式、听讲式转变为互动式、参与式。  关键词:初中历史 参与式 互动式 激发兴趣  近年来,以说教为主的传统历史教学方式已经引起了广泛的争议,学生们普遍反映这种教学方式比较枯燥,无法激起他们的学习热情。事实上,历史本身是一门有丰富内容的课程,如果能在教学方式上有所改进,必将更
笔者以“植物生长素的发现”为例,在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自主探究的过程中,主动构建知识,并在培养和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方面做了些尝试,现将一些体会在此与同行
目的:本研究以氟砷染毒的成骨细胞(OB)为研究对象,以成骨细胞增殖变化过程中OPG/RANKL轴及Wnt/β-catenin信号通路相关蛋白、基因的表达和改变为切入点,分别观察OPG/RANKL轴及W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