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曲感人肺腑的拥军传奇——赣剧现代戏《石陂枪声》剧本谈

来源 :福建艺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g4220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姚林斌(浦城县赣剧艺术传承发展中心二级编剧):rn“石陂枪声”取材于石陂镇真实历史事件.前年,解放军总政治部专门派人到浦城了解这个事件,并将该事件完整地梳理出来,记载在中国人民地方军史上.去年,浦城县领导希望我能够根据该题材创作出一部剧目参加第八届福建艺术节暨第28届全省戏剧会演.我对该题材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很快写出了初稿.福建省艺术研究院组织专家小范围地对初稿进行了“会诊”,提出了很多建设性的意见,对我产生了很大的启发.根据专家意见,我修改出了第二稿,也就是今天讨论的文本.
其他文献
项目式学习是从真实的问题出发,开展深度的体验和探究活动,通过主题结构化设计,支撑师生完整有效地开展实践活动,提升对事物的理解力与问题的解决能力,是实施综合实践活动的有效路径。在项目式学习中要把握四个关键:问题在真实情境中萌生;知识在实践探究中建构;问题在深度学习中解决;成果在展示评价中表达,才能构建“以学为中心”的学习方式,发展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提升综合素养。
近现代中国画史上,齐白石是一个颇具代表性的艺术大家.他的艺术之路非常坎坷,不同于学院派的画家,齐白石的学艺及至成名,都晚于常人,属于大器晚成者.齐白石晚年的艺术风格,整体上凸显出了一个“老”字,具有技艺醇熟而又生机勃勃的美学意味.
期刊
熊佛西(1900-1965)出生于江西省丰城县,于1919年由武汉汉口辅德中学考入北京燕京大学,主科是教育,副科是西洋文学.1922年毕业后,熊佛西接受汉口辅德中学的聘书担任该校教务主任兼英语教师.1923年秋,熊佛西获得该中学校长刘子敬的支持,经燕京大学教授柴斯介绍,赴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研究院学习戏剧、文学.
期刊
改革开放后,我第一次到外地观摩学习,就是去福州.之后数十年,则经常到福建看戏和参加各种活动.在这中间,结识了许多朋友,英慧兄便是其中之一.《闽都剧评》书稿中讲到的许多戏我也看过,因此在读英慧兄的剧评时,会唤起很多美好的回忆,仿佛又回到当年看戏和讨论会的现场,想起这些作品当时带给我的感动以及观众热烈反应的情景.
期刊
在新时期戏曲创作极为繁盛的福州地区,因为有着一群很具实力与事业心的戏曲名家在努力耕耘,才有了《林则徐充军》《天鹅宴》《丹青魂》《画龙记》《兰花赋》《王茂生进酒》等在全国颇具盛誉且产生巨大影响的优秀作品.如今,这些作品已成为新时期中国戏曲文学史中的重要篇章.
期刊
幼儿数学能力发展的目标具有多元性,其中包括数学核心经验的获得、情绪情感体验以及解决生活和游戏中数学问题的能力等。在幼儿园数学区域活动中,基于多元表征视角,提出以下三个方面的支持策略:把握幼儿数学发展目标的多维度与多元化,关注多元表征能力的发展;优化数学学习方式,创设多元表征环境,支持幼儿自主学习;用多元表征的视角进行观察分析,促进幼儿数学能力的发展。
引言rn2019年,笔者入选上海音乐学院仪式音乐中心第二届邀访学者,与山西大学杨阳教授、华南师范大学万钟如副教授、浙江师范大学刘健副教授、上海师范大学李亚博士等邀访学者一起交流碰撞过程中,萌发了关注传统音乐声环境历史变迁这一论题.大家经过商议互补,对声环境进行尝试界定,并由万钟如执笔如下:“音乐是声音的艺术,声音本质上是声学物理现象.然,在留声机被发明以前,音乐史的研究却常被诘为:\'没有声音的音乐研究\',无法触及声音的本体.确实,在漫长的历史时期,声音不可驻留,音乐音响也不可能留下,但音乐发生
期刊
舞剧是以舞蹈为主要表现手段,结合音乐、哑剧、舞台美术等表达主题思想、塑造人物形象、表现故事情节的戏剧形式.[1]作为戏剧特殊形式之一,舞剧亦具有戏剧艺术的诸多特征.《丝海箫音》是新中国福建舞剧创作的成功范例,在结构艺术上,是一部将戏剧结构、舞蹈结构和音乐结构高度融合的作品.就戏剧结构而言,便有许多显著的特征,值得其他舞剧创作参考与借鉴.
期刊
张英慧先生的评论,是对剧作、剧目的再创造,也是一种“创作”,另一种形式的创作.rn张英慧先生长期在闽剧界工作,数十年的坚守、数十年的深耕,对闽剧及福州地区的文化建设有着自己的一份贡献.他除了写出一些令人称道的好戏,同时也积极参与闽剧重大选题的研究与重点剧目的艺术指导.值得一提的是,在福州地区的许多新创剧目中,早在选题酝酿、剧本大纲创作之初,张英慧先生便以评论家的身份直接参与戏剧创作策划,并凭借深厚的理论素养和实践心得为创作生产保驾护航;剧本出来后,他又会同其他专家对其客观分析、精准把脉,对症开出“药方”.
期刊
南音,是中国传统音乐中公认的古老乐种,于2009年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2010年春,笔者第一次参加泉州市第八届国际南音大会唱,随同踩街的海内外弦友听赏清唱、合奏,民族音乐学家张振涛在《感受南音》中的一句话浮上心头:“泉州人,千万别把你怀中横抱的南琶立起来!那是一块真正的碧玉!”[1]十年已过,再次到泉州调研,在当地木偶剧团老团部拜访年近九旬的郑国权先生[2]互换微信时,他同步发来“泉州南音网”二维码,引起了我的兴趣.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