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羡慕的“不幸福”

来源 :莫愁·智慧女性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ingdul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郑婕妆容精致,服饰考究,她优雅地微笑,和我握手。我感觉她的右手掌布满了小小的茧,细看,伤痕累累。她自嘲地笑笑:“没事时抠的。只有将自己弄疼,心里才踏实。”
  我是“自虐狂”
  郑婕是国内一家知名化妆品公司在华东地区的总代理,年薪近百万元,在上海静安区有一套180平米的复式楼。丈夫在一所重点中学教物理,体贴、周到。10岁的儿子聪明、可爱,拉得一手好提琴。
  我是幸福女人吗?她常问自己:“很多人都羡慕我,但我不认为自己幸福,我觉得应该再多些辛苦、多些忙碌、多些劳累。有人说我是工作狂,准确地说,我是自虐狂。”
  郑婕讲了近两次抠手掌的情景——
  前一次是十天前,在办公室。平时,她每个月都有二十多天在外出差。“事实上,不需要那么辛苦,很多事只需打个电话或安排手下,就可以解决得很好,但我闲不下来。”那段时间,她患重感冒,每天打点滴。一天下午,她处理完手头的事,坐在豪华的办公室里,一边喝咖啡,一边从落地窗俯瞰大街,只见车水马龙、人流如梭,每个人都铆足了劲往前赶。想到自己的闲散,她开始抠手掌……
  这一次,是五天前。她从香港飞回上海,临上飞机前,接到丈夫的短信:我和儿子很快乐,买了一套父子服,才40元,纯棉的,很舒服。她心里酸酸的,忙关了手机。坐在头等舱,享受尊贵服务,看着自己一身名牌服饰,她开始抠手掌……
  郑婕告诉我,他们产品的消费群体是社会中高端人士。为传递尊贵、精致的理念,她必须打造时尚、优雅的形象。“很多费用都是公司开支,但我不觉得享受,而是难受!”
  郑婕讲述她的成长经历:出生在农村,家里很穷。读的是师范中专,毕业后回老家教书。不甘心一辈子窝在小地方,辞职,来到大城市,从没底薪的推销员做起。每天只睡两三个小时,每天只吃两个馒头,没钱租房子,在地铁的厕所住过一个星期。郑婕边说边自嘲地笑,笑得眼角渗出几滴眼泪。
  为什么感觉不幸福
  郑婕告诉我,她来咨询,并不是因为抠手掌的习惯,而是昨天大哭了一场,直到现在,都没缓过气来,心里笼罩着浓雾,看不清方向。
  昨天下午,她去逛商场,看中范思哲刚推出的一款宝蓝色吊带衫,她非常喜欢,花3558元买下。这时,姐姐打来电话:“爸爸从工地上摔下来,腿受伤了。”老家正盖房子,年过六旬的父亲为省工钱,很多零活都自己干,不料踏空了脚。“也没多大事,医生说休养半个月就好了,你打个电话问候他,他肯定高兴。”郑婕的心却坠入深渊。为惩罚自己,她没开车,踩着7厘米的高跟鞋步行回家。三个小时路程,她的脚掌起泡,渗出了血,一提脚,钻心痛,这让她的难受劲缓解了一些。
  郑婕说:“我也是个孝顺女儿,隔三差五往家里寄钱,虽然母亲说他们现在不缺钱,艰苦朴素只是习惯。但想到父亲的节俭,想想自己的奢侈,我仍然觉得自己很无耻!”
  回到家,儿子正耍脾气,说爸爸炒的菜不好吃,要去必胜客。郑婕心头顿时升起一股无名火,“啪”甩了儿子一巴掌,“想想老家的表哥,天天吃腌菜萝卜!那些贫困山区的孩子,肚子都吃不饱!谁将你宠成这样,真是忘了本!”
  丈夫马上回击:“骂谁呢?是谁忘本?”想到丈夫和儿子只买几十元的T恤,自己一件小吊带衫就要几千元,郑婕更觉自己错得不可饶恕,她失控地大叫:“我骂!我谁都骂!”丈夫也很生气,“谁招你,你找他去,别在家里横!”儿子不听话,丈夫又误会,郑婕无比委屈,跑到卧室嚎啕大哭。
  “这是什么心理?明明工作顺利,家庭和睦,可我总给自己找茬,心里七上八下的。”郑婕很困惑。
  幸福感是现在大家普遍关注的话题。但什么叫幸福?怎样才能有幸福感?很多人都不清楚。幸福其实是一种主观感受,那些被人称羡的外在条件,在当事人眼里可能不值一提,甚至还会成为不幸福之源;那些微不足道的事,却往往带给人无限的幸福感。所以,寻找幸福,应该从“心”开始。反省自我:是什么阻碍了幸福的脚步。
  用心感受幸福
  综合分析郑婕的情况,不幸福感主要源于三个方面:一是对工作的紧张。激烈的竞争让她不敢有丝毫懈怠,她深知:只有付出更多才能得到更多。所以,一停下来,她就恐慌。二是对家人的歉疚。自己的奢侈和家人的节俭形成鲜明对比,觉得自己背叛了家人。三是从小自我认知比较低,觉得自己不配享受优越的生活,一旦拥有,就要惩罚自己。
  这三个心理病因,在很多人身上都存在。我们从小都接受这样的教育:要艰苦奋斗,不能贪图享受;不进则退,要时刻绷紧弦。
  知名心理学家金韵蓉说:“我们都是攥着拳头来到这个世界上,我们总是不断地要,可是,当幸福来临时,我们往往却忘记了要松开拳头,张开怀抱去拥抱它。”是的,我们除了要争取,还要会享受。感受幸福,能让身心更愉悦,能让我们领悟追求的真谛。
  我问郑婕:“你知道抠手掌是出于什么心理吗?”“算是惩罚自己吧。”“这只是一方面;另一方面,也是提醒自己:不要忘了过去的艰难。这是潜意识对现实的抗议。”
  我告诉郑婕:丑小鸭蜕变成白天鹅,这样的经历不可耻,而应受嘉奖,因为是通过努力获得的成功。认可自己的出身和奋斗,内心才能平静。享受生活,是对自己的奖赏,每个奋斗者都值得拥有。
  我告诉她,要学会在生活中划界线。如果看到别人忙碌,就觉得自己也应该紧张;看到别人节俭,就得自己也应该抠一点,这是界线不明。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生活方式。相爱的家人们,应该尊重彼此的不同,而不必强求统一。
  (编辑 赵莹 zhaoyingno.1@163.com)
其他文献
爱一个错失的人一生一世,需要一份决绝的勇气和化解不开的浓情。  一个白发苍苍的老人,紧紧拉着行动迟缓的老太太的手,每天上午出现在北海公园。他们时而驻足,时而说笑,幸福的笑容挂在脸庞。他就是著名经济学家张宏驰,她叫王秀珠。  张宏驰是北京某大学教授,享受国务院颁发的政府特殊津贴;王秀珠则来自乡下,衣着土气,满脸皱纹,白发苍苍。大学教授要娶一个文盲?在外人眼里,这是不可思议的事。他们并不畏惧别人疑惑的
期刊
一  她非常平静。坐在下雨的窗前,人安静得像一滴水。宁静的女人,一般都有一个深厚的人生故事。所谓静水深流,就是这个道理。  她一开口,我便知那种平静,是历经人生高低起伏之后的另一种从容。  人们都说女人是水做的,但她的人生从一开始就是火,在火热的生活中经历各种锤炼。现在所看到的从容,是烈火淬钢后的沉淀。  1962年小学毕业,美琛从广州的姥姥处,回到香港父亲身边。1963年因家贫辍学参加工作,在香
期刊
落红(化名)36岁 某事业单位办公室主任 南京  2012年国庆假期,大学同学聚餐,傅袁涛没有参加。班长说他在半年前遭遇严重的车祸,刚出院不久,来不了了。若知道傅袁涛不来,我也不会参加这个聚会。分手近两年,我分外想要看看他过得好不好。  是的,我不甘心。在一起的九百多天,那些恩爱景象总是在某个深夜不经意地闯入脑海,令我整夜无眠,而分开后的七百多天,我每一分钟都度日如年。我恨他,恨他轻易说出“再见”
期刊
你让别人看见,你才能看见别人。  柴静有多爱吵架?或许别人不太清楚,可她心里却像明镜似的。她不仅爱与别人吵,而且还和自己吵,一吵就是十多年。  要说起柴静的第一次吵架经历,时间还得追溯至2000年,同时也不得不提及她的导师——生前曾任中央电视台新闻中心评论部副主任的陈虻。  那时,24岁的柴静还在湖南卫视《新青年》节目当主持人。有一天,她突然接到了一个电话,对方说:“我是陈虻。”说完,电话那头的声
期刊
有的爱情,形式之美大于内容,它是属于一个人的梦幻。  清华才子爱得颇有昆曲之风  早在上世纪30年代初,沈从文便既酸且辣地指出:“北京的燕京学校,便是造就洋翰林太太的地方。”燕京才女嫁人锁定海归派,在当时是不争的事实,最著名的例子有:燕京皇后赵萝蕤嫁给了陈梦家,校花袁永熹成功PK陈仰贤,嫁得叶公超……  清华才子浦江清不信这个邪,使出浑身解数,追求燕大的蔡贞芳。蹉跎四年,终如一梦。  一向很少说话
期刊
她精心挑选的男人,“很老实,我很喜欢,想和他走下去”,却被她意外地发现,和她开始的时间与他分手的时间有了重叠,也就是说,他是有了新女友之后才和前女友分手的。这还不算,更让她郁闷的是,他继续用小号上交友网站征女友。  她也承认,“我一直觉得我看不透他”,但“观察平时交往,某些细节觉得他是老实人”。老实人居然也能干这种事,她真不知道该怎么办了。  哪些细节?细想想无非是不油嘴滑舌,异性面前表达能力差,
期刊
只有在这种毁灭里她才能成为新的自己,从姑娘成为女人,变得成熟淡定,仁慈宽容。这是她的炼狱。  她是最早登上奥斯卡舞台的中国明星、绝无仅有既得过金马影后又得过最佳导演的一代才女,拥有无懈可击的世俗生活,出名的心脏科医生是她英俊的丈夫,两个可爱的女儿,一年拍一部电影,在加州阳光下过着写意的生活。  陈冲写过一段意味深长的话:“我不认为《廊桥遗梦》里女主角和情人那四天的相恋是爱情,我现在特别向往平静和简
期刊
约好了几个朋友,周末去瓦屋山春游。  从宁杭高速上兴道口下来,在路边高大的旅游标识牌引导下,沿104国道前行几公里后,拐进直达瓦屋山的旅游道路。新修的柏油路在丘陵山岗间蜿蜒,蓝莹莹的天空下,远处瓦屋山云梦缭绕,果然逶迤如青瓦大屋。我们开车缓缓而行,走走停停。不是路不够宽敞平坦,而是窗外的景色实在太美了!雨后的田野,春天的气息扑面而来。路边竹林青翠,麦苗嫩绿,桃红梨白,油菜金黄。让人忍不住,时不时要
期刊
宝山藏古寺,瓦屋起莲花。 始建于唐代的瓦屋山宝藏禅寺,是继九华山之后地藏菩萨的第二道场;感受瓦屋山宗教文化,更觅诗家墨迹。诗人李白、孟郊、王维、汤显祖,皆在此山留有墨迹与足迹。  题记  瓦屋山在溧阳北部山区,是溧阳“两湖两山”大旅游的“两山”之一。春光明媚的三月时节,我携老伴游览了瓦屋山旅游风景区。  车出竹箦桥北行,绵延的丘陵山地起伏相连,林木葱茏,经神女湖向西北两公里许,便来到了瓦屋山南麓。
期刊
维多利亚风格、砖式建筑林立的街道上,偶尔会看到一两个红色方格的电话亭。巡逻中的士兵骑着高头大马,清脆的马蹄声不时传入耳中……这些旧时风物,在今天的伦敦依然备受珍视。  走在榉木成排、恬静的住宅小巷中,你会禁不住想,那些招展了一两百年的窗户里,会是什么样呢?  和外观一样,建筑物的内里,是充满古典味道的装修,摆放着妈妈手中传下来的家具。时代特征、旧日印痕在这里巧妙相遇,激发出独特美妙的创意、魅力。这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