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高职文科教育因其自身的特点,实践性教学的改革一直是一个难点,它不像理工科课程那样,有明晰的生产实践操作要求,在改革过程中更多的应基于职业岗位及学生后续发展的需求,培养“实务能力、职业理念、后续发展”三项基本素质。
【关键词】 高职文科;实践教育;职业岗位;职业能力
【中图分类号】:G639.2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646(2008)05-0010-01
社会的变革和发展,对高等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高等职业教育也因此发展成为高等教育的一个重要类型,也是现阶段高等教育中的新生事物,承担着为社会提供面向生产、建设、服务和管理第一线的高技能人才的使命。在高职教育改革不断深入和发展的今天,高职教育越来越侧重技术应用,侧重职业化,与市场需求联系更加紧密,更加强调实践性[1]。这就对高职文科教育提出了新的课题。
1 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高职教育人才培养模式,主要包括专业设置、课程模式、教学设计和教育方法等构成要索。根据高职教育的特点,在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中应明确以下三个方面:为谁培养人才;培养什么样的人才;怎样培养人才。人才的培养应基于职业岗位和学生后续发展的需求来进行,高职人才培养模式应该实现:以直接满足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为目标,以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为主要内容,以教学与生产实践相结合为主要途径和手段的人才培养模式,是学校和用人单位共同确定的具体培养目标、教学内容、培养方式和保障机制的总和。
高职文科教育因其自身的特点,不像理工科那样具有明显的操作性、实践性。所以,应按照高职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在实践教学中注重从思维能力和职业道德两个方面着手,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和动手协作能力;培养学生完善的人格和适应职业的能力,为今后的多向性发展奠定基础。
2 高职文科课程体系改革
2.1 系统性原则。正确处理文科课程内容中实践教学与理论教学的关系,注意保持学科内容的系统性、整体性和前沿性。理论课程内容上以社会变革为背景,以社会需要来配置知识和技能点,吸纳研究成果不断丰富着其学科内容及其体系,通过一定的课程内容更新和课程设置来对这些研究成果加以反映;实践教学是理论知识的深化和运用,根据社会、行业及岗位要求来丰富实践教学的内容、方式和途径,使实践课程发挥出培养实验、实践和创新能力以及严谨求实科研作风的作用,使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得到强化,迅速适应社会、行业对应用型人才的需求。
2.2 职业性原则。围绕人才培养日标,进行职业岗位研究,针对职业岗位能力需求确定教学设计。在此过程中强化职业素质尤其是职业道德教育,将课程知识体系与专业社会价值体系,专业理论与职业道德,职业实务与职业方法有机结合,使学生具有很好的职业思想道德素质和社会责任感,能够投身于相应的社会事业。在课程设计中按照职业岗位分析→培养目标确定→就业能力与素质分析→分解能力要素点→概括知识要素点→对应要素点设置课程内容→整合为课程→形成课程结构→形成培养方案的流程,设置课程与教学方案,围绕就业能力培养调整教学计划,突出学生实践应用能力和职业素质培养;
2.3 多样性原则。实践教学不仅要有统一的共性要求,培养学生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更应根据文科专业的特点,利用实践教学资源,开展多种模式的实践教学改革尤其要加强综合性、设计性、研究性等实践教学项目的建设。课程内容依据适应岗位综合素质与职业能力要求设置,以学生基础和专业学习特点为基础,重视课程功能与高职教育特征相接轨,教学主体突出活动性课程和方法性课程。使课程改革与岗位及市场需求互动,并不断对教学内容进行多元整合和动态优化,不断融入新知识、新技术、新成果。
2.4 社会性原则。实践教学的社会性体现在教学内容、实践时间、实践形式、组织形式等力面。协调课内教学与课外指导的关系,强化校企结合的教学模式,通过优化课程结构、改进教学方法、引进行业部门的专业人士参与教学及现代教学手段等途径,减少课内学时,加强课外指导,为学生自主学习和独立思考留出足够的时间和空间,使课内课外、校内校外的教育活动形成有机整体。
3 教学手段更新
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改革是高职文科实践教学改革的重中之重。应根据高职类教育特色及学院、专业建设发展规划的要求,用“以学生为中心”、“研究性、探索性、协作性学习”等现代教育理念来指导教学改革。在教学方法上,用“学生自主、探索和合作的学习方式”逐步改变“以教师为中心,以课堂为中心,以书本为中心”[2]的传统教学方法,以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创新意识的提高;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法,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以促进学生学习能力的发展;坚持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并重,重视在实践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
3.1 在课堂课教学中,建立教学资源库,灵活运用传统教学、多媒体课件和现场情境等多种方法相结合的教学方法。文科实践教学不能只是简单的模拟操作,更应该在教学中选取最佳手段,通过实践教学达到掌握及运用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目的。
3.2 利用计算机网络技术建立实践教学平台,帮助学生自主学习,实行网络指导,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可以通过视频录像进行模仿操作,可以与行业共享网络资源,通过案例分析知识运用,通过答疑论坛使学生遇到问题能够及时与授课教师进行沟通。
3.3 丰富实践教学方式,引入行业专家介入教学,建立校外实训基地,注重学生动手能力培养,实行考证制度。专门聘请行业专家进入课堂,通过将课堂讲授和课程实训穿插进行的方式,让学生对所学内容及时消化,将理论与实践有机结合;与行业建立合作联系,带领学生直接参与生产活动,运用所学,作用于社会实务工作,使学生了解学科最新发展动态,将所学转化为生产力,激发学习兴趣。
3.4 广泛开展第二课堂,展开拓展实训,提高学生对新知识、新技术掌握程度,引导学生自主将所学知识用于社会实践,并拓展专业知识面。高职文科实践性教育应建立在职业岗位需求的基础上,培养“实务能力、职业理念、后续发展”三项基本素质,实现社会及学生后续发展的需求。
参考文献
[1] 佟丽萍.瓶颈的突破——文科高职教育问题探讨[J].辽宁行政学院学报,2006(11)
[2] 于恒,张幼琴,王惠丽.浅谈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关系[J].实验室科学,2006(4)
收稿日期:2008-5-20
【关键词】 高职文科;实践教育;职业岗位;职业能力
【中图分类号】:G639.2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646(2008)05-0010-01
社会的变革和发展,对高等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高等职业教育也因此发展成为高等教育的一个重要类型,也是现阶段高等教育中的新生事物,承担着为社会提供面向生产、建设、服务和管理第一线的高技能人才的使命。在高职教育改革不断深入和发展的今天,高职教育越来越侧重技术应用,侧重职业化,与市场需求联系更加紧密,更加强调实践性[1]。这就对高职文科教育提出了新的课题。
1 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高职教育人才培养模式,主要包括专业设置、课程模式、教学设计和教育方法等构成要索。根据高职教育的特点,在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中应明确以下三个方面:为谁培养人才;培养什么样的人才;怎样培养人才。人才的培养应基于职业岗位和学生后续发展的需求来进行,高职人才培养模式应该实现:以直接满足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为目标,以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为主要内容,以教学与生产实践相结合为主要途径和手段的人才培养模式,是学校和用人单位共同确定的具体培养目标、教学内容、培养方式和保障机制的总和。
高职文科教育因其自身的特点,不像理工科那样具有明显的操作性、实践性。所以,应按照高职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在实践教学中注重从思维能力和职业道德两个方面着手,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和动手协作能力;培养学生完善的人格和适应职业的能力,为今后的多向性发展奠定基础。
2 高职文科课程体系改革
2.1 系统性原则。正确处理文科课程内容中实践教学与理论教学的关系,注意保持学科内容的系统性、整体性和前沿性。理论课程内容上以社会变革为背景,以社会需要来配置知识和技能点,吸纳研究成果不断丰富着其学科内容及其体系,通过一定的课程内容更新和课程设置来对这些研究成果加以反映;实践教学是理论知识的深化和运用,根据社会、行业及岗位要求来丰富实践教学的内容、方式和途径,使实践课程发挥出培养实验、实践和创新能力以及严谨求实科研作风的作用,使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得到强化,迅速适应社会、行业对应用型人才的需求。
2.2 职业性原则。围绕人才培养日标,进行职业岗位研究,针对职业岗位能力需求确定教学设计。在此过程中强化职业素质尤其是职业道德教育,将课程知识体系与专业社会价值体系,专业理论与职业道德,职业实务与职业方法有机结合,使学生具有很好的职业思想道德素质和社会责任感,能够投身于相应的社会事业。在课程设计中按照职业岗位分析→培养目标确定→就业能力与素质分析→分解能力要素点→概括知识要素点→对应要素点设置课程内容→整合为课程→形成课程结构→形成培养方案的流程,设置课程与教学方案,围绕就业能力培养调整教学计划,突出学生实践应用能力和职业素质培养;
2.3 多样性原则。实践教学不仅要有统一的共性要求,培养学生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更应根据文科专业的特点,利用实践教学资源,开展多种模式的实践教学改革尤其要加强综合性、设计性、研究性等实践教学项目的建设。课程内容依据适应岗位综合素质与职业能力要求设置,以学生基础和专业学习特点为基础,重视课程功能与高职教育特征相接轨,教学主体突出活动性课程和方法性课程。使课程改革与岗位及市场需求互动,并不断对教学内容进行多元整合和动态优化,不断融入新知识、新技术、新成果。
2.4 社会性原则。实践教学的社会性体现在教学内容、实践时间、实践形式、组织形式等力面。协调课内教学与课外指导的关系,强化校企结合的教学模式,通过优化课程结构、改进教学方法、引进行业部门的专业人士参与教学及现代教学手段等途径,减少课内学时,加强课外指导,为学生自主学习和独立思考留出足够的时间和空间,使课内课外、校内校外的教育活动形成有机整体。
3 教学手段更新
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改革是高职文科实践教学改革的重中之重。应根据高职类教育特色及学院、专业建设发展规划的要求,用“以学生为中心”、“研究性、探索性、协作性学习”等现代教育理念来指导教学改革。在教学方法上,用“学生自主、探索和合作的学习方式”逐步改变“以教师为中心,以课堂为中心,以书本为中心”[2]的传统教学方法,以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创新意识的提高;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法,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以促进学生学习能力的发展;坚持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并重,重视在实践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
3.1 在课堂课教学中,建立教学资源库,灵活运用传统教学、多媒体课件和现场情境等多种方法相结合的教学方法。文科实践教学不能只是简单的模拟操作,更应该在教学中选取最佳手段,通过实践教学达到掌握及运用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目的。
3.2 利用计算机网络技术建立实践教学平台,帮助学生自主学习,实行网络指导,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可以通过视频录像进行模仿操作,可以与行业共享网络资源,通过案例分析知识运用,通过答疑论坛使学生遇到问题能够及时与授课教师进行沟通。
3.3 丰富实践教学方式,引入行业专家介入教学,建立校外实训基地,注重学生动手能力培养,实行考证制度。专门聘请行业专家进入课堂,通过将课堂讲授和课程实训穿插进行的方式,让学生对所学内容及时消化,将理论与实践有机结合;与行业建立合作联系,带领学生直接参与生产活动,运用所学,作用于社会实务工作,使学生了解学科最新发展动态,将所学转化为生产力,激发学习兴趣。
3.4 广泛开展第二课堂,展开拓展实训,提高学生对新知识、新技术掌握程度,引导学生自主将所学知识用于社会实践,并拓展专业知识面。高职文科实践性教育应建立在职业岗位需求的基础上,培养“实务能力、职业理念、后续发展”三项基本素质,实现社会及学生后续发展的需求。
参考文献
[1] 佟丽萍.瓶颈的突破——文科高职教育问题探讨[J].辽宁行政学院学报,2006(11)
[2] 于恒,张幼琴,王惠丽.浅谈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关系[J].实验室科学,2006(4)
收稿日期:2008-5-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