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抛锚式教学法在电气专业课中的运用

来源 :成功·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eavenw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本文用抛锚式教学的方法,通过对电气专业课教学实践的改革,使职业教育更适应现实需要。
  【关键词】抛锚式教学;实践教学;船锚;迁移
  职业教育主要是面向企业,培养在基层一线从事与生产过程(或流通、服务等)直接有关的技术工作的人才。实验、实习、设计是职业教育的重要环节。但是我国的中职教育在教学形式、内容和方法上存在着许多问题,如实验教学停留在验证性上,缺乏创新,实习内容与设计停留在理论计算假题假做上等。
  运用DACUM表制定能力培养结构、情境学习、抛锚教学己引起人们的广泛注意,并广泛应用。把抛锚式教学方法运用到电气专业课教学中具有重大的意义。
  一、抛锚式教学的基本观点
  抛锚教学将教学设定在对学生具有吸引力的真实世界事件中,目的是创建富有兴趣的真实背景,以鼓励学习者对知识的主动建构。抛锚教学的观点强调,学生在面临的情境中要获得成功,必须解决所遇到的问题,而这些问题只是达到目的的手段,其本身并不是目的。最终教给学生的是可迁移的一般技能,而非特定情境下的特定技能,一般技能的获得,可在真实的情境中,通过灵活的教学系统与学习者的主动建构得以实现。
  二、抛锚式教学的实践
  抛锚教学在教学目标上重视知识的应用,给学生提供与专业环境相似的活动情境,帮助学生明确问题、目标,提供所需的丰富资源,使学生在主动的活动参与中建构知识体系,获得能力至态度的发展。
  在上述情境下,选择出与当前学习主题密切相关的真实性事件或问题作为学习的中心内容,即让学生面临一个需要立即解决的现实问题。选出的事件或问题就是“锚”,这一环节的作用就是“抛锚”。比如:如何使控制机械实现正转与反转呢?这就是抛的第一个“锚”。要实现正反转控制,可以通过机械和电气控制来实现。通过电气方式实现正反转控制,只需要通过改变输入三相电动机的三相电中任意两相电的相序来实现。如何改变输入三相电动机的三相电中任意两相电的相序呢?这就是所抛的第二个“锚”。通过控制两个交流接触器KM1和KM2的吸合来实现,例如当交流接触器KM1主触头吸合时,通入电动机的三相电相序为A、B、C,而当交流接触器KM2主触头吸合时,通入电动机的三相电相序为A、C、B,改变其中任意两相的相序便可以使电机由原来的正转变为反转。因此,只要能够分别控制交流接触器KM1和KM2的吸合,便可以控制电动机的正转和反转。
  正是通过不断地“抛锚”,使整个学习内容和学习进程都围绕如何实现对两个交流接触器KM1和KM2的控制进行,逐步引导学生进行分析设计,逐步画出正反转控制电路的主电路。通过这种方法,学生不仅能够理解电路的结构和原理,还能使学生掌握一种电路设计的方法,培养学生设计电路的能力。
  三、抛锚教学对实践教学的启示
  1.教师的活动。教师在传统的教育活动中处于一种教育者的位置,角色是知识的传递者。而在抛锚教学中,要求教师要充当“教练”甚至“学习者”的角色。教师为学生提供“即时教学”鼓励并帮助学生查询相关资料;鼓励学生之间进行合作学习;激发学生对新信息的学习动机;并随时注意感受学习过程的各种偶然性,进行相应的反应。同时,由于教师不可能成为学生所选每个题目的专家,因而常常需要与学生一起成为情境学习者,在实训课中教师指导学生如何操作,对学生所表现出的新思维、方式、方法,教师应与学生一同探讨,充分发挥学生的创新思维。
  2.学生的活动。教师抛出的“船锚”要反映出“设计型实验”及“综合性实验”的实验方向,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综合素质。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船锚”所描述的活动,教师只给出题目,和最终要求达到的结果,学生在“船锚”提供的情境中自己确定问题、目标,自己寻找独特的解决途径,设计性实验主要表现以下几个方面:①自行选择实验(设计) 方法;②自己选择实验设备、仪器、仪表;③独立进行实验、开发;④独立正确测定实验参数并对结果进行评价。综合性实验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①将多个实验综合在一起,实行实训周制;②实验与实际制作相结合,最终学生以产品形式说明实验结果。在问题解决过程中进行知识的意义建构。如注意探寻与问题解决相关的各种信息,识别、确定与问题相关的信息源,阅读理解相关信息,并与分组同学合作、交流。
  3.合作学习。抛锚教学可创建一种有利于合作学习的环境。由于“船锚”所描述的问题的复杂性,使得学生不可能完全独立解决,从而使合作学习成为一种需要。另外,“船锚”通常提供丰富的视觉信息,使得那些阅读能力较差的学生也能够相对容易地参与协作、发表见解,在共同学习中同时作出各自的贡献。
  4.关于迁移。抛锚教学使知识产生迁移,经过实际操作,学生具有了实际的经验,通过学生对经验的概括描述,促进了知识发生迁移的可能性。如向新的类似或部分类似的问题情境中的迁移;向参数变化问题的迁移;促使学生将课内与课外日常生活建立联系以利于向真实生活环境迁移的思考习惯的养成;达到了举一反三的目的,帮助学生学会学习,以利于学生对新环境的适应能力及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提高。
其他文献
数学概念是凝聚着大量知识的数学命题、数学论证等思维形式的浓缩.本文对于双语教学过程中学生对数学概念易产生理解偏差的问题进行了举例说明,并结合自身的教学经验给出了相
知识产权国际保护制度自形成以来,其保护力度和广度呈不断扩张之势.笔者试图从三个主要方面论述知识产权国际保护制度的这种扩张趋势,并探讨其扩张的原因和我国应有的对策略,
为探究吕家坨井田地质构造格局,根据钻孔勘探资料,采用分形理论和趋势面分析方法,研究了井田7
亿万富豪陈光标,最近自曝了一条内幕消息:他和妻子分床已经三年多了。是什么让陈光标和感情很好的妻子分床而眠?原来陈光标睡着后,经常做梦,梦里哈哈大笑,手舞足蹈,不能自禁
为探究吕家坨井田地质构造格局,根据钻孔勘探资料,采用分形理论和趋势面分析方法,研究了井田7
为探究吕家坨井田地质构造格局,根据钻孔勘探资料,采用分形理论和趋势面分析方法,研究了井田7
This paper took Pro/ENGINEER wildfire2.0 as the development environment and realized the involute helical gears three-dimensional model parameterized designing
期刊
【摘 要】职业教育本质上就是为社会服务,茶艺文化本身也是服务的文化。本文由分析培养高职茶艺专业服务意识的必要性入手,探讨了如何在教学实践中,培养学生的服务意识,养成良好的职业习惯。使学生对人生、对工作的态度有新的认识,以实现他们的人生价值,为社会服务。  【关键词】高职;茶艺专业学生;服务意识  随着我国现代茶文化和茶艺产业的迅速发展,技能型人才数量短缺的问题日益凸显。近年来,高职茶艺专业应运而
利用负偏压增强热丝化学气相沉积在不同的负偏压和压强下,在沉积有不同厚度NiFe膜的Si衬底上制备了碳纳米管,并用扫描电子显微镜研究了它们的生长.发现在无辉光放电的情况下,
很难用任何其他玩具来替换小孩子手中已经习惯的玩具,和小孩了一样,从心理层面而言,我很难接受从北京移居上海这样的转折.即便我再被城市化一千倍,我同样难以割合生活在边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