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啪嗒”一声按下行动按钮

来源 :环球人物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lwjm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上个月,收到一个结束咨询好几年的来访者写的邮件,说起她的近况:抑郁症时不时还会复发,只是她从一个“没工作的抑郁病人”,变成了“有工作的抑郁病人”。她说:“这也是进步吧。”
  当然是进步。我还记得她最初做咨询的时候,围绕找工作这件事费了很大劲。同时,我也从这个过程里学到了很多。征得她的同意后,我想分享一点启发。
  她那时候在家养病,无所事事,心情沮丧。最大的心愿就是把病治好,这样就可以出去找工作。她认为必须先治病,再工作。我建议她,找工作可以同步进行。“每天待在家闷闷不乐,对病情更不利。”
  她是认同的。但她有一大堆的担心:状态不好,承受不住工作压力怎么办?人事专员问起简历上空白的这两年,她该怎么回答?被老板骂了控制不住情绪怎么办?同事抱团,她作为新人如何融入?……她有那么多的担心,我不知道怎么应付,只能条分缕析地讨论,证明担心都是无谓的。但这就陷入了死循环,因为我们就会接着讨论“如何克服行动时的困难”,这个过程里又产生更多想法……
  这样讨论了好几个星期,我终于想明白了。我换了一个办法。我对她说,你说得没错,你担心的那些事都有可能发生:病还没好,你会把工作搞砸,公司可能会在试用期内把你辞退……那就辞退好了!你就当是体验一下被辞退的经验。
  她一下不知道怎么反驳了。冲着被辞退找一份工作,她还能说什么呢?那么这份工作就不用很理想,薪酬不用很高,甚至专业都不一定需要对口,工作节奏、公司氛围之类更是不用精挑细选,反正也没信心干长久!可供选择的范围一下子开阔起来。
  不过,她必须先做一份简历,这份简历很可能不光鲜,也没有说服力。这也是让她迟迟不能开始的理由。我说:说得对,现在请你就做一份全世界最糟的简历。
  重点不在这份简历究竟有多糟,而在于她开始做。只要她在行动,那么抑郁也好,空白期也好,缺乏能力也好,都变成了次要问题。真正重要的事只有一件,就是她开始在电脑屏幕上打出字。打出来了,不顺,那就调整。简历投出去了,没人回,就想办法再润色。那是她要解决的第二个问题。然后是第三个,第四个……一个问题接着一个问题,行动带来新的行动。几周后,她获得了一份工作。
  事情过去了好几年。在这几年中,我也慢慢地总结出了一套理念,为了启动那些让我们生活变好的行动,有时需要找到一个关键动作,它足够简单,足够快速,越方便越好,然后不由分说先做出来。像是一个按钮,哪怕有困难,也可以勉为其难按一下,“啪嗒”一声。按下之前,你有无数担忧和抗拒。但是按下去,就是一个行动接着一个行动。
  这个理念我现在也用在自己身上。比如,我一直都莫名其妙地抗拒一些繁琐的事务性手续:签合同,填表格……不知为什么就是懒得动手。常常是收到一张表格,限我在指定日期前填好寄回,却被我一拖再拖,直到过了截止日期被三番五次催促。
  现在我有了一个很好的解决办法:不管三七二十一,先用手机预约快递上门取件。相比打印和整理那么复杂的表格,叫快递要简单多了:复制地址,粘贴,勾选,勾选,再勾选,好了!一分钟都不用,下单成功。
  “啪嗒”,按下行动按钮,后续一连串动作就启动了。快递小哥打电话确认,说还有1小时上门。我就要在1小时内准备好这份材料。那么就没办法了,不想填也要填。之后一切都简单了。再繁琐的任务,只要有了时间期限,没有在这个期限之前完不成的。
  人有非常强大的本能来维持惯性状态。任谁想打破这种惯性,哪怕是有好处的事,也有可能激发强烈的阻力,我称之为“排异反应”。因为要做的事是新的、陌生的,我们就忍不住把它往外推。不惜调动整个心理系统,编出合情合理的理由,调低自己的能量水平,不断找到新的障碍,好让新的计划被无限期地拖延。往好了看,这是一种免疫机制,用来避免可能的风险。但它本身却构成了另一种风险,让那些重要的、有益的改变迟迟不能发生。
  要绕过这种排异反应,最好的办法就是快。天下武功,唯快不破。找到关键动作,“啪嗒”一按,可以了!脑子里还在纠结:但是我还没准备好……是的,可惜事情已经开始了,没有回头路了!一边纠结着一边去应付吧。
  那個来访者后来的故事,估计大家也能猜到了。长话短说,过了试用期,老板很满意,她转正了。现在她换了一份更满意的工作,虽然病还没有完全好,她还需要时不时地复诊、吃药,但她一点也不担心自己对工作的胜任力。因为她战胜了第一次挑战,这个事实比坐在房间里讨论一百遍“你可以”更有力。只要是讨论,总能说出“万一”:凭什么说我能行?万一呢……但只要做了,永远只有两种结果:要么做到,要么没做到。做到当然好,没做到就会带来新的问题,而新的问题就会指向新的行动。
  按照这个思路,世界上就没有“没准备好”这回事,任何时候都可以开始。没准备好?那就一边担心着,一边行动起来。否则,你永远能想出搞不定的问题。
  很多问题只会在行动中才能显现出真实的形态,有无谓的担心,也有很多预料之外的麻烦。但它真的来了,我们就会发现不可怕,至少没有想象中可怕。想象时,我们的头脑里只有问题;行动了,其中当然也有问题,但我们同时会有100种解决问题的办法。
其他文献
张一卿  “其实,我也没有跟他聊得非常的透。”大银幕上,女孩裹着被子趴在床上,喃喃自语地诉说暗恋的悲喜,其间穿插着用手机影像捕捉到的生活中细碎的瞬间,将主人公失恋后的情感一一呈现。这部短片《嘣》,于近日摘下2021FIRST青年电影展超短片单元“Bilibili人气短片奖”。因精巧的剪辑手法和缓缓推进的叙事手法,它被B站网友比作“王家卫的电影”,主人公和导演是21岁的B站UP主——“185同学”张
一双沉着而开朗的眼睛,总在我面前闪着,闪着……  这是罗莎·卢森堡的眼睛。我刚重读了她的感人的《狱中书简》。如果要推荐“生活的教科书”,它大概是不应缺少的一本。  记得第一次读它,还是十七、八年前的事。一天,我读刘白羽的散文《长江三日》。随着时而急促,时而舒缓的节奏,三峡之中的急流勇进,同我们时代的斗争生活,交相辉映。这一曲历史和现实的雄伟交响乐,强烈地震撼着我的心灵。在交响曲的高潮之处,作者从《
金墉:1959年出生于韩国首尔,获得哈佛大学医学、人类学博士学位。2012年成为世界银行第12任行长,2016年连任。2019年1月7日,世界银行宣布,金墉于2月1日起不再担任世界银行行长职务。  1959年出生于韩国首尔,获得哈佛大学医学、人类学博士学位。2012年成为世界银行第12任行长,2016年连任。2019年1月7日,世界银行宣布,金墉于2月1日起不再担任世界银行行长职务。  “他就这么
一位报刊的理论编辑坦率地对我说,他爱读古诗,很少看新诗;因为古诗隽永有味,新诗却大多味淡如水。  不能责怪这位同志对新诗有偏见,其实他的话不无道理。不仅诗,一切艺术作品都一样,读者的喜爱不喜爱,完全决定于有味与无味。  以胡云翼编选的《唐宋词一百首》(上海古籍出版社)为例,这里面有多少脍炙人口的佳作啊!如温庭筠的《忆江南》“梳洗罢”,李的《南乡子》“乘彩舫”,范仲淹的《渔家傲》“塞下秋来”,欧阳修
仿佛是一夜之间,武汉成了全世界的焦点。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起源于此,病毒肆虐,交通隔断,人们谈武汉而色变;这里又是战“疫”的最前线,一方有难,八方驰援,小到运口罩,大到建医院,无不牵动着亿万国人的心。  “疫城”掩去了武汉的原貌,她本是一个在中国独一无二的硬核城市。  钟南山说,这座城市“本是英雄”。1911年,武昌起义打响辛亥革命第一枪,背后是武汉人“敢为天下先”的勇气;抗日战争时,“保卫
睡眠是件大事,人的一生有1/3以上时间是在睡眠中度过的。但遗憾的是,许多与睡眠有关的现象至今没有被完全解答和理解,比如:人为什么要睡眠?为什么要睡这么长时间?睡眠的过程是怎么样的?等等。这些人类想要了解的问题,让睡眠这件事从1953年起就成为一个重要的科研课题。  人类的睡眠习惯在过去100多年里出现了几次大的变化。第一次是在1879年,那年爱迪生发明了电灯泡,让人类摆脱了长久以来形成的、以太阳和
2017年10月1日总第358期  2017年8月1日,中国人民解放军迎来90岁生日。两天前的7月30日,朱日和训练基地烈日喷薄、黄沙漫卷,一万两千名官兵步伐铿锵有力,随着钢铁洪流滚滚向前。这是一次打破惯例的实战化阅兵,习近平主席首次在野战化条件下坐镇三军,沙场点兵。  10月1日,《环球人物》推出封面报道《强军之路》,致敬人民军队和人民子弟兵。15年来,从军中反腐,到大刀阔斧的军事改革,再到数次
80岁的中国工程院院士倪光南是本次活动中最年长的嘉宾,有着一颗充满生机与活力的“中国芯”。演讲中,倪老分享了他和“中国芯”的故事,很多话语振聋发聩。他认为,中国科技要领先世界,唯一的办法就是自力更生,靠智慧和努力去创造,这也是中国科技工作者的初心。  芯片,是中美贸易摩擦以来大家很关心的一个话题。过去大家不注意,是因为芯片很小,不像大型机械那样引人关注。但是自从发生了中美贸易摩擦,人们就发现芯片原
读《人有人的用处》    今天的社会是日益信息化的社会。无线电和电视使人们在几小时内知道世界各地发生的大事。电脑帮助人们处理象潮水一样涌来的数据、文字、表格,存储大量资料……我们面临的信息量以指数方式迅速膨胀,处理信息的能力也紧紧跟上,相得益彰,促进了社会生产和生活的发展。今天信息这个词几乎已经成为常识了,可谁能想到,三十多年前,它还是只有少数专家才了解和使用的专业术语呢!  一九四八年,控制论之
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对缅甸局势深表关切。”  古特雷斯近日通过发言人发表声明,对缅甸局势深表关切。古特雷斯对缅甸宣布进入紧急状态以及昂山素季国务资政和温敏总统等人被拘留表示高度关注,呼吁立即释放所有被拘留者,并鼓励按照缅甸人民的意愿和利益进行对话与和解。  中国驻缅甸大使陈海日前接受缅甸媒体采访时表示,联合国安理会相关谈话反映了包括中国在内的国际社会的共同立场。  陈海表示,中方高度关注缅甸近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