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正常人的智商没有太大的差别。但是,有的成了企业家,有的成了高级公务员,有的成了专家学者,而有的在事业上却一直没有大的进步。是什么造成了这样巨大的差异呢?
一次校友会上,王武英的一段演讲吸引了与会者注意。
“在起跑线都差不多情况下,要想成功,必须倾心培养两个字——情商。本人先后在大学、德企、日企,以及中国、日本工作过。我发现,不管你多么聪明,决定一个人成功的关键要素似乎更偏重于情商。在上海工作六年多,转来北京工作一年多,认识了很多所谓的成功人士。无论是在政界还是商界,多数人成功,不是他们学历有多高,而是他们的个人魅力很大,情商很高。在他们周围,总是有一群有圈子、有关系、有地位的亲朋好友。”
智商差距很小,情商差距很大
只要仔细观察一个人,随便一件小事都可以看出他情商的高低。
刚巧,接受采访前的周末,王武英和四五个朋友去打高尔夫。他们去的是一个山地球场,难度很大,球一打偏就会打进山谷或深草里,这就意味着会打丢很多球。
出人意料的是,他的一个外地朋友居然买了两大袋球,并带到球场。“兄弟们敞开了打吧,球丢了我这有。”两袋足足有60个球!这令在场的人都不免发自内心地佩服。实际上,每个打球的人日常都会在球包里放五六个球备用。球技高的人一场也就丢一两个球,球技不高的五六个球也够用。但是,这位朋友不仅想到了自己,还想到了别人,并从外地来,他不仅想得到,还做得到,这就是高情商的体现。
讲到这里,王武英不禁感慨道:“能在一个水准上交流的人,智商都没太大差距,但情商的差距就大了。”这就是为什么同一个学校出来的人有的人当上了老板,而有的人却一直是个小职员。时间越长,越显现出情商的差距。
事实上,这位朋友不仅仅在这一件事上情商高,平日的点点滴滴中都可以感受到他是个情商高手。王武英周围有很多这样高情商的朋友。比如在朋友聚会时,这些情商高手们总能放低身份,忙前忙后,处处为大家着想,处处体现出高情商。
“情商是一种凝聚力、一种亲和力,一种为他人着想并能及时得体地付诸实践的东西。”王武英这样定义情商。假如几个人经常聚在一起,就会有一个人很自然地凝聚人气,形成一个中心,大家都觉得他说的话很有道理,他召集的活动自己一定要参加,这就是情商的体现。
“去年夏天,我到深圳出差。本来有公司车接送,但我这位朋友无论如何都要亲自接送。他知道我爱打高尔夫球,还特意把请我吃饭的地点选在一个球场的餐厅。他的高情商体现在不是一定要选择很高级的餐厅,而是在他了解你后,为你安排最舒服、最适合你的接待方式。”王武英又回忆道。
面试的时候,情商就更加重要了。今年年初,王武英要招聘一个人事总务主管。从应聘的几十份简历中,王武英挑出10人来面试。其中的一人给他印象很深。这位女生进行自我介绍时慢条斯理,不慌不忙,不仅每一句话的逻辑性非常强,而且表情、声调都很有亲和力。她不急于表达自己会这个、会那个,而是巧妙、有意识地留给面试官提问的余地,回答的又非常沉稳自然。王武英觉得,这其中体现着情商的灵活运用。结果,这位女生被公司录用了。
急于表现自己会什么是当前年轻人的一个误区。通过这个案例,王武英也建议年轻人面试时,不要急于说自己会什么,因为这些信息面试官在履历表上已经基本掌握了。自己应该重点考虑的是,如何把自己的能力表达得让人感到更有亲和力,更有诚信度,让人愿意听,而不是在自我吹嘘。
曾经在数家日企、德企工作过的王武英,感受最深的是中外情商的不同。日本人的情商是慢热型的,最初的感觉就是纯工作关系,没有个人感情。但是在慢慢相处的过程中,细细观察发现,他们会一点点渗透对你的关心、帮助,是不显山不显水的。中国人的交往方式是非常明显的,酒宴上,无论认不认识,一开口就是“张哥”“刘姐”,叫得很亲切。不过这难免显得有些突兀。德国人介于中国人与日本人之间,开始接触的时候很认真,好像公事公办的样子,但随着交往的深入,很快就能熟识起来。相比之下,中、日情商差异表现在形式和速度的不同,但还是德式情商更易于被接受,给人一种更自然的感觉。
情商误区
如果你是研发人员、财务人员或者做着不与人打交道的工作,或许你觉得情商并不重要。事实上真是如此吗?
王武英的答案是否定的。他说,情商在任何情况下的重要性都是不变的,只不过与人打交道性质的一类工作对情商要求要更高一些。因为现在很少有哪项研究只靠一个人就能完成的,一定需要一个团队。在这个团队中,如果你只是甘于完成流水线上自己的这一小块而“万事大吉”,也许会失去很多机遇。即使是一个研发团队里面,也自然会形成有的人很有人气,有的人就显得很孤僻,这虽然不影响后者的自身工作,但是当他作为一个团队的领导时或者他被安排在领导的位置上时,就显然不适合了。因为情商可以带来凝聚力和号召力,而他缺少了情商,团队是带不好的。
因此,情商不仅仅是领导者才应该关注的事,也应是技术人员关注的事。在现代社会中,每个人都需要培养情商。
“情商高与‘好好先生’完全不同。‘好好先生’是一味地随和别人,把自己的主张和感想都压抑和隐藏起来。情商高手则是既要打造亲和力和凝聚力,还要有自己明确的目的、动力和方向。他能带动身边的人走向他所要走的那个方向和目的地,而不是一味地依附于别人,讨好别人。”
情商如何培养
“现在很多人找不到工作,多少都与缺少情商有关系,他们自己也知道。但是如何培养情商,对于他们来说是个难题,对于这种情况您看怎么办?” 记者要求王武英提出解决方案。
“情商是可以培养的,它和性格不一样。一个人的性格是很难去改变的,但是情商只要用心培养,是会有成效的。所以每个人都可以成为情商高手。” 王武英这样鼓励情商欠缺的朋友,并建议大家从以下几个方面去尝试。
Tip1:为别人着想,并付诸行动 “现在好多人在做事的时候往往注重于我必须干什么,实际上这个时候更应该注重于怎么干,而不是干什么,面对同样的事情,怎么干是产生差距的重要因素,也是体现情商的地方。因为干什么通常是很明确的,比如我是销售,你是研发,他是物流……因此,你想把自己工作干好的时候,要先想怎么让别人把工作干好,让你周围的人都能干好,并且为他们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换句话说,为别人着想,换位思考并付诸于行动非常重要。而且高情商总会体现在把换位思考及时得体地付诸行动。如果你仅仅想到而不行动的话,是不会有结果的。想到的人太多了,就像打高尔夫球的那个例子,所有人都能想到山地球场会丢很多球,但只有他一个人买来了60个球给大家备用。为别人着想,并付诸行动,别人才会为你着想。”
Tip2:高调做事,低调做人
王武英坦言,情商这个东西一开始可能要刻意地去想、去做,去培养。但经过一段时间就变成自然而然的行为方式了。这个时候,你的情商就已经在不自觉当中提高了一个位置。在此过程中,千万要做得尽可能自然、平和,而不要做得让别人感觉你在无原则地附和别人。
王武英有一位年轻的校友,目前在美国一个很大的印刷公司做日韩企业的经理。每次深圳的校友聚会都是这个人组织的。他为什么具有如此强大的号召力呢?王武英发现,每次聚会结束前大家合影的时候,他都主动站在最边上。其实他是主角,是活动的组织者,却从来都不站到中间去。这就是低调做人,高调做事。所谓高调是什么,就是把一件事做得很完美。凝聚力和领导力便来源于此,情商就在这些不经意间体现出来。
Tip3:不以善小而不为
小事往往可以更好地体现出一个人的情商高低。每天你要和同事一起工作8小时,在这8小时中,任何事情上一旦你发现可以提供帮助的时候,一定不要犹豫,要立刻帮忙。比如来了一个客户,你的同事正忙着,你可以先过去接待一下;同事忙着没有时间给客人沏茶,你可以帮他先沏上;同事因事没有及时过来,你可以先陪客人聊一聊。有电话来找同事,他刚好不在,你接电话后可以留张纸条给他。等到他回来后,再叮嘱一下刚刚什么电话有什么事情。这些日常的小事积累下来,就会变成大的情商,为你在职场中加分。
情商的培养需要一个过程,我们要做的就是在这个过程中不断坚持。一个人明白一个道理要用脑,但人的行动是靠心。你要想打动一个人的心,需要情感,然后他才会真心实意地和你同舟共济。实际上,每个人都有能力做到,无论他是什么职业、什么职位,这便是情商的魅力所在。
当情商变成一种习惯,成功就离你不远了。
一次校友会上,王武英的一段演讲吸引了与会者注意。
“在起跑线都差不多情况下,要想成功,必须倾心培养两个字——情商。本人先后在大学、德企、日企,以及中国、日本工作过。我发现,不管你多么聪明,决定一个人成功的关键要素似乎更偏重于情商。在上海工作六年多,转来北京工作一年多,认识了很多所谓的成功人士。无论是在政界还是商界,多数人成功,不是他们学历有多高,而是他们的个人魅力很大,情商很高。在他们周围,总是有一群有圈子、有关系、有地位的亲朋好友。”
智商差距很小,情商差距很大
只要仔细观察一个人,随便一件小事都可以看出他情商的高低。
刚巧,接受采访前的周末,王武英和四五个朋友去打高尔夫。他们去的是一个山地球场,难度很大,球一打偏就会打进山谷或深草里,这就意味着会打丢很多球。
出人意料的是,他的一个外地朋友居然买了两大袋球,并带到球场。“兄弟们敞开了打吧,球丢了我这有。”两袋足足有60个球!这令在场的人都不免发自内心地佩服。实际上,每个打球的人日常都会在球包里放五六个球备用。球技高的人一场也就丢一两个球,球技不高的五六个球也够用。但是,这位朋友不仅想到了自己,还想到了别人,并从外地来,他不仅想得到,还做得到,这就是高情商的体现。
讲到这里,王武英不禁感慨道:“能在一个水准上交流的人,智商都没太大差距,但情商的差距就大了。”这就是为什么同一个学校出来的人有的人当上了老板,而有的人却一直是个小职员。时间越长,越显现出情商的差距。
事实上,这位朋友不仅仅在这一件事上情商高,平日的点点滴滴中都可以感受到他是个情商高手。王武英周围有很多这样高情商的朋友。比如在朋友聚会时,这些情商高手们总能放低身份,忙前忙后,处处为大家着想,处处体现出高情商。
“情商是一种凝聚力、一种亲和力,一种为他人着想并能及时得体地付诸实践的东西。”王武英这样定义情商。假如几个人经常聚在一起,就会有一个人很自然地凝聚人气,形成一个中心,大家都觉得他说的话很有道理,他召集的活动自己一定要参加,这就是情商的体现。
“去年夏天,我到深圳出差。本来有公司车接送,但我这位朋友无论如何都要亲自接送。他知道我爱打高尔夫球,还特意把请我吃饭的地点选在一个球场的餐厅。他的高情商体现在不是一定要选择很高级的餐厅,而是在他了解你后,为你安排最舒服、最适合你的接待方式。”王武英又回忆道。
面试的时候,情商就更加重要了。今年年初,王武英要招聘一个人事总务主管。从应聘的几十份简历中,王武英挑出10人来面试。其中的一人给他印象很深。这位女生进行自我介绍时慢条斯理,不慌不忙,不仅每一句话的逻辑性非常强,而且表情、声调都很有亲和力。她不急于表达自己会这个、会那个,而是巧妙、有意识地留给面试官提问的余地,回答的又非常沉稳自然。王武英觉得,这其中体现着情商的灵活运用。结果,这位女生被公司录用了。
急于表现自己会什么是当前年轻人的一个误区。通过这个案例,王武英也建议年轻人面试时,不要急于说自己会什么,因为这些信息面试官在履历表上已经基本掌握了。自己应该重点考虑的是,如何把自己的能力表达得让人感到更有亲和力,更有诚信度,让人愿意听,而不是在自我吹嘘。
曾经在数家日企、德企工作过的王武英,感受最深的是中外情商的不同。日本人的情商是慢热型的,最初的感觉就是纯工作关系,没有个人感情。但是在慢慢相处的过程中,细细观察发现,他们会一点点渗透对你的关心、帮助,是不显山不显水的。中国人的交往方式是非常明显的,酒宴上,无论认不认识,一开口就是“张哥”“刘姐”,叫得很亲切。不过这难免显得有些突兀。德国人介于中国人与日本人之间,开始接触的时候很认真,好像公事公办的样子,但随着交往的深入,很快就能熟识起来。相比之下,中、日情商差异表现在形式和速度的不同,但还是德式情商更易于被接受,给人一种更自然的感觉。
情商误区
如果你是研发人员、财务人员或者做着不与人打交道的工作,或许你觉得情商并不重要。事实上真是如此吗?
王武英的答案是否定的。他说,情商在任何情况下的重要性都是不变的,只不过与人打交道性质的一类工作对情商要求要更高一些。因为现在很少有哪项研究只靠一个人就能完成的,一定需要一个团队。在这个团队中,如果你只是甘于完成流水线上自己的这一小块而“万事大吉”,也许会失去很多机遇。即使是一个研发团队里面,也自然会形成有的人很有人气,有的人就显得很孤僻,这虽然不影响后者的自身工作,但是当他作为一个团队的领导时或者他被安排在领导的位置上时,就显然不适合了。因为情商可以带来凝聚力和号召力,而他缺少了情商,团队是带不好的。
因此,情商不仅仅是领导者才应该关注的事,也应是技术人员关注的事。在现代社会中,每个人都需要培养情商。
“情商高与‘好好先生’完全不同。‘好好先生’是一味地随和别人,把自己的主张和感想都压抑和隐藏起来。情商高手则是既要打造亲和力和凝聚力,还要有自己明确的目的、动力和方向。他能带动身边的人走向他所要走的那个方向和目的地,而不是一味地依附于别人,讨好别人。”
情商如何培养
“现在很多人找不到工作,多少都与缺少情商有关系,他们自己也知道。但是如何培养情商,对于他们来说是个难题,对于这种情况您看怎么办?” 记者要求王武英提出解决方案。
“情商是可以培养的,它和性格不一样。一个人的性格是很难去改变的,但是情商只要用心培养,是会有成效的。所以每个人都可以成为情商高手。” 王武英这样鼓励情商欠缺的朋友,并建议大家从以下几个方面去尝试。
Tip1:为别人着想,并付诸行动 “现在好多人在做事的时候往往注重于我必须干什么,实际上这个时候更应该注重于怎么干,而不是干什么,面对同样的事情,怎么干是产生差距的重要因素,也是体现情商的地方。因为干什么通常是很明确的,比如我是销售,你是研发,他是物流……因此,你想把自己工作干好的时候,要先想怎么让别人把工作干好,让你周围的人都能干好,并且为他们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换句话说,为别人着想,换位思考并付诸于行动非常重要。而且高情商总会体现在把换位思考及时得体地付诸行动。如果你仅仅想到而不行动的话,是不会有结果的。想到的人太多了,就像打高尔夫球的那个例子,所有人都能想到山地球场会丢很多球,但只有他一个人买来了60个球给大家备用。为别人着想,并付诸行动,别人才会为你着想。”
Tip2:高调做事,低调做人
王武英坦言,情商这个东西一开始可能要刻意地去想、去做,去培养。但经过一段时间就变成自然而然的行为方式了。这个时候,你的情商就已经在不自觉当中提高了一个位置。在此过程中,千万要做得尽可能自然、平和,而不要做得让别人感觉你在无原则地附和别人。
王武英有一位年轻的校友,目前在美国一个很大的印刷公司做日韩企业的经理。每次深圳的校友聚会都是这个人组织的。他为什么具有如此强大的号召力呢?王武英发现,每次聚会结束前大家合影的时候,他都主动站在最边上。其实他是主角,是活动的组织者,却从来都不站到中间去。这就是低调做人,高调做事。所谓高调是什么,就是把一件事做得很完美。凝聚力和领导力便来源于此,情商就在这些不经意间体现出来。
Tip3:不以善小而不为
小事往往可以更好地体现出一个人的情商高低。每天你要和同事一起工作8小时,在这8小时中,任何事情上一旦你发现可以提供帮助的时候,一定不要犹豫,要立刻帮忙。比如来了一个客户,你的同事正忙着,你可以先过去接待一下;同事忙着没有时间给客人沏茶,你可以帮他先沏上;同事因事没有及时过来,你可以先陪客人聊一聊。有电话来找同事,他刚好不在,你接电话后可以留张纸条给他。等到他回来后,再叮嘱一下刚刚什么电话有什么事情。这些日常的小事积累下来,就会变成大的情商,为你在职场中加分。
情商的培养需要一个过程,我们要做的就是在这个过程中不断坚持。一个人明白一个道理要用脑,但人的行动是靠心。你要想打动一个人的心,需要情感,然后他才会真心实意地和你同舟共济。实际上,每个人都有能力做到,无论他是什么职业、什么职位,这便是情商的魅力所在。
当情商变成一种习惯,成功就离你不远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