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短兵战术——“虚实相生”与“闪惊巧取”

来源 :少林与太极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uoqh16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国短兵不是以好勇斗狠、乱劈乱砍的方式来展示自己的特色。这其实是刚开始接触短兵时经常遇到的问题。随着对中国短兵的学习和深入,逐步认识到中国短兵运动中蕴涵着丰富的战术思想。战术思想的发挥和应用离不开稳定熟练技术的支持和保证,这其实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对手之间获取有利时间和空间的能力。只有将这种能力不断提升,才能体会到中国短兵运动在对抗中的巧妙和智慧。战术犹如灵魂一样存在。它往往以轻巧、灵动的方式来表达中国短兵的独有的技术风格和特色,从而产生出其不意的竞技效果,让人回味无穷。
  中国短兵的战术思想异常丰富和多彩,让人在短兵对抗的过程中越来越感受到短兵运动中所蕴含的智慧和魅力。在众多的短兵战术思想中,“虚实相生”和“闪惊巧取”的战术思想犹如两颗耀眼的明星受到了绝大多数人的重视和认可。因此,有必要对其战术思想进行阐述。


  短兵中“虚实相生”的战术思想往往能在真假转换的竞技对抗中破坏对手进攻的节奏,扰乱对方的心智,使其顾此失彼,从而实现击中对手的目的。“虚虚实实”“实实虚虚”是中国短兵文化中经常强调的要点。对于这一点,戚继光在《拳经》第三十一式顺步搬鸾肘说:“顺鸾肘,靠身搬,打滚快、他难遮拦,复外绞刷回拴肚,搭一跌谁敢争先。”顺鸾肘讲究在翻上打下时借助两条手臂力量的相辅相成完成上虚下实的击打目的。在击打中通过向上的击打来迷惑对手,引诱对手进攻,利用这个时间差给予对手致命的还击。这便是虚实相生战术思想的成功应用。
  在短兵对抗中也有很多体现虚实相生的战术思想的技术组合。比如以进攻组合的左斜刺和右直刺组合,它要求首先通过佯攻的形式做出左斜刺的技术动作,这个是为了引诱对手进行防守或闪躲,一旦成功达到这个诱骗的目的,再进行直刺的进攻技术动作。这要求两个动作之间的衔接要干净、迅速,才能在预留的时间差中击中对手。其实它的动作的运动轨迹是画一个“U”形,这才能使动作变得干净、快捷。再比如说短兵技术中的进攻组合动作直刺跳步抡劈或垫步抡劈,对于使用跳步还是垫步是要根据自身在刺的同时看对手是上步进攻还是后退防守。如果对手是往前上步,我方就需要往后跳步的同时使用抡劈的动作进行反击;如果对手是往后撤步,我方就需要往前垫步的同时再使用抡劈的动作进行反击。但最核心的前提就是需要刚开始的直刺达到诱骗对手的目的,才有实施进一步进攻技术的机会。否则这些进攻技术是很难奏效的。
  戚继光在《纪效新书》“拳经捷要篇”中提到:“一霎步随机应变,左右腿冲敌连珠,恁伊势固手风雷,怎当我闪惊巧取。”先有闪惊,后有巧取。戚继光《拳经》的内容。以通天炮为例,通天炮是通过身体的突然拧转来改变敌我之间的空间关系,从而获得有利的进攻空间,从将全身之力通过脚下的拧转将力量从脚掌、膝、胯、腰、大臂、小臂、拳峰依此传递,最终使得通过拧转所获得的力量得到有效的发挥。


  以短兵為例,在敌我双方进行短兵对抗的过程中,敌方的进攻被我方闪躲,闪躲的目的在于为进攻创造有利的时间和空间从而达到闪惊巧取的效果。闪躲是实现巧取的前提条件,这个闪要显得惊巧、精妙就是需要不断强化的内容。在短兵对抗中,便是通过闪身主动避开对手的进攻,而后在对手的空当位置给予反击。马明达教授将这种通过自身躲闪的防守方式称为主动防守,这往往也是首要选择的防守方式。这种防守最大的优势在于使自己在竞技过程中处于主动状态。闪的幅度和距离应该做到心中有数,如果闪的空间太大,就无法进行反击,甚至被对手再次进攻。如果能将闪的距离把握得恰到好处,就能将对手锁定在自己的攻击范围内,再通过熟练和轻巧的劈或刺进攻动作,就能在躲闪进攻中成功应用“闪惊巧取”的战术思想。
  “虚实相生”和“闪惊巧取”的中国短兵战术思想极大地体现出中国短兵运动的特色和智慧。它们的战术价值在不断地实践和应用中将体现出中国短兵自身的独有特色和价值。它们战术价值的不断成熟也将会使中国短兵在追求巧妙和灵活的复兴道路上走得更加宽广和长久。
  (编辑/刘强)
其他文献
“主旋律电影可以这样好看!”  随着2021年暑假的到来,暑期档电影中主旋律影片的热映成为当前的热门话题。《1921》《革命者》等主旋律影片火爆,B站上的年輕人争相用剪片小视频的形式缅怀先烈,激发爱国情怀,这说明还原历史、以现实为出发点的主旋律影片已经脱离了旧时窠臼,在艺术上进入一个全新阶段。  若是将中国历史与现实视作可供开采的资源,那么主旋律影视创作可以说是一座充盈的富矿。本期借“建党百年”影
期刊
一  读八大山人的画宜秋,宜冬,宜一人,宜围炉。  家中买了《八大山人书法集》《八大山人画集》,闲暇之时经常翻阅揣摩,偶尔临临其中的小品和字帖。  纵观其画作,几乎每一幅枯笔都有岑寂之气,岑寂之境。枯,在其笔下不再是毫无生机的生命绝唱,而是深藏筋骨的生命张力。每一笔枯墨貌似气若游丝,是声声慢,其实是它们停泊于苍凉宣纸上一种力透纸背的无声呐喊。  枯不再是美的消亡,皴不再是单一技法,而是生命张力的宣
期刊
在整体崇尚现代理性的社会,“情”的意义正在遭遇着消解与危机。个体生活中,我们被教育要时刻保持客观、理智,切忌“感情用事”;我们更看重那些可以量化的标准与条件,“感情因素”是不稳固的、不值得信赖的。甚至,在本应提供爱与美的乌托邦的文学世界中,思想深度、哲学思辨能力逐渐成为更重要的坐标,“抒情”变得无足轻重,甚至有时竟是肤浅的代名词。然而,如果文学真的抽空了“情”,它将如何区别于一篇社科论文、一则新闻
期刊
太极拳,起源于中国,以儒、道哲学中的太极、阴阳辩证理念为核心思想,内外兼修、柔和、缓慢、轻灵、刚柔相济。关于太极拳能否实战的问题,一直争论不休、莫衷一是。其实答案很简单,实践出真知!  在搏击比赛中,一些选手将太极拳中的格斗技巧应用到比赛当中,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譬如国内知名的太极拳大师王战军。王战军是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太极拳传承人,陈氏太极拳第12代传人。他出生于武术世家,自幼习武。曾经蝉联全国
期刊
腰身壮,胆气豪。常练武,勤操劳。耕田放牧打豺狼,风雨一肩挑。  天下功夫出少林,少林寺自古以来就被称为“天下第一名刹”,它不仅是中国佛教禅宗祖庭,更是中国武术傳承和发展的重要活水。少林寺背负五乳峰,面朝少室山,自远处眺望寺院,红墙灰瓦,巨树掩映,飞鸟阵阵,小草青青,少溪河在门前缓缓流淌,武僧们在“深山藏古寺,碧溪锁少林”的意境中参禅打坐,拳脚翻飞。少林棍虎虎生风,达摩剑剑气如虹。  少林功夫,禅武
期刊
少林寺与日本的关系,始于元朝。  元至治元年(1321),日僧大智来少林寺参修佛法,此为日本人来少林寺之始。  泰定四年(1327),日本僧人邵元(1295~1364)来华。邵元,俗姓源,号古源,日本国越前人,出家于日本京都东福寺,师从双峰和尚,后任日本山阴道但州正法禅寺住持。邵元先到福州,后到天台山、天目山、五台山等处,遍访名僧,于(后)至元年间(1335~1340)到嵩山少林寺,长住二祖庵。 
期刊
无说而说,法音遍满。师父眼睛一扫,目光落到下盘,你意识到了,胯没沉到位。师父抬眼一看,盯着肩头,你下意识肩头一松,气马上顺了。如果师父不在身边,就要自己检查自己;自己能察觉问题,这才算优秀。  度无可度,自性自度。每个人,都会有知觉,由认知层面慢慢提升至更高境界,拳到深处都不是学来的。反过来说,学任何一门东西,都是为了觉悟,由觉而悟。圆是什么?螺旋何物?身上一清二楚,这是身觉。哪条路来?又如何去?
期刊
《河南省武术志》由数十位专家历数年努力,在省政府关注下经几任体育局领导亲抓,终于问世,是河南省体育事业的大事,是史志编纂的大成果,是出版上的大工程,更是文化上的大作品。内容系统丰赡,结构合理谨严,文字表达洗练,应当说是一部既是地域的又兼具全国意义的有水平的武术专志。十分不易,十分难得,谨致衷心祝贺!  一點不满足的感觉是对图版的安排。修志机会宝贵,文字部分自然应当注重,图版亦应花大力气。尤其现在是
期刊
大多数国人可能真不清楚中国武术技击是什么样子,即便在今天媒体空前发达的时代。他们得到的武术技击知识是从武侠小说或影视剧来的,无疑,这种艺术化的武功与真实的技击有天壤之别,无论是在历史上还是在今天的擂台。  或者说他们不愿意知道真实的武术,宁愿选择不相信。他们见过拳击、见过散打、见过自由搏击,也见过传统武术家上到擂台上蹩脚的表现,甚至也见过距离我们最近年代民国大师的技击表演,可是他们坚信传统武术技击
期刊
第32届夏季奥林匹克运动会2021年8月8日闭幕。参加本届奥运会的中国体育代表团给河南省委省政府发来感谢信,感谢河南省体育健儿不畏强手、敢打敢拼,获得2金1银,为中国体育代表团取得优异成绩做出卓越贡献。感谢信全文如下:  河南省委、省政府:  在党中央、国务院的坚强领导下,在全国人民的大力支持下,第三十二届夏季奥运会中国体育代表团克服新冠肺炎疫情挑战,顽强拼搏,奮勇争先,获得38金、32银、18铜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