鲍鲸鲸失恋宅女的光荣绽放

来源 :电视指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eibeigo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鲍鲸鲸,女,1987年出生,2008年毕业于北京电影学院电视剧编剧专业,摩羯座,2009年5月开始以“大丽花”的网名在豆瓣上连载《小说,或是指南》,后演变成热门小说及电影《失恋33天》。电影成为当年票房的一匹黑马,她更是凭借《失恋33天》获得金马奖最佳改编剧本。 而在该片上映之前,她只是一个名不见经传的网络写手,用一炮而红来形容她绝不过分。
  她的风靡是从豆瓣开始的,2009年的11月11日,她在豆瓣上说:“说感情问题的时候,花姐走的不是文艺路线,完全是真正的写实。是的,一般在说刑事案件的时候,我才会走文艺路线。”她轻描淡写而又暗流汹涌地记录自己的生活,在豆瓣里她说:“里面的故事,有个人经历,但不完全是个人经历。那段感情已经过去好久了,必须释怀的,我已经释怀了;可以释怀的,我还在努力中;但必须铭记的一种恨,坦白说,我刻在了骨子里……所以,故事里失恋的部分,是我的亲身经历,每一天,好像都历历在目,但作为一个小说,在重获新生的部分,我想给它一个光明的尾巴。”
  她只是想写个东西排解一下失恋,于是就编出了黄小仙,安排黄小仙当婚礼策划,是因为觉得失恋时如果还要为别人办婚礼,应该很有喜感。基于这个原因,《失恋三十三天》在悲伤的调子上铺上了一抹喜剧的色彩。失恋谁都经历过,可是站在不同的角度,感受也是不一样的。电影里的好多台词都被奉为经典,比如:“你连人都没生过 拿什么质疑人生?”“现在的小男孩们,情义千斤,不敌胸脯四两!这就是一个喜新厌旧的物种,你寻死觅活的,对得起自己吗?”以她的年纪能写出这样的台词,引来不少的質疑,但是她说:“我想的比我看起来要更多一点。”
  她说自己很怪。比如从15岁开始便有意识地训练自己的酒量,每晚两罐啤酒,一个十五岁的女孩,是多奇特的怪癖才能让她做出如此的举动。曾经为了认识陈奕迅,她计划用写歌词比赛作为渠道;此外她还有强烈的被害妄想。她很宅,从毕业到现在,几乎没上过班,她称自己是“专业宅”。 她自嘲说:“性格有很大缺陷的人,才会每天琢磨各种问题。”或许也只有这样喜欢琢磨的人才能写的出好东西。
  她对生活充满好奇,因为“阅人不够”她更主动地去接触周围的世界和人,去听不一样的声音,甚至短暂的体验一段不属于自己的人生。她说她每天就傻吃傻喝的,不会去思考很严肃的问题。她去北极旅游,去土耳其旅游。她觉得不是要去增加什么正能量,就是有时候在正常的生活里呆久了,会觉得身边朋友也好、父母也好,随叫随到好像是特别正常的一件事儿。所以就特别需要把自己丢到一个人生地不熟、叫天天不应的完全孤独的地方,那样才能体会到自己离开他们真是不行,这样回来以后,就会更珍惜他们给我的东西,哪怕是一句接一句的挤对。这是她旅行的意义。
  她喜欢看书。她对书的信任超过一切,华语的她喜欢的都是女作家,比如严歌苓、李碧华,国外的都是男作家,比如村上春树,另外大卫·洛奇、劳伦斯·布洛克、契诃夫、约翰·欧文,她在2012年12月31日的豆瓣总结上详细的汇报了这一年来她看的书,多而且杂。手边上有什么书,就看什么书了。这跟她小时候有关系。那时候家门口有个小书店,书店特小,什么书都卖。她姥爷觉得她喜欢看书这事儿挺好的,就每个月跟那个书店订几百块钱的书送家里来。每个月送的书都挺怪的,各种类型都有,比如《笑话大王》《故事会》《养花一百问》,反正五花八门,但也都乖乖的看。现在她喜欢的是戴维洛奇和劳伦斯布洛克的书,但她表示“对其他书,也都会抱着尊敬的心情好好地看完。”
  她的天性里有种聪明的天然呆,敏感又直率。《失恋33天》的导演滕华涛曾经形容她“我们的默契属于我说上半句,她便能理解我要的那种感觉,这种合作很难得。”她说,这种默契首先建立在滕导是一个可以用半句话表达清楚的人,所以才能不用他说下半句。因为平时的她领悟力极其低下,别人说三十句,她大概能明白十五句就不错了的。在跟随《失恋三十三天》的剧组出席宣传活动时,揣着50块钱就出门了,一路到杭州、上海、北京等城市,吃吃喝喝,特别高兴,回来兜里还剩二十。她更像是一个急需被大家照顾的小女生,宣传的时候同行的工作人员经常对她说的一句话就是:“鲍鲸鲸,把背挺直喽,瞧你窝囊的。”
  她很坦然。坦然是指面对失恋,面对任何事,坦然下面也有犀利。她写《失恋33天》就是因为她不明白,失恋这件事为什么不能这么坦然地去跟别人说?最早的动机是因为她遭遇过失恋,想跟别人聊,但周围的人那种无意的冷漠就像雪上加霜,就像压死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她认为“这个社会虽然有各种各样大的问题,也有可能遭遇个人的惨剧,可以晾着他不管他,或者装作不认识他,这对他来说都是一种帮助,但不能上去戳他的痛处。”她对任何事都以坦然的态度去面对。坦然了,简单了所遇到的问题也就简单了,四两拨千斤的功力是天生的。
  她有对“自由”的父母,她说:“小时候我住部队大院,老有长辈跟我妈告状,说你们家鲍鲸鲸牛什么呀傲什么呀,走到门口从来不跟我们打招呼”。她委屈,觉得自己又不是专门负责打招呼的人。很庆幸的是,她爸妈特别护着她,从来不觉得她不合群是个问题。她爸告诉她,没有任何人能跟你走一辈子,朋友这事,能交到几个是几个,尽量把他们维系好,但不是说你到这世界上活一趟,就是奔这事来的,这件事你可做可不做。上学时,因为老不上课,老师打电话给妈妈要劝退,她妈特别镇定,一边做家务一边在电话里问,她专业课怎么样?老师说还行。她伟大的妈妈说,那等她什么时候专业课不行了再说吧。
  不张扬不做作,从小就特立独行。她的粉丝奉她的话为至理名言。为什么《失恋33天》能引起那么多人的共鸣?因为她写的入骨,写的情真。初出茅庐的她在获奖感言上像个受惊的小鹿,她说:“我就是因为失恋难受,就写了个《失恋三十三天》,可是到现在也没跟男朋友分开。”她是如此的真实与可爱。失恋宅女终有的光荣绽放的一天。
其他文献
某个冬日上午,长沙的天空如一张明媚的脸——在吹跑了连日里积累的雾霾之后。我坐在大礼堂,听一位老师谈音乐、摄影和禅。在贝多芬《命运交响曲》的乐声里,我开了一会儿小差,开始读未读完的《陆犯焉识》。乐曲铿锵结尾时,我恰好读到老几成功躲开解放军,浑身冒着白气,在积雪中翻滚前行,再爬起来时已经望见场部礼堂门口的煤气灯,真如见到“天上的盛世”——妙极!  严歌苓的文字怎么可以这样精妙?我怎么就写不出那种味道来
今年我13岁,明白了我的生日便是妈妈的受难日。于是,我想在我生日那天送一件礼物给妈妈,特别请表姐帮我买了几个小小的陶瓷招财猫和几根红绳子。  拿到材料之后,我冥思苦想许久,始终没有头绪,只好再次求助表姐。表姐手把手教我,按照打中国结的方法先打一个双联结,左右各三根线,再将打双联结的两根线拿下来,中间按比例把招财猫串在绳子中……“功夫不负有心人”,通过我的几天努力,手链终于完工。我把它装进一个精美的
《小溪流》的叔叔阿姨们好:  展信Happy!  我是一位15岁的同学,是个再普通不过的女孩。我有幻想,生活在农村,学习一般,作文水平一般,有点胆小,又有点自卑,我很爱看《小溪流》,是你们的忠实“粉丝”。但正是由于我生活在农村,所以不能每个月都看到它,因为我们没有地方可以订阅,我感到非常的遗憾。不过我并没有因此而放弃对它的关注,每得到一本《小溪流》,我都会好好地保存,过一段时间我又会拿出来看一看,
1  朱烟烟有点儿傻乎乎的,和她的名字不相符。有时,她望着窗外,一望就是很久,眼睛里罩着一层忧伤,诗人一般的忧伤。  我认为,这是作秀——傻傻的朱烟烟能当诗人吗?  我斜着眼问:“朱烟烟,看景呢?”  朱烟烟回头望了我一眼,再次扭过头来,吭也不吭一声,让我很受伤。她手里握着一个瓷熊猫,小小的,亮亮的,一看就是幼儿园小朋友玩的玩具。朱烟烟拿着瓷熊猫,轻声哼起一支儿歌:“熊猫宝宝,给我笑笑;熊猫乖乖,
金牵牛第一次见到童小夏是在日本的地铁里。童小夏没注意吐到了一名乘客的假发上,之后晕倒在地上,金牵牛将醉酒的她背走。之后,金牵牛在去往上海的飞机上结识了明星小夏,小夏偶然间拿错了牵牛的行李,两人从此展开了啼笑皆非的故事。牵牛意外成为了明星小夏的经纪人,小夏总喜欢“欺负”牵牛,但是善良的牵牛知道这是小夏交往的独特方式。马英杰是一位成功而且有魅力的年轻CEO,和小夏的关系已经被外界默认。而小夏对英杰只是
我是无意中得知捡儿患白血病的消息的。  我连他高矮胖瘦、脸长什么样子都不清楚,仅仅知道他是门卫的儿子,刚满五岁。  门卫从前是农民工。有人说他工作负责,为人和蔼,眼睛很“毒”—— 一千多名男女学生,不管是穿了校服的,还是没穿校服的,只要在传达室那道小窄门过一遍,他就能记住。  我少有来信、快件之类的东西,几乎没有与他打过交道。所以,校团委发起的为期一周的募捐活动,我都忘了参加。为了弥补这份遗憾,我
顾城写过这样几句诗:“我会呼吸,像青草一样 / 把轻轻的梦想告诉春天 / 我希望会唱许多歌曲 / 让唯一的微笑永不消失……”  像青草一样呼吸,我想我也该这样。  我们都喜欢眺望远方,一边眺望着远方的日月星辰,眺望着远方的鸟儿和大树,一边在心中描绘关于未来的美好梦境;但我们不能只看到远方的风景,而忽略了身边的一草一木。  你是否记得,曾在你身边摇曳的一棵小草,绽放的一朵花蕾,飘舞的一片叶子?我相信
这位有着丰富互联网从业经验的“智者”,言谈之间既能旁征博引,也能抖包袱,时而化身“传道授业解惑”的学究,时而变成诙谐幽默的“段子手”。思维跳脱、性情豪放、行为不羁,是一个虽常年混迹于哔哩哔哩弹幕视频网站,也热爱中国传统哲学体系的马拉松爱好者。  姚建疆是芭乐互动(北京)文化传媒有限公司的掌门人,因为刻板印象的缘故,我以为这样一家主张“数据创新品,技术立发行”的互联网公司的掌舵者,应该是一位严肃谨慎
假如我是一条鱼,我不会告别水,不会奢望去当一只飞鸟。我会从旧一年的水里游到新一年的水里,说不定我还会游回来,总之先朝前游游看吧!  在这一年里,我通过网购,给自己或快递或慢邮了一座小小的图书馆。在阅读的喜悦和感动里,没有告别,只有成长。因为家里有书,我一次一次地渴望回来,没有把生活过成一次次告别。但是我同时也在告别,告别过去的悲观和狭隘,告别伴随孤独而产生的苦恼,告别日复一日的快节奏生活……书籍像
“如何让我遇见你,在我最美丽的时候。”  第一次读《小溪流》是在初中一年级,尽管当时自己还是个愣头愣脑的小子,却捧着杂志读得兴致盎然。  回过头看,在现在可以拿过往若无其事地开玩笑的年纪,我终于有勇气承认当年那个不谙世事的小男生是如何将手中四四方方的杂志翻来覆去地看了很多遍,才最终弄清楚每个故事背后暗藏的青春情愫。印象深刻的两篇文章,一篇是用日记的形式记录一颗懵懂跳跃的春心,记录一个女生与一个男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