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本文主要对园林树木种植的原则进行了简要论述,并对园林树木的配置要点进行了说明。为园林树木的选择和树种搭配提供了依据。
关键词:园林绿化 原则 种植与设计
一、园林树木种植原则
园林树木绿化是园林绿化中的重要题材,它既具有生态上的要求,也有综合观赏的特性。园林树木能以多样的姿态组成丰富的轮廓线,以不同的色彩构成优美的景观,因而是构成造园艺术构图的重要内容。由于树木的配置要受立地条件、四周环境和气候条件的制约,所以如何才能以“经济、适用、美观”的方针来指导园林树木的选择和树种搭配,是一个较为复杂的问题。
(一)满足园林树种的生态要求
各种园林树木在生长发育过程中,对光照、水分、温度、土壤等环境因子都有不同的要求。在进行园林树木配置时,只有满足园林树木的这些生态要求,才能使其正常生长和保持较长时间的稳定,才能充分地表现出设计意图。首先要适地适树:即根据园林绿地的生态环境条件,选择与之相适应的园林树木种类,使园林树木所要求的生态习性与栽植地点的环境条件基本一致,做到因地制宜、适地适树。只有做到适地适树,才能创造出相对稳定的人工植被群落。其次是要搞好合理的种植结构:包括水平方向上合理的种植密度(即平面上种植点的确定)和垂直方向上适宜的混交类型(即竖向上的层次性)。平面上种植点的确定,一般应根据成年树木的冠幅来确定;但也要注意近期效果与远期效果相结合,如想在短期内就取得绿化效果或中途适当间伐,就应适当加大密度。竖向上应考虑园林树木的生物学特性,注意将喜光与耐阴、速生与慢生、深根系与浅根系、乔木与灌木等不同类型的植物树种相互搭配,以在满足植物树种的生态条件下创造稳定的多层绿化效果。
(二)符合园林绿地的功能要求
在进行园林树木配置时,还应从园林绿地的性质和功能来考虑。如为了体现烈士陵园的纪念性质,就要营造一种庄严肃穆的氛围,在选择园林树木种类时,应该选用寓意万古流芳的青松翠柏;在配置方式上也应多采用规则式配置中的对植和行列式栽植。园林绿地的功能很多,但就某一绿地而言,则有其具体的主要功能。例如在街道绿化中行道树的主要功能是庇荫减尘、组织交通和美化市容。为满足这一具体功能要求,在选择树种时,应选用冠形优美、枝叶浓密的树种;在配置方式上亦应采用规则式配置中的列植。再如,城市综合性公园,从其多种功能出发,应选择浓荫蔽日、姿态优美的孤植树和花香果佳、色彩艳丽的花冠丛,还要有供集体活动的大草坪,以及为满足安静休息需要的疏林草地和密林等。总之,园林中的树木花草都要最大限度的满足园林绿地的实用功能和防护功能上的要求。
二、园林树木的艺术魅力
(一)景变
园林景观需要丰富多彩,而园林树木也要丰富而多变。但在一个局部园林空间内,其景色必须有主有次,各具特色。所以主要树种不宜过多,以免景色杂乱。作为主景的树种必须具有观赏特色(或色彩美、或形态美、或风韵美),采用丛植、片植、或群植的方式来突出重点。另外还可采用树种的体形、明暗、色彩等对比以突出主景。为取得全园树木配置的统一效果,通常选用一种优势树种,分布全园,通体联络,作为基调树种。
(二)形变
园林空间树木配置的形体变化,主要结合地形和乔灌木的不同组合形式,形成疏密、虚实、繁简、高低、曲折不同的林缘线和林冠线。混交树群的层次参差而多变化。而同一树种的树群,可以利用起伏的地形和异龄树的组合来改变林冠线的平直。同时,树丛和树群的形体组合,必须注意个体美与群体美的结合,发挥个体在群植中的构图作用。在一个园林空间中,还要注意相邻两个空间的视觉关系,要有过渡树来取得通体联络的效果。园林树木的色彩,在树木的配置中能取得极明显的效果。色彩的变化,一方面是由于树木本身具有的季相特点引起园林景色的色彩变化,另一方面是采用不同色彩的花木与置构成绚丽多彩的景色。因此,在设计中常在暗绿色常绿树为背景的前方多种开白色、粉红色、黄色的花木,以此创造明快的园林景色。采用不同彩色的花木,如能和不同绿色度的大小乔灌木分层配植或采用混植方式,也能创造出绚丽多彩的园景。全园内的色彩,首先是叶色,如果从叶色着手则不论是否开花,都有良好的景观效果。
三、园林树木的配置要点
(一)先面后点
树木配置需要先从整体考虑,大处着眼,小处着手,然后再考虑局部穿插细节,做到“大处添景、小处添趣”。
(二)主次分明
在一个景区内,首先要确定植物的主题和主要的观赏区,再布置次要景区。先选定主景树种,再选择配景树种。
(三)远近结合
树木配置时,不仅要考虑到一个景区的树木搭配是否协调,同时,要与原有树木有机的组合好,还要与相邻空间或远处的树木和背景及其它景物相互呼应,以取得园林空间艺术构图的完整性。此外,还应注意慢生树与速生树的搭配、协调,从而做到远近结合。
(四)高低组合
在一个园林空间或一个树丛、树群中,乔木是骨干。因此,在植物配置时,先要确定乔木的树种、数量和分布位置,再由高到低,分层配植灌木和藤本地被植物和花草,这样才能形成完美的主体轮廊线。
(五)疏密合宜
树木种植的密度是否合适直接影响绿化功能的发挥。从长远考虑应根据成年树树冠的大小来决定栽植距离。为取得近期内绿化效果,种植距离可近些,待树龄增大,密度大时可适当间伐。一般来说,在设计中常采用快、慢树相结合的配置方法。同时,树木配置应注意疏密相间、虚实结合,创造出自然、多变的景色。
参考文献:
[1]彭振华.城市林业[M].中国林业出版社,2003.
[2]严玲璋.努力创造有利于城市生态质量的绿色空间环境[J].中国园林,1999,(1):17.
[3]俞孔坚.文化生态与感知[M].北京:科学出版社,1998.
关键词:园林绿化 原则 种植与设计
一、园林树木种植原则
园林树木绿化是园林绿化中的重要题材,它既具有生态上的要求,也有综合观赏的特性。园林树木能以多样的姿态组成丰富的轮廓线,以不同的色彩构成优美的景观,因而是构成造园艺术构图的重要内容。由于树木的配置要受立地条件、四周环境和气候条件的制约,所以如何才能以“经济、适用、美观”的方针来指导园林树木的选择和树种搭配,是一个较为复杂的问题。
(一)满足园林树种的生态要求
各种园林树木在生长发育过程中,对光照、水分、温度、土壤等环境因子都有不同的要求。在进行园林树木配置时,只有满足园林树木的这些生态要求,才能使其正常生长和保持较长时间的稳定,才能充分地表现出设计意图。首先要适地适树:即根据园林绿地的生态环境条件,选择与之相适应的园林树木种类,使园林树木所要求的生态习性与栽植地点的环境条件基本一致,做到因地制宜、适地适树。只有做到适地适树,才能创造出相对稳定的人工植被群落。其次是要搞好合理的种植结构:包括水平方向上合理的种植密度(即平面上种植点的确定)和垂直方向上适宜的混交类型(即竖向上的层次性)。平面上种植点的确定,一般应根据成年树木的冠幅来确定;但也要注意近期效果与远期效果相结合,如想在短期内就取得绿化效果或中途适当间伐,就应适当加大密度。竖向上应考虑园林树木的生物学特性,注意将喜光与耐阴、速生与慢生、深根系与浅根系、乔木与灌木等不同类型的植物树种相互搭配,以在满足植物树种的生态条件下创造稳定的多层绿化效果。
(二)符合园林绿地的功能要求
在进行园林树木配置时,还应从园林绿地的性质和功能来考虑。如为了体现烈士陵园的纪念性质,就要营造一种庄严肃穆的氛围,在选择园林树木种类时,应该选用寓意万古流芳的青松翠柏;在配置方式上也应多采用规则式配置中的对植和行列式栽植。园林绿地的功能很多,但就某一绿地而言,则有其具体的主要功能。例如在街道绿化中行道树的主要功能是庇荫减尘、组织交通和美化市容。为满足这一具体功能要求,在选择树种时,应选用冠形优美、枝叶浓密的树种;在配置方式上亦应采用规则式配置中的列植。再如,城市综合性公园,从其多种功能出发,应选择浓荫蔽日、姿态优美的孤植树和花香果佳、色彩艳丽的花冠丛,还要有供集体活动的大草坪,以及为满足安静休息需要的疏林草地和密林等。总之,园林中的树木花草都要最大限度的满足园林绿地的实用功能和防护功能上的要求。
二、园林树木的艺术魅力
(一)景变
园林景观需要丰富多彩,而园林树木也要丰富而多变。但在一个局部园林空间内,其景色必须有主有次,各具特色。所以主要树种不宜过多,以免景色杂乱。作为主景的树种必须具有观赏特色(或色彩美、或形态美、或风韵美),采用丛植、片植、或群植的方式来突出重点。另外还可采用树种的体形、明暗、色彩等对比以突出主景。为取得全园树木配置的统一效果,通常选用一种优势树种,分布全园,通体联络,作为基调树种。
(二)形变
园林空间树木配置的形体变化,主要结合地形和乔灌木的不同组合形式,形成疏密、虚实、繁简、高低、曲折不同的林缘线和林冠线。混交树群的层次参差而多变化。而同一树种的树群,可以利用起伏的地形和异龄树的组合来改变林冠线的平直。同时,树丛和树群的形体组合,必须注意个体美与群体美的结合,发挥个体在群植中的构图作用。在一个园林空间中,还要注意相邻两个空间的视觉关系,要有过渡树来取得通体联络的效果。园林树木的色彩,在树木的配置中能取得极明显的效果。色彩的变化,一方面是由于树木本身具有的季相特点引起园林景色的色彩变化,另一方面是采用不同色彩的花木与置构成绚丽多彩的景色。因此,在设计中常在暗绿色常绿树为背景的前方多种开白色、粉红色、黄色的花木,以此创造明快的园林景色。采用不同彩色的花木,如能和不同绿色度的大小乔灌木分层配植或采用混植方式,也能创造出绚丽多彩的园景。全园内的色彩,首先是叶色,如果从叶色着手则不论是否开花,都有良好的景观效果。
三、园林树木的配置要点
(一)先面后点
树木配置需要先从整体考虑,大处着眼,小处着手,然后再考虑局部穿插细节,做到“大处添景、小处添趣”。
(二)主次分明
在一个景区内,首先要确定植物的主题和主要的观赏区,再布置次要景区。先选定主景树种,再选择配景树种。
(三)远近结合
树木配置时,不仅要考虑到一个景区的树木搭配是否协调,同时,要与原有树木有机的组合好,还要与相邻空间或远处的树木和背景及其它景物相互呼应,以取得园林空间艺术构图的完整性。此外,还应注意慢生树与速生树的搭配、协调,从而做到远近结合。
(四)高低组合
在一个园林空间或一个树丛、树群中,乔木是骨干。因此,在植物配置时,先要确定乔木的树种、数量和分布位置,再由高到低,分层配植灌木和藤本地被植物和花草,这样才能形成完美的主体轮廊线。
(五)疏密合宜
树木种植的密度是否合适直接影响绿化功能的发挥。从长远考虑应根据成年树树冠的大小来决定栽植距离。为取得近期内绿化效果,种植距离可近些,待树龄增大,密度大时可适当间伐。一般来说,在设计中常采用快、慢树相结合的配置方法。同时,树木配置应注意疏密相间、虚实结合,创造出自然、多变的景色。
参考文献:
[1]彭振华.城市林业[M].中国林业出版社,2003.
[2]严玲璋.努力创造有利于城市生态质量的绿色空间环境[J].中国园林,1999,(1):17.
[3]俞孔坚.文化生态与感知[M].北京:科学出版社,19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