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小学生数学计算素养的策略分析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ou885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在数学学科,无论是学习还是应用都绕不开计算——可以说,计算能力是数学的第一块基石,没有计算能力,学生的数学“大厦”是不可能搭建成功的。在小学阶段,正好是各种素养的启蒙奠基关键期,培养不好学生的计算素养,教师的教学工作等于没有完成。本文结合小学数学的教学实践,就计算能力的培养策略进行探讨。
  關键词:小学;数学;计算素养;策略
  数学学科相关的素养是很多的(按新的研究,认为数学应该具有十个核心素养),比如抽象思维能力、实践能力、数感、创新思维等等,但其中最关键、最基础的是两个素养,一是计算素养,一个是几何观念——而在小学阶段,计算素养的培养更为重要。一是因为计算能力是一切数学活动(包括学习数学和实践应用数学)的基本条件,二是因为基础计算能力的培养进入中学之后已经不是重心(学生错过了小学计算能力的学习,很可能再也没有机会补齐这个短板了)——下面,结合小学数学的教学实践,探讨几个有效的教学策略。
  一、 构建情境体现价值
  传授学生一个新的计算方法,一上来就直接讲解理论和技巧,对中学生可能还好一些,但对小学生就会出现情感上的抵触——通常,小学生学习一个新知识的时候,往往需要先有个价值认知,就是“我为什么要学这个知识,这个知识有趣还是有用?”必须先解决这个问题,学生才会真正自觉投入到学习当中。
  比如在教“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的时候,我为学生们构建了一个童话式情境:动物世界要举行一次大型的综合运动会,森林王国、高山王国、海洋王国都把自己参赛的队员人数交了上来,狮子王让大象和狐狸去准备比赛和招待用品。两个动物可愁坏了,他们只会计算两位数的加法和减法,可是每个国家的参赛选手都是几百名,一共要准备多少把椅子、多少个水杯子呢?……这个情境故事讲过之后,学生们不仅被有趣的情境吸引到了学习上,而且也认识到了学习这个知识的价值所在。
  二、 注重探究提高参与
  教师经常发现,刚刚教过的计算知识,学生做习题的错误率特别高。这当然不是因为时间长忘记了,而是学生在理解上还比较肤浅,没有真正消化计算的原理。反馈到教学上,就是教师在教学中只注重了计算技巧的传授,而忽视了对学生思维的调动,造成学生只知其表,而不知其里。所以,为了巩固学生对计算知识的理解把握,我们可以在教学中采用引导学生自主探究的方法,让他们在教师的引领下通过独立或合作的思考、体验来理解知识,这样就比教师直接灌输要扎实得多,而且学生的学习参与度也提高了不少,其学习积极性也得到了相应的调动。
  例如在教学“倍的认识”的时候,我将学生分成学习小组,让他们先用体验法进行理解:每个小组先拿出4个小棒,然后再抓出一把小棒,统计一下这一把小棒是4个小棒的多少倍(多余的小棒先去除)——我教给他们的方法是,将每4个小棒用皮筋扎起来,数一数一共有多少捆,就可以算出是多少倍了。然后再让他们进行异物统计:拿出三个橡皮,再拿出一把小棒,用同样的方法统计小棒的数量是橡皮数量的多少倍。最后再进阶:让他们讨论,如果不是实物(比如年龄、价格)倍数应该怎么统计呢?——这样,一步步进阶探究,让学生自己生成对计算的理解和消化,再让学生进行习题训练,出现错误的概率就很低了。
  三、 针对错误专项提高
  其实我们知道,大多学生在计算中出现错误并不是所有的计算点都错,而是在某个计算技能点上出现问题——比如有的学生计算加减没有问题,而计算乘除就总是出错,而有的学生计算整数没有问题,到了计算小数的时候就出现很多错误。也就是说,学生计算能力的强弱并不是均衡的,而是有强项有短板。所以,在培养和巩固学生的计算素养时,教师不要总是采用均衡全面训练的方法(这样太耽误时间精力,效果不好),而是要针对不同学生的个体问题进行针对性的专项指导(当然也有集体性的易错点,那就是教师教学出现了漏洞,需要针对具体内容进行全体的指导)。
  发现和梳理学生计算素养的短板,最好的方法是建立错题本——教师通过一次作业或考试很难发现规律性的东西,我们让学生将每次练习、测验中出现的错题抄在自己的错题本上,过一段时间(比如教完一个单元之后),教师把学生的错题本收上来,对每个学生的计算短板进行分析,找出个体的问题,当然也发现集体的问题。然后再针对学生的问题进行专项的强化训练和点拨。这样的教学效果特别好。比如,有位学生数学成绩一直不错,但学习了小数之后,成绩就开始下降,我经过对他错题的分析,发现他主要问题是对小数计算之后小数点的位置把握得不好——这样,我专门对他进行了这方面的指点,很快就解决了问题。
  以上,针对小学生计算素养培养工作探讨了三个策略——根据小学生的学习习惯、思维特征以及计算素养培养的规律,建议教师多采用直观的情境教学法、自主的探究学习法和有针对性地进行个体指导这几个策略。
  参考文献:
  [1]兰社云,王建锋,孟红玲.对小学数学计算教学的思考[J].小学教学研究,2009(1):28-29.
  [2]欧阳亮.对小学数学计算教学的再思考[J].时代青年:教育,2011:118-119.
  作者简介:
  王娟娟,甘肃省天水市,甘肃省天水市武山县滩歌镇中心小学。
其他文献
摘 要:微课是新型的教学模式,可以教学效率,可以优化教学效果。在初中数学的课堂教学中,科学合理地应用微课进行授课,可以有效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提高学生对数学课堂的探究兴趣和参与度,进而提高初中数学的教学有效性,提高学生的初中数学成绩。  关键词:微课;初中数学;应用探究  初中数学的传统教学模式下,实施的是“填鸭式”的教学方法,在这种教学方法下学生是被动地听,老师是“满堂灌”式的教,这种被动的
摘 要:核心素养的培养是一项长期的工程,需要从小学抓起,对于学生学习数学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主要提出了帮助学生形成数学思维,培养学生学习兴趣,改变学习方法,完善教师教学模式四种方式,培养小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  关键词:课堂教学;数学课堂;核心素养  一、 引言  核心素养是学生应该具备的基本素养之一,能够帮助学生提升能力,使其适应社会发展。其中,数学核心素养包括数学方法、数学思维等方面,有助于学生
摘 要: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课堂提问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就是通过提出与知识点有关的问题来引起学生的思考,这样不仅能锻炼学生的数学思维,还能增进师生之间的互动,调动课堂气氛。本文对小学数学教学中提出问题的策略进行探究。  关键词:小学数学;提问策略;教学  在教学中,课堂提问的方法,不仅能引起学生的思考还能增强学生对课堂的参与度。尤其是在小学数学教学中。但课堂提问的实际应用不太理想,下面对相关问题进
摘 要:在小学数学教学实践的过程之中,许多老师开始积极地利用不同的教育游戏来引导学生,体现素质教育的核心要求,不断促进教学资源的优化配置和利用,不可否认,教育游戏符合小学生的天性,能够在吸引学生注意力的同时调动学生的参与积极性,促进教学质量和效率的提升。对此本文以小学数学教学为分析对象,了解教育游戏在该学科教学实践中的应用,以期为实现该学科教学质量和水平的提升提供一定的借鉴。  关键词:教育游戏;
摘 要:小学高年级学生数学的语言表达能力在小学数学学习中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掌握一定的语言表达技巧和能力能够有效地帮助学生进行学习和交流。在小学数学学习中,教师需要根据数学学科的特点,把一些具有叙述性的抽象数字或者概念进一步转化为学生能够理解的数学语言,从而更好地学习数学和解决数学问题。因此,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是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发展和进步,也是提高学生的交际能力的根本条件和基础。本文就小学高年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