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地合一 事理相融

来源 :新课程·教研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ai_cat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设置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旨在让学生掌握基本的研究技能,获得参与社会实践、社会服务的体验,养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学会分享、尊重与合作,增强服务意识与奉献精神,发展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社会责任感以及良好的个性品质。其课程目标主要包括:
  1.培养收集、分析和利用信息的能力;
  2.培养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获得亲身参与研究探索的体验;
  4.学会分享与合作;
  5.培养科学态度和科学道德;
  6.培养对社会的责任心和使命感。
  显然。开设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对于实施素质教育、全面提高学生能力是大有裨益的,的确是新课改的一大亮点,但综合实践活动课的课程资源需要学校自主开发与合理利用,需要达到上述目标,体现上述价值,且各校校情不一,师资差别极大,从这个角度说,开设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又是新课改的一大难点。如何开发与利用综合实践活动课课程资源呢?我在教学实践中,探索出以下方法:
  
  一、旧瓶新酒——传统活动创新意
  
  各个学校都或多或少地组织学生参加学校内的各项活动,以丰富学生生活并促进其健康成长,这是学生社会实践活动内容的重要来源。具体内容主要包括:节日活动——国家重大节日、纪念日、民族传统节日活动以及科技节、艺术家、体育节(冬季、春季运动会)、成人仪式等;值班活动——让学生参加学校或班级生活方面的管理、学习的管理、学校专题活动的管理等;社团活动——文学社团等各种校内社团组织的活动。我们将这些活动上升到课程的高度,通过学生动手和实际操作,体现个人的社会价值,让他们关注自身的成长,增进对社会的认识与体验,学会关心国家和社会的进步,学会关心人类与环境的和谐发展,同时,掌握基本的生活技能,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形成强烈的社会责任感与使命感。通过这一升华,赋予学校传统活动以崭新的内涵,便捷地解决了综合实践活动课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问题。
  
  二、课堂生发——基于问题来探究
  
  综合实践活动课课程资源的开发要源于学生现实生活,源于学生发展的实际需要,能够激发学生兴趣,调动学生内在潜能,引发其探索、求知的欲望。学生在课堂学习中产生许许多多的疑问,生发出许许多多的问题。这些问题就是综合实践活动课尤其是研究性学习课程资源的绝妙素材。如我在和同学们一块儿学习经济生活时,同学们对商品、货币、价格、生产、分配、交换、消费等一系列问题产生了浓厚的兴趣,生发出许许多多的疑问。我因势利导,帮助同学们设计了一系列的课题。如:《上津镇农贸市场商品价格调研》《本地皂索厂废水对金钱河的污染及治理》《郧西二中学生消费状况的调查研究》《上津镇农民工就业状况的调查研究及解决对策》《郧西二中分配制度及对二中发展的影响》……这些课题生发于课堂,源于生活实际。学生在已有知识的引领下,研究起来兴致盎然,得心应手。反过来,由于学生在研究中的感悟,又大大加深了对原有知识的认识,进一步激发了学生对知识的渴望与探求。更为主要的是,学生应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学习和掌握了一些科学的研究方法,培养了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学会了利用多种有效手段、通过多种途径获取信息,学会整理与归纳信息,学会判断与识别信息的价值,并恰当地利用信息,以培养收集、分析和利用信息的能力;使学生学会了交流与分享研究的信息、创意及成果,发展了乐于合作的团队精神;培养了学生脚踏实地、求真务实的态度,升华了学生人格。树立起对国家、社会、民族的责任心与使命感……我无法描述我自己和我的学生在满载而归后的那种满足与幸福!
  
  三、田闻地头——生活处处皆课堂
  
  走出教室,走进自然、深入社会,为学生的发展与成长提供一个广阔的舞台,是综合实践活动课的要旨所在。对于农村中学来说,让学生走进世代生活的黄土地。不失为一种实际而明智的选择。在“走进我的家乡”为课题的社会实践活动中,我随其中的一个小组走进了学校附近的伍裕坪村。沐浴着和煦的春风,踏着铺满野花花瓣的小路,泥土的气息和着淡淡的花香扑鼻而来,投入大自然怀抱的孩子们别提有多高兴了。我无法形容他们的自主与热情,我这个指导老师几乎成了局外人。上午,他们扑向了该村的香椿基地,帮助老乡采摘起香椿,同老乡侃起了致富经。下午,他们来到了该村的村委会,拜会了村主任,帮村主任办起了村务公开栏,还向村主任提了很多兴村富村的“金点子”……这一天,同学们都累坏了,我在更多的时候充当的也只是旁观者和欣赏者的角色,但同学们红彤彤的脸上却写满了收获。他们进行了一次对大自然的亲近之旅,经历了一次劳动的洗礼,增强了对劳动及劳动人民的热爱,当了一回村长,提高了对农村基层自治组织的认识,学会了合作与分享,培养了建设家乡、富裕家乡的责任心和使命感……这一切,也只有在社会和生活的“大课堂”中才能学到。
  
  四、人文历史——此地风物我独享
  
  要使综合实践活动课的课程资源具有个性,具有浓郁的地方特色,深深打上每个学校自己独有的“烙印”,就需要对当地的人文资源进行深挖掘。郧西二中坐落在上津古城之内。上津古城又名柳州城,是于明洪武初年,嘉庆七年全面复修,是目前湖北省唯一保存较完整的县级古城。1993年被省政府确定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古城系不规则长方形,东西长千余米,南北宽306米,城墙周长1236米,墙体上窄下宽成梯形,平均高6.8米,设有五门,东日通郧、北日接秦、南日达楚、西日通汉、西南再辟一便民门。城中街道及建筑形式皆为明清风格。近观上津古城,雄浑拙朴,古色古香;远观丽山秀水,景色宜人,心旷神怡。景区以古城景点为主,配以明清古街、陕西会馆等人文景观和长堤柳浪、铁箍云峰等自然景观,二十余处景点融为一体。构成了一幅绝世画卷。是集观光旅游、考古探险、感受历史旅游胜地。身处这样一个历史悠久、人文荟萃的古城中,当然有挖不尽的宝藏,掘不尽的资源。在历史老师的引导下i我的学生对古城进行了全面的再认识:实地考察了古城,重点参观了明清古街、陕西会馆、上关县遗址等人文景观和长堤柳浪、铁箍云峰等自然景观,查阅了《郧西县志》《上津志》等一系列书籍。在这个基础上,形成了《我看古城兴衰》《上关县与中国革命》《上津古城与鄂西北生态旅游》《名柳荟萃与长亭送别》等一系列具有浓郁自身特色的研究性课题。目前,同学们正兴致盎然地研究着
  综合实践活动课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的确是新课改的难点,但只要我们立足课堂又走出课堂,善于积累,善于生发,善于挖掘,做到人地合一,事理相融,就能使“难点”变成“亮点”,达到综合实践活动课的目标,实现综合实践活动课的价值。
其他文献
在中等职业学校的教学内容中,专业课内容占有很大比重,对机械专业的学生来讲,《极限配合和技术测量》是一门必不可少的专业基础课程。如果照本宣科,学生往往感到枯燥无味。因此,教师在教学中不仅要传授知识,还要兼顾德育,积极营造健康向上、高品位、高格调的文化传授氛围,让学生在自觉的参与中受到潜移默化的教育和熏陶,不仅有“润物细无声”的效果,还将对提高学生素质有积极的作用。因此,教师在讲课时,首先要激发学生对
摘 要:“语文是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也是人类丰富的精神食粮,饱含了诸多的情感元素和道德意识。所以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应把阅读和情感道德教育结合起来,促使学生吸收民族文化的智慧,逐步培养学生积极的情感倾向和道德情操。  关键词:阅读 小学生 情感体验 德育渗透    语文学科饱含了丰富的人文内涵和人类社会精神文明,因此教师完全可以指导学生做到“精彩阅
摘 要:《新纲要》指出:教育评价是了解教育的适宜性、有效性,调整和改进工作,促进每一个幼儿发展,提高教育质量的必要手段。结合课题《幼儿园区域活动互动性评价的实践研究》以及幼儿园的实际情况,笔者对区域活动的评价做了探索和尝试。在提高教师专业理论水平,在实践中发挥教师在区域活动评价中的主导作用、幼儿的主体地位和家园互动评价促进幼儿发展等方面做了阐述,使区域活动中的评价能更好地促进幼儿发展。  关键词:
随着经济的发展,世界范围的经济、文化、科学、技术对我国的全面渗入,服装设计这一新兴的文化形式也很快受到国人的瞩目和青睐。各类层次的服装设计专业教育如雨后春笋般在全国各地纷纷建立起来,服装专业毕业生也陆续走上了工作岗位。这无疑是为我国服装行业的发展奠定了可贵的基础。然而,随着毕业生社会信息反馈,服装专业教育方面存在的一些问题也开始显露出来。  服装设计教育和服装企业呈现出脱轨的现象,这表现在:专业教
摘要:教师要巧妙导入新课,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教学效果。新课导入一要求精,有概括性;二要巧妙,有趣味性;三要准确,有严密性。巧妙质疑,造成悬念,培养学生敢于质疑的能力。知识迁移,多媒体展示,动听的故事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巧妙地用好多媒体,让学生迅速投入,使他们快速集中注意力,能够活跃课堂气氛,提高课堂效率,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关键词:导课质疑知识迁移注意力教学效果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
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品质,提高学生写作能力,达到作文教学的理想效果,笔者感觉可以从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创设思维情境,激发写作兴趣    兴趣是人的意识对一定客观的内在的趣向性和选择性,是一个人倾向于注意认识某种事物的心理活动。现代科学也研究了兴趣与学习的关系,证明满怀兴趣的学习可以明显地减轻学生的心理压力,提高学习效率。    二、培养联想、想象,鼓励求异求新    作文教学要顺应时代的
设计并组织丰富多彩的活动是写作课的一种好形式,它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写作兴趣,而且可以挖掘学生潜在的写作能力。写作活动课让学生在活跃的氛围下思考,在轻松的心态下表达,在积极自然的状态下写作,往往会收到极好的效果。  活动设想:  要求每位学生设计一个能代表自我形象的“标志”,即描绘出一幅简明的图画(或图形,符号等),将自己的理想追求、兴趣爱好、个性特点等内容浓缩在“标志”之中,最大限度地展示自己,并
改革开放三十年间,物是人非,瞬息万变,我们的经济、文化、教育等方面都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当我们欣喜地迎来祖国繁荣强盛的春天时,也期待着青少年教育开花结果的金秋时节。当我们感叹优生优育给祖国未来创造了无限希望时,也不得不直面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内容的贫瘠、手段的单一、方式的简单等诸多问题。特别是“小皇帝”、“小公主”成为家庭、社会的核心,青少年一代在“爱的海洋”中还会珍视他人吗?还会懂得谦逊有礼吗?
新的《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以新颖、具体、开放的内容和形式展现在体育教师面前,许多体育教师对此也产生了许多困惑,甚至不知体育课应该怎样上了?下面就结合我多年高中体育教育教学实践,分析一下体育教师的几点困惑,谈谈我对实施新的《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的几点思考与体会。    一、体育教师要有教育教学新理念    许多体育教师对实际课程改革和实施新的《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认识不深,缺乏新理念。  教育有两大
新《语文课程标准》(以下简称《课标》)大力张扬基础教育的民主性、选择性和开放性,在“写作”教学方面建议:“激发学生展开想象和幻想,鼓励写想象中的事物。为学生的自主写作提供有利条件和广阔空间,减少对学生写作的束缚,鼓励学生自由表达和有创意的表达。提倡学生自主拟题,少写命题作文。”教师应贯彻《课标》精神,更新教育理念,积极探索作文教学的新途径。  爱因斯坦强调:“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在想象的时空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