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小学语文优质课听课心得体会之我见

来源 :读写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oicu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期,我參加了河南省第六届小学语文优质课赛讲观摩活动,活动中二十位参赛教师个个充满自信,有的教学中透者深厚的文化底蕴,有的言谈举止流淌着文雅的气质。课上,他们的语言充满了激情,富有感染力,教学环节设计新颖合理,学生思维活跃,主动性被充分地调动起来,体现了素质教育的思想和新课改的理念,使我不由得为老师们求实创新的改革精神喝彩,为他们努力体现“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喝彩,为他们符合学生任认知的教学设计喝彩,为学生兴趣盎然而又扎扎实实地学语文喝彩。我觉得有以下几个方面值得大家学习、借鉴。
  一、情真意切的语言具有艺术的魅力
  情真意切的语言能创造良好的教学意境,引导学生入情入境,使学生心中或泛起涟漪,或掀起波涛,从而激发他们的感情。听着这些教师的课时,我想教师的语言竟有如此之魅力,它能带领学生引出狭小的课堂,深入人的心灵深处,如:《示儿》一课,老师设计这样的导语:同学们,公元1210年的一天,一位老人清楚地知道自己将不久与人世,但他想到金兵蹂躏中原,想到山河依旧破碎,而自己也将走到生命的尽头,他不禁心潮澎湃,提笔写下了他生命中的最后一首诗。他就是陆游,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示儿 》,倾听他感人的心声,感悟他伟大的人格,这样,起到了未成曲调先成音的效果。
  再如:《地震中的父与子》老师的结语是: 同学们,在巨大的灾难面前,父爱产生希望,使儿子临危不惧,亲情产生信赖,使父子心连心。“和你在一起”这一句平实而强有力的话连接着两颗心,这对普通的父子用爱谱写了一支伟大的赞歌。父子心灵相通,骨肉终于团聚,是信守承诺让他们团聚,是亲情让他们幸福,是爱让他们如此了不起,可见,爱能创造奇迹。爱是一曲不老的歌,爱是是一首感人的诗,爱是一个讲不完的故事,愿我们都能够成为故事中了不起的人物。至此,学生对爱的感悟相信达到了一个更高的层次。
  可见, 教学是一门艺术,教学语言更是一门艺术,谁能将它演绎得好,就能抓住学生的心。
  二、自读感悟、开放引导的课堂让人耳目一新
  新课标中说到:学生的自读感悟是第一位的,教师的引导调控是第二位的。着眼于学生自主发展的阅读教学,应该是一个“先学后教、先读后导、先练后训、先放后扶”的过程。” 课上,做课教师能精心引导学生围绕课文中心,抓住重点词语展开读议,学生在分析理解中读,在读中分析理解,在体会中表达,在表达中体会。这样,学生成了学习的主人,课堂更加充满了活。如:《地震中的父与子》一课的教学:老师这样设计:父亲是用什么书写着他的父爱?哪些文字让你感受到了父爱?让学生自由读课文,边读边画边思考,然后学生交流汇报,引领学生走进文本,了解父亲不顾一切拯救儿子的经过,感受父爱的伟大。
  三、处理、把握教材的方法十分独到
  做课教师对教材的处理和把握有其独到之处。例如《一夜的工作》老师围绕有关总理“简朴”的句子,通过对比法、引读法使学生感到总理办公室的简陋,感受总理那艰苦朴素的作风。老师这样设计:老师先问:“高大的宫殿”以前是谁住的?你想象一下当时里面有什么?继续追问:可他成为我们总理办公室的时候,你看到了什么?能不能通过你的声音读出它的简朴?是啊,我们一个大国的总理,手中握着多重的权利,肩上握着多重的担子,他的办公室应该有什么?接下来再问:你们想到的应该有的东西,总理的办公室有吗?
  简单的陈设让我们感受到极其不简单的东西,表面的简单包含着一种不简单的作风。这样,老师则找准了切入点,引导学生展开讨论,劳从而也给了学生个性化阅读的极大空间,学生的讨论有理有据、精彩纷呈;体会总理工作认真负责的工作时,老师先让学生找出总理工作时“看、画、想、问”的四个动词,然后出示画面,老师说:夜幕降临,华灯初上,我们的周总理取出第一份文件,只见他——学生接读,“他一句一句地审阅……有时问我一两句。”当东方露出了曙光,我们敬爱的总理揉了揉疲倦的眼睛,翻开今晚要批阅的最后一份文件,只见他——学生继续接读本段,这样把总理认真工作的情景演绎得淋漓尽致。让学生深切地感受到总理那伟大的人格。
  四、声情并茂的朗读扣人心弦
  小学语文课文大多是名篇佳作,其共同的特点就是文情并茂,教师声情并茂的朗读指导,不但让学生大饱耳福,给他们艺术的享受,而且可以用作者的情感之火去点燃学生情感的火焰。例如《游子吟》老师这样指导:母亲的鼓励像习习春风,像阵阵春雨,滋润着儿子干涸的心灵,母亲的爱长如江,深如海,面对母亲,他情不自禁说——学生接读“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面对母亲,他发自肺腑地说——学生接读“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面对母亲,他热泪盈眶地说——学生接读“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学生一次比一次声音高,一次比一次有激情,一次比一次有感情。《游园不值》教师这样引导:他看到一枝红杏一下子豁然开朗,读出豁然开朗的感觉;这一支红杏芳香四溢,使人眼前一亮,读出眼前一亮的感觉。
  五、恰到好处的读写结合相得益彰
  语文课堂应努力寻求语言训练与人文感悟的最佳平衡点,既不因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而机械训练,肢解了课文。也不因重人文熏陶而虚化了语文的学习,语言训练与人文感悟应有机结合,二者并举。训练之中有感悟,感悟之时有训练。学习语言的过程就是孩子精神成长的过程,训练语言的同时也在提升着孩子的精神境界。如《地震中的父与子》课后设计的小练笔是:爱是——;爱是——;《永远的白衣战士》设计的小练笔是:假如你是她的同事,你想说:——;假如你是她的亲人,你想说:——;假如你是她的病人,你想说:——; 假如你是她的学生,你想说:——;这样使学生对叶欣临危不惧、身先士卒、舍己为人的高尚品质理解得更深刻。
  我们每一位教师都在语文路上上下求索,寻找着语文教学的最佳路径。我觉得,对于教师来说要做到以下几点:
  一、 研究课标。教师必须把握课标的精髓,领会课标的总目标和各年段的具体目标,并认真思考如何把这些目标和要求落实在每一课的教学当中。
  二、 研究文本。教师必须要立足文本,理解文本的内容和语言形式,要学会用儿童的视角来解读文本,切不可让各种教学参考资料霸占和代替了我们自己的头脑,应当积极主动的用自己已有的经验深刻理解文本,合理取舍,有效整合,并形成自己独特的教学设想。
  三、 研究学生。我们必须树立以学生为本的教育思想。因为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学是为学生的发展服务的,要把握学生的任职特点和学习语文的规律,着眼学生的实际,接近学生的最近发展区,使学生获得生动活泼的发展。
  四、 博览群书。一节优秀的语文课,自然是教师广博的文化知识,、深邃的思想认识、丰富的情感心理等多方面的丰厚积累。优秀教师的精彩背后是广读博览加辛勤耕耘,是多年的厚积换来今天的薄发。
  记得有人这样说过这样一番话“一个近视的语文老师只会死干,没有方向感;一个平视的语文老师,知会跟着别人干,没有创新感;只有站高了身子,能俯瞰语文教学的人,才能达到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境界。”老师们,要想达到此番境界,我们必须要多读书,多读一些文学经典,用经典的东西来塑造我们,洗礼我们,提升我们,让我们的心灵变得更纯,语言变得更美,这样学生才能够从我们这里学习到最纯最美的语文!
其他文献
大体积混凝土在桥梁结构、大型设备及高层大楼基础等现代大型建筑工程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本文简要论述了大体积混凝土的发展现状及趋势,对大体积混凝土经常出现的质量问题及
期刊
为探究吕家坨井田地质构造格局,根据钻孔勘探资料,采用分形理论和趋势面分析方法,研究了井田7
科学素质水平的高低直接关系到一个国家的综合国力,学生是一个国家潜在的人力资源,在全面推行素质教育的今天,强化学生科学素质的培养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体现.
【摘要】自主学习强调的是自由、自主创新。课程改革强调把学生看成学习的主体,发展的主体,让学生进行自主、合作、探究式的学习,其目的是要帮助学生提高学习的自觉性,逐步掌握学习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一、激发兴趣是学生自主学习的动力;二、引导探究是学生自主学习的关键。  【关键词】激发兴趣自主学习培养能力  《新课程标准》提出:“小学语文教学应力足于促进学生的发展,为他们的终身学习、生活和工作奠定基础
高职旅游英语改革势在必行,本文在基于工作任务的课程设计理念指导下,进行了旅游英语课程的教学设计和教学实施的探索。
雅斯贝尔斯认为,教育是一种意义生成活动,其首先是对人精神意义的建构。对于小学语文来说,教师固然要通过语言使学生们对文化材料有一定的理解,但是,语文教育的灵魂在于其鲜明的人文性,况且语文学习中有许多不能用语言、文字、符号等方式进行逻辑表达的缄默内容,学生在获取这些人文精神的方式上必须经过自己的体验才能达语文教学的目的。  一、让学生在体验中学习是新课程标准的要求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的
本文通过分析高中英语教学的现状,针对高中生口语表达中存在的问题进行研究,目的在于促进高中生口语表达能力的提高,并使他们能够适应新的教育形式发展的需要。
现如今,施工单位的工程造价管理不仅成为企业发展的一个重要环节,而且又为提升企业竞争能力的一项重点内容。本文主要对当前建筑企业的项目造价的全过程控制重要性以及进行全
研究性学习是近年来教育理论与实践领域提出的一个崭新的研究课题.随着教育理论研究和政策的推进,研究性学习以其日益凸显的适应时代发展的课程价值备受人们的关注和重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