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后感二则

来源 :北方文学·下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wzdx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没有什么花样
  ——读《发条橙》有感
  有人非要把《发条橙》与《麦田》和《洛丽塔》联系在一起,认为他们都是涉及青春的狂躁色泽的。但,我认为《发条橙》不是这样,至少和它的封面不一样(有意思的是,我所买的这三本书封面都是黄色的)。
  “下面玩什么花样呢,嗯?”这句话贯穿了全书始终,以至于我对这句话已经有了莫名恐惧。它总是毫无征兆地出现在篇章开头,并且跟下文并无联系。就好像除了叙述者亚历克斯之外,还有什么形式的存在将这句话加入了书中。
  那么,有什么花样呢?
  作恶,扭曲的行善,作恶。一切的行为,一切世事都被称作花样。这是主人公诡异的人生观,这个人生观一直存在,就算是他经受极端治疗后。无论是处于极恶的状态下,亦或是处于扭曲的善下,在他看来这个世界都是花样,这不是玩世不恭,这是一种精神变态。
  这个世界根本没什么花样。全书明媚鲜血之后的东西就和这个世界一样简单,便是一个人,和他的善与恶。
  我是秉持“性恶说”的,黑格尔曾说:“人们以为,当他们说人性本善的这句话时,他们就说出了一种很伟大的思想;但他们忘记了,当人们说人性本恶这句话时,是说出了一种更伟大的思想。”而《发条橙》的更伟大之处在于它表达了“如果恶不能被接受为一种可能性,那么善就是无意义的。”人选择向善或停留在原始的恶是他本人的自由,人选择了恶,在某个方面也许要比被迫接受善更美妙,这就是书中所问的“上帝是想要善呢?还是向善的选择呢?”的答案。
  全书有一个设定我揣摩了很久,便是那个和主人公同名的作家亚历克斯处在极恶状态下砸了他的家,奸杀了他的妻子,却在扭曲的善的状态下回到了这里。并且,他的居所名字叫“家”,主人公之前也毁掉了自己的家,出狱后再寻找自己的家。最重要的是,这个作家便是书中《发条橙》的作者,而在主人公恢复恶之后,作家便再未出现过。或许这个作家便是主人公心里虚构的守护者形象。
  作者安东尼·伯吉斯这样认为他写的结尾:“我们的小亚历克斯长大了。”也许是一瞬间的成长使主人公明白,再没什么花样可玩了。在做尽了恶之后开始厌恶了,这是一种成长?或许作者认为,成长是从一个年幼的恶魔逐渐生长成为一个有善良外表的人,若是强行逼迫年幼的恶魔向善,只会连同人的属性一同消灭。
  我们都曾是盖茨比
  ——读《了不起的盖茨比》有感
  我后悔先看了电影。以致于真正读起书来想象力被禁锢得厉害,越读也越觉得二零一三年版电影拍得太流于表面与形式,莱昂纳多饰演的盖茨比,要比原著中的讨好太多,也就失去了原著中的一种“若即若离”的魅力。
  是的,书中描写的那个“爵士时代”从里到外都散发这种“若即若离”的光芒。那个夜夜笙歌的宅邸可以瞬间人去楼空,在盖茨比衬衫堆中痛哭的黛熙还是关上了房间的灯然后远走高飞,以及尼克和乔丹的苍白脆弱的暧昧,无不折射出那个时代人心的冷漠和人性的浮华。所以在我看来梅朵的悲剧是必然,盖茨比的悲剧也是必然,因为一个悲剧的时代从来不能使幸福的芽达到平衡悲剧的高度。
  我认为,盖茨比的悲剧在于,他把黛熙幻想得太过美好,可这也正是成就他伟大的原因,他的幻想,给了他一直等待看到一个更好的黛熙的理由。那灯塔的绿光从来都不只是象征着黛熙,而更可能是盖茨比一个醒不来的梦,梦总在那里,似乎触手可及,却又远在天边。那绿灯光照亮的是一个破碎的美国梦,梦外是一个浮华寒冷的时代。
  然而无论在哪个时代,都有为情所困的人,都有为爱而堆砌幻想的盖茨比,我们每个人都曾由于主观的一厢情愿而拒绝去看(哪怕是一眼)事情的本质。了不起的不只是盖茨比,还有每个痴心追寻幻想的人,所以,悲哀的也不仅是盖茨比,被情感遮蔽双眼,既是人类的伟大之处,也是人类的悲哀之处。
  这样看来,在一部伟大的作品中总能发掘出一些每个时代都共存有的情怀。站在现在看大洋彼岸一个世纪前的浮华,总会想起负手遥望绿光的盖茨比,总要想起,了不起的菲兹杰拉德。
  (作者单位:九江一中)
其他文献
目的观察川芎嗪或/和异博定与柔红霉素伍用后脐带血细胞内抗癌药物浓度,了解在用抗癌药物处理时川芎嗪或/和异博定的干预后抗癌症药物对正常细胞的保护或损伤作用.方法利用柔
这个美妙的世界上,有许多东西是值得缅怀与念想的,譬如花鸟虫鱼,阳光雨露,草木云石,亲情友爱,等等。而我,却偏偏对一种极具穿透力的味道情有独钟,它始终占据着我的嗅觉神经,刺激着我的味蕾,以致念念不忘,刻骨铭心,那便是年味。  一进腊月,镇上人家几乎家家户户开始明显的亢奋起来,忙碌开来,街坊邻居们熙来攘往,身影绰约,他们杀鸡的杀鸡,腌肉的腌肉,灌香肠的灌香肠,让整条巷子漾满了浓郁的年味。  尽管那时家
哲学上对死亡问题的探讨由来已久,被誉为“美国死亡之书”的《白噪音》一书却将“死亡”一词剖析的淋漓尽致。死亡意识通常是现实的反映,它是后现代工业社会异化过程中的产物
摘要:通过对我国当代公共空间导视设计的发展进行阐述概括,并结合一些优秀的设计案例进行分析,一展示我国当代导视设计系统的发展特点;二是导视设计发展特征为今后发展奠定良好基础。  关键字:公共导视系统;导视设计  一、公共导视设计在我国的发展  我国导视设计相比国外虽然起步晚,但是发展速度相当快。早在1938年我国就颁布了GB3818-1983《公共信息图形符号》标准,标准中规定了公共场所经常用到的1
离高考还有三个月,一鸣和老痒一前一后提前告别战场。  一鸣被保送某重点大学,在满教室的怨气和艳羡中挥挥衣袖而去,潇洒地没有带走一片云彩。  老痒没有那么幸运。他被迫中断学业,回家照顾病重的母亲。教室里的刷刷笔声似乎一刻也没有停下来过。老痒在静默中将书一本不落地打好包,扛成一个厚实的包裹。即使遭到了拒绝,我们哥儿几个仍然偷偷跟着老痒,送他出了校门。  三月的早春尚未褪去寒气,早春的风给枝头吹来了水青
开篇:属地化之痛对于云南省地矿局而言,2000年8月28日是一个特别让人揪心的日子。在当天举行的属地化挂牌仪式上,多年来悬挂在局大门的“地矿部云南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的招
目的:观察个性化护理应用于急性心肌梗死病人院前急诊护理中的效果.方法:择于我院2016年10月至2017年9月期间收治的38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表,平均分为
柳得恭,朝鲜时期“汉书四大家”之一,在诗文创作方面造诣颇高,有生之年曾三度出使中国。1790年,乾隆皇帝八十大寿之际,朝鲜派遣使臣赴京恭贺,柳得恭作为副使徐浩修的从官第二
已到晚上十二点了.这是一天的尽头.南明市委宣传部精神文明办公室老庄文化研究中心副科级秘书张天树一身的疲倦还没有散尽.他住在市委大院的一栋小二楼上,下面是车库、水房、
患者女,39岁,孕4产5,子女均健康,在最后一次剖腹产时因出血过多输4U红细胞悬液,无其他输血史.2010年11月8日因子宫肌瘤入院,择期手术备血4U红细胞悬液,进行输血前相容性检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