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泉寺:佛教的开放与革新

来源 :中关村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19773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这里,寺庙方丈写博客、发微博,还出了100多本书;
  在这里,有北大、清华、中科院的硕士、博士出家,只为追寻内心的信仰;
  在这里,拥有众多的善男信女、热心居士和山上义工;
  ……
  龙泉寺,在海淀、北京,乃至佛教界的知名度日隆,声誉也已传播到海外。
  但对于普通的教外人士来说,这里毕竟是个宗教活动场所,还是有一些神秘感。很多人对它的了解,往往是通过网络、平面媒体的资讯及朋友的辗转介绍,和亲身体验还是不一样。
  偏处海淀一隅,掩映在青山绿水之中,交通也不是很方便的龙泉寺,还有那个著名的学诚法师,其真身到底如何?对很多人来说依然是一个谜。
  为了更好地了解和感知龙泉寺,在朋友的推荐下,经和寺院协商,本刊记者得到了到龙泉寺“体验”三天的机会。在三天时间内,记者不仅得以参观他们的工作和休息场所,也能参与他们的部分“功课”活动,并幸运见到了方丈学诚法师。最终得以写下此文。
  一座既古老又新颖的寺院
  在颐和园附近坐346路公交车,到终点站凤凰岭站后,往山坡上走上10-15分钟,就可以到达龙泉寺。
  这座古刹依山而建,古朴的山门外,蹲着两尊小石狮子,红墙已有些斑驳,似乎告诉我们这里历史的悠远;而跨过石板铺就的历经千年的金龙桥,进到寺院里,可以看到新旧庙宇、庭院杂处,在中国传统风格里浑然一体。在千年的银杏树护佑下,红墙素瓦,庄严却又透出几分现代味。
  据考证,龙泉寺始建于辽代,相传由继升和尚开山。明代时重修。顾炎武、纳兰性德、清康熙帝玄烨等历史文化名人曾登临题咏。寺院“文革”中被毁,寺中佛像为1995年重塑,并于1996年4月9日开光。中间经过蔡群等居士的初步修复和积极推动,2005年4月,经政府部门批准,龙泉寺正式恢复开放为宗教活动场所。
  开放之后,龙泉寺的整体复建加快进行,人才培养、硬件建设、社会活动齐头并进。寺院通过戒律清规及现代管理制度有机结合的方式进行管理,各项事业如火如荼。古老的佛教“道场”现已得到复兴,焕发出新的生机,并在进一步发展中。
  佛教也是一种教育
  台湾印顺法师曾说:“佛教是一种教育”,这次在龙泉寺,记者也深有体会。
  比如说,现在很多城市人的生活不大规律,常会晚睡晚起,或晚睡早起。在龙泉寺生活,则绝不会这样。
  清晨4点,天刚蒙蒙亮,龙泉寺的僧人和居士们就起床了,穿戴整齐、洗漱完毕后,4点半就要“做早课”。记者被破例允许站在后面体验了一把僧人的早课过程。记者发现,在宽敞的佛堂里,除了几次跪拜之外,僧人们大多数时间都站着,连续唱诵经文和咒语。记者也拿到一本小册子,试图跟随念诵,最终发现难度太大,跟着读也跟不上。而几乎所有的僧人都能背诵如流。诵经声如波涛滚滚而来,仿佛能荡涤人的身心。
  一堂早课大概要一个小时。记者已经站得两腿发软,几欲先走。当然,在那种庄严肃穆的环境下,记者不敢轻举妄动。最后,听到公鸡打鸣,看到佛堂外朝霞初升,早课也结束了。
  一日之计在于晨。僧人和居士们开始了他们一天的学修生活。学修生活的主要环节有早课、晨读、早斋、做卫生、出坡(参加体力劳动)、午斋、午休、拜忏、项目承担、晚课、药石(晚斋)等等。
  龙泉寺的居士斋堂,义工、宾客等可以在这里免费用餐。主食有米饭、粥,也有面食。菜品也比较丰富,常有青菜、木耳、豆腐、土豆、咸菜等。有时在主餐之外,还有一片西瓜之类的餐后水果,十分体贴。
  山上的餐食一部分是寺院里的人自己耕种出来的“绿色”有机产品,没有污染。做饭的师傅会注意菜品的搭配,虽然是全素,大部分人吃起来都香喷喷的。
  在龙泉寺,吃饭也可看作修行的一部分。用餐之前,即有广播对佛门用餐礼仪进行指导:吃饭时要止语(不说话),碗筷不能碰撞出声响。不宜剩饭剩菜。添加饭菜要用手势比划。在进食前,还须念一段经文,以感恩众生供养食物的恩情。古语云:“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在这里有了切实的践行。
  可以设想,如果一些城市里的家长带着孩子在这里吃一顿饭,将会给现在的“小皇帝”们上一节很好的“惜福”课。
  面人动画片:龙泉寺出品
  去龙泉寺体验的时候适逢六一国际儿童节。这一天,龙泉寺举办了一个动漫节,发布了动画片《贤二律师传——当小和尚遇上劫匪》。
  恰逢周末,凤凰岭上游客不少,而龙泉寺山门前更是分外地热闹。许多家长带着孩子一起来参加活动。庙里庙外,除了家长和孩子,还有维护秩序的义工,间或也能看到僧人的身影。正值僧团(僧人群体)的“结夏安居”(夏季一种较集中的修行,基本不外出),可见到的僧人并不多。
  动漫节亲子游乐活动可谓琳琅满目,有漫画长廊的漫画作品欣赏,也有西跨院里的祝福吉祥活动;有寺院后方继升塔边的寻访历史足迹活动,也有大地心农场锻炼孩子劳动技能、启发孩子认知的户外活动。到处都是人头涌涌。龙泉寺用于公众活动的场地并不宽裕,几乎把所有的场地都用上了。
  在西跨院,记者看到一个慈眉善目的法师拿着一支笔,就着一盒颜料,笑容可掬地给排着长队的孩子们点“朱砂痣”,祝福孩子们健康成长、吉祥如意。
  大地心农场成了孩子们亲近自然的乐园。活动组织者给孩子们设置了各种任务和游戏,比如让孩子们在树林里捡树枝,并堆在一起;让孩子们估算斜坡的坡度和目测两个地点之间的距离等等。这些小任务、小游戏传递给孩子们的是环保意识和科学知识。
  游园活动结束后,所有的人都聚集到正见楼佛堂,参加龙泉寺动漫组原创的“面人动画”首映仪式并观看影片。这部影片描述了一位名叫贤二的小和尚遇到一群劫匪,最终以自己的慈悲和智慧感化他们的故事。说起来令人称奇,这部影片的制作材料仅仅是几公斤面粉和龙泉寺附近的一些泥土和树枝。而用中国传统手工艺术中的面人来制作动画片,这可能是第一次。   当天,学诚法师在动漫节的演讲中提到:“佛教需要传承,也要用现代的方式、现代的手段,用现代人喜闻乐见的方法来传播。”
  动漫节的举办和面人动画片的制作,就是一种现代手段的探索。而动漫组的存在本身,也是一种创新。据了解,龙泉寺还成立了工程部、文化部、慈善部(北京市仁爱慈善基金会)、弘宣部(龙泉之声传统文化网、动漫组)、教化部、翻译中心、北京复兴大国学文化基金会等众多部门。
  工作、生活即是修行
  在龙泉寺,僧人和义工都要“出坡”,即参加体力劳动。每逢重要节日,往往会举办法会,需要僧俗二众共同承担相关事务。即使是平时,龙泉寺也有许多活需要人做,比如未完工的建筑还需要人们搬砖运土,农场里果木、庄稼也需要人去料理。
  这种劳作其实又和修行合二为一。在中国佛教历史上,禅宗六祖惠能本人就曾在砍柴舂米时参禅,后来的百丈怀海禅师则立下了“百丈清规”:全体僧人均须参加劳动,“上下均力”,“一日不作,一日不食”。现在的龙泉寺也是“农禅并重”。
  在龙泉寺,记者曾看到有90后的大学生为寺院旁边的果树培土,累得满头大汗。一聊,才知道,他从小到大并没有干过这样的农活。在龙泉寺,他第一次体验到了农人生产劳作的辛苦。
  再比如,在动漫组制作面人动画片的过程中,也有佛教修行的影子。动漫组负责人贤书法师曾对工作人员说:“剪辑片子,就是要把不必要的、无意义的情节剪辑掉,运用到我们修行中,就是把烦恼剪掉”。后期制作时,为影片配音的国家一级播音员还与大家探讨了“声音与禅修”的关系,教大家如何在平稳的声音中适当地运用力道。
  龙泉寺也有“极客”——他们是龙泉寺信息中心里的电脑高手,其中有僧人,也有居士和义工。他们在新浪微博上对自己的描述是:“穿越技术人生,探索终极价值。”有一次,他们组内活动的PPT被贴到了网上,其中一篇演讲的题目让人印象深刻,叫作“前端代码之禅”。
  对中国佛教而言,“佛法在世间,不离世间觉”,修行似乎无处不在。学诚法师博客还曾专门配图报道过常住龙泉寺的居士刘爱华,她在垃圾堆旁一干就是三年,兢兢业业、一丝不苟地做垃圾分类、回收。博文赞叹她为“污泥浊水长清莲”。极端地说,“道在屎溺”(庄子语),做垃圾处理又何尝不是一种修行?
  从内而外的开放
  一般中国人想象中的僧侣,似乎是隐士一般,总给人神秘之感。他们更多地出现在武侠电影里、金庸小说里。
  几天体验下来,记者惊讶于龙泉寺的“开放”。这种开放不是停留在形式上的,而更表现在精神气质上。
  龙泉寺打破了传统寺庙的做法,主动地和外部世界连成一片。寺院通过网站、博客、微博、书籍、光碟等传播佛教文化,也用传统节日、专题法会、周末义工、寺院生活体验活动等打破宗教与世俗间的区隔。
  据介绍,目前学诚法师博客的点击量已达1400多万,微博粉丝数有17万多。学诚法师对记者说:“网络是全球化最主要的标志之一,也已经是科技发展的一个客观趋势。你不能回避它,只有更好地去适应它。”
  同时,学诚法师也提醒道:“网络上的东西就像快餐。不能说没有用,但人不能一直沉迷于这些东西。”
  “开放”的龙泉寺已经迈出了国门,所以龙泉之声网站配有4种语言,微博则配有9种语言,可以让一百多个国家的人看懂。事实上,近年来,除了龙泉寺组团不定期地出访国外,到龙泉寺参访的外国人也络绎不绝。
  从传播的方式来说,龙泉寺监院禅兴法师曾提到,龙泉寺主要是从文化的角度去传播佛教。这对于社会一般人群来说,更容易接受。
  用学诚法师的话来说,龙泉寺正在做的是“用传统文化的正面价值观来接触社会,回应当代社会的问题。这样慢慢的,传统文化能够和当代社会结合起来。”
  这种回应表现在方方面面,除了媒体传播,龙泉寺更重人们的体验,持续组织了各种参访、体验活动。邀请各界人士来寺里参观、听讲座、体验寺院用斋,以及与法师的面对面的交流活动。
  也有不少艺术家、学者访问龙泉寺,学诚法师常把些机缘变成学习、交流的机会,请他们做讲座。比如,来寺体验生活的“济公”扮演者游本昌先生就曾给龙泉寺的僧俗二众讲述“艺术人生与佛法”,妙趣横生,引得听众赞叹。
  也许正是因为学诚法师的个人感召力和龙泉寺的开放,才吸引了社会各界人士对龙泉寺的关注、参与,乃至投入其中。
  直到现在,周末上山做义工和参加学习的居士一直保持着相当数量。
  学诚法师的大愿景
  在三天时间里,记者还探访了龙泉寺的图书馆。里面整洁亮堂,藏书非常丰富,据称有近5万册书籍,大藏经就有十几个版本,此外也不乏佛教研究著作和通俗读物。
  据学诚法师介绍,“目前,龙泉寺出家人的主力在研究、校勘和整理律藏,这个是我们的本行。”换言之,龙泉寺对外的社会活动其实只有少数出家人在参与。
  据学诚法师的弟子透露,学诚法师有非常高远的战略目标,曾说中国佛教有三个阶段:本土化、社会化、全球化。本土化是以禅宗为代表,佛教在理论和实践方面实现本土化。社会化是太虚大师的时代,那么现在是全球化的时代,龙泉寺期待着能在这个时代有所作为。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基础打好、做实,佛教和佛教文化的全球化传播才会水到渠成。
  对于凤凰岭,学诚法师也寄予了期望。“我们想使这里成为新世纪北京的佛教名山。这座名山所弘扬的佛教精神,可以适应国内外对佛教信仰、对中华传统文化的一种追求。”
  ……
  6月3日晨,记者打点行装,准备下山。寺庙里负责接待的贤灯法师送我一程。
  走过东配楼的楼顶,没有其他的人。阳光洒满屋顶,晨风徐徐,鸟声啁啾。年轻的僧人走在前面,衣袂飘起,此时此景,虽人在动,却能感受到一种深的宁静。
  走至凤凰岭下,回头去看龙泉寺,记者想到,它是一个很特别的存在,它不仅伫立在京西一隅,它还存在于网络空间,存在于山下,存在于信徒心里,存在于所有到过它的人的心里。
其他文献
一首悠远的歌孟磊我是个平常的人,生活上几乎没有什么起伏,一切都如同风平浪静的湖面。成绩平平的我从一所普通的中学升入一所普通的师范院校。平时认真地读书,在老师的指导下去
请下载后查看,本文暂不支持在线获取查看简介。 Please download to view, this article does not support online access to view profile.
地是唯—一个没有在国内露面的健力主青年队球员.不行是在李全羽、李铁、张效瑞、隋东亮4人大红大紫的时候一还是朱广沪带着球队黯然离开马来西亚的时候,他都像一个影子跟在他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T2DM)肾病、糖耐量受损(IGT)者及正常对照组血清中高敏C反应蛋白(Hs-CRP)与尿蛋白(U-Pro)及血清总抗氧化能力(TAOC)的关系。方法:选取76例T2DM肾病患者、
本文针对如何编写收费公路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中的财务分析与评价内容 ,谈了自己在实际工作中的具体做法和体会 This article aims at how to prepare the toll road co
制度供给不足、主动型参与的缺失和以利益得失为出发点的参与态度,使得村级预算的村民参与意愿和参与程度相当低,且效果不明显。无论是制度激励,还是效率激励,对于促进村民的
桑普拉斯来了,满怀着希望来了。去年他和网坛另一位天之骄子阿加西上演了一出“网坛争霸战”,给人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也给网球历史留下了光辉的一页。现在他的目标是夺得这
目的探讨FGR与孕妇血清中甲状腺素的关系。方法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法,测定正常足月妊娠38例(正常组)和足月妊娠FGR 22例(FGR组)孕妇血清中甲状腺素(T4)、三碘甲状腺原氨酸(T3)
中国民族古文字研究会第五次学术讨论会纪要中国民族古文字研究会第五次学术讨论会暨会员代表大会于1994年10月初在山西太原举行,来自全国11个省、市、自治区的50余名专家学者出席了会议
今年的一级方程式赛车(F1)世界锦标赛将于3月9日在澳大利亚的墨尔本燃起烽火。本年度历时8个月、17站的较量谁将最终成为新盟主,这是亿万车迷所关注的焦点。 This year’s 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