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企业并购

来源 :商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pring1976012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企业并购已经成为现在扩大企业与扩张企业财富增长的一种手段,甚至国家与国家之间企业并购也成为了一种时代的发转,为更适合社会的发转与生产,企业并购是企业发转的重要手段,浅谈企业并购有着重要的深远意义。
  关键词:企业并购;收益;发展
  一、企业并购的动因
  面对当今社会,企业并购是维持企业发转,有效扩张企业财务的有效手段,但不是所有企业进行了并购能取得良好的发展。企业并购主要分为一下两要素。
  (一)提高企业优势
  企业只有不断发转才能继续在社会生存,通常他们会通过对内投资促进发展,同时对外也可以通过并购,提高效率。
  1.企业并购可以迅速扩张企业规模。通过并购,企业可以克服发展速度的制约,如内部投资项目建设的周期,大资源的获取以及企业生产的配置等。实现企业在短期内扩张规模的目标
  2、企业并购可以突破相应的壁垒进入新行业。企业在自身自由的发展下进入令一个新行业都会遇到不同的壁垒,如资金不够、技术不够创新、渠道少、顾客资源不同、经验不足或者行业规模不够情况都会影响企业进入新行业。因此,如果企业通过企业并购就可以绕开这一系列的壁垒,迅速进入这个行业。
  3、企业并购可以主动应对外部环境变化。通过并购,可以适应全球化发展、多元化经营,同时可以开发新的市场和有效利用现有的生产要素优势,在市场经济需求下降、生产能力过剩的情况下,抢占市场份额,有效地应对外部环境的变化。
  4、企业并购可以加强市场控制能力。在跨行并购的情况下,企业通过并购可以取得不同的市场份额,在原有的市场上扩大转悠率,增强自身的不同行业的竞争能力。如果是同行并购,则可以减少竞争对手,特别是在市场竞争者不多的情况下,可以增强自己的优势,获得更大的市场份额的同时扩大了自己的盈利水平。
  5、企业并购可以降低经营风险。通过企业并购,企业实现多元化经营,可以降低投资组合风险、进行多方面的投资,实现企业的收益。同时也可以扩大原有的证劵市场份额,提高被低估的证劵价值,达到双赢。
  (二)发挥协同效应
  企业并购后,在经营,管理,财务等方面产生协同效应。经营协同可以提高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效率;管理协同也可以节省管理费用,充分利用过剩的管理资源和提供企业的运营效率;财务协同使得企业内部资金流动更充足,降低筹资费用,降低破产风险。
  通过这几方面的协同反应,使得企业在各方面达到一个迅速发展的地步,使企业内部个部门无论在经营,生产,管理方面有质的改变。
  二、企业并购类型
  企业并购根据不同的划分有多种的类型。(1)按照并购后法人地位的不同情况划分为收购控股、吸收合并和新设合并。(2)按照并购双方行业相关性划分可以分为横向并购、纵向并购和混合并购。其中混合并购包括:1)产品扩张性并购;2)市场扩张性并购;3)纯粹的并购。(3)按照并购是否取得被并购企业同意划分,可分为善意并购和敌意并购。
  企业针对不同的并购类型并针对自己的发展需求进行选择,可以在短时间内实现自身的目标,提高自身的发展潜力和取得更大的发展优势,长存于社会发展中。
  三、如何作出并购决策
  (一)并购可行性进行决策
  企业并购往往只要与利益有关,是否能等到更大的收益,是否能得到更大的利润回报。因此企业在进行并购时,应当根据成本效益原则,即并购净收益大于零,这样并购才是可行的。
  例如:A公司想以600万元的价格收购B公司,收购前A公司价值为1000万元,B公司价值为500万元,并购费用为20万元,根据相关数据指标测算,并购后A公司价值为1700万元,通过这些数据计算并购净收益后即可并作出是否需要并购的决策。
  并购收益=1700-1000-500=200万元
  并购溢价=600-500=100万元
  并购净收益=200-100-20=80万元
  最有结果得出,A公司并购B公司还能产生80万元的并购净收益,在没有亏本的情况下还有收益,从财务管理角度分析,这个并购交易是可行的。
  并购不但是自身方有收益的,双方都能在不同程度的得到相应的收益。
  (二)企业并购价值评估方法
  在并购净收益的衡量中,最关键是并购价格的确定,而并购价格的确定则依赖于对目标公司(即被并购方)的价值评估。目标公司的价值是并购价格确定的依据,从而也决定了并购溢价的大小。对于目标公司价值的衡量,一般有收益法、成本法。
  1、收益法。收益法主要运用现值技术,即一项资产的价值是利用其所能获取的未来收益的现值,其折现率反映了投资该项资产并获取收益的风险回报率。收益法中主要方法是现金流量折现法,其基本步骤为:(1)分析历史绩效。对企业历史绩效进行分析,主要目的是了解企业过去的绩效,为今后绩效的预测提高一个视角,为预测未来的现金流量做准备。(2)确定预测期间。期间的长短取决于企业的行业背景、管理部门的政策、并购的环境等,通常为5-10年。(3)预测未来现金流量。在企业价值评估中使用的现金流量是指企业所产生的现金流量在扣除库存、厂房设备等资产所需的投入及缴纳税金后的部分,即自由现金流量。用公式表示为:自由现金流量=(税后净营业利润+折旧及摊销)-(资本支出+营运资金增加额)。其中,税后净营业利润=息税前利润×(1-所得税税率);息税前利润=主营业务收入-主营业务成本×(1-折扣和折让)-营业税金及附加-管理费用-营业费用;营运资金增加额=流动资产-流动负债。(4)选择合适的折现率。通常,折现率可以通过加权平均资本成本模型确定。
  2、成本法。成本法的关键是选择合适的资产价值标准,成本法主要有账面价值法、重置成本法和清算价格法。(1)账面价值法是基于会计的历史成本原则,以企业账面净资产为计算依据来确认被评估企业价值的一种估值方法。(2)重置成本法是以被评估企业各单项资产的重置成本为计算依据来确认被评估企业价值的一种估值方法。(3)清算价格法是通过计算被评估企业的净清算收入来确认被评估企业价值的一种估值方法。
  四、企业并购的利弊分析
  企业并购是一把双刃剑,必须在有利的情况下进行并购,并且能在自身的能力下进行改革并购,不然并购后竟会出现不同的文章,导致自身企业不能正常发展甚至连累自身的发展。
  (一)企业并购后优势
  如果两家企业或更多的企业合并后可以产生协同效应,各方面都能很好地融合发展,这样合并后企业的整体价值肯定比没有合并之前的价值之和大,也就是能有1+1>2的效果。企业合并后,通过整合资源,提供规模经济效益;通过扩大生产规模,从而巩固自己在行业中的地位;通过相互消化过剩的生产力,降低成本;通过降低人才互补,提高管理水平和效率。使企业并购后有效地进行运转。
  (二)企业并购存在的危机和风险
  企业并购是推动公司增长的最快途径,并购的优势也很多,但也有潜在的危机和风险,主要体现为以下几方面:(1)营运风险;( 2)融资风险;(3)反收购风险;(4)安置被收购企业员工风险。;(5)资产不实风险。
  总的来说企业如果进行并购需要经过多方面的分析,评估后再进行,确保自身在并购后能实行目标,取得更大的市场收益。(作者单位:云南省玉溪市元江县财政局)
  参考文献:
  [1] 汪波. 企业并购若干问题研究[J]. 武汉理工大学硕士论文.2003
  [2] 王牛牛. 关于企业并购会计处理方法探析[J]. 财经界(学术版).2011
其他文献
1月29日,江苏省镇江市中心城区的八佰伴国际购物中心试营业第一天.rn未及上午开门时刻,这家超大型现代购物商城门前已是热闹非凡,礼炮、乐队、锣鼓、花篮、汽球、横幅烘托着
网络法语是近年出现的一种新兴语言,它的任意性和复杂性使译者很难掌握其真实含义。而用乔治·穆南的“最小言语单位”理论来进行分析,则可以从语音、构词形态和词汇意义三方
摘 要:本文主要对设计单位项目管理中的知识管理问题进行了简要的探究,研究探讨了项目管理中如何进行知识的管理和应用,使得其能够在设计单位发展的进程中发挥出其应有的作用。本文就设计单位项目管理中知识的类型与作用、知识的转化与创新以及知识管理的技术工作支持三方面进行了分析,仅供同行参考和交流。  关键词:设计单位;项目管理;知识管理  设计单位在不断发展的同时,其项目管理也开始受到了人们的重视。设计单位
本文对NB/T33001-2010版和NB/T33001-2018版标准进行了比对和解读.新版标准在原有基础上增加了一些关键测试项的要求,并且删除了一部分内容,整体来说指标修订的更加合理.
在市场经济发展中,财务管理质量对企业发展有着重要意义,不仅关乎到企业财务资金安全,而且还影响了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在实际的企业发展中,健康优质的财务管理,可以确保企业的
国务院办公厅于2008年7月9日,以国办发[2008]56号文件,印发了经国务院批准的,现刊登如下.rn国务院机关事务管理局主要职责内设机构和人员编制规定rn根据(国发[2008]11号),设
摘 要:本文基于我国转型经济的制度环境,在理论上探讨公司治理与企业环境绩效的关系,丰富了现有的公司财务理论和企业环境绩效评价理论,为改进企业环境绩效提供理论依据和政策参考。  关键词:公司治理;环境绩效  针对日益严重的生态问题,自然环境已经成为企业获得竞争优势的一个重要途径。伴随着一些利益相关者对环境责任的期望,公司的环境行为已经成为重要的社会问题,拥有较强环境绩效的公司能够减少操作成本,提高资
随着我国经济建设的不断发展,我国的综合国力也不断增强.但是随着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我国自然环境也受到了不同程度的破坏.在很多较为有名的旅游景点地区,其景区内出现了较
自我国高速铁路发展以来,我国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2006年,高铁实现提速.2016年,中国制定了“五横五纵”的高铁发展战略.随着高速铁路的快速发展,高铁的安全性也引起了公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