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在现阶段初中物理教学中还存在着一些问题,因此初中物理的教学过程中不但要重视基础知识的教学,而且要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同时还要通过实验教学等教学环节,提高学生物理技能。
【关键词】物理教学;问题;对策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原有的初中物理教学中的一些教学策略已经越来越不能适应日益发展的社会的需要。新的物理教学理念要求在初中物理教学中要注重学生的发展,面向全体学生,培养起每一个学生科学探究的兴趣,具备科学探究的能力。
一、现阶段初中物理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教师对实验教学的认识不足,让学生参与实验的机会较少。
众所周知,物理的教学是实验的教学。只有学生多参与实验,才能在动手操作中提高自己的探究能力以及物理实验能力。但是目前很多初中物理教师不喜欢过多地在实验教学中多下功夫,使很多学生没有机会参与到实验当中。还有的教师担心实验安全,不愿意让学生过多的涉入实验,这些都导致学生的实验教学并不到位。即使有的教师愿意让学生参与实验,但是也因为一部分教师的实验方案陈旧,教学形式单一,学生的实验能力的培养缺乏计划以及系统性,使学生的实验能力很难得到提高。
2、忽视了物理基础知识教学与学生的能力培养之间的关系。
初中物理的教学是素质与能力同时提高的教学,学生基础知识以及基本的技能都得到提高是物理教学的最终目的。因此,在物理教学的过程中,不但要让学生学到基础知识,还要让学生拥有物理能力。但是现在的物理教学中存在着重知识轻能力的现象,教师过多地把物理教学变成基础知识的教学,而没有通过各种有效的活动让学生积极参与到物理能力提高的教学中来。
3、学生的主体地位贯彻得不彻底。
虽然说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学生主体地位得到了有效的保障,但是在很多物理课堂中,学生的主体地位贯彻得并不彻底。教师在组织课堂活动的时候,缺乏相关的物理训练,让学生在物理学习中并没有真正能够沉入到物理学习中,没有真正参与思考与探究。
二、在初中物理的教学过程中,不但要重视基础知识的教学,而且要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
1、教师要抓好基础知识教学。
初中物理基础知识是学生能够提高物理能力的关键,因此教师要通过各种教学环节提高学生的物理知识,让学生通过不同的训练使物理知识得到巩固。教师要让学生理解物理知识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以及基本规律,引导学生懂得在什么样的情况下使用什么样的基础知识进行解决,同时教师还要引导学生明白物理基本概念之间的区别。
2、教师要重视学生能力的培养。
在学生掌握了物理基础知识的同时,教师要加强学生基本能力的培养。在二期课改中对学生物理能力的培养又提出了新的要求。尤其是初三的物理教学中综合性之强,开放程度之高,必须学生达到一定的物理能力才能保证学生在中考中取得优异的成绩。因此,初中物理教师尤其是初三物理教师要帮助学生不但要弄懂教材,还要“熟”教材和“化”教材,要通过物理实验等教学手段帮助学生提高物理能力。
三、通过实验教学等教学环节,提高学生物理技能
1、教师要认真设计实验教学,让学生在实验教学中感知物理的魅力。
在物理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巧妙设计实验教学,让学生保持实验的好奇心,在教师巧设问题之后,让学生通过实验、观察以及比较,培养学生的小组合作能力、物理观察能力、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等。初三物理教材中“测定小灯泡的功率”的实验中,教师首先让学生分组完成实验,并在小组合作中交流解决实验问题的方法。如学生设置电源电压是1.5伏整数倍(由几节干电池串联组成),滑动变阻器标有“5欧3安”,所用小灯上额定电压为“2.2V”、“2.5V”和“3.8V”中的一个,估计小灯的额定功率在1.2瓦以内。由学生分组完成上述设定并正确连接电路使移动滑动变阻器的滑片在中点附近某位置时,学生可以发现小灯正常发光。此实验完成后,教师再通过创设不同的情境,让学生运用欧姆定律以及并联电路、串联电路的相关知识求得小灯泡的额定功率。学生通过实验感知到物理的神奇,对物理的学习兴趣自然就会提升。
2、教师在授课的过程中可以采用多媒体课件进行教学。
教师在授课的时候可以采用多媒体课件进行教学。如在进行日食的讲解中,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课件出示日食形成的课件,这样学生就能非常直观地看到日食形成的场景。在实验教学中,教师也可以使用多媒体模拟抽象的物理问题以及微观的物理问题。
总之,初中物理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针对在教学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可以采用多媒体课件等多种教学方法,从知识与能力,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方面都要让学生得到真正意义的发展,让学生真正得到物理基础知识和物理能力的提高。
【参考文献】
[1]吾义尼;在初中物理教学中实施科学探究的思考[J];学周刊;2011年19期
[2]尹从兴;把握实验教材的特点,实施新的教育教学策略[J];泸州职业教育技术学院学报;2004年01期
[3]阚明刚;关于学生科学探究的思考[J];中学物理;2002年01期
(作者单位:江苏省江阴市长寿中学)
【关键词】物理教学;问题;对策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原有的初中物理教学中的一些教学策略已经越来越不能适应日益发展的社会的需要。新的物理教学理念要求在初中物理教学中要注重学生的发展,面向全体学生,培养起每一个学生科学探究的兴趣,具备科学探究的能力。
一、现阶段初中物理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教师对实验教学的认识不足,让学生参与实验的机会较少。
众所周知,物理的教学是实验的教学。只有学生多参与实验,才能在动手操作中提高自己的探究能力以及物理实验能力。但是目前很多初中物理教师不喜欢过多地在实验教学中多下功夫,使很多学生没有机会参与到实验当中。还有的教师担心实验安全,不愿意让学生过多的涉入实验,这些都导致学生的实验教学并不到位。即使有的教师愿意让学生参与实验,但是也因为一部分教师的实验方案陈旧,教学形式单一,学生的实验能力的培养缺乏计划以及系统性,使学生的实验能力很难得到提高。
2、忽视了物理基础知识教学与学生的能力培养之间的关系。
初中物理的教学是素质与能力同时提高的教学,学生基础知识以及基本的技能都得到提高是物理教学的最终目的。因此,在物理教学的过程中,不但要让学生学到基础知识,还要让学生拥有物理能力。但是现在的物理教学中存在着重知识轻能力的现象,教师过多地把物理教学变成基础知识的教学,而没有通过各种有效的活动让学生积极参与到物理能力提高的教学中来。
3、学生的主体地位贯彻得不彻底。
虽然说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学生主体地位得到了有效的保障,但是在很多物理课堂中,学生的主体地位贯彻得并不彻底。教师在组织课堂活动的时候,缺乏相关的物理训练,让学生在物理学习中并没有真正能够沉入到物理学习中,没有真正参与思考与探究。
二、在初中物理的教学过程中,不但要重视基础知识的教学,而且要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
1、教师要抓好基础知识教学。
初中物理基础知识是学生能够提高物理能力的关键,因此教师要通过各种教学环节提高学生的物理知识,让学生通过不同的训练使物理知识得到巩固。教师要让学生理解物理知识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以及基本规律,引导学生懂得在什么样的情况下使用什么样的基础知识进行解决,同时教师还要引导学生明白物理基本概念之间的区别。
2、教师要重视学生能力的培养。
在学生掌握了物理基础知识的同时,教师要加强学生基本能力的培养。在二期课改中对学生物理能力的培养又提出了新的要求。尤其是初三的物理教学中综合性之强,开放程度之高,必须学生达到一定的物理能力才能保证学生在中考中取得优异的成绩。因此,初中物理教师尤其是初三物理教师要帮助学生不但要弄懂教材,还要“熟”教材和“化”教材,要通过物理实验等教学手段帮助学生提高物理能力。
三、通过实验教学等教学环节,提高学生物理技能
1、教师要认真设计实验教学,让学生在实验教学中感知物理的魅力。
在物理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巧妙设计实验教学,让学生保持实验的好奇心,在教师巧设问题之后,让学生通过实验、观察以及比较,培养学生的小组合作能力、物理观察能力、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等。初三物理教材中“测定小灯泡的功率”的实验中,教师首先让学生分组完成实验,并在小组合作中交流解决实验问题的方法。如学生设置电源电压是1.5伏整数倍(由几节干电池串联组成),滑动变阻器标有“5欧3安”,所用小灯上额定电压为“2.2V”、“2.5V”和“3.8V”中的一个,估计小灯的额定功率在1.2瓦以内。由学生分组完成上述设定并正确连接电路使移动滑动变阻器的滑片在中点附近某位置时,学生可以发现小灯正常发光。此实验完成后,教师再通过创设不同的情境,让学生运用欧姆定律以及并联电路、串联电路的相关知识求得小灯泡的额定功率。学生通过实验感知到物理的神奇,对物理的学习兴趣自然就会提升。
2、教师在授课的过程中可以采用多媒体课件进行教学。
教师在授课的时候可以采用多媒体课件进行教学。如在进行日食的讲解中,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课件出示日食形成的课件,这样学生就能非常直观地看到日食形成的场景。在实验教学中,教师也可以使用多媒体模拟抽象的物理问题以及微观的物理问题。
总之,初中物理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针对在教学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可以采用多媒体课件等多种教学方法,从知识与能力,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方面都要让学生得到真正意义的发展,让学生真正得到物理基础知识和物理能力的提高。
【参考文献】
[1]吾义尼;在初中物理教学中实施科学探究的思考[J];学周刊;2011年19期
[2]尹从兴;把握实验教材的特点,实施新的教育教学策略[J];泸州职业教育技术学院学报;2004年01期
[3]阚明刚;关于学生科学探究的思考[J];中学物理;2002年01期
(作者单位:江苏省江阴市长寿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