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学中学生情商的培养

来源 :江西教育·综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iko_robi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情商对教学及学生将来成功的作用
  
  心理学研究表明,学习效果是智商与情商协作的产物,情商制约着智商发挥的程度和限度,很难想象只有天赋却厌恶语文学习的学生会语文素养优异。而老师总是对那些虽不聪明却乐此不疲学习的学生怀有期望。可见只有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才能有效提高学生的语文成绩,从而收到“亲其师,信其道”之功效。
  情商不仅对教学有重要作用,而且对学生将来的成功起着更为重要的作用。据心理学家研究表明,智商在人生成功的因素上约占20%,情商却占80%左右。可见情商相当重要。
  
  二、如何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情商
  
  美国哈佛大学心理学博士丹尼尔·戈尔曼指出:“真正决定一个人成功的关键,是情商而不是智商。”而语文教学对培养学生的情商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在课文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如能关注学生情商诸因素,重视学生情商的培养,就会有效地调节学生的阅读心理,提高阅读兴趣,引导学生逐渐形成较强的阅读能力,促进人的素质全面提高,最终提高学生的情商。
  教学过程中要充分利用课文培养学生的情商。我们经常看到一些初中学生的智商突出,小学成绩也不错,但到了初中成绩就不好。究其原因,小学学习任务较轻,不需要怎样勤奋,学习习惯要求也不是很高。到了初中成绩就有些跟不上,我就利用宋濂的《送东阳马生序》对学生进行刻苦学习的教育。先让学生梳理课文,看宋濂年轻时是如何学习的。你说你聪明,你比一下宋濂,他列为明朝“开国功臣之首”,你说你学习难过,你比一下宋濂,他求学的艰难:常借书于人,手自笔录,天大寒而弗之怠,走送之,因此得以遍观群书。若无名师引导,趋百里外,从师叩问。他从师求学的艰难:穷冬时节,穿行在深山大谷中,“足肤皲裂而不知”“四肢僵劲不能动”。生活上艰苦异常,粗茶淡饭一日也只有两顿,穿的是破衣旧袍。但这些都未动摇他求学的意志。在艰苦的学习生活中,他怡然自乐,对同舍生的豪华生活毫不艳羡。然后让学生把自己的学习态度和宋濂进行对照,教育学生学习宋濂的精神。
  学生抗挫折能力差,缺乏面对失败的正确态度,我就利用茨威格的《伟大的悲剧》对学生进行教育。课堂上指导学生精读第2自然段,尤其是最后一句,斯科特一行在与阿蒙森的竞争中失败了,但他们勇于承认失败,并愿意在世界面前为另一个人完成的业绩作证,而这一事业正是他自己所热烈追求的。顺势引导学生讨论,如果将此事置于一个爱耍赖,不守信用的人面前,结果如何?从而得出斯科特和他的队员们重诚信,有令人敬佩的绅士风度,能够勇敢地面对失败。
  现在很多学生意志力薄弱,就让学生看看斯科特和他的队友们。课文写他们想到自己所进行的探险是人类的不朽事业时,就有了超人的力量。顺势引导学生讨论,如果没有对探险的执著、超人的力量和勇气,能不能从事这项事业。而当他们在归途中与死亡抗争,没有一个孬种,都是响当当的汉子,活得明白,死得悲壮。因此,斯科特和他的探险队员们有坚毅、执著的精神,他们的意志力无比坚强。
  学生人际交往能力不足,我就充分利用张之路的《羚羊木雕》、余秋雨的《信客》等对学生进行教育。学生抗焦虑的能力弱,我就利用《傅雷家书》等对学生进行教育。其实语文教科书中有对学生进行情商培养取不尽用不竭的材料。
  我们的语文教学由于受到考试等功利化的影响,片面强调实用功能,而“立竿见影”的目标,忽视了人文精神的培养。我想,我们应该有所反思。◆(作者单位:江西省余干三中)
  □责任编辑:曾维平
其他文献
如何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使之成为“乐知者”呢?我认为,改革语文评价方法是有效途径之一。  在评价学生语文学习时,我尝试进行如下改革:让学生自主分层进行综合动态评价。所谓自主分层是指每个学生可根据自己的学习基础、学习方式确定自己属于哪一个层级(全班分为冲刺层、中间层、加油层三个层级),并制订出各自在每个评价项目中应达到的标准;而综合是指从书写、口语交际、课外阅读、写作、学习习惯、学习态度等多方面
多媒体作为高科技的产物,它对语文教学的作用是显而易见的。我们可以利用多媒体声、形、色具备的这种特质,创设模拟各种生活情景,创造与教学内容相关的场景氛围,使学生在一种虚拟而又真实的生活空间得到最深切的情感体验,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使他们能全面正确地把握课堂教学内容,以及对重难点的消化和理解,从而很好地实现教学目标。  多媒体教学手段虽然能给我们带来诸多方便和好处,但也并不是越多越好。因为它只是一种辅助
现实教学中,教师感叹作文难教,学生感叹作文难写。这似乎成了一个共识。作为教师,我们该怎么做?我认为关键在于方法。教师的方法掌握好了,作文教学就有了方向。下面我就谈谈自己在作文教学中的几点体会:    一、解决学生的思想认识问题,让学生由怕到有兴趣    德国哲学家叔本华曾说:“人避免灾祸的最好办法,莫如增长自己的心灵财富,人的心灵财富愈多,厌倦所占的地位就越小。”教师在指导学生习作前,首先要加强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