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课堂走向生活化

来源 :小学科学·教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ingoH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陶行知先生说:“教育要通过生活才能发出力量而成為真正的教育。” 没有生活做中心的教育是死教育;没有生活做中心的学校是死学校;没有生活做中心的书本是死书本。这些话让我回味良久。我开始意识到,只有努力让信息技术课堂生活化,从学生的生活中去挖掘和寻求可以利用的信息技术资源,让他们感到信息技术就在自己的周围,信息技术是现实的、有用的,从而使信息技术教学更加生动和鲜活。放手让学生操作电脑的机会多一次,我们的教学就会多一份生动。经过多年的摸索,让信息技术走向生活化,并在教学实践中取得了意想不到的效果。
  一、信息技术在地方特色中得以丰富
  根据吴江的地方特色,生活中所熟悉的人物、重要事件、建筑物、自然景观、风土人情等,都可以成为我们上课的资源。有了这些熟悉的教学资源的引入,学生在完成学习任务时,积极性很高,兴趣盎然,不但有助于学生更快、更好地学会操作技能,而且也培养了学生热爱家乡的美好情感。例如在学习WORD这个单元时,一篇介绍吴江人的传说故事的文章及图片,一些风景的照片,都是我上课经常用到的素材;在学习POWERPOINT的综合应用的课堂上,我布置了以地方特色为资源来设计家乡的宣传广告的学习任务,学生们有了以上的基础,制作了电子作品《可爱的家乡——吴江》受到专家领导的肯定与好评。
  此外,对于高年级同学而言,生活中的各种现实问题,如学校附近的交通堵塞问题,小区附近的垃圾处理问题都可以成为学生寻找研究问题的切入点,成为学生制作电脑作品的资源。
  从我个人来看,通过这样的活动,不仅达到了预设的目标,而且收获了意外的惊喜,这是一种前所未有的超越。
  二、信息技术在游戏中获得精彩
  游戏是生活中每个学生都喜欢玩、乐意玩的一项活动。但是不容乐观的是越来越多的学生痴迷于电脑游戏。同时,不难发现,他们又在游戏的世界里表现出了极高的注意力和浓厚的兴趣。据我的观察和调查,很大一部分学生喜欢信息技术课的最大原因就是因为电脑游戏,还有很大一部分学生是喜欢计算机而不喜欢信息技术课。这曾经让我陷入了深深的苦恼之中,怎样把游戏理念的资源引进课堂,让学生真正喜欢信息技术课,让信息技术课迎来生机盎然的春天,这是我孜孜以求的事情。
  为此,我找来了学生爱玩的几个游戏,比如:QQ堂,传奇,魔法小英雄等。自己也试着玩了起来,在这些游戏中,我逐渐发现并认识到,在游戏关卡难度不断增加的过程中,引发了学生深度思考和渴望解决问题的欲望,培养了学生探究学习的能力,并激发了学生不断挑战自我的勇气和信心。这些思想对于我的教学具有很大的启发性。于是,我在三年级上册学习画图软件的教学过程中进行了尝试,我把以往用来掌握画图工具的多个任务用“游戏闯关”的方式提供给学生,随着学习难度和参与任务的变化,学生的学习兴趣一直持续高涨,学习的主动性和参与性都得到了前所未有的激发和调动,改变了以往学生习惯于在等待中被动接受知识的局面。
  游戏资源的利用和开发有待于我们进一步的认识和开发,我的理想是,信息技术课堂也能像游戏一样吸引学生,充满生机和活力。
  三、信息技术在现实中彰显生动
  新课程从“以人为本、回归生活、注重发展”的教育理念出发,对情境设计提出了新的要求。在信息技术课堂中,设计情境更应该注重与生活实际的联系,让学生从周围熟悉的事物中去学习、理解和应用信息技术。
  在教学环节中,学生很乐意去操作,他们很自然地想到用学过的计算器去完成这个任务。课堂呈现出一派生机,每位学生都忙忙忙碌碌地参与着,他们都持之以恒地自愿学习,并将这一技术运用到现实生活中去。
  以往上这一课时,我通常只让学生用计算器来做几道数学题,得到的结果是学生索然无味。可见,当课堂上的载体发生变化的时候,学生对于学习的投入也出现了巨大的转变。让我不得不深思,信息技术课不仅仅是掌握一些操作技能,更重要的是,信息技术课堂要融入生活,引导学生用信息技术解决学习、生活中遇到的实际问题,并且在这个过程中学习知识,掌握技能,提升素养。这样的课堂,才能产生出良好的教学效果,才是理想的课堂,才是和谐的课堂。
  四、学生在需求中得到成长
  众所周知,无论学的是什么本领,当它与学生的兴趣产生关系时,是最能提高学习效率的。例如:在课堂上不能完成下载任务的学生,却会熟练地下载“QQ堂”、“戏龙珠”等游戏;一些指法很乱,打简单的几个字母就手忙脚乱的学生,他在上网聊天的时候,却能练到每分钟打几十个字的速度……他们都在特定的需求下,用自己的方法得到了自己想要的结果。于是我经常思考:孩子,什么是你真正想要的。
  另外,为了使我的课堂上有一个民主,宽松,师生平等的氛围。在课堂上我尽量做到不强硬打断学生的思维或操作,不使用监控软件控制学生的学习进程;在课堂上学生之间需要交流,应留出相应的时间等等。这样长此以往,我的信息技术课堂上就有了笑声、掌声,创造出了一种和谐、向上的教学氛围。
  陶行知先生对“没有生活做中心”的死教育、死学校、死书本深恶痛绝,他大力倡导活生生的教育,提倡“教学做合一”。认为教法必须适应学法,学法必须适应做法,反对教育与生活的分离,反对理论与实际的脱节。这位教育注入了蓬勃的生机,也为教育者开辟了服务学生成长、服务社会生活的无限广阔的空间。
  只有社会生活才是自取不尽,用之不竭的源泉,只有努力让信息技术走向生活化,建立适应学生成长需要,顺应社会发展趋势的积极的生活、前进的生活、科学的生活,教育者才能不断提高自己,实现与学习者的共同成长。
  【作者单位:吴江市松陵镇中心小学 江苏】
其他文献
一、反思型教师的概念界定  关于反思型教师的研究各有千秋,不同的学者对反思型教师的理解、立场和视角各有新意。笔者认为无论反思型教师的概念如何界定总是离不开教师的主观能动的反思;依靠原有知识结构的反思;实现一定教育目的的反思;实践性活动中的促进反思这几方面。教师的主观能动性反思指反思研究的整个过程是教师自主活动的过程,它通过教师的自我认识、自我分析、自我评价 ,以获得新的认识、新的体验、新的方法 ,
儿童是新时代的创造者,我们应该解放他们的创造力,充分发挥他们的想象能力,培养他们的创造力。幼儿园的音乐活动常常会有一些创编活动的穿插和提升,这是展现幼儿想象的最好舞
新课程改革已进行了几年,如何建立适应新课程改革的评价机制,我校通过两年多的研究与实践,积累了一些经验,取得了初步的成效,有力地促进了学生学习素质的提高。现将我校小学生素质评价的研究与实践作如下汇报。  一、问题提出的背景  实施小学生素质评价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需要。以前传统的小学教育评价模式,已不能适应“三个面向”的要求,不能适应祖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对人才素质的要求,不能适应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