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疗眼病的新途径

来源 :祝您健康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_PEPS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几十年前,在科幻小说里看到的人体更换零件的故事,现在变成了事实,心脏、肝脏、肾脏这类器官的移植已相当普遍。可是,器官移植不仅受到组织配型的限制,更受到器官来源的限制。有无其它办法来扩大组织来源呢?
  科学家们现在已经能在实验室里培养人的眼睛里的各种类型的细胞。眼病常常是因眼睛里的某种细胞出了毛病,以致视力受到影响。只要单独移植有毛病的细胞,就可以解决问题。这项技术将来也可以用于病人其它部位的细胞和器官,在烧伤病人的植皮过程中,已经这样做了。培养胰岛细胞以治疗糖尿病,也取得了初步成功。
  细胞移植技术将来可以治疗黄斑变性、青光眼、白内障和角膜混浊等眼病。不过,必须通过充分的动物实验来确定它的安全性和可靠性,才能进行临床试验,预计这要花将近十年的时间。
  有人可能会间。既然可以移植心脏,为何不能移植整个眼睛呢?这是因为眼睛不是一个单一的组织,如眼底视网膜便属于大脑的一部分,视网膜细胞和视神经细胞在体外也很难培养,而眼睛内其它各种细胞现在已经可以在实验室里培养,医生们正在着手研究怎样把它们移植到病人眼里,有两个方法看来比较有希望,①从病人无病的那只眼里取一些健康的细胞,在实验室里培养成更多的同样的细胞,然后移植到患病的眼中,自体细胞移植的好处是不会产生排斥现象。②根据抗原性质把细胞分类冷冻保存,等到有病人需要移植时,取组织配型一致的细胞,再在解冻后加以人工培养,最终进行移植。从历史上看,器官移植首先是在眼科领域进行的,角膜移植已有百年历史,现在又有了细胞培养新技术,眼睛其它部分细胞的培养和移植也有很大的进步。
  细胞培养遇到的一个大难题是成年人的细胞不再分裂。专家们现在可以让老年人细胞中很有活力的那一部分增长数十倍,这对角膜混浊患者是个好消息。现在治疗角膜混浊的办法是移植整个角膜。但排斥作用和并发症其使成功率不很理想,专家不久以后可以移植角膜细胞而不用移植整个角膜,而角膜细胞是从患者健康的角膜细胞中培养出来的。
  动物实验发现,几年前移植的角膜细胞现在还在发挥着作用。不过,眼睛细胞移植的最大好处,是治疗本来无法治愈的黄斑变性,这方面的动物实验已初步成功,人工培养眼睛细胞还可以用来研究眼病的发展过程,并寻找治疗白内障、青光眼的方法。
  
  (李建国 图)
其他文献
痔疮是指直肠下端粘膜下和肛管皮下的静脉丛,因各种原因引起扩大曲张而形成的静脉团块。临床统计资料表明本病多发生于中青年人,女性多于男性。现代医学研究已经验证,如果能够坚持以提肛为主,配合躯干和肢体活动的体育疗法,痔疮可得以改善或消除,起到有痔可治,无痔能防的作用。下面介绍一组锻炼方法。  1、逆式呼吸:仰卧在床,尽量放松全身,双手重叠放于脐部作逆式呼吸。逆式呼吸是指吸气时腹部凹陷,呼气时腹部膨起。这
飞天遁地  难得的假期,宝仔热心地带着谢小星和徐玲玲去他的老家凤凰镇旅游。  下了大巴车,宝仔自豪地介绍起故乡:“传说在遥远的古代,有一只五彩凤凰降临到这里,它对着河梳理凤羽,所以后世的人就把此地取名为凤凰镇。一百多年前,有一位雕刻大师费尽心血雕成了一尊凤凰神像,现在这尊凤凰神像成了凤凰镇的标志和守护神。它就在凤凰镇广场上,我们一起去瞧瞧吧!”  三个人来到广场,却发现广场内外被围了个水泄不通。宝
“数据处理与应用”是《普通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标准(2017年版)》(简称《标准》)“必修模块1:数据与计算”中的重要内容之一,主要包括数据的采集与整理、分析与应用等几个方面。在实践中应当以数据为基础,应用为先导,展开数据处理的教学。● 明确数据需求,科学采集与整理  要处理数据,必须采集数据。数据的来源渠道众多,数据的类型也多种多样,我们可以根据需求进行采集。例如,开展类似“中学生移动学习现状调查”
自1988年第1期《祝您健康》发表董汉良的《干祖望养生八字诀,一文后,各处地方报有10多家转载,影响较大,至今来函询问养生要诀的,仍然是月必数起。  的确,我严格推行这八个字已近50年之久。现年80岁,读书(包括阅读老《辞海》、老《辞源》的小字)、写作不戴花镜,冬日晨起吃几个冷元宵不成问题,14层楼办公室,常安步上下,很少搭电梯,做学术报告,站着讲它3小时可以不稍歇、不喝水,远路出差也从不要人陪伴
【摘要】网络兴起,报纸广告额的下滑,读者的流失,《基督教科学箴言报》等大报停止发行印刷版,这些事实无一不让人们去关注和忧虑报纸的未来。有人认为报纸必将消亡,有人不然。然而,在探讨报纸未来的时候,人们关心的是哪个层面的“报纸”呢?是“纸”的形式,是媒介形式,是报纸产业,还是整个新闻业?  【关键词】报纸消亡论梳理  一、这是报纸消亡的预兆?  2008年10月,《基督教科学箴言报》宣布将于2009年
夏季是食物中毒事件的高发季节。大多数人以为,吃了不洁食物后的后果,最多是腹泻或发热,不舒服几天就过去了,但事实可能比预想的可怕——美国的几项研究显示,食物中毒可能给健康带来终身的后果。  科尔特·丹泽杜尔女士奋斗了好几年,终于破解了女儿丹纳患病的奥秘。今年14岁的丹纳,总是诉说自己膝盖和踝关节疼痛,导致她行走步履蹒跚,晚上有时持续疼痛,痛醒后会向父母拿止痛药,学校上体育课时,她也不得已只好坐在旁边
安徽电视台大型电视纪录片《潮起江淮》,是为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制作的重点节目,是一部厚重的文献纪录片。《万世根本》是这部纪录片的第一集,这一集向观众讲述了30年前发生在江淮大地上,围绕粮食生产而引发的一场革命。作为开篇之作,在不到25分钟的时间里,囊括了安徽改革开放以来,所走过的艰辛历程和取得的主要成就,内容丰富,信息量大。节目播出后收到较好的效果,给观众留下的是耳目一新、意犹未尽的观感。如果说这
人类的疾病与寿命是一个历史文化现象,它是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科学技术的进步与医疗卫生条件的改善而变化的。  据考古学及有关文献资料,原始时代人类寿命短促。从已发掘出的40多个北京猿人化石来判断,1/3以上的人活不到14岁就死去了,山顶洞人死于童年的高达43%。在欧洲中部西里西亚地区发现新石器时代的94具骸骨中,只有4具的年龄在50岁以上。  从古人类的遗骸中,我们能探知古代的许多疾病。在我国新石器
那日去书店买书。售货员手脚麻利而又轻柔细致地给我选好的一摞书打包,一通忙活后,我拎着书捆正要离开,小伙子却又请我留步,一边说着一边递过来一张折了几折的旧报纸,“给你垫在手里,这样绳子就不会勒手了”。  看着小伙子离去的背影,我的心头不禁漾起几缕温情的涟漪。我思忖着,何以产生这样的温情?心灵深处的一个声音回答我:兴许是源于一种细微之处的关怀吧。想想的确如此,这样的关怀也许只是举手之劳,也许只是习惯使
所谓胎教,简而言之,就是对胎儿进行教育,并让胎儿接受教育。能不能对胎儿进行教育,胎儿能否接受教育,这是人们十分关心的问题。事头上,胎教理论古已有之,古代胎教理论主要遵循“外象内感说”,即外界事物(外象)作用于孕妇,引起孕妇的主体感受和体验(内感),并以此影响胎儿的发育。这类胎教实为母教,现代医学、胚胎学、儿科学等学科的发展,证实了胎儿不仅可通过母亲间接地接受外界的刺激和影响,而且可以直接接受外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