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据最新统计,我国农村留守儿童超过6000万,我校每班留守儿童都在半数以上。他们的学习状况直接影响一代人的成长,因此我们有责任有义务教育他们掌握终身学习的本领。数学课堂教学中培养留守儿童的自主学习能力,就是提倡自主探究与合作学习,让留守儿童的学习产生实质性的变化,课堂上改变以教师为中心的局面,促进留守儿童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发展,培养留守儿童开放型的思维品格,优异的智慧情操和审美能力。全面提高留守儿童素质,就要培养留守儿童乐于动手、勤于实践的意识和习惯,让留守儿童由“学会”到“要学”,最后过渡到“会学”,使留守儿童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现把我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培养农村留守儿童自主学习能力的一些做法提出来,请同行指教。
一、语言上鼓励留守儿童。留守儿童与其他学生一样与生俱来就有一种被人认可与欣赏的需要,要满足这种需要,教师就要对留守儿童多鼓励,多表扬,以朋友的礼节和平等的语气、语言成为留守儿童学习的引导者,如教师常说:我们一起想想看!大家的学习很有收获!你真棒!你敢向名家挑战,真了不起!你的表现很出色!老师很佩服你!等话语,就会使留守儿童产生“我能行”的乐观向上、积极进取的心态,极大地激发起学习的主动性。
二、学习动机上引导留守儿童。要引起留守儿童自主学习的动机,教师就要做到以情激趣,自己要身临其境地进入角色,激情饱满,以自身的情趣去感染、激发留守儿童的求知欲和学习兴趣。在课堂上,用生动的语言、丰富的表情、夸张的动作来激发留守儿童的学习动机,创造留守儿童乐学气氛。如在学习乘方时,末位是5的两位数的乘方计算激起了留守儿童浓厚的速算兴趣。通过创设这一情景,他们产生了学习“速算”这一新知识的强烈动机,全身心地投入到紧张的探索中。
三、做留守儿童学习的助手,同伴和参谋。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切实做到五不:凡是留守儿童自己能说的不说;凡是留守儿童自己能做的不做;凡是留守儿童能看懂的不教;凡是留守儿童自己能学会的不教;凡是留守儿童自己能探索出结论的不教;从而创设一个宽松民主的学习环境。这样教师才不会压制留守儿童的思维和创造力,留守儿童才能敢想敢说敢否敢做,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实现师生之间、同学之间相互交流与共同发展的目标。
四、自主探究过程中指导留守儿童。留守儿童是学习的主人。学习不仅仅是要知道得到什么结论,更重要的是要知道这个结论是怎样得来的。自主学习,就是让留守儿童自主展示寻求结论的过程。我认为在寻求结论的过程中,要充分提供给留守儿童自主探究的时间、空间、工具和途径,让留守儿童利用已有学具动手操作实践,动脑想,动口说,教师再适时地给予诱导点拨,让留守儿童主动经历观察、实验、猜想、验证、推理等数学活动,发现知识的某些特征或与其他知识的联系,再现知识的获取过程。在探究过程中,让留守儿童学会独立思考、自主感悟、主动获取知识。如在进行七年级平行线的教学时,教材给出的是一个静态基本图形,我设计了这样一个问题:你能用一张不规则的纸折出两条平行的直线吗?说说你的折法。学生在思考未果的情况下教师给予恰到好处的点拨,最后通过小组合作探究使问题得以圆满解决。然后又让学生折出一条直线截这两条平行线,此时课本上三线八角的基本图形跃然纸上,学生根据制作的图形对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分组进行了测量,还有的学生剪下一个角把它贴在和它同名的角上,以观察比较是否重合来验证两个角的相等关系,学生在“做中学、学中做”中轻松学到了知识。教师在这个过程中只做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在进行小组合作探究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的关系时,我以“能把作业本、黑板或图纸上的角剪下来贴在同名的角上吗?”“我们能每次都用测量的方法去找它们的关系吗?”两个问题诱发他们把本节课知识与现实生活联系起来,使留守儿童认识到数学源于生活,学会用自己的生活经验去判断、探究所要学习的知识内容。从而使留守儿童产生一次又一次的认知冲突,一步又更进一步地激发他们探究本节知识的欲望,然后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自己的思维方式自由地、开放地去探究去发现平行线的性质,增强留守儿童的自主意识,培养留守儿童的探索精神和创造能力。“不用扬鞭自奋蹄”,是的,只有当留守儿童真正成为学习中的探究者,才能在主动探究问题的过程中撞击出智慧的火花。
五、探究方法上点拨留守儿童。新课程强调,学生学习不仅要用自己的脑子去想,而且要用眼睛看,用耳朵听,用嘴说话,用手操作,即用自己的亲身经历,用自己的心灵去感悟,这不仅是理解知识的需要,更是激发留守儿童生命活力,促进他们健康成长的需要。教师在教学中要善于关注留守儿童的需求,倾听留守儿童的心声,树立以学定教,以学定法的教学理念。教学中可组织课本剧表演,故事演讲,你问我答,趣味接龙等多种多样的学习形式,也可以设计不同的角色让留守儿童来扮演。通过开展这些活动,不但使原本枯燥的学习内容变得生动有趣,而且充分发挥了留守儿童特长和个性特点,培养了留守儿童学习的自主性和创造性。
荷兰数学家和教育家费赖登塔尔认为数学是人类的一种实践活动。也就是说,我们要在研究、实践中学习数学。这样才能既习得人类正确的认识成果,又具有人类认识过程的活动方式和活动能力。为此,教学时,教师应鼓励留守儿童联系自己的知识和经验从不同角度探索问题的解法。如直觉猜测、画示意图、列表等,并结合适当的题材展示留守儿童各自探究的问题与解决问题的方法。我在百分数应用题教学中,采用“引导式练习”进行教学,程序为定向引入——设疑点拔——总结回顾。采用身边的事例编题,利用已有的知识解决,留守儿童所采用的解决问题的方法与策略,或许有优劣之分,但只要是合理的,教师都给予肯定和鼓励。对于探究方法上的指导,采用“适时指导与适时点拨”相结合的方式使留守儿童逐步积累探究问题与解决问题的经验。这样的学习贴近生活,注重了留守儿童的亲身体验,留守儿童不仅学会了知识,而且学会了学习。
总而言之,要培养留守儿童自主学习能力,必须积极创造条件,努力培养留守儿童主体意识。教师要树立一切为留守儿童服务的思想,坚持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引导和激励留守儿童主动学习、主动探索、主动实践,去发现思考解决问题,成为“自主而主动的思想家”,享受创造的乐趣,获得成功的喜悦,让留守儿童真正成为数学课堂学习的主人。
一、语言上鼓励留守儿童。留守儿童与其他学生一样与生俱来就有一种被人认可与欣赏的需要,要满足这种需要,教师就要对留守儿童多鼓励,多表扬,以朋友的礼节和平等的语气、语言成为留守儿童学习的引导者,如教师常说:我们一起想想看!大家的学习很有收获!你真棒!你敢向名家挑战,真了不起!你的表现很出色!老师很佩服你!等话语,就会使留守儿童产生“我能行”的乐观向上、积极进取的心态,极大地激发起学习的主动性。
二、学习动机上引导留守儿童。要引起留守儿童自主学习的动机,教师就要做到以情激趣,自己要身临其境地进入角色,激情饱满,以自身的情趣去感染、激发留守儿童的求知欲和学习兴趣。在课堂上,用生动的语言、丰富的表情、夸张的动作来激发留守儿童的学习动机,创造留守儿童乐学气氛。如在学习乘方时,末位是5的两位数的乘方计算激起了留守儿童浓厚的速算兴趣。通过创设这一情景,他们产生了学习“速算”这一新知识的强烈动机,全身心地投入到紧张的探索中。
三、做留守儿童学习的助手,同伴和参谋。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切实做到五不:凡是留守儿童自己能说的不说;凡是留守儿童自己能做的不做;凡是留守儿童能看懂的不教;凡是留守儿童自己能学会的不教;凡是留守儿童自己能探索出结论的不教;从而创设一个宽松民主的学习环境。这样教师才不会压制留守儿童的思维和创造力,留守儿童才能敢想敢说敢否敢做,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实现师生之间、同学之间相互交流与共同发展的目标。
四、自主探究过程中指导留守儿童。留守儿童是学习的主人。学习不仅仅是要知道得到什么结论,更重要的是要知道这个结论是怎样得来的。自主学习,就是让留守儿童自主展示寻求结论的过程。我认为在寻求结论的过程中,要充分提供给留守儿童自主探究的时间、空间、工具和途径,让留守儿童利用已有学具动手操作实践,动脑想,动口说,教师再适时地给予诱导点拨,让留守儿童主动经历观察、实验、猜想、验证、推理等数学活动,发现知识的某些特征或与其他知识的联系,再现知识的获取过程。在探究过程中,让留守儿童学会独立思考、自主感悟、主动获取知识。如在进行七年级平行线的教学时,教材给出的是一个静态基本图形,我设计了这样一个问题:你能用一张不规则的纸折出两条平行的直线吗?说说你的折法。学生在思考未果的情况下教师给予恰到好处的点拨,最后通过小组合作探究使问题得以圆满解决。然后又让学生折出一条直线截这两条平行线,此时课本上三线八角的基本图形跃然纸上,学生根据制作的图形对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分组进行了测量,还有的学生剪下一个角把它贴在和它同名的角上,以观察比较是否重合来验证两个角的相等关系,学生在“做中学、学中做”中轻松学到了知识。教师在这个过程中只做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在进行小组合作探究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的关系时,我以“能把作业本、黑板或图纸上的角剪下来贴在同名的角上吗?”“我们能每次都用测量的方法去找它们的关系吗?”两个问题诱发他们把本节课知识与现实生活联系起来,使留守儿童认识到数学源于生活,学会用自己的生活经验去判断、探究所要学习的知识内容。从而使留守儿童产生一次又一次的认知冲突,一步又更进一步地激发他们探究本节知识的欲望,然后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自己的思维方式自由地、开放地去探究去发现平行线的性质,增强留守儿童的自主意识,培养留守儿童的探索精神和创造能力。“不用扬鞭自奋蹄”,是的,只有当留守儿童真正成为学习中的探究者,才能在主动探究问题的过程中撞击出智慧的火花。
五、探究方法上点拨留守儿童。新课程强调,学生学习不仅要用自己的脑子去想,而且要用眼睛看,用耳朵听,用嘴说话,用手操作,即用自己的亲身经历,用自己的心灵去感悟,这不仅是理解知识的需要,更是激发留守儿童生命活力,促进他们健康成长的需要。教师在教学中要善于关注留守儿童的需求,倾听留守儿童的心声,树立以学定教,以学定法的教学理念。教学中可组织课本剧表演,故事演讲,你问我答,趣味接龙等多种多样的学习形式,也可以设计不同的角色让留守儿童来扮演。通过开展这些活动,不但使原本枯燥的学习内容变得生动有趣,而且充分发挥了留守儿童特长和个性特点,培养了留守儿童学习的自主性和创造性。
荷兰数学家和教育家费赖登塔尔认为数学是人类的一种实践活动。也就是说,我们要在研究、实践中学习数学。这样才能既习得人类正确的认识成果,又具有人类认识过程的活动方式和活动能力。为此,教学时,教师应鼓励留守儿童联系自己的知识和经验从不同角度探索问题的解法。如直觉猜测、画示意图、列表等,并结合适当的题材展示留守儿童各自探究的问题与解决问题的方法。我在百分数应用题教学中,采用“引导式练习”进行教学,程序为定向引入——设疑点拔——总结回顾。采用身边的事例编题,利用已有的知识解决,留守儿童所采用的解决问题的方法与策略,或许有优劣之分,但只要是合理的,教师都给予肯定和鼓励。对于探究方法上的指导,采用“适时指导与适时点拨”相结合的方式使留守儿童逐步积累探究问题与解决问题的经验。这样的学习贴近生活,注重了留守儿童的亲身体验,留守儿童不仅学会了知识,而且学会了学习。
总而言之,要培养留守儿童自主学习能力,必须积极创造条件,努力培养留守儿童主体意识。教师要树立一切为留守儿童服务的思想,坚持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引导和激励留守儿童主动学习、主动探索、主动实践,去发现思考解决问题,成为“自主而主动的思想家”,享受创造的乐趣,获得成功的喜悦,让留守儿童真正成为数学课堂学习的主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