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代街市与商业空间的考古学观察

来源 :南方文物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oyocean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街市是元代城市中商业最为活跃的区域,由街道和两侧的店铺组成.通过对已发掘元代城址街市遗存的系统梳理,可知元代城内街市多位于中央干道,部分则地处城外.街市的形态结构较为简单,多为土路,都城或铺砌地砖或木板.同时,元代街市的规模随城市等级不同,也呈现出一定层级性.街市两侧店铺多为里外间结构,临街一侧有招牌.元代城外关城也很发达,亦是重要的商业空间.街市是元代商业繁荣的重要见证.
其他文献
对于江西地区东周时期的历史状况,以往多信从文献记载.《舆地广记》在“江南西路”条下称“春秋战国属楚①”.《元和郡县图志》中载,“春秋时为楚之东境,吴之西境.七国时全为楚地⑦”.春秋晚期越灭吴后顺势占据了“故吴地”,此区域成为越的控制区域.到战国中期,据《史记·越王勾践世家》载,楚威王“大败越,杀王无疆,尽取故吴地至浙江……”.综上所述,江西在东周时期先后是吴、越、楚国的控制区域,是吴楚交汇之地,因此人们多用“吴头楚尾”或者“楚尾吴头”来概括.南宋王象之的《舆地纪胜》中有“《职方乘序》:\'吴头楚尾\
期刊
本文通过对内蒙古中南部先秦时期各考古学文化中动植物遗存和生产工具的系统梳理,重点探讨了本地区先秦时期生业经济的发展与演变,并总结出本地区先秦时期的生业经济是“采猎并重”—“耕猎互补”—“种养结合”—“农牧兼营”—“牧猎为主”五个发展阶段的独特模式,其发展变化与本地区独特的生态环境有着密切的联系,但也体现了史前先民对环境的主动适应,甚至政权的干预和人群的迁徙也带来了相应的影响.同时,探讨本地区的生业模式,对于探究本地区农业起源和畜牧业起源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战国时期中山国为狄人所建,地处燕、赵之间,其鼎盛时期“地方五百里”、参与五国相王,被称为“战国第八雄”,对战国局势影响甚大.与中原诸国相仿,中山国也有着相对严格的等级划分,不同身份的基主,其墓葬存在较大差异,陶器亦为此差异的重要体现.本文意在探析中山国不同等级墓葬所用陶器之差别,由此可见中山国墓葬随葬陶器基本器用制度.
本文通过对锡林郭勒岩画调查报告的全面梳理,通过对岩画数据的统计、整理,以及对岩画类型的分析,对广泛分布在锡林郭勒的25处岩画地点进行区系类型归纳,总结出各个区域的分布特征,从而在中国岩画分布的版图上,更好地呈现锡林郭勒岩画的整体分布面貌.
唐代在天山北麓构建了以庭州(北庭)为中心,包括州(府)、县、军、守捉、镇、戍堡、烽铺等在内军政体系.通过分析目前发现的城址、烽燧和其他遗址情况,从考古学角度将该军政体系归纳为自上而下的四个层级:大型城址对应庭州(北庭都护府),中型城址对应县、军和守捉,中小型城址对应守提和镇、小型城址对应戍堡.各层级军政建置职能明确,由北向南形成了沿准噶尔盆地南缘、绿洲廊道中心、天山山谷和山前丘陵分布的三条东西向防线,实现了对天山北麓绿洲地带的管控.
内蒙古中南部新石器时代考古学文化有着较为完整的发展序列,而彩陶作为一种以器物为载体的文化表现形式,也有着自身发展和演变的规律.仰韶文化早中期,内蒙古中南部受周边枣园类型、半坡文化早期、北橄一期、后岗一期文化的影响,彩陶初现曙光.其后与半坡文化、庙底沟文化先后产生过交流,以庙底沟文化的影响更为广泛深刻.仰韶文化晚期,内蒙古中南部彩陶在前期发展的基础上持续演进并形成了自身鲜明的特点,进入了繁荣期,或许还存在一些对外输出的可能.内蒙古中南部新石器时代的彩陶遗存,虽然与传统核心区域相比并不突出,但作为一种文化载体
辽金墓壁画中绘有很多髡发人物的形象,其中既有契丹男子又有契丹女子.然而20世纪80年代以前的辽金壁画墓中的髡发人物通常被定为男性.随着辽金墓葬考古发现的不断增多,学者们才意识到契丹女子也髡发.多数髡发人物的性别是比较明确的,少数髡发人物的性别则需要加以辨识.有学者认为应该从髡发人物的服装、面容、发髻等方面辨识其性别.但在该问题的研究上存在一些争论,甚至存在着一些认识误区,所以仍有进行研究和反思的必要.
偃师商城遗址自1983年发现以来,先后探明、发现了由城址外围河流、东南侧湖泊、护城壕、东西向“几”字形石砌渠道:宫城、府库建筑群内外的池苑、排水沟渠等构成的城址给排水系统,这些给排水设施不仅为城址提供水源,排出废水,同时也影响到城址的整体布局,意义重大.本文拟结合历年勘探、发掘资料,在对其进行梳理的基础上,试图以水为媒,循水找路,走出一条探寻城址布局的新路子.
本文在分析了偃师商城商文化第一期遗存的内涵之后认为,偃师商城商文化第一期遗存已经足够丰富,具备了足以支撑起一座建国初期都城应有的内容.夏商文化的分界是以偃师商城的始建作为界标的.偃师商城商文化的第二期是在第一期文化的的基础之上发展起来的,不是最早的商文化,因此将夏商文化分界置于第二期之初是不妥当的.
《中国医籍考》又称《医籍考》,系日本汉医学家丹波元胤撰于清道光六年(1826年),全书共80卷.著录了我国自秦汉以来至道光以前的古典医籍2600余种,在当时是一部最大规模的中医专科目录书.因其囊括时间长,不免存有少数遗漏、存佚及作者、名讳、里贯之误者.故此,本文对《中国医籍考》中的《痘疹神应心书》、《易简归一》关于作者、名讳、里贯之误说,逐一予以考订,并阐述其在中国医学史上的巨大价值.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