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栖登陆纵横谈(下)

来源 :知识就是力量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bjxbj00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辅岛战法:从塔拉瓦到马绍尔
  
  塔拉瓦战役由美国海军陆战队第二师参加。与在瓜达尔卡纳尔苦战的陆战一师相比,二师面临着一个全新的战场——太平洋珊瑚岛。
  塔拉瓦之战的惨重伤亡,从海军陆战队官兵的切身经验和教训,引申出三条原则。
  一、舰空炮火准备越充足越好,多多益善,千万少不得。
  二、两栖登陆的装备、器材、船舶、车辆必须合适、配套、实用。否则会造成混乱和伤亡。
  三、必须先找一个附近小岛先行登陆,把陆战队自己的炮兵营火炮放列,用陆战队的火炮支援抢滩战斗。
  此三点中,前两点都需要美国以世界老大的产业规模和金融实力支撑,外军学不了,也难以完全做到。
  但第三点确是非常重要的。而且成为两栖战军人和指挥官的一条重要原则。
  实际上,这条原则也完全符合英国战略学家利德·哈特毕生研究总结出来的“间接战略”。
  在跨越太平洋夺占密克罗尼西亚岛链的马绍尔群岛作战中,美军首次大规模使用登陆三原则,特别是第三条“先占辅岛”原则,获得了巨大的成功。
  细细想想,辅岛炮兵放列支持主岛的战术,有其优势和利益。支援滩头的舰炮和飞机航空炸弹,有内在的不足。当时军舰主炮副炮很少使用陀螺稳定平台,射击平坦的珊瑚沙滩误差较大,舰炮后坐力大,又在波涛汹涌的海浪上射击,准头就更差了。当时的舰载轰炸机携弹有限,往往一次性俯冲投弹,当有防空炮火时,命中率不高。另外还有一个重要原因,就是炮击炸射登陆海岛时,会产生大量的浓烟覆盖住海岛,使进一步的炸射失去目标。
  辅岛放列的炮兵有自己独立的观察引导指挥系统,由于经常配合陆战队作战,双方协调良好。陆炮的准确性远高于舰炮,它没有海浪影响,也不像飞机那样处于高速机动、弹道难于计算等缺点。当陆战队在前线推进时,陆炮既可以在陆战队前面打徐进弹幕,又可以延伸打海岛远端敌人的增援部队和指挥机构。105毫米榴弹炮和81毫米迫击炮可以直接摧毁敌人的火力点。而舰炮和飞机航弹在陆战队登陆后就不敢近距离射击了,因为很容易产生误击误炸。如果没有陆炮,陆战队抢滩后几乎处于没有直接火力支援孤军苦斗的境地。
  简单讲,辅岛炮兵火力支援把一场极其危险的两栖战转化为程度稍轻的常规地面攻坚,其功大焉。
  进占辅岛还有一个优点,就是因其岛小,敌守军少,两栖登陆容易,损失少。马绍尔群岛有32个大型的珊瑚环礁。对角线长达1042千米。日本守军约2万人,守着6个筑有机场的珊瑚环礁。美军经过侦察评估,决定先夺占其中的夸贾林环到。南极的恶劣环境,是其他大陆不能与之相比的。
  登陆的当天,我出于体察南极大陆第一夜的滋味,准备写点什么,留下了。
  度过了不眠之夜后,第二天9时30分,直升机来到中山站址。为了把登上南极大陆第一天的感受写出并发回国内,我爬上直升机准备回船。直升机腾上天空,飞行员维克多·巴克尔老头想抽烟,便双手脱开直升机操纵杆,又是从口袋里找烟又是点火。坐在副驾驶位置上的我看在眼里,很是担心,怕直升机掉下来,而他一副无所谓的样子。吞云吐雾中,他看我年轻,认为视力会比他好些,示意我从海面上搜索“极地”号,以便早些备降。他哪里知道,这是我难以胜任的“任务”。一是我患有轻度色盲,二是“极地”号船体基本为灰色,与海面上的颜色比较贴近。结果还是巴克尔先发现了目标,向我指了指远方小如弹丸的考察船。记得巴克尔一次与我们闲聊时说,由于南极特定的恶劣环境,为了保证安全,怎么谨慎都不过分,否则会有生命危险。南极有时出现的天气状况非常不利于飞行,例如铅灰色的天空,加上地面冰盖一片白色,驾机凌空,看到天地间界限模糊,视觉差不明显,若飞行员头脑稍不清醒,误把冰盖当空域,必然会坠地而亡。
  1989年2月26日,是举行中山站建成典礼以及考察队结束考察撤向“极地”号返回祖国的日子。然而在这个关键的时刻,夜里下起雪,十几个小时未停。地上积雪已达十余厘米厚。跳望远方,一派迷蒙。我们早上起床就收拾行装,准备口山站建成典礼举行后,撤离站区。
  中山站院子里,一张讲桌摆在站房台阶上,上面放有麦克风,一盆水仙花,考察站建成典礼准备就绪。大家就等着一个到来,他就是考察队总指挥陈德宠。天气不作美,能见度差,住在“极地”号上的陈总能否乘直升机来到站区,我们表示怀疑。
  我们忧心的不只是考察站建成典礼的举行与否,还有我们怎样撤离站区,去“极地”号。陈总来不了,表明直升机难以飞行,而我们此时去“极地”号,只能靠直升机运输。我们算了一下,一架次运3个队员,得运10多次,尾航肯定已进入漆黑的夜。连续航行四五个小时,维克多·巴克尔老头能吃得消吗?“钟206-B”型直升机能吃得消吗?
  下午2时多,陈总从天而降,从而保证了中山站建成仪式如期举行。
  在回国人员撤退安排上,好在得到了泊在中山站附近的苏联“维塔斯·白令”号破冰船的支援,他们用一架次可载20余人的“米8”直升机,把我们运到“维塔斯·白令”号破冰船上,然后驱动破冰船开向“极地”号。
  我们在南极的最后飞行使我看到“钟206-B”型直升机的有限性遇有大规模的飞行任务它是派不上用场的。
  南极考察结束,“极地”。号返回祖国之际,路经澳大利亚西部沿海城市弗里曼特尔。考虑到维克多·巴克尔就要离开“极地”号回家,我抓紧时间约他采访。
  他说他第一次来南极执行飞行任务是1970年。在南极飞行要求上,拥有两架直升机—也不是想飞多远就飞多远,其安全飞行半径是80海里,再远就不飞了;原因是考虑到远方的天气难以预料,还有直升机贮油有限。我问他在南极飞行遇到过特别的危险吗?他回忆说,有一次,飞行中直升机发动机突然停止运转,好在马上找到了原因,及时启动,才避开坠地的灾祸。这次南极飞行同样伴有危险。有一回,“钟206-B”直升机的螺旋桨已经高速运转起来,一个队员居然顾下不顾上地扛着测绘用的花杆走了过来。好在被机械师大卫·高博及时发现,抬手将花杆捺倒,否则,不是螺旋桨被打坏,就是把扛花杆的人拨到海里去。巴克尔还告诉我,在澳大利亚本土飞行,对直升机的要求是,飞行员在一架直升机上飞行10小时,就换另一架飞机。这次在南极3个多月飞行了50多个小时,按说早就该换直升机了,但没有这个条件。
  我问他还能来南极飞行吗?他说他准备两年之后退休或半退休。在飞行上,他所供职的直升机公司并不严格限制年龄,只要每次承接大的任务前,通得过两次严格的体检,就可以继续飞行。
  
  飞机冲进戈壁滩
其他文献
“道可道非常道”——老子  “科学没有永恒的理论”——爱因斯坦  这里所说的“规则”,主要指科学的原理、法则、公式、定律等——近似理解为客观规律;有时也指人们遵守的行为准则或养成的习惯。    被哈佛除名和惨死马车之下    “着火了!着火了……”1764年的一天深夜,一场大火烧毁了哈佛大学的图书馆,很多珍贵书籍被毁于一旦。第二天,消息传遍学校上下,有个学生面色尤其凝重。  在这之前,这个学生违反
公共图书馆是现代社会中的一项重要设施。它的数量、规模、服务水平是社会进步程度的重要标志之一。图书馆的主要功能有二:一是藏书;二是流通,即向读者提供借阅服务。  不同级别的图书馆分工不同,从最基层的社区图书馆到区级、县级、市级、省级以至国家图书馆,分别对应不同范围的读者。越是基层馆,它的流通功能越大。最基层的馆,它的藏书100%是为了日常的流通,而高级别的馆有相当数量的藏书是善本或珍本,具有很高的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