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氧氟沙星致大疱性表皮松解性皮炎一例报告

来源 :中国医师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ylwq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患者,男,35岁,因尿急、尿频、尿痛,肉眼血尿4 h 于2010年4月13日入院。查体:T 37.4℃,血压115/70 mmHg (mmHg=0.133kPa),HR 78次/min,神志清楚,全身皮肤黏膜无黄染及皮疹,巩膜正常,无结膜充血,咽喉黏膜无异常,双扁桃体不大,无脓性分泌物,颌下淋巴结无肿大,心肺听诊无异常,腹软,肝。脾未触及,膀胱区轻压痛,移动性浊音阴性,双肾区无叩痛,双下肢无水肿。实验室检查:血常规:WBC11.1×109/L,N 0.64,L 0.16。尿常规:WBC 4+,RBC 2+,PRO阴性,BLD阳性。生化项目正常。 B超提示:未见结石及其它异常表现。临床诊断:尿路感染。给予左氧氟沙星(双鹤药业生产,批号为1004223)400mg静滴,滴速为40滴/min,液体约滴至一半时,患者静脉穿刺部位出现发红、发痒;咽喉部有异物感。查:咽部充血明显,咽后壁出现约黄豆大小疱疹,10min后患者感异物感较前明显,呼吸受阻,疱疹已增大到蚕豆大小,手臂沿血管走行区也开始发痒。处理:立即停用左氧氟沙星,给予地塞米松10 mg静注,非那根25 mg肌注。观察约20min疱疹未再继续增大,穿刺部位及血管走行红痒减轻,并请耳鼻喉科医生针对疱疹做对症处理。改左氧氟沙星为头孢曲松钠静滴治疗2d,未再出现上述症状。结合临床症状及治疗情况,考虑为喉部黏膜出现大疱性表皮松懈性疱疹系左氧氟沙星药物所致。
其他文献
近年来,由于生活水平的提高,饮食结构和生活方式的改变,小儿肥胖症在我国呈逐年增多的趋势,目前发生率为5%~8%;根据卫生部、科技部和国家统计局2004年发布的《中国居民营养与健康现状
目的:总结分析综合医院医院感染发生规律及其影响因素,为进一步做好医院感染管理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2007年至2009年住院患者的医院感染情况进行回顾性调查。结果3年50946
肾病综合征( nephrotic syndrome ,NS)系指各种原因所致的大量蛋白尿(>3.5g/d)、低蛋白血症(<30g/L)、水肿和(或)高脂血症的临床综合征,是肾脏疾病中很常见的、治疗相当棘手的一组临床综合
肌萎缩侧索硬化症( amyotrophic lateral sclerosis ,ALS)是一种慢性选择性累及上、下运动神经元的神经系统变性疾病。以肌无力、肌萎缩、肌束震颤、延髓麻痹和锥体束征等为主要
寰枢椎椎弓根螺钉固定术是近年来提出的一种寰枢椎后路固定方法,其较以往的钢丝、椎板夹及magerl等技术提供更强的屈伸和抗扭转力学基础,从而可靠保证寰枢椎稳定,维持上颈椎正常
肠易激综合征(irritable bowel syndrome,IBS)是一种世界性的常见病,被定义为一种以腹痛或腹部不适伴排便习惯改变和(或)粪便性状改变的功能性肠病,该病缺乏形态学及生化学异常的依
变应性鼻炎是指特异性个体接触致敏原后由LgE介导的介质释放,并有多种免疫活性细胞和细胞因子等参与的鼻黏膜慢性炎症性疾病。变应性鼻炎发病率呈逐年增加的趋势,其虽不是严重
例1女,72岁,腹痛伴呕吐6 h于2008年10月12日入院。2年前曾发现肝损伤。查体:全腹软,中上腹压痛,伴反跳痛。肝、脾未触及,腹水征阴性,肠鸣弱。血淀粉酶400 U/L(正常100~300U/L),X线立位腹平
患者,女,52岁,因双肘关节肿痛,伴晨僵7年于2009年11月2日入院。患者7年前因受凉后出现双肘关节肿痛,伴晨僵,活动后缓解。化验 ESR 36.8 mm/h, RF (+),血白细胞、血小板、白蛋白、 C3、 C4
患者男,45岁,因“口唇、四肢麻木1h,加重伴恶心、呕吐15min”于2010年1月23日入院。追问患者病史,患者有高血压病2级6年,痛风病史4年。入院前1h 前用开水泡饮制草乌5g、制川乌5g,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