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化学教学中学生兴趣的培养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oonesownwa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兴趣是学习化学的动力,教师在化学教学过程中要培养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本文具体阐述了培养学生学习化学兴趣的几种方法。
  关键词: 中学化学教学 学习兴趣 培养方法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从心理学的角度来说,兴趣是学习动机中最现实、最经常、最活跃的因素,学生只有把学习看做是一件快乐的活动,是一种需要,才能产生巨大的内动力,激发出更强烈的求知欲望。古代教育家孔子就把“乐学”当做治学的最高境界,可见兴趣的培养对学习的重要性。因此新的《化学课程标准》在设计思路中提到要“兼顾学生的志趣”。而学生对学习的兴趣并不是与生俱来的,需要在教学过程中培养,那么如何在化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对这门学科的兴趣呢?笔者在近几年的教学实践中探索出了一些方法,供大家参考。
  一、改课堂演示实验为师生共同实验或学生参与实验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获取化学知识,认识化学规律,形成化学概念,中学教材中安排了一些课堂演示实验。一般的做法是按照教材要求把这些演示实验程序化地演示一遍,然后讲解,或者干脆以书面的练习代替实验。这样只能满足学生的视听要求,而满足不了他们对实验的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使他们的学习处于被动状态,进而慢慢失去对实验的兴趣。有鉴于此,教师应尽可能地创造条件,让学生通过亲自动手操作提高创造性实践能力,激发他们的兴趣。具体的做法是可把一些演示实验改为师生合作实验或学生分组实验。例如做钠与水反应的实验,可先由教师讲解如何操作、注意事项及如何观察,然后让学生按照老师的要求完成实验,让学生参与,并在教师的启发下,以观察为主线,视听并举,通过让他们动手、动脑、动口调动各种感官参与感知活动,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激发他们对化学知识的浓厚兴趣,并使这种兴趣持久化。同时,分组实验能给学生提供自己动手的机会,在此过程中获得成功的喜悦,从而激发出更浓厚的兴趣。
  二、改验证性实验为探索性实验
  教材中除了有演示实验外,也安排了一些验证性实验,所谓的验证性实验是用实验论证已学化学知识的正确性。在验证性实验中,学生处于被动接受知识的状态,而探索性实验是指在化学实验的基础上,通过科学分析综合等思维过程获知识。这一过程要求学生进行较多的思考和讨论,学生处于一种主动探索知识的状态,对于满足学生的好奇心,培养他们的兴趣很有利。例如,在学习Cl■性质时,首先设疑:Cl■能否淀于水?Cl■能否与水发生反应?若能,生成物是什么?再进行探索。
  1.在两瓶颜色相似的氯气中任取一瓶加入少量的水,充分振荡后,与另一瓶氯气比较其颜色,其水溶液与蒸馏水的颜色相比较,可得出什么结论?
  2.在氯气中分别加入:(1)AgNO■溶液和稀HNO■;(2)NaHCO■溶液;(3)蓝色的石蕊试液,分别看到什么现象?结论如何?
  3.将纯净干燥的Cl■通过干燥的和湿润的蓝色石蕊试纸又观察到什么现象?说明了什么?
  然后进行科学分析:
  1.加水的试剂瓶中气体颜色变浅,水溶液颜色变成黄绿色。
  2.(1)产生白色沉淀;(2)产生气泡;(3)先变红后褪色。
  3.干燥的试纸不变色,湿润的试纸先变红后褪色。
  最后得出结论:
  氯气能溶于水,但溶解度不大,溶解于水中的Cl■一部分与水反应产生Cl■、H■、HClO。干燥的Cl■不具有漂白性,起漂白作用的是HClO。
  变验证性实验为探索性实验,活跃了学生的思维,增强了自信心,激发了学生主动积极探索的热情。
  三、改学生课堂被动学习为主动体验学习
  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一般是老师讲学生听,而体验式学习是指教师以课堂为舞台,以任何可用感官接触的媒质为道具,以学生为主体,创造出值得学生回忆,让学生有所感受,留下难忘印象的学习活动。不难看出,以前的传统学习对学生来说都是外在的,而体验学习却像生活中其他任何一种体验一样,是内在的,它可以使学生完完全全地参与学习过程,真正成为课堂的主角,让学生产生一种渴望学习的冲动,自觉自愿地全身心投入学习过程,在新体验过程中掌握知识、培养能力。具体可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1.设置趣味性实验。设置一些有趣的实验,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习动机。学生出于好奇会积极主动思考,想要获得知识的愿望油然而生。如在讲述碘单质的特性时,我设计了这样一个趣味性实验。往用米汤写过字的宣纸上喷碘水,结果白纸上显示出了蓝色的字迹。学生非常好奇,在一片惊讶声中,我讲述了碘单质和淀粉相遇会出现蓝,可用碘和淀粉的互检这样一个知识点,给学生留下了很深的印象,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2.引用新闻事实。新闻事实能展示化学知识的真实性和科学性,有助于理论联系实际,加深学生对知识的记忆和理解,使学生产生学习兴趣。例如在介绍环境保护时,课前让学生通各种途径收集有关环境问题的新闻、资料等,然后选出其中一些让学生在课堂上展开激烈的讨论,课堂学习气氛非常活跃,大家都表现出了浓厚的兴趣,更感受到了爱护环境、保护环境的重要性。
  3.亲身感受。学生的亲身感受不仅能提高学生参与教学的积极性,而且能促使学生下意识地对身边的事情进行归纳和总结。例如:为了说明分子的存在和特点,上课时我在教室里洒了些香水,当学生都闻到了香味时,我告诉他们这是香精子分子运动的结果,这样虽然分子的知识点非常抽象,但通过亲身体验,学生比较容易理解和掌握,进而产生了浓厚兴趣。
  4.运用录像和多媒体技术。录像和多媒体具有直观、生动活泼的特点,通过运用录像和多媒体技术,设计一些故事情节和多媒体画面,能更加生动、形象地展现问情境,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主动投入教学,激发学习热情和兴趣。
  总之,在化学教学中要培养学生的兴趣,必须从各方面入手,改进教学条件、改变教学方法,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以往那种填鸭式的灌输教学,很难调动起学生学习化学的积极性。
其他文献
学生成绩不仅与学生的智力因素有关,更受到非智力因素的影响。非智力因素虽然不直接参与学生的认知过程,但它对认知活动的调节与控制,以及学生的学习态度起着决定性的作用。积极的非智力因素可以推动和促进学生智力的健康发展,使学生对学习物理兴味盎然、主动自觉,让学生在良性循环的状态下自主学习,真正实现由“要我学”向“我要学”转变,形成学习上坚韧不拔的意志和正确的学习动机。那么,如何培养学生良好的非智力因素呢?
摘 要: 高效课堂以落实“以生为本、以学定教”的教学观念,激发学生的主体意识,形成合作探究的教学模式为目的,是切实改变课堂教学的现状,提高教学质量的新思路。课堂导入是打造高效课堂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高中物理学科的知识点多,难度大,良好的导入有利于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和浓厚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变被动学习为主动探求,取得意想不到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 高效课堂 高中物理教学 课堂导入  随着教育改革的
摘 要: 新课改背景下,化学教育肩负着提高国民科学素质的重任。化学教师在传授化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同时,应充分利用化学知识的文化价值、社会价值和教育价值,积极探索实现素质教育的方法和途径。  关键词: 化学教学 素质教育 实施方法  新课改化学教育肩负着提高国民科学素质的重任,化学教学中要实现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重大转变,这就要求化学教师在讲解化学基础知识的时候,充分发挥化学知识的价值,积极探
摘 要: 在化学习题教学中应注重习题精选、练后评析、解题总结等环节,并且把传统的“授之以鱼”的教学模式转变为“授之以渔”的教学模式,将解题能力与素质培养并重。作者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提出了提高习题课教学有效性的策略。  关键词: 化学习题课教学 有效性 提高策略  在化学教学中,大多数教师都能够注重新知识的传授及习题的讲解,并在复习过程中了解学生对基本知识的掌握情况,可有时考试成绩却不理想,主要是因
中考在即,怎样上好物理复习课呢?如何通过教师对所教内容的再设计、再创造,使学生通过再学习,达到对知识的再记忆、再理解、再整合、再迁移,并且重新构建知识的框架是上好复习课所面临的问题,下面结合教学实际谈谈看法和体会。  1.加深对“双基”的理解  物理复习课的目的在于让学生系统地梳理和归纳每章节所学的知识,加深对“双基”的理解和掌握,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学新课时学生可能没有完全正确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