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趣——学生学习的原动力

来源 :杂文月刊(学术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ybok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课程必须注重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笔者以为,要想达到上述目的,就必须调动学生的学习愿望,而这种愿望的原动力来自于兴趣,有了兴趣,学生才能更多地关注学习,才能深入地探究性学习。
  《课标》“建议”指出: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引导学生掌握语文学习的方法,为学生创设有利于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环境。
  那么,如何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呢?笔者根据自己的实践经验,认为可从以下方面进行尝试。
  一、创设情境,引发学习兴趣
  激发学习兴趣的手段有很多,比如可以通过图片、动画、故事、音乐等方式来加以调动。一篇课文的学习,教者若能根据课文相关内容创设一种引人入胜的情境,则会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他们带着积极的情绪和饱满的热情去学习,则会使学习效果更好,学习效率更高。
  我在讲《秋天的雨》时,先让学生回忆自己的生活,说一说秋天会看到什么。当学生在介绍自己记忆中的秋天时,大脑中就会呈现出秋天的各种特点。通过学生介绍后,每位同学对秋天的印象逐渐清晰起来,此时,我进一步问:“你在秋天会美美地享受到什么?”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们纷纷举手说:享受到美丽的景色,享受到美味可口的水果,享受到秋高气爽的舒服……当学生还沉浸在对秋天的“享受”中时,我不失时机地说:“同学们,你们说的秋天非常美,非常令人向往。谁来说说秋天的雨是怎样的?”学生说后,我自然地引入课文,学生带着印象中的秋天走进课文,自然生发了诸多同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也更容易了。
  在学文时,我适时地展示一幅幅美丽的秋景图,再配以生动而形象的描绘,让学生感受到秋景如画,瓜果飘香,丰收喜悦的各种情景,再让他们谈谈所看所感,最后激励他们读文感受,要读出美景,读出瓜果的香味,读出丰收的喜悦.他们一个个读的兴趣盎然,有的甚至还站起来边读边做吃(闻)的样子,课堂气氛非常活跃。
  二、赏识个体,激发求知欲望
  小学生都喜欢老师表扬、同学称赞,因此,课堂上应尽量挖掘学生的潜能,发现每一个闪光点,及时肯定、表扬,让学生感受到老师的信任与鼓励,不仅使他们产生学习的成就感,还让他们享受到被认同的愉悦。同时,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让他们采取不同的方式,展示自己的学习收获。寻找他们的“就近发展区”,尽可能让更多的学生在课堂上“有所作为”。
  比如:我让潜能生读简单的字词或句子,回答简单的问题;故意夸大问题的难度,让优秀生抢答等等,这样可以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感觉学有所获,感觉被尊重与肯定。在表扬与鼓励中,他们会更积极地投身于学习中,会产生更大的学习期待,学习效果也会更好。
  三、合作表演,体验学习乐趣
  小学生天性好“玩”,对于学习也是如此。如果把学习融入活动中,学生定会兴趣倍增。我在教学中,常常在学生对课文内容有了充分的感悟后,让他们演一演课本剧,以便让他们的体会和情感得到表达与“宣泄”,这是学生非常感兴趣的活动方式。
  比如,在学习《小摄影师》这课时,我让学生分角色表演,有的学生把高尔基的语气和神态模仿得惟妙惟肖,装出一副“长者”模样;有的模仿小男孩时,显得信心满怀,志在必得,甚至在表演小男孩哭时,就地一坐,居然还能“挤”出几滴眼泪。在学习《陶罐和铁罐》时,我让学生先体会陶罐和铁罐对话时不同的语气和表情,再上台表演,学生演这种童话故事更是激情高涨,那种不屑一顾的眼神、轻蔑傲慢的语气,仿佛自己就是文中的铁罐似的。
  其实,每一位学生都能迸发出极大的“能量”,都是表演的“天才”,只要我们准确把握学生特点和教材内涵,用心地为学生创造良好的表现环境,他们一定会让课堂精彩不断,他们的表现也一定会令我们赞叹,甚至感动。
  四、交换角色,满足“虚荣”心理
  学生不仅有想得到肯定与表扬的心理需求,也有一种想“告诉”别人的心理愿望——对于在学习中有所理解、有所感悟的学生来说,更是如此。他们很希望能像老师一样来“教一教”别人。了解了学生这种心理,就可以在课堂上进行角色对换,向他们“请教”,满足他们的“虚荣”心。
  在教学过程中,我经常装作不知道课文内容或某一问题,请教学生,他们每次都把小手举得高高的,都想给我当老师。比如,我在教《只有一个地球》时,先让学生观看一段表现浩瀚宇宙的视频,向他们介绍说:“在茫茫宇宙中,像我们地球这样的星球也许还有无数个,可是课文为什么说‘只有一个地球’呢?老师始终也想不明白,是不是作者弄错了?”有几位同学根据自己预习课文或从课外书上掌握的知识发表了自己的看法后,我鼓励学生走进课文,认真读一读,然后请他们的告诉我到底是什么原因。学生们都想帮我弄明白这个问题,都积极主动地开始认真读课文。
  在“请教”他们时,我说:“不管是谁,能站起来告诉老师你所找到的原因,无论简单还是具体,老师都非常感谢你们!”看到举起的如林小手,我真切地感受到这种“求教”的方式对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力有多么大!于是,在学生的汇报中,我不停地对他们摸摸头,握握手,拍拍肩,充分地表达着我的感谢。学生在这种自我表现的满足中,在老师不停的鼓励下,反复地读着、画着,一篇课文,就在他们对老师不停地“施教”下,理解得全面、透彻,学习效果完全出乎了我的意料。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学习的动力,最直接的就是兴趣,只要我们根据学生的兴趣特点,把握他们的兴奋点,认真研究教材,寻找切入点,设计能调动学生兴趣的各种方式和方法,那么,我们的课堂就不会寂然无语、缺乏生气,而是情绪饱满、思想飞扬的课堂。
其他文献
城市形象竞争力是城市竞争力复杂系统的一个具有抽象性、主观性极强的子系统,由人文、景观和声誉子系统统及相应的要素构成,是表征城市竞争力整体性、抽象性软竞争力的复杂系统。本文针对该系统的特性,构建了一种模糊层次评价方法,并用模拟数据进行了实证研究。研究结果表城市形象竞争力的科学性及其评价方法的有效性。
办公业发展作为城市经济转型的组成部分,在北京城市变化中经历了4个阶段:(1)变消费城市为生产城市——办公业萌芽期。新中国成立后至改革开放前,北京城市大力发展工业,变消费城市为生产城市。这一时期由于政治上的原因,外商驻京机构很少;而国内金融、保险、房地产、信息行业基本处于萌芽阶段。因而,该时期无真正意义上的办公业。(2)现代化城市——办公业起步期。改革开放至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北京向现代化城市迈
教育是民族振兴、社会进步的重要基石,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德政工程。考试招生制度作为我国一项基本教育制度,直接影响着莘莘学子的前程命运,关系着数万家庭的切身利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我国培养青少年要德智体美全面发展,要深化改革教育事业,促进教育公平、提升人才水平。而就近入学政策作为考试招生制度的具体形式之一,对分配各种教育利益关系、推进教育公平具有重要的作用。哈尔滨市政府为保障地方教育公平,在义务教育
推进城镇化要与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 ,遵循客观规律 ,循序渐进 ;要走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的道路 ;有重点地发展小城镇 ;注意城镇化进程中的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问题。城镇化的进程中 ,还要制定新的设市标准 ,增设新的建制市镇 ,进行城镇化行政管理体制的改革创新。
目的:本课题旨在探讨阿司匹林(Acetylsalicylic acid,ASA)对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PD)模型大鼠中左旋多巴(Levodopa,L-DOPA)诱导的异动症(L-DOPA-induced-dyskinesia,LID)的影响及可能机制。方法:实验分为ASA预防性给药组和ASA联合L-DOPA给药组两部分。(1)ASA预防性给药组:将300只体重在180
水泥是人类发展过程中的一项伟大发明,广泛应用于铁路建设、市政工程、住宅建设、桥梁工程、水利建设等领域,被誉为现代建筑的“粮食”,在国民经济建设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自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