弹性空间研究的知识图谱分析与重点方向展望

来源 :热带地理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clhp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弹性空间的提出和划定是创新国土空间管控模式、提高空间规划科学性、适应经济发展和城市建设变化形势的现实需求,但相关研究仍处于理论初探和个例实证阶段,系统性和理论支撑不足.利用CiteSpace 5.6对“Web of Science”和“中国知网”中共计800余篇弹性空间研究领域的文献数据进行可视化分析,总结国内外近30年来该领域的前沿研究特点和相关研究进展,并探析其未来的发展趋势.结果发现:1)国际文献载文量呈明显上升趋势,国内文献载文量先增后减,基于生态系统服务、适宜性等研究成为最新动向;2)相关科研单位合作网络密度仅为0.0042,呈现以中国科学院、昆士兰大学等单位为中心的分块式合作关系网络;3)概念与内涵、技术方法和管控措施是热点知识群组,内涵上强调土地预留、混合利用和空间置换等特征,方法上重视空间优化和适宜性评价,决策支持系统和基于主体的模型是重要技术支持,而管控上突出“刚弹结合”相关措施;4)未来需要加强理论框架构建,以多学科理论为支撑,深化理论基础和方法体系研究,拓展弹性空间的应用领域,以进一步提高科学性和实用性.
其他文献
基因组选择(genomic selection,GS)方法自2001年提出以来发展迅速,已成为动植物育种领域的研究和应用热点,给动植物育种带来了革命性的变化.基因组选择弥补了传统育种方法的不足,理论和育种实践表明,基因组选择的准确性高于传统育种,可加快育种进程,提高育种效率.当前,水产动物已开展了大量基因组选择研究,但相比于畜禽动物,水产动物基因组选择尚处于起步阶段.本文综述了基因组选择的原理和流程、前提条件、分析方法、优势和影响因素,并阐述了基因组选择技术在水产动物育种中的研究进展,讨论了水产动物应用基
马尾松(Pinus massoniana)的利用价值极高,施加外源激素可促进其茎干的次生生长和木材形成,快速提高生长速度.筛选激素处理下马尾松茎干qPCR实验的最佳内参基因,可为马尾松次生生长的基因表达研究提供技术支持.本研究从马尾松茎干转录组数据库选取14个候选内参基因,利用qPCR技术进行基因表达分析,采用GeNorm、NormFinder和BestKeeper三款软件分析候选内参基因在不同激素—生长素(auxin,IAA)、赤霉素(gibberellin,GA3)和油菜素内酯(brassinolid
猪δ冠状病毒(Porcine deltacoronavirus,PDCoV)是一种新出现的猪(Sus scrofa)肠道致病性冠状病毒,可导致哺乳仔猪严重脱水、呕吐及水样腹泻,在全球范围内广泛分布.为建立一种快速检测PDCoV抗体的间接ELISA方法,本研究利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分析M蛋白的基因序列特性,设计并扩增PDCoV的M基因序列76~651 bp区域,与表达载体pET-32a构建重组质粒,转化大肠杆菌(Eschierichiia coil)Transetta(DE3)进行诱导表达,获得截短表达的M蛋白
白酒生产过程伴随着数量庞大且营养丰富的酒糟产生,在其饲料化过程中过高含量的木质纤维不利于微生物利用,同时会影响动物消化,并且酒糟发酵饲料多为功能单一的蛋白饲料,因此开发富含功能性成分的酒糟饲料具有重要的研究意义.本研究通过蒸汽爆破预处理白酒酒糟,并结合包括酿酒酵母(Saccharomyces cerevisiae)、产朊假丝酵母(Candida utilis)、枯草芽胞杆菌(Bacillus subtilis)、植物乳杆菌(Lactobacillus plantarum)、德氏乳杆菌(Lactobacil
围绕2022年世界气象日主题,回顾了大气科学发展进程中不同阶段对气象水文信息的认识过程,及国际社会在气象观测和数据交换领域的合作经历与成效,特别是世界气象组织成立后所取得的成就与面临的挑战,并分析了世界气象组织在资料政策领域取得的最新改革成果.
基于目前静/动态置换法压井研究中考虑最佳排气速度、排气流量、压井液最大泵入量、压井液下降时间等参数研究不完善,导致现场置换法压井作业缺乏一定理论指导,从而压井失败等事故发生.通过结合静/动态置换法压井特点并基于泛流理论分析,优化了静/动态置换压井法基础计算模型,提出了复合式置换法并建立了相应计算模型,以压井时间为窗口,确定了气体排放流量以及最佳排气速度、压井液下降时间以及最大泵入量、压井套管压力等计算参数.结果表明:复合式置换法压井能明显提高压井效率,减少压井事故发生,在一定程度上可用于指导现场置换法压井
利用CiteSpace文献可视化软件和文献计量分析方法,分析1979—2020年CNKI期刊数据库中国国土空间用途分区研究的662篇相关文献,系统梳理其研究动态和发展脉络.结果发现:1)国土空间用途分区成果不断涌现,发文量总体呈上升趋势.总体可划分为土地用途分区(1992—2006年)、自然生态空间用途分区(2007—2017年)和国土空间用途分区(2018年至今)3个阶段,发文作者之间合作密切,形成具有规模的科研集群,“土地利用”这一关键词具有0.28的高中心性.2)国土空间用途分区研究政策导向性强,内
提出了一种能够自动选取跟踪单元大小的雷达回波交叉相关跟踪外推算法(ATREC).ATREC方法通过雷达回波的边界识别,得到不同尺度的雷达回波的特征运动信息,再不断地内部分化,得到不同次级尺度的内部运动信息,将特征尺度的特征运动场和次级尺度的内部运动场进行合成,最后得到外推的运动矢量场.ATREC方法可以在回波总体运动场基础上,逐级细分出不同次级尺度的移动信息,所以运动场更加平滑且兼顾不同尺度的移动信息,同时能够有效解决TREC类方法采用固定大小的跟踪单元而带来的问题,特别是TREC类方法针对小尺度对流系统
在存量土地再开发过程中,产生的新增价值(增值空间)分配的合理性,成为影响土地再开发运行效率的关键.从尺度重构视角,构建土地再开发增值空间分配研究框架,以广州海珠湾枢纽地区为例,对自主改造、土地征收和土地整备3种再开发模式,进行尺度跃迁观察,并剖析相应的增值空间分配成效及再开发项目推进情况.研究表明,柔性跃迁的自主改造与刚性跃迁的土地征收,均是基于经济平衡进行的增值空间分配,容易挤压为社会共享的单元增值空间,导致再开发工作难以推进.而中间跃迁的土地整备,通过权力与空间的适配调整,以“储改结合”促进多方合作改
通过对111篇国际SCI和SSCI期刊内陆港(Inland Port)文献的分析,结果发现:1)从20世纪90年代以来,国际上对内陆港的相关研究逐渐增多,尤其是自2016年以来,文献数量增长迅速.研究者的地区分布以亚洲、欧洲和北美洲最多,研究主题多与交通运输、物流等领域结合,表明内陆港已经成为交通运输体系和供应链运输网络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其概念至今尚未统一.其概念探讨主要集中在不同地理背景下对内陆港功能和作用、与海港的便捷交通链接,以及随经济发展延伸出来的附加功能方面.2)内陆港的空间布局体系大致可以分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