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调Oct4基因表达对MDA–MB–231乳腺癌干细胞生物学特性的影响

来源 :中华肿瘤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anshixuji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讨下调转录因子Oct4表达水平对MDA–MB–231乳腺癌干细胞生物学特性的影响及其意义。

方法

应用无血清悬浮培养法从乳腺癌MDA–MB–231细胞中分离富集乳腺癌干细胞,流式细胞术检测CD44/CD24–/low细胞亚群的比例,小鼠皮下成瘤实验和紫杉醇抑制实验鉴定无血清悬浮培养法获得的MDA–MB–231乳腺癌干细胞,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和Western blot法检测MDA–MB–231乳腺癌干细胞中Oct4的表达情况,并利用小分子RNA干扰片段干扰Oct4的表达,干扰实验设空白对照组(不转染任何siRNA)、阴性对照组(转染对细胞无任何干扰作用的siRNA序列)和Oct4 siRNA组(转染对Oct4基因有干扰作用的siRNA序列)。分别利用四甲基偶氮唑蓝法、Transwell小室法和紫杉醇抑制实验,检测干扰Oct4表达后MDA–MB–231乳腺癌干细胞的增殖能力、侵袭能力和对化疗药物的耐药性。

结果

MDA–MB–231乳腺癌干细胞以悬浮球的形式生长扩增,MDA–MB–231乳腺癌干细胞CD44/CD24–/low细胞亚群的比例(92.7%)高于MDA–MB–231乳腺癌细胞(76.6%,P<0.05)。接种0.2×107个/ml细胞数,MDA–MB–231乳腺癌干细胞肿瘤体积为(124.60±13.65)mm3,大于MDA–MB–231乳腺癌细胞形成的肿瘤体积[(68.20±9.99)mm3P<0.01)]。紫杉醇对MDA–MB–231乳腺癌干细胞的半数抑制浓度(IC50)为(8.20±0.34)μg/ml,高于MDA–MB–231乳腺癌细胞[(4.40±0.48)μg/ml, P<0.01)]。MDA–MB–231乳腺癌干细胞Oct4的表达水平高于乳腺癌细胞(P<0.05)。下调Oct4蛋白的表达后,Oct4 siRNA组MDA–MB–231乳腺癌干细胞从第3天开始其增殖能力低于空白对照组和阴性对照组(均P<0.05)。侵袭性实验结果显示,转染72 h后,与空白对照组和阴性对照组比较,Oct4 siRNA组MDA–MB–231乳腺癌干细胞穿膜数量为(46.52±2.58)个,少于空白对照组[(77.29±2.13)个]和阴性对照组[(79.67±3.85)个,均P<0.05]。紫杉醇对转染了Oct4 siRNA的MDA–MB–231乳腺癌干细胞的IC50为(4.48±0.22)μg/ml,大于空白对照组[IC50为(7.99±0.59)μg/ml]和阴性对照组[(IC50为(8.10±0.68)μg/m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

结论

无血清悬浮培养法成功获得了MDA–MB–231乳腺癌干细胞,下调Oct4的表达可以降低乳腺癌干细胞的增殖能力、侵袭能力和对化疗药物的耐药性。

其他文献
目的探讨过敏性紫癜(HSP)患儿常见的临床特征,发病机制并寻找特异的实验室诊断指标,为临床HSP的诊断、治疗及预后提供实验室依据和指导。方法本研究为前瞻性研究。共收集了2010年1月至2013年12月期间在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儿童医院住院的1 232例HSP病例,统计分析了这些患儿的临床信息并检测其免疫球蛋白、补体、T淋巴细胞亚群及CRP在HSP急性期的水平,以探讨细胞免疫及体液免疫在HSP发病机制
目的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质谱联用分析技术(UPLC-MS)分析结核性胸膜炎患者胸腔积液,建立基于代谢物组的OPLS-DA模型,探讨潜在的代谢标志物。方法收集2012年11月至2013年9月在天津市海河医院住院患者的胸腔积液标本166份(结核性胸腔积液83份,细菌性胸膜炎31份,肺癌30份,心力衰竭22份)进行代谢组学定量分析研究。通过模式识别方法构建正交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OPLS-DA)模型,代
期刊
目的观察在缺氧和(或)血清饥饿环境中,重组人血管内皮抑素和贝伐珠单抗对人乳腺癌MDA–MB–231细胞侵袭和迁移能力的影响,探讨抗血管生成药物治疗的潜在风险。方法将MDA–MB–231细胞分别置于4种环境培养,分别为营养环境(10%胎牛血清)、缺氧(1%氧气)+营养环境、饥饿环境(无胎牛血清)和缺氧+饥饿环境。在每种培养环境中,分别设空白组(未给予抗血管生成药物)、抑素组(给予重组人血管内皮抑素)
期刊
目的对浙江省中医院健康儿童的血清骨碱性磷酸酶水平进行研究。方法选取2013年8月至2014年4月在浙江省中医院下沙院区儿科体检的990名0~16岁健康儿童,应用贝克曼库尔特UniCel Dx I 800免疫分析系统测定血清骨碱性磷酸酶水平。使用Z检验验证年龄和性别分组后,计算血清骨碱性磷酸酶的第2.5和97.5百分位值。结果正常儿童的血清骨碱性磷酸酶水平为(双侧95%区间):婴儿期(0~1岁):3
目的分析术后化疗对≥60岁恶性肿瘤患者血红蛋白水平的影响。方法收集术后病理确诊为恶性肿瘤、血红蛋白≥120 g/L、美国东部肿瘤协作组评分为0~2分的157例恶性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胃肠道恶性肿瘤和乳腺癌患者1、3、5个周期化疗后,以及肺癌患者1、2、3个周期化疗后贫血的发生情况。结果157例患者化疗后贫血的发生率为31.8%(50/157),根据美国国家癌症研究所通用不良反应事件术语标准(C
目的分析经皮微波消融与肝切除治疗2~4个病灶肝细胞癌的疗效。方法2002年8月至2012年3月间收集122例2~4个病灶肝癌患者的临床资料,肿瘤大小为1~7 cm,均行完全微波消融或根治性切除术。切除组根据临床特征与微波组患者匹配,选取行肝切除术的患者72例,比较两组患者的生存情况。结果微波组患者的1、3、5年生存率为100.0%、73.0%和62.0%,切除组分别为80.0%、56.0%和41.
目的分析肝脏上皮样血管内皮细胞瘤(EHE)的影像学和病理学特征,提高对肝脏EHE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5例经病理证实的肝脏EHE的CT和磁共振成像(MRI)影像学和病理学特征。结果5例肝脏EHE患者均为多发,共92个病灶。全组病灶均位于肝包膜下2 cm区域内,28个病灶可见包膜凹陷征。3例行MRI检查的36个病灶中,77.8%的病灶T2压脂序列呈晕环征,91.7%的病灶增强扫描序列呈晕环征;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