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生活素材就是来源于实际生活的一些常见的现象。文章简述生活素材的定义及特点。指出物理生活化教学的理论依据生活化理论、建构主义理论、杜威理论。教师要利用生活素材丰富物理知识,利用生活素材深化物理教学内容,利用生活素材改进物理实验,教师要注重理论和实践相结合,将更多生活素材融入到教学活动中,拉近学生与知识的距离。
关键词:生活素材;物理教学;应用;探讨
中图分类号:G633.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3561(2021)19-0092-02
物理这门学科与生活紧密相关,教师要将更多生活化的素材应用在课程教学内容中,让学生了解物理知识与实际生活、科技发展的联系。初中阶段的物理学科学习内容中,许多知识点都呈现出理论性和逻辑性的特点,如果教师没能在课堂上采取丰富多样的教学方式,物理课堂就很可能会变得单一枯燥,从而严重打击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下面对生活在物理教学中的应用进行探讨。
一、物理教学中生活化素材简介
1.生活素材的定义
所谓生活素材,就是来源于实际生活的一些常见的现象。例如,生活中常见的镜子成像、彩虹的形成等,这些现象都可以在物理课堂上成为有效的生活素材,都可以成为教学内容的有效辅助资源,从而激发学生对物理知识的探究兴趣。
2.生活素材的特点
首先,生活素材具有直观性。实际生活中出现的一些物理现象,都是学生看得见、摸得着的东西,教师只需要在课堂上举出相关例子,就能引导学生快速进入课程内容的学习中。其次,生活素材更有趣味性,在实际生活中发生的一些奇妙现象,都可以用相应的物理原理进行解释。例如,早晚的天空为什么是红色的?为什么雨后会出现彩虹?这些问题都能够让学生增强对教学内容的学习兴趣。最后,生活素材具备多样性,也就是生活中出现的物理现象是多种多样的,能够充分激发学生对物理的学习兴趣。
二、物理生活化教学的理论依据
1.生活化理论
物理课程的教学目标是培养更多职业化的优秀人才,希望通过有效的物理教学,引导更多的学生将自己所学的物理知识运用在实际生活中,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如果教学与实际生活相脱离,那么教学目标就很难实现。所以为了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的有效性,教师必须明确认识到教学生活化的重要性,并在生活化理论的指导下积极开展教学活动,只有在生活化的教学目标指引下,才能培养出更多专业性的优秀人才,为社会做出更大的贡献。
2.建构主义理论
学生的学习过程就是一个对生活经验不断更新的过程,也是一个知识不断建构的过程。学生的学习过程就是新知识覆盖旧知识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学生能够有效建构知识。在不断的学习中,学生所学的知识越来越多,他们可以对自己进行不断的反思,从而实现对错误的改正,最终扩展自身的知识面。
3.杜威的生活教育理论
杜威作为一名著名的教育学家,他所提出的生活教育理论对整个教育事业都起着重要的推动作用。教育的出现是为了满足生活的需求,从而为生活提供更加充分的服务。就算学生已经离开了学校,步入了社会,但是学生的生活依然要继续,这是一个亘古不变的道理。教育活动能够帮助学生丰富自己的学习经验,一定程度上指导学生更好地应对生活中的各种实际问题。
三、生活素材在物理教学中的有效应用
对于中学生来说,物理是一门新颖的学科,学生对于物理的学习还处于一个好奇的阶段,因此教师必须牢牢把握住学生的猎奇心理,使用有效的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到物理教学活动中。在课堂上教师要善于利用一切生活中的教学资源,比如鸡蛋、水杯、吸铁石等物品,利用贴近学生生活的一些資源开展物理实验,让学生更加直观地体会到实验的原理和最终结果,从而将抽象的知识具体化,帮助学生更加明确自己的学习方向和学习目标。
1.利用生活素材丰富物理知识
在物理课堂教学过程中融入更多的生活素材可以让原本死气沉沉的课堂瞬间活跃起来,让单一的物理知识变得丰富多彩。教师在课堂上可以多组织学生观察生活中的一些物理现象,从而调动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物理作为一门自然科学类学科,在理解上需要考验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因此,对于刚接触这门学科的学生来说,他们对一些专业的物理原理和专业术语在理解上还存在较大的难度。教师利用生活中的物品就能够提高学生的认知水平,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例如,在教学“声现象”这部分内容的时候,教师可以提前规划好课堂上的课程导入实验,根据教学的理论知识设计好与生活接轨的内容。教师可以让学生准备好两个纸杯,在两个纸杯的底部分别打上一个小孔,并用一条线将两个纸杯的底部连在一起,最后由两个同学分别拿着两个杯子,并将线拉直,以此来演示声音的传播。在这样生动形象的教学活动中,学生能够更快地进入到学习状态之中。又如,在演示“真空状态下声音无法传播”这一知识点的时候,教师可以用一个玻璃罩作为实验的工具,在试验中将玻璃罩的空气全部抽尽,随后将一个会发出声音的东西放进玻璃罩中,随着空气被抽尽,学生会发现自己所听到的声音会慢慢消失,在这个实验中学生能够直观真实地感受到生活中的一些物理现象,从而理解实验背后的物理知识。
2.利用生活素材深化物理教学内容
根据课程的教学内容设计一些相关的物理课外小实验,往往能够有效拉近生活和物理之间的距离。物理课堂上的每一次小实验都是培养学生创造意识和思维拓展能力的有效途径。例如,教学“摩擦力”的时候,为了让学生能够快速理解摩擦力的概念和含义,教师可以根据摩擦力这一知识点设计一个相关的实验。教师可在课前准备好一个容积为2.6升的瓶子,并在瓶子里面注满水,最后盖紧盖子。随后直接让班上的一名学生将瓶子拿起来。学生会发现,这个时候的瓶子很容易被拿起来。随后,教师在瓶子的外表涂上一些食用油,并再让一位学生将瓶子拿起来,这时候,无论这个学生怎么用力都没办法将瓶子拿起来了。这个实验能够快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将学生带入到课堂的学习氛围中。带着对实验结果的疑惑,学生都能在听讲的过程中更加专注,并意识到摩擦力在实际生活中的重要作用。生活素材在课堂上的运用能够从更加新颖的角度切入课堂教学内容,提高物理教学的实效性。 3.利用生活素材改进物理实验
物理实验的开展能够有效增强学生的物理学习兴趣,因为在具体的实验中,学生能够亲身感受到实验过程中的乐趣,面对实验中各种陌生的物品,学生会更加好奇,因此,在物理课上如何有效利用学生的实验兴趣展开物理教学也是十分重要的。在物理实验中,学生能够更快掌握物理实验方法,并在实验过程中树立严谨、科学的实验态度,这对学生今后的学习有很大帮助。在以往的实验课上,受基础实验设备数量和要求的限制,许多学生不能在实验中真正锻炼自己的动手实践能力,甚至只能在理论性课堂上进行物理学习,这些问题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学生实践能力的发展。所以,在实际的实验教学中,教师应该积极寻找生活素材,将课堂丰富起来,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实践和探究机会,提高学生的实践探究能力。
综上所述,物理教师要注重理论和实践相结合,将更多生活素材融入到教学活动中,拉近学生与知识的距离,培养学生科学探究的态度,提升學生综合能力。教师还需要对教育方式进行创新,让物理教学活动更加合理有效。教师之间要加强交流,以学生为主体实现课程的优化,让学生得到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丁建功.农村中学开展物理自制学具活动的研究[J].成才之路,2020(19).
[2]张柏健.“教学做合一”在初中物理实验探究中的实践[J].文理导航,2020(07).
[3]贺登超.谈初中物理教学中的物理逻辑思维建设[J].天津教育,2020(19).
[4]石淑娟.初中物理教学中渗透德育的方法[J].吉林教育,2020(19).
[5]卢观音.浅谈初中物理教学理论融合实践的策略[J].陕西教育,2020(06).
[6]李军.如何让初中生在物理课堂上“动”起来[J].甘肃教育,2020(11).
[7]李国忠.初中物理课程目标演进与特点分析[J].青海教育,2020(05).
Discuss on the Application of Life
Materials in Physics Teaching
Xue Jun
(Yongdeng No.8 Middle School, Lanzhou City, Gansu Province, Lanzhou 730300, China)
Abstract: Life material is derived from some common phenomena in real life. This paper briefly describes the definition and characteristics of life materials, point out physics life teaching is based on life theory, constructivism theory and Dewey theory. Teachers should use life materials to enrich physics knowledge, deepen physics teaching content and improve physics experiment. Teachers should pay attention to the combination of theory and practice, integrate more life materials into teaching activities, and shorten the distance between students and knowledge.
Key words: life materials; physics teaching; application; discuss
关键词:生活素材;物理教学;应用;探讨
中图分类号:G633.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3561(2021)19-0092-02
物理这门学科与生活紧密相关,教师要将更多生活化的素材应用在课程教学内容中,让学生了解物理知识与实际生活、科技发展的联系。初中阶段的物理学科学习内容中,许多知识点都呈现出理论性和逻辑性的特点,如果教师没能在课堂上采取丰富多样的教学方式,物理课堂就很可能会变得单一枯燥,从而严重打击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下面对生活在物理教学中的应用进行探讨。
一、物理教学中生活化素材简介
1.生活素材的定义
所谓生活素材,就是来源于实际生活的一些常见的现象。例如,生活中常见的镜子成像、彩虹的形成等,这些现象都可以在物理课堂上成为有效的生活素材,都可以成为教学内容的有效辅助资源,从而激发学生对物理知识的探究兴趣。
2.生活素材的特点
首先,生活素材具有直观性。实际生活中出现的一些物理现象,都是学生看得见、摸得着的东西,教师只需要在课堂上举出相关例子,就能引导学生快速进入课程内容的学习中。其次,生活素材更有趣味性,在实际生活中发生的一些奇妙现象,都可以用相应的物理原理进行解释。例如,早晚的天空为什么是红色的?为什么雨后会出现彩虹?这些问题都能够让学生增强对教学内容的学习兴趣。最后,生活素材具备多样性,也就是生活中出现的物理现象是多种多样的,能够充分激发学生对物理的学习兴趣。
二、物理生活化教学的理论依据
1.生活化理论
物理课程的教学目标是培养更多职业化的优秀人才,希望通过有效的物理教学,引导更多的学生将自己所学的物理知识运用在实际生活中,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如果教学与实际生活相脱离,那么教学目标就很难实现。所以为了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的有效性,教师必须明确认识到教学生活化的重要性,并在生活化理论的指导下积极开展教学活动,只有在生活化的教学目标指引下,才能培养出更多专业性的优秀人才,为社会做出更大的贡献。
2.建构主义理论
学生的学习过程就是一个对生活经验不断更新的过程,也是一个知识不断建构的过程。学生的学习过程就是新知识覆盖旧知识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学生能够有效建构知识。在不断的学习中,学生所学的知识越来越多,他们可以对自己进行不断的反思,从而实现对错误的改正,最终扩展自身的知识面。
3.杜威的生活教育理论
杜威作为一名著名的教育学家,他所提出的生活教育理论对整个教育事业都起着重要的推动作用。教育的出现是为了满足生活的需求,从而为生活提供更加充分的服务。就算学生已经离开了学校,步入了社会,但是学生的生活依然要继续,这是一个亘古不变的道理。教育活动能够帮助学生丰富自己的学习经验,一定程度上指导学生更好地应对生活中的各种实际问题。
三、生活素材在物理教学中的有效应用
对于中学生来说,物理是一门新颖的学科,学生对于物理的学习还处于一个好奇的阶段,因此教师必须牢牢把握住学生的猎奇心理,使用有效的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到物理教学活动中。在课堂上教师要善于利用一切生活中的教学资源,比如鸡蛋、水杯、吸铁石等物品,利用贴近学生生活的一些資源开展物理实验,让学生更加直观地体会到实验的原理和最终结果,从而将抽象的知识具体化,帮助学生更加明确自己的学习方向和学习目标。
1.利用生活素材丰富物理知识
在物理课堂教学过程中融入更多的生活素材可以让原本死气沉沉的课堂瞬间活跃起来,让单一的物理知识变得丰富多彩。教师在课堂上可以多组织学生观察生活中的一些物理现象,从而调动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物理作为一门自然科学类学科,在理解上需要考验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因此,对于刚接触这门学科的学生来说,他们对一些专业的物理原理和专业术语在理解上还存在较大的难度。教师利用生活中的物品就能够提高学生的认知水平,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例如,在教学“声现象”这部分内容的时候,教师可以提前规划好课堂上的课程导入实验,根据教学的理论知识设计好与生活接轨的内容。教师可以让学生准备好两个纸杯,在两个纸杯的底部分别打上一个小孔,并用一条线将两个纸杯的底部连在一起,最后由两个同学分别拿着两个杯子,并将线拉直,以此来演示声音的传播。在这样生动形象的教学活动中,学生能够更快地进入到学习状态之中。又如,在演示“真空状态下声音无法传播”这一知识点的时候,教师可以用一个玻璃罩作为实验的工具,在试验中将玻璃罩的空气全部抽尽,随后将一个会发出声音的东西放进玻璃罩中,随着空气被抽尽,学生会发现自己所听到的声音会慢慢消失,在这个实验中学生能够直观真实地感受到生活中的一些物理现象,从而理解实验背后的物理知识。
2.利用生活素材深化物理教学内容
根据课程的教学内容设计一些相关的物理课外小实验,往往能够有效拉近生活和物理之间的距离。物理课堂上的每一次小实验都是培养学生创造意识和思维拓展能力的有效途径。例如,教学“摩擦力”的时候,为了让学生能够快速理解摩擦力的概念和含义,教师可以根据摩擦力这一知识点设计一个相关的实验。教师可在课前准备好一个容积为2.6升的瓶子,并在瓶子里面注满水,最后盖紧盖子。随后直接让班上的一名学生将瓶子拿起来。学生会发现,这个时候的瓶子很容易被拿起来。随后,教师在瓶子的外表涂上一些食用油,并再让一位学生将瓶子拿起来,这时候,无论这个学生怎么用力都没办法将瓶子拿起来了。这个实验能够快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将学生带入到课堂的学习氛围中。带着对实验结果的疑惑,学生都能在听讲的过程中更加专注,并意识到摩擦力在实际生活中的重要作用。生活素材在课堂上的运用能够从更加新颖的角度切入课堂教学内容,提高物理教学的实效性。 3.利用生活素材改进物理实验
物理实验的开展能够有效增强学生的物理学习兴趣,因为在具体的实验中,学生能够亲身感受到实验过程中的乐趣,面对实验中各种陌生的物品,学生会更加好奇,因此,在物理课上如何有效利用学生的实验兴趣展开物理教学也是十分重要的。在物理实验中,学生能够更快掌握物理实验方法,并在实验过程中树立严谨、科学的实验态度,这对学生今后的学习有很大帮助。在以往的实验课上,受基础实验设备数量和要求的限制,许多学生不能在实验中真正锻炼自己的动手实践能力,甚至只能在理论性课堂上进行物理学习,这些问题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学生实践能力的发展。所以,在实际的实验教学中,教师应该积极寻找生活素材,将课堂丰富起来,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实践和探究机会,提高学生的实践探究能力。
综上所述,物理教师要注重理论和实践相结合,将更多生活素材融入到教学活动中,拉近学生与知识的距离,培养学生科学探究的态度,提升學生综合能力。教师还需要对教育方式进行创新,让物理教学活动更加合理有效。教师之间要加强交流,以学生为主体实现课程的优化,让学生得到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丁建功.农村中学开展物理自制学具活动的研究[J].成才之路,2020(19).
[2]张柏健.“教学做合一”在初中物理实验探究中的实践[J].文理导航,2020(07).
[3]贺登超.谈初中物理教学中的物理逻辑思维建设[J].天津教育,2020(19).
[4]石淑娟.初中物理教学中渗透德育的方法[J].吉林教育,2020(19).
[5]卢观音.浅谈初中物理教学理论融合实践的策略[J].陕西教育,2020(06).
[6]李军.如何让初中生在物理课堂上“动”起来[J].甘肃教育,2020(11).
[7]李国忠.初中物理课程目标演进与特点分析[J].青海教育,2020(05).
Discuss on the Application of Life
Materials in Physics Teaching
Xue Jun
(Yongdeng No.8 Middle School, Lanzhou City, Gansu Province, Lanzhou 730300, China)
Abstract: Life material is derived from some common phenomena in real life. This paper briefly describes the definition and characteristics of life materials, point out physics life teaching is based on life theory, constructivism theory and Dewey theory. Teachers should use life materials to enrich physics knowledge, deepen physics teaching content and improve physics experiment. Teachers should pay attention to the combination of theory and practice, integrate more life materials into teaching activities, and shorten the distance between students and knowledge.
Key words: life materials; physics teaching; application; discus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