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场没有结束的比赛

来源 :知识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ongyemeigu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壹
  我把刚刚拿到手的课程表前前后后看了三遍,也没有找到预期的写作课程,甚至连大学语文这样与写作稍微有点关系的课程都没有找到。此时,我才意识到大学的工科是没有语文课的。难道我又要输在一个新的起点上了吗?这样的念头虽然只是一闪而过,但我还是不禁打了个寒颤。
  这是一场有关写作的比赛,或者说是由写作引发的只有两个人的“战役”,这场战役已经持续了高三一整年,而或许这过去的一年只是一个前奏。
  人们常说十八岁是开始成熟的年龄,但更是大胆做梦的年龄。那是刚刚上高中的时候,鲁迅、老舍成了背诵课文里出现频率最高的作者,我多么希望未来的某一天,自己的名字也可以出现在教科书中,自己的某一篇文章能被全国所有的中学生背诵,我想那一定是一件很让人兴奋和骄傲的事情。在好友马琳的鼓励下,我开始将自己所谓的灵感写成一篇篇稚嫩的文章,并不断幻想着这些文字有一天能够变成铅字。
  我一直认为世界上的任何一个事物都是和另一个事物对立存在的,就像山和水、树和草、花和叶一样。那一天,我怀着激动的心情准备把自己几个月以来最得意的作品交给语文老师,却在办公室外面听到他正在和另一个学生探讨写作的问题。从声音可以听出,那个人正是我的好友马琳,难道他和我一样也在写作?带着这个疑问,我把自己的作品交给老师,心中却多了一丝忐忑。“你让马琳帮你看看,他的功底很不错。”我曾经想过几十种老师看到我的作品时的反应,很显然这并不是其中之一。马琳拿起我的作品,朝我笑了笑,便开始读了起来。他最后说了什么似乎并不重要,但那一抹出于善意的笑容却在那一刻如同一盆凉水,浇灭了我满腔的热情。
  当你的好友鼓励你去做一件事情,而他却悄悄地把这件事做得比你还要好时,你便会觉得对方背叛了自己,此时,马琳就是一个“叛徒”。第二天的一个课间,我鼓足勇气走上讲台,大声朗读了自己新写的一篇文章,并希望得到大家的评价,不出我所料,几乎所有人的评价都是正面的,但这些都不重要。我盯着马琳,希望他能有所反应,哪怕是负面的也好。但是马琳什么也没说,我突然感觉心中有着满腔的怒火无法发泄:“马琳,你别那么不屑,我郑爽就是要和你比一比,看谁能成为作家。”那一刻,我把包括自己在内的所有人都吓了一跳。
  贰
  有人说,如果你想成为你那个领域的顶尖人物,你并不需要超越所有人,你只需要战胜你那个领域里最权威的人物就可以了。然而,现实往往是你在和你身边的人争得面红耳赤,就像我和马琳。
  我们的时间被高考压榨得一干二净,每天做着无休止的试题和练习。于是,每年一届的全国征文比赛成了唯一可以名正言顺写点东西的机会。对于我来说,这次比赛不仅是一次可以展示自己的机会,更是一次打败并鄙视马琳的绝好时机。我把自己精心准备的文章寄出之后,便开始了漫长而又满怀期待的等待,然而这种期待似乎渐渐被高考的压力所替代,直到被所有人遗忘。
  生活又重新回到了两点一线,我的心中总有那么一丝不甘,就像一场正在进行的战役突然偃旗息鼓。然而,只要你认定某个人是你的竞争对手,那么你们之间总有一些可比的东西。“马琳,我们比比看谁最后考的大学好怎么样?”一个课间,我悄悄问马琳,并在心中“原谅”了他上次的背叛,而他的回应也比上次积极很多。
  在那之后的日子,我和马琳俨然成了最好的朋友,然而竞争并没有因为这些停止。马琳想考南方的一所大学,他觉得南方才是作家生存的地方,而我则更喜欢北方人的豪爽。“能不能考上?”这是马琳结束一天学习之后,肯定会大声说的一句话。尽管我不知道他在问谁,但是每次我都会大声地回答他:“能!”这样的问答方式引来了周围人异样的眼光。我和马琳开玩笑:“如果我们每天都这样喊一次,到高考的时候估计全校人都会认识我们这两个疯子了。”渐渐地,我发现马琳每天都会在五点半起床,于是我便要求自己比他早十分钟。直到有一天,我们同时在五点钟到达教室,彼此相视一笑,我心中突然有了暖暖的感觉。
  叁
  当马琳问完最后一次“能不能考上”的时候,我却已经没有自信回答那个简单的“能”了。当经历完人生中最漫长也是最短暂的两天之后,我猛然间意识到生活似乎失去了它原有的意义。我不再去想这次比赛的结果是什么,反倒是对那段一起像疯子一样大喊大叫的日子记忆犹新。
  最后一次见到马琳,是在公布成绩的那天早上。一群人围在一个告示牌前,我的心跳开始加快,不知道最后的结果会是什么样子。挤进人群中,我才看到告示最上面的几个大字是“2009年征文比赛获奖名单”,这一下子引起了我的兴趣,我想知道当初那个在讲台上狂妄自大的男孩到底有没有成功。在一等奖下面赫然写着两个名字:马琳、郑爽。在今天这个揭晓高考结果的日子里看到這个,我心中有种说不出的激动与意外。
  走出人群,我看到马琳耷拉着脑袋向我走来,我的心突然像压了石头一般沉重。“我们两个都上不了自己理想的学校,那个问题的答案不是‘能’,而是‘不能’。”还没等我开口,马琳已经告诉了我这个如同晴天霹雳的消息。“为什么会这样?”我在心中不断地问自己。在这短短不到一天的时间里,我们经历了悲多喜少的戏剧性人生,我们就像是两个小丑,在人生的舞台上任由命运摆布。
  别人常常告诉我们,时间能够治愈一切,却没有告诉我们,时间之所以能够治愈一切,是因为时间教会了人们怎么去遗忘。在九月这个本该收获的季节,我和马琳分别走进了两所“不为人知”的大学。
  走在大学图书馆的书架间,回想着与马琳一起度过的那一年时光,我仿佛看到了那个讲台上趾高气扬的男孩,仿佛看到了两个引来他人异样目光的身影。不经意间,我发现了《没有输赢的比赛》这本书,翻开扉页,上面写着:“梦在心中,我们在路上。”那一刻,我知道这场比赛还没有结束……
  (作者系西安交通大学机械制造及自动化专业研究生)
其他文献
90后,出书的不在少数,多少看过那么几本。甲在讲笑话,乙在伪矫情,丙在骂脏话,丁在非主流。顾异的《生于一九九叉》换了一个路子,改说故事,一个有意思的故事,带点黑色幽默,其实就是一种现实描述。不愤世不嫉俗,不安于现状不自满自足,清楚自己走怎样的路,并为此一直努力与奋斗。没有拯救世界与消灭恐怖组织的遥不可及的梦想,却不放弃猫吃鱼、狗吃肉、奥特曼打打小怪兽的幸福追求。  90后的大学生活是怎样的?是上了
“小厨师”是英国的一家知名快餐连锁公司,它成立于1958年,拥有着300多家分店,是英国快餐的代表品牌。  近些年来,“小厨师”的生意不知为何一天比一天糟,随时都面临着被市场淘汰的可能。2008年8月,新任总裁伊恩遍发招贤广告,希望能找到一位“小厨师”的救星。然而无数身怀绝技的厨师看了他的广告后,都摇头说:“‘小厨师’已经是一个烂摊子了,没人可以再将它扶起来!”  两个月后,一位名叫赫斯顿,布鲁门
古诗有云,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历来王侯将相的崛起,似乎都是以踩踏前辈名流的尸骨为代价,而且这也不失为一条捷径。正所谓挫骨扬灰,名扬四海。当无名小卒关羽手起刀落杯酒斩掉华雄后,作为三兄弟的带头大哥,刘备也正式走进了体制内,打入了主流圈。  华雄何许人也?董卓西凉军精锐上将,仅排在吕布、李催、郭汜之后。这几人中吕布咱就不说了,李催、郭汜两人后来也是凭着十二万精兵就直取皇城,让王允死无葬身之
今年春天,我来到了日本的富士山市。闲暇之余,我在市区里行走着,突然发现脚下的下水道井盖上绘制着精美的图案,图案色彩鲜艳,充满了时代气息。我俯下身来仔细观看着这些图案,上面绘有壮阔巍峨的富士山,极具美感。  据导游介绍,在日本很多城市的下水道井盖上,都绘制着能体现本城市特色的标志图案。比如北海道的井盖上绘有各种各样的海产品,都是些体现当地风俗的特产;奈良的井盖上绘有梅花鹿,因为奈良以驯养梅花鹿出名;
斯纳尔是美国犹他州默里镇的镇长,同时也是一个对胡子情有独钟的人。他花费三年的时间,蓄起了两撇长达18英寸的胡子。胡子为银白色,平衡翘起,与肩膀同宽,这让他看起来像一个个性十足的艺术家。  斯纳尔对自己史诗般的胡子非常满意,简直视若珍宝,经常揽镜数小时精心打理。但是,他的胡子却给小镇的居民们带来了不少苦恼。  孩子们对镇长的胡子充满了好奇,经常三五成群地跟在镇长身后,试图摸一摸那两撇高高翘起的胡子。
有一匹马,膘肥体壮,神采飞扬。被一个驴商买下来。驴商很喜欢休闲活动,其中有一项是赛驴。有一天,那位商人想:“我要改变一下。让马来参加驴的比赛。”结果,马遥遥领先。  接下来的一段时间里,这位商人不断地让马和驴们赛跑。最初,马非常享受,并不是因为它能获胜,而是因为它喜欢跑步,每一次马都努力地跑,把最快的驴远远地甩在后面。但很快,马厌烦了这种愚蠢的比赛。商人没有给它奖赏,驴们也没有给它造成任何威胁。于
想知道你在别人心目中是哪一种人吗?不妨花两三分钟做做这个心理测试,据说挺准的呢!  题目:狗、熊、猴子、狮子、马、松鼠、羊、兔子、企鹅、猫,从以上这些动物中依序选出你最喜欢的三种。(必须依你第一直觉想到的动物去排列,优柔寡断就不准了!)  解析:最喜欢的动物,代表你希望自己给别人的印象。  排名第二的动物,代表别人对你的看法。  排名第三的动物,代表你真正的样子。  狗:个性温和,善解人意,为朋友
桥玄是东汉末年人,在汉灵帝刘宏时期曾任太尉之职。一天,他五岁的小儿子在门口玩,忽然来了一条大汉,一把抓住他儿子,拔出刀来对着孩子的胸膛说:“跟我走!要不,杀了你!”孩子吓得大哭大叫。家人闻声赶来,见状大惊。大汉拖着孩子,叫道:“快传话给桥玄,叫他拿一百万钱来,可保他的爱子平安无事。不然,白刀子进去,红刀子出来!”说着,拿刀在孩子眼前晃来晃去,孩子吓得不敢哭了。家人不敢迫近,迅速报告给桥玄。  桥玄
清朝刚入关时,考取举人即可担任知县。到了乾隆时期,社会日渐稳定,官吏队伍健全,朝廷就提高了从政者的准入门槛,非进士不能为官。但进士毕竟凤毛麟角,赋闲家中的举人不断增多。为不致影响科举制度的稳定,清朝不得不考虑为落第举人另择出路,于是“大挑制度”应运而生。  朝廷规定,凡是乡试后榜上有名的举人接连应三次会试而榜上无名者,就可以到吏部注册,参加“大挑”。“大挑”每六年举行一次,“大挑”标准,不考文章词
一  夜色深沉,霓虹灯闪烁,一辆汽车停在市中心的咖啡馆前。车门打开,走出一名优雅的男子,合体的西装,斯文的眼镜,皮鞋是一款简单的样式,却不失经典。他取下帽子,理了理脖子上的围巾,走进餐厅。  侍者引领他走到预订的餐桌前。烛光下,另一位男子起身,紧握他的双手。随即,两个男人开始兴致勃勃地交谈,从古典音乐到当代诗歌,话题甚广。  红酒飘香,从着装到谈吐,无一不彰显出他们上流社会的身份。  悠闲的背景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