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文言文的路在何方

来源 :语文周报·初中教研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cc5420234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今天听了一节课,课题是《童趣》,感触很深。上课一开始,老师让学生反复地读课文,因为课文不是特别的长,学生又是新接触文言文,所以同学们读的兴致盎然,朗朗书声回荡在教室里,让听课的老师也感染了情趣。老师让学生先自由的读,接着指名朗读,纠正错误后又齐读,又自由的朗读,四五遍读下来,学生们读的差不多了,老师就开始对照课文的注释一字一句的翻译课文。随着时间的推移,我看到有的学生刚刚还高高抬起的头慢慢的低下去了,坐在后面的学生开始交头接耳开小差了,甚至有的学生打起了盹。老师还在辛苦的一字一句的翻译课文,可是教室里早已没有了刚上课时的热情和兴趣了。这节课的课堂效果就不用说了。长此以往,我担心学生会对文言文失去兴趣,甚至对它产生反感,就更不能提高学生对文言文的鉴赏能力了。
  听课到这儿,我在想这可能是我们很多语文老师在教学文言文时的做法和会遇到的问题,我们的文言文到底该如何去教,让学生如何去学,才能既能够掌握基础知识,积累词语,又能够保持浓厚的兴趣,提高学生对文言文的鉴赏能力呢?
  一、保持浓厚的学习兴趣。
  首先要肯定的是这位老师在教学中设计的让学生反复地读课文,初一的学生新接触的文言文,反复的朗读可以培养语感,古人说的好:“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读的多了以后学生可以大概的知道课文的大意,那么读了以后该怎么去做,这个时候我想可以让学生畅所欲言,课文的题目是《童趣》,那么你认为“趣”在何处?文中哪一句话可以看出有趣啊?学生可以找到很多,比如:“夏蚊成雷,私拟作群鹤舞于空中”学生这时候虽然不能准确的翻译,但是肯定可以了解大概:夏天的蚊子真多,夏天蚊子咬人,本来很烦人,但是作者却把它们比作天上一群群白鹤在飞舞,不是很好玩吗?像这样的句子这篇课文里还有很多,如果让学生一一找来,我想课文的翻译也就基本完成了。即使剩下几句,老师稍微的点拨,学生就可以掌握了,让学生在这样的兴趣中学习文言文效果不是会更好吗?现在很多的老师在教学文言文的时候,都喜欢按部就班一字一句的给学生翻译,以为这样学生才能掌握牢固,其不知这些枯燥的讲解早就把学生的兴趣和热情给淹没了。让学生从整体上把握课文,让学生自己去发现课文中的有趣之处,去感悟美文中的情怀,给学生一点空间,给学生一些信任,我想学生也许会给我们更多更大的惊喜。
  二、提高学生的鉴赏能力。
  有些教师片面强调教师主导性,忽视了学生的主体性,过分强调“字字落实”,咬文嚼字单纯传授知识,在自觉不自觉地满堂灌。而这是最容易让学生在单调而枯燥的灌输中失去学习文言文的兴趣。教师如果照本宣科,死板僵化,学生就会囫囵吞枣,似是而非。如果忽视情感陶冶,那么经过千百年沉淀的优秀文章还有什么美感可言呢?这个时候培养学生对文言的鉴赏能力就显得极为重要了。比如“余常于土墙凹凸处,花台小草丛杂处,蹲其身,使与台齐;定神细视,以丛草为林,以虫蚁为兽,以土砾凸者为丘,凹者为壑,神游其中,怡然自得。” 我常想这是一个多么可爱而又有趣的沈复啊,得有什么样的境界,才能够在土堆瓦砾丛草虫蚁中神游,并怡然自得呢?一种平常的景物或事物,通过想象和联想,会变得美丽而又奇特,从中可以获得许多“物外之趣”。像这样的文章,老师在教学时如果能够正确加以引导,我想学生可能会有更多的意外收获。所以鉴赏文言文要善于引导学生去感知、联想和想象、领悟,把握文言文的意境美,鉴赏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创造性思维力。学生经过长期不懈的鉴赏训练,不仅能开拓思想,提高阅读能力,更能从中华民族优秀的文化遗产中汲取丰富的养料,充实自己。这样才能真正提高学生的“阅读浅显文言文的能力”
  我觉得语文的教学应该是兴趣的教学,鉴赏的教学,审美的教学,文言文犹该如此。
其他文献
同学们还在为语病修改题中遭遇“滑铁卢”而烦恼吗?同学们还在为因不懂语法知识而记忆各种病句类型困难而惆怅吗?不要紧,辨析语病有捷径,关键词语来帮忙。  我观察众多语病,发现有很多语病的产生与一些特殊的词语有关,只要我们做题时对这些词语敏感一些,相信很多困难会迎刃而解。这里,我归纳了一些关键词语,供大家参考。  一、两面词  即同时带有肯定和否定性质的词,如“能否”、“是否”、“有没有”、“好坏”等。
期刊
态势语言是相对于有声语言而言的,也称非语言交流。它是以人的表情、手势、举止、服饰等来表示一定语义、进行信息传递的一种伴随性无声语言,又称为态势语言或无声语言。美国心理学家艾伯尔·梅柏拉曾对语言行为传递信息的效果进行过因素分析,最后得出一个十分有趣的结论:课堂信息传递的总效果=7%的文字+38%的有声语言+55%的态势语言,这充分表明态势语言在人与人之间的信息交流中的重要性。  那么,语文教师应如何
期刊
语文学案的设计与使用确确实实把教师从苦讲中解放了出来,把学生从被动的“填鸭”中拯救了出来,大大激发了学生们的学习兴趣,提高了学生们的探索、创新热情,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但我们在实施过程中也遇到一些问题。比如学生拿到学案就急着做题,不去读书了。书不读,题目当然不会。怎么办?——抄!识记类的基础题从课文中抄,探究题从资料中抄,拓展题差生、中等生抄优生的。本来充满活力的、生动的语文课堂变成了死气沉
期刊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以计算机辅助教学为代表的现代教学手段走进了课堂,也为课堂教学注入了新的活力。针对语文这一学科特点,在课堂上巧用多媒体,能够使语文教学更科学、更有趣、更有效率。  一、运用多媒体,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在语文课中,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能使教学过程呈现出情景交融、形声并茂、生动活泼的美景,不仅为学生提供认知的感知材料,而且可以在学习中的疑难之处再现情境,启发学生对表象进行分析、综合、概
期刊
合作学习为基础的互助式课堂学习模式,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但由于诸多原因,在互助式课堂学习中还存在着不少不和谐的因素,影响了教学的效果。本文试着从互助式学习的现状、产生的原因及应对策略几个方面谈谈自己不成熟的看法。  一、互助式学习的现状  大量的课堂观察与访谈调查,我们发现,广大教师在采用互助式学习组织课堂教学时,存在“生搬硬套”,“穿新鞋走老路”的现象。教师在操作中存在着许多误区,导致合作
期刊
“开头点题定位”、“中间承上详写”、“结尾深化照应”是简妙作文的基本方法。在实验中,我发现,学生对作文的开头和结尾都容易掌握,但对“中间”如何“详写”就犯难了。如何指导学生克服这点困难呢?笔者有以下几招。  第一,要布局好“承上详写”这部分的结构  纵观这几年中考满分作文“中间承上详写”都有这样的结构特点:  1、“标题式”构思  这种构思是在行文中运用小标题,将文章的内容分为几大板块,条理清晰,
期刊
一、定位  本课的教学,要实现如下目标: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积累词语,体味文中所表现出来的人性美和语言美,并学习以小见大的选材方法;学生自主诵读、体验、感悟、评价本文的主题思想,并通过合作学习、共同探究等活动,获得选材和语言表达的技巧;促成学生“孝敬父母,尊敬老人”的道德伦理意识的形成,进而获得有意的生命启迪。  二、切入  激活情感体验,激发学习兴趣。  1.播放《常回家看看》歌曲。  2.师
期刊
小高是初二十一班的一名学困生。有一条不成文的潜规则:好像学习成绩落后的学生品质也相应落后一些。  小高进我们班级时,成绩倒数,相应的一大堆问题也随之而来。同学们向我反映:小高经常欺负小乔。  说起小乔,我也很无奈:他个头高大,可思维却比别人慢好几拍。如果一个男孩子想捉弄某个女生,就教唆小乔去抱人家。小乔果真听话,并且说着非常低俗的话:我是大帅哥,我爱大美女。这让班级女生哭笑不得,又无可奈何。  因
期刊
有这样一件事,那是一个早自习,我到班上布置好任务,同学们就开始背书了。一般是组长检查其他学生,我来检查组长。一个早自习检查15名组长,我觉得很轻松。趁着组长还没来的空当,我环视整个教室,才发现教室后角落有四个男生凑在一起,看他们诡秘的样子,肯定不是在背书。我当即走到后边,要求原本单座的一个男生回原位。这时他做出了这样的举动,只见他大声说“我就是要说,就说咋的。”还边说边把桌子大动作的拉回原位。面对
期刊
目前,在中学语文的实际教学中,以传播书本知识为中心,要求学生掌握现成知识、轻视学生能力培养的现象依然比较普遍。教师依据教参等有关资料,精备细讲,然后让学生一一地去认识、记住,教学任务就算完成了。这样一来,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就被简化了。如何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能力,特别是实践能力,这是笔者多年来一直思考和探索的一个问题。  学生的实践能力指运用现有知识去探求未知,解决实际问题,通过具体运用从而提高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