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文学研究的新视野与新理念学术研讨会”召开

来源 :文学遗产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ongerxingf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18年3月16—17日,由武汉大学文学院主办的“古代文学研究的新视野与新理念学术研讨会”在武汉召开。来自全国二十多所高校的四十余位中青年学者就古代文学的若干议题展开了深入的讨论。会议主要围绕以下问题展开研讨:一、“文本、制度与先秦两汉文学研究的新视野”“中国早期文献的生成与重构”等方面。南京大学徐兴无提出,要在辨别先秦两汉文学文献真伪的基础上,采用多学科综合研究的途径,挖掘文本意义、构建新的话语。武汉大学葛刚岩推证文王“演《周易》”的行为乃是当时政治斗争驱动的结果。吉林大学侯文学归纳了西周国野制度下的“国”“郊”“野”在《诗》中表现出的文学特色。武汉大学锺书林分析了春秋战国时期否定孔子之风的历史原因。中国人民大学徐建委反思了战国秦汉文学研究中的惯例方法和理念。武汉大学曹建国探讨了孟子“性善”“养气”诸学说的方术背景。中央民族大学黄鸣考证了鲁仲连事迹的真伪。西北师范大学马世年探讨了《潜夫论》的成书问题及该书的思想体系。二、“地域、学术与审美——六朝士人的文学与美学”等方面。四川大学孙尚勇挖掘出谢灵运《述祖德诗二首》的意旨。浙江大学林晓光指出“兮”字的脱落造成了汉魏六朝骚体赋的文体变异与重构。三、“唐宋词统及其后世承变”“词学研究热点问题及走向分析”等方面。清华大学李飞跃解读了苏轼中秋诗词的文化义涵。武汉大学陈水云总结了谢章铤的词学主张及其创作追求。南开大学汪梦川发表了对民国词经典化的相关思考。四、“宋金元时代的族群、文化与文艺”等方面。武汉大学谭新红发掘了《十咏图》陈振孙跋的文献价值。五、“明清日常生活与小说戏曲”等方面。武汉大学陈文新强调了中国文化中的小说传
其他文献
文法汇编是利用现有资源进行编纂用以指导文章写作的文法著作。万历以来出现了一批注重吸收明人文法新说和文格、文式等文章学资源并加以汇编的作品。通过考察这些文法汇编的选材和编刊情况,可以发现,随着明中叶以来有关时文法度探讨的深入,以及文法阅读需求在文章教育和商业出版推动下的扩张,晚明文章学的发展演进呈现出侧重实践和平民化的近世文学趋向。
分析资本有机构成的变化,这是重要而困难的任务。众所周知,资本的技术构成、价值构成和有机构成范畴,是马克思首次引入经济科学的。《资本论》的作者依此得以解决最重要的理论问题和确定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历史趋势。
在对古代赋的体征描述和批评中,“铺采摛文,体物写志”是一个经典化叙述。重铺陈、重抒情也成为赋论话语的基本特征。而赋关“理路”却基本上被排除在历代赋论家的视野之外。随着唐宋以来科举试赋的经义化取向、新文赋的兴起和宋代学术的转型,重视赋作义理的批评渐夥,由此形成了赋学自宋元以来主流批评之下的一条潜在线索,共同构成赋学批评理、事、情的完整体系,标志着赋学批评的时代特征和理论多元化趋向的生成。
竟陵派的锺惺与谭元春秉承士人游艺传统,将书画与诗文相符契,表现出脱俗绝尘的精神追求,实现了人生的超越,获得了生命的自由。竟陵派书画游艺蕴含的诗书画会通的思想,影响到他们的诗学观念,即“深幽孤峭”的诗歌境界蕴含了书画的庄玄思想和遗形重意的文人笔墨技巧。而《诗归》的编选则通过对“逸品”“生拙”“作家”“传神”“画不得”等文人书画理论的运用,架构出独特的诗史观念,确立了真诗的独特内涵。
《四库全书》及其体系即四库体系是在经、史、子、集四大纲目基础上以目录学为架构建立起来的庞大图书体系和思想体系。而这个体系就其本质而言则是一个官学体系。故四库体系之经学、史学、子学及文学等学术思想评价无不受到官学约束并深刻打上官学烙印。处于这个体系最边缘的“曲”,因其“讴歌末技”的“世俗”身份受到官学贬斥、压制、削弱最为严重,四库体系中曲学思想的官学化也最为突出。目录学局限和官学的思想缺失即来自目录学和官学两个维度的强大约束力,对偏离正统官学的曲及曲学造成了一种致命的冲击与侵蚀。推而广之,四库体系中的其他门
张炎,字叔夏,号玉田,是由宋入元的词论家与词人。别集《山中白云词》有北游燕蓟至大都的词作。词学界根据清人龚翔麟、江昱相关题序的校勘疏证,对张炎北游有十年说与一年说。两种说法肇端于《台城路》《疏影》题序的校勘定夺。龚氏玉玲珑阁本《台城路》《疏影》题序各有“庚辰秋九月之北”、“庚寅岁北归”,并由此判断张炎于元世祖至元十七年庚辰(1280)北游,至元二十七年庚寅(1290)南归,此为十年说。龚氏《〈山中白云词〉跋》:“若舒(岳祥)序所称‘北游燕蓟’,盖在少壮时,迨至元庚寅始返江南,而年已四十余矣。”
王世贞《弇州山人四部稿》(以下简称《四部稿》)在明清时期产生过重大影响。学界一般认为,末六卷为《燕语》三卷、《野乘家史考误》三卷的一百八十卷本是其最早版本。但笔者认为,韩国国民大学图书馆藏本《四部稿》才是其最早版本。该本为万历四年六月郧阳任上为防流失所刻印数极少的本子,且为孤本,弥为珍贵。该本封面题“弇州正集”。五线装订,四周双边,白口,单黑鱼尾,版心上题“弇州山人稿”,下题“世经堂刻”,有界行,半叶十行行二十字。全书一百八十卷,装订为四十册。
以南朝袁淑所作《诽谐文》为代表、经唐代韩愈《毛颖传》发扬的一种俳谐式拟人写物传统,于宋时由文章进入了诗歌领域。宋人在指称物时使用了数量远胜前代的俳谐式拟人称谓,利用双关、谐音、离合、戏仿历史人物等文字游戏形成构词的陌生化与属对之巧。拟名之外,宋人还有效吸纳了俳谐文的“假传”修辞,为物铺叙家世、描述仕宦经历、构想亲族,以之扩展诗歌想象、促成叙事之趣。此外,借由使典形成文本的多义与互文也是营造俳谐效果的重要手段。俳谐式拟人写物体现了宋人吸收以往文学传统中处于“潜流”的修辞手段改造诗歌艺术的创作追求,塑造了宋诗
对于农村人口再生产问题,近几年从其规模、速度、世代更替水平等方面研究较多。但是,从微观的角度来分析农村人口再生产现状和发展趋势,对深入开展计划生育工作有着积极的指导作用。我们就这一问题在湖北宜昌都县红花套公社的三个大队搞了一次典型调查,作了一些初步的尝试。
2018年6月16—17日,“2018词学青年学者学术研讨会”暨词学青年学者同人会第二次活动在杭州召开。本次会议由浙江大学宋学研究中心主办,十余位青年学者与会发表论文。会议邀请了王兆鹏、沈松勤、吴蓓、李剑亮、胡可先、周明初、陶然等学者担任评议嘉宾。唐宋词经典的研究,依然受到重视。马里扬(上海师范大学)对《高丽史》中有关“唐乐”的文本、僻调进行了考证;王卫星(中山大学)提出了唐宋词中的“参差对”概念;李飞跃(清华大学)对苏轼《水调歌头》提出了“悼亡”说的新解;姚逸超(浙江大学)探讨了柳永羁旅词的文本结构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