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弇州山人四部稿》的最早版本与编纂过程

来源 :文学遗产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gfg5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王世贞《弇州山人四部稿》(以下简称《四部稿》)在明清时期产生过重大影响。学界一般认为,末六卷为《燕语》三卷、《野乘家史考误》三卷的一百八十卷本是其最早版本。但笔者认为,韩国国民大学图书馆藏本《四部稿》才是其最早版本。该本为万历四年六月郧阳任上为防流失所刻印数极少的本子,且为孤本,弥为珍贵。该本封面题“弇州正集”。五线装订,四周双边,白口,单黑鱼尾,版心上题“弇州山人稿”,下题“世经堂刻”,有界行,半叶十行行二十字。全书一百八十卷,装订为四十册。
其他文献
<正> 一、人口预测的作用人口的发展是人类社会经济发展中最重要的问题之一.这是因为,一方面人口是社会物质财富的消费者.在目前市场经济的体制下,今后经济发展和科教、卫生等事业的发展,都必须考虑到未来时期将要消费这些产品、享用这些设施的人口数,
在讲求“祖宗之法”的政治语境和崇尚典范的文坛风气下,宋人在文学活动中表现出了考辨和仿效前代“故事”的自觉意识,他们习惯于将这种行为称为“修故事”。文学传统中的“故事”具有惯例性、权宜性、群体性等特点,纵观两宋,从官方到民间,既有词垣馆阁故事,也有进士期集故事和乡邦故事。其实这些雅集唱和“故事”可视为“隐性制度”,宋代文士“修故事”的行为可视为“制度考古”。从文学史的意义上说,宋代文坛的“修故事”不同于“复古”,后者的指归在于变革,着力于改造文体、文风;前者的意义在于重现,措意于补苴缺失的传统,续写中断的文
“才子之笔”与“著书者之笔”既是指《聊斋志异》与《阅微草堂笔记》两部具体作品的叙述风格,前者以“作文之法”作小说而后者以“著书之理”作小说;又代表了中国文言小说的两种叙事方式,传奇体追求随意妆点、增饰虚构,笔记体讲究言出有据、据事实录。纪昀因袭了传统的叙事观念,以笔记体小说为正统;今人受西方小说观念影响,视传奇体小说为典范。纪昀对《聊斋志异》的质疑与后人对纪昀小说观念的批判,反映了不同时代背景下小说文体的发展态势以及小说观念的演变状况。
2017年10月13日至16日,由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遗产》编辑部、《文艺理论研究》编辑部和上海市古代文学学会联合主办,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古代小说戏曲研究中心承办的“第一届古代小说研究青年学者读书会”在华东师范大学举行。读书会由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副教授刘晓军主持,《文学遗产》编辑部竺青编审、石雷编审,上海师范大学孙逊教授,武汉大学陈文新教授,北京大学刘勇强教授,南京大学苗怀明教授,华东师范大学谭帆教授、程华平教授等八位学者担任点评嘉宾,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等十三所高校的十六位青年学者参加了读书会。
文法汇编是利用现有资源进行编纂用以指导文章写作的文法著作。万历以来出现了一批注重吸收明人文法新说和文格、文式等文章学资源并加以汇编的作品。通过考察这些文法汇编的选材和编刊情况,可以发现,随着明中叶以来有关时文法度探讨的深入,以及文法阅读需求在文章教育和商业出版推动下的扩张,晚明文章学的发展演进呈现出侧重实践和平民化的近世文学趋向。
分析资本有机构成的变化,这是重要而困难的任务。众所周知,资本的技术构成、价值构成和有机构成范畴,是马克思首次引入经济科学的。《资本论》的作者依此得以解决最重要的理论问题和确定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历史趋势。
在对古代赋的体征描述和批评中,“铺采摛文,体物写志”是一个经典化叙述。重铺陈、重抒情也成为赋论话语的基本特征。而赋关“理路”却基本上被排除在历代赋论家的视野之外。随着唐宋以来科举试赋的经义化取向、新文赋的兴起和宋代学术的转型,重视赋作义理的批评渐夥,由此形成了赋学自宋元以来主流批评之下的一条潜在线索,共同构成赋学批评理、事、情的完整体系,标志着赋学批评的时代特征和理论多元化趋向的生成。
竟陵派的锺惺与谭元春秉承士人游艺传统,将书画与诗文相符契,表现出脱俗绝尘的精神追求,实现了人生的超越,获得了生命的自由。竟陵派书画游艺蕴含的诗书画会通的思想,影响到他们的诗学观念,即“深幽孤峭”的诗歌境界蕴含了书画的庄玄思想和遗形重意的文人笔墨技巧。而《诗归》的编选则通过对“逸品”“生拙”“作家”“传神”“画不得”等文人书画理论的运用,架构出独特的诗史观念,确立了真诗的独特内涵。
《四库全书》及其体系即四库体系是在经、史、子、集四大纲目基础上以目录学为架构建立起来的庞大图书体系和思想体系。而这个体系就其本质而言则是一个官学体系。故四库体系之经学、史学、子学及文学等学术思想评价无不受到官学约束并深刻打上官学烙印。处于这个体系最边缘的“曲”,因其“讴歌末技”的“世俗”身份受到官学贬斥、压制、削弱最为严重,四库体系中曲学思想的官学化也最为突出。目录学局限和官学的思想缺失即来自目录学和官学两个维度的强大约束力,对偏离正统官学的曲及曲学造成了一种致命的冲击与侵蚀。推而广之,四库体系中的其他门
张炎,字叔夏,号玉田,是由宋入元的词论家与词人。别集《山中白云词》有北游燕蓟至大都的词作。词学界根据清人龚翔麟、江昱相关题序的校勘疏证,对张炎北游有十年说与一年说。两种说法肇端于《台城路》《疏影》题序的校勘定夺。龚氏玉玲珑阁本《台城路》《疏影》题序各有“庚辰秋九月之北”、“庚寅岁北归”,并由此判断张炎于元世祖至元十七年庚辰(1280)北游,至元二十七年庚寅(1290)南归,此为十年说。龚氏《〈山中白云词〉跋》:“若舒(岳祥)序所称‘北游燕蓟’,盖在少壮时,迨至元庚寅始返江南,而年已四十余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