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小学语文教学中的素质教育

来源 :速读·上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oai667269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素质教育最初是针对中小学片面追求升学率这种“应试教育”倾向而提出的一个教育口号,旨在扭转基础教育的办学方向,从片面追求升学率转向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上来。经过多年的呼吁与探讨,素质教育已经成为指导我国基础教育的一种教育思想,一种教育形式。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轨,是我国基础教育的一场深刻变革,是提高民族素质、培养跨世纪人才、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战略目标的必然要求。实践证明,有效地实施学科领域的素质教育,是进一步落实、深化素质教育的关键;学科课程是素质教育的主渠道,课堂教学是素质教育的主阵地,而语文课是素质教育的基础,尤其是小学阶段的语文课更是基础。因此,就学科性质和教学目的来看,小学语文课对落实素质教育有着重要的责任。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促进儿童整体发展理应成为我们高度关注的—个问题。笔者就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落实素质教育谈了一些粗浅认识。
  一、转变陈旧的教育观念,增强素质教育的意识
  从素质教育的高度出发,转变语文教学观念是新形势下深化小学语文教学改革的首要问题。转变观念首先要从思想上实现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变,深刻认识“应试教育”的危害,自觉摒弃片面追求高分数的“短视”行为。要充分认识应试教育这样一种异化了的教育现象所造成的恶劣后果:把考试的成功等同于教育的成功,成就了少数尖子生,丢掉了大多数学生;抓了智育,丢掉了其他,甚至以损害身心健康为代价。提出素质教育,其目的是使教育的本质回归。也就是说,素质教育是“不求人人升学,但求个个成才”,力求实现教育发展的功能,通过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基本素质,以期为国家不断地培养具有较高素质的人才。我们要以历史的使命感和教育工作的责任感,去战胜旧的教育观念,坚决摒弃片面追求高分数的行为,不断增强素质教育的意识,这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关键所在。
  二、确立多元化的教学目标
  素质教育下的小学语文教学目标,必然是多元的教学目标,大体说来,可以分成这样三类:一是全面而完整的认知体系。认知体系是主体对于客体的把握,具体包括理解、掌握和运用语文知识体系的能力。这类目标是小学语文的核心目标,它是由国家规定并要接受国家和社会检验的。二是一般学科能力。小学语文的一般学科能力更具有综合性和基础性,包括学习的技能,搜集、整理、运用资料的自学能力和治学能力。一般学科能力是不要考试的,但它们恰恰是现代人必须具备的语文能力、语文素质,尤其是自学能力和治学能力是一個人“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必须作为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目标。三是动机、兴趣、态度、意志等情感领域的教学目标。认知和情感互为目的和手段。学生愿意学、喜欢学、相信自己能学好的积极情感,应当通过长期的培养,使之人格化、品质化,这是小学语文教学提高学生语文素质的十分重要的方面。三类目标归纳起来,小学语文教学目标应当是使学生知识和能力协调发展,认知和情感和谐发展,凸显德育功能,加强语文教学的训练,加强审美教育。
  三、面向每一名学生,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
  素质教育的基础性、全面性、能动性的原则,要求在教学中必须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全面地发展。要真正把课堂还给学生,让每个学生都成为课堂的主人、学习的主体。在课堂教学中,要改变学生为教师服务的偏向,牢固树立教师为学生全面、主动发展服务的教学思想。首先,坚持“差异参与”的教学观念,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素质教育强调面向全体学生,注重发展学生的个性。提出注重个性,就是要求我们在教学中能考虑学生的个性差异,为每一个学生个性的全面和谐发展创造条件。学生个体之间的智力、非智力因素发展水平是存在着程度不同的差异的。现代教育心理学的研究表明,学生学习能力的差异不能决定学习的效果,而只能决定他将要用多少时间才能掌握该项内容。只要给予足够的学习时间并进行适当的教学,几乎所有的学生对所有的内容可以达到掌握的程度。因此课堂上,既要为优生搭建舞台,也要为学习有困难的学生搭建舞台;既要让学生表现语言才能,也要让学生表现行为才能;既要让学生表现逻辑思维才能,也要让学生表现形象思维才能。灵活安排课堂教学时间,给优生有提高的时间,给一般学生理解的时间,给有困难的学生补缺的时间。其次,正确处理“导”与“学”的关系,强化学生学习的主体意识。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绝不意味着教师对学生的学习过程可以采取放任的态度。恰恰相反,学生能否成为学习的主体,能在何种程度上成为学习的主体,都取决于教师主导作用发挥的方式和效果。如果能在课堂教学中不断强化实施“自控程序,发现交流”的教学方法,使教学内容为学生所掌握,并能运用这些程序自己进行学习,进行发现交流,教师精讲、重点点拔、释疑,就能够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四、大力开展语文教学课外活动
  语文课外活动是同课堂教学相辅相成的。语文课外活动展开得好,必将促进课堂教学,对提高学生思想道德水平和语文素质、培养和发展语文方面的才能起到促进作用。具体来说,首先,我们要彻底摒弃那些为了应试而进行的超量课业训练,科学合理地安排时间,对学生加以阅读指导,以激起学生的阅读兴趣,逐步养成自觉进行课外阅读的习惯。其次,要为学生选择适宜的课外读物,举行各种读书活动。
  总之,实施素质教育,深化小学语文教学改革,是小学语文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但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进行素质教育,它涉及到教学思想、教学目标、教学方法等方面的综合性的改革。只有踏踏实实地去做,才能真正将素质教育落实到小学语文教学中。
其他文献
摘 要:物理教学在初中课程中的难度较大,学生对物理的接触以及接受能力不强,这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方法改进以及科学教学理念的普及设置了一定的障碍,要在初中物理教学中构建科学合理的教学模式,需要对初中教学课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充分的审视,对存在问题的原因进行思考,并最终提出科学、合理的教学模式,笔者希望这样的研究能够对初中教学活动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  关键词:物理教学;有效教学;策略  在初中物理的教
摘 要:在新课程下,怎样改变传统的“一言堂”的教学方式,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以提高课堂的有效性。  关键词:学生的主体性;课堂的有效性;备课;丰富;课后反思  在《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实验)》中对高中历史的建议是:结合学校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发挥历史课程独到的教育功能,加强对学生人文精神的熏陶,促进学生科学历史观和健全人格的形成。同时还要求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注重学习过程与方法,培养
摘 要:时下我们某些数学老师在布置作业时,没有做到科学合理,导致学生回家做到晚上十二点都做不完。我们广大的小学数学教师,切不可轻视小学数学作业的布置,要深入研究,让学生愿意去做,乐意去做,在做中有收获,有体会。  关键词:形式多样;生活实际;富有探索;有分层性  作业是教师教学效果的反馈,教师可以通过作业了解到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程度。但时下的小学数学作业布置,已经陷入了一种海量练习的形式,学生
我们的国家正在为构建和谐社会而努力着,我们的音乐教学也是一样,和谐发展是教育的理想境界,当前国家正大力发展中等专业教育,尊重生命,体现人文情怀,构建充满生命活力的课堂,我想也是新一轮音乐课程改革所要倡导的教学理念。这就需要我们的教学活动须为学生营造一个和谐的课堂,让课堂充满知识的魅力和生命的活力,能够让学生在这样的一个舞台上快乐地学习。  作为美育和素质教育之一的音乐也越来越受到重视,普遍认为,音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