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我国职业指导研究现状及其发展的思考

来源 :教育与职业·理论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apon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文章对以职业指导为主题的国内学术研究成果进行了分类考察,特别对中国期刊网2001年以来收录的相关论文作了研究,从统计视角反映了我国职业指导研究的概貌。文章还就职业指导研究的发展进行了探讨,提出了近期值得研究的几个问题:如何改变高职职业指导的窘境,如何构建完善中国特色的职业指导理论体系,职业指导的未来之路何在等。
  [关键词]职业指导 职业技术学校 统计 生涯教育
  [作者简介]陈蔚(1982- ),女,浙江杭州人,浙江理工大学服装学院,硕士,主要从事职业生涯规划的研究;(浙江 杭州 310018)阮飞(1980- ),男,浙江临安人,浙江商业职业技术学院,主要从事学生工作管理与研究。(浙江 杭州 310014)
  [中图分类号]G71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3985(2007)33-0078-03
  
  随着人才供求机制的日益市场化,职业指导逐渐成为劳动力市场不可缺少的调节和引导手段。现代社会不能不向公民提供职业指导,现代教育也不能离开职业指导,职业指导逐步成为新时期一项重要的社会事业。中高等职业技术学校实施的是职业定向教育,但不少学生在入校时,由于缺少相关的职业背景知识,对其所学专业的选择缺少必要的认识,学习者的个性特点、已有的知识储备与专业学习要求、职业准备、就业发展要求之间存在距离。加强对中高等职业技术学校学生的职业指导,是当前职业教育的工作重点之一。随着职业教育工作者和研究人员对这个问题的不断探索,人们对职业指导的认识和关注日益加深。笔者对近几年国内以职业指导为主题的学术研究论文进行了梳理,并对中国期刊网上2001年以来的相关论文作了统计研究。
  
  一、2001~2006年相关论文研究概况
  
  1.职业指导研究逐年递增。以“职业指导”为关键词在学术期刊网中查询,除去会议、文件、专访、新闻以及一稿多投等文章,2001~2006年,共有相关论文460篇,并且关于职业指导的研究一直呈递增趋势。其中,2003~2004年间增幅最大,2005年已突破百篇,2006年发表的职业指导论文篇数是2001年的3倍以上。由此可见,随着时间的推移,职业指导受到越来越多的教育工作者和学者的关注。
   2.职业指导研究以教育学视角为主。职业指导是一门正在探索的新学科,它同其他学科有着密切关系。在460篇职业指导论文中,有444篇是基于教育学理论的,8篇是基于社会学理论的,以心理学、信息传播学、经济学为研究视角的分别只有4篇、3篇和1篇,当前职业指导的研究主要还是集中在教育学领域。
   3.中高等职业技术学校的职业指导研究备受关注。按照职业指导主体划分,笔者把这460篇文章划分为中高等职业技术学校职业指导、普通高校职业指导、普通中学职业指导、社会职业指导、国外职业指导及其他(见图1)。其中中高等职业技术学校职业指导所占比重最大,达到48.9%,并且在2001~2002年间大幅度上升,2004年达到高峰,占当年相关研究论文总篇数的65.6%。而从2005年起普通高校职业指导研究也开始逐渐升温。
  


  4.中、高职职业指导研究的不平衡。从表1可以看出,2001~2005年间虽然高职职业指导的研究论文数逐年有所递增,但是与中职职业指导论文数相比,相差甚远,由此可见,中、高职的职业指导研究是极不平衡的。值得欣慰的是,2001年,中、高职职业指导研究论文数占全年的百分比相差近10倍,2005年,两者相差还不到2倍。而至2006年,高职职业指导随着高等职业教育的进一步发展也越来越受到关注,并且从量上来看,论文成果已经超出了中职职业指导。
  


   5.职业指导研究方法逐步趋于实证类研究。从表2我们可以看到,总体来讲,在225篇论文中,非实证讨论的占108篇,几乎占了一半。具体分析,六年来职业指导所采用的研究方法趋势线变化最大的,是非数据的经验研究和非实证的讨论研究。前者自2001年以来篇数逐年上升,到2004年,非数据的经验研究共有30篇,占全年的50.8%,这其中有大量全国职业技术学校职业指导工作先进单位的经验介绍;而非实证讨论则呈下降趋势,这表明随着各中高等职业技术学校职业指导的广泛开展,其研究方法也已经越来越趋向于结合实际背景的研究;而一手数据和二手数据的研究在2004年后则有明显上升。这些实证研究采取的是实地调查方式,有目的、有针对性地通过设计问卷,抽取样本,对调查对象进行访谈或者引用他人的数据,即使是非数据的经验研究也都是结合本校实际的经验介绍。但是在分析论文的过程中,笔者强烈感觉到,实证研究中的理论归纳程度较浅,甚至没有;而非实证研究中应有的、想当然的东西太多。此外,在关于职业指导论文的已有研究中,比较研究的篇数有6篇,其中4篇是关于普通中学职业指导的文章,2篇是关于社会职业指导的文章。虽然没有专门针对中高等职业技术学校的职业指导介绍,但也可见学者们已经开始尝试用不同的研究方法和视角进行研究,以追求更加科学的结论。
  


  6.职业指导研究内容相对集中,深度有所发展。如80页图2所示,职业指导的研究内容主要集中在功能意义、概念、原则、目标、课程建设、内容、途径方法、组织管理、师资建设这九个方面,其中以方法途径、内容和课程建设这三方面研究探讨的频数最高。虽然自2001年以来,通过横向比较,这三个方面都列居榜首,但是纵向来看其深度有所加强。如职业指导的途径从单纯的职业指导课逐步渗透到其他课程、课外活动,从学生在课堂内接受指导逐步走出校门,带学生到人才大市场或劳动力市场亲身体会;其方法也从单纯的课堂说教转向讨论、调查、模拟求职等多种方法结合,使之更加多元化,职业指导的内容也从以往帮助学生掌握应聘求职的技巧方法逐步向择业、创业、就业指导相结合。此外,职业指导的课程建设也是职业指导研究的一个热点,教学模式、方法也越来越多样化,但整体来讲还仅仅是方法、模式上的探讨,整个课程的体系并未有很大突破。但要特别指出的是,近两年,“职业生涯规划”一词则越来越多地体现在职业指导论文中,生涯规划已开始被广大教育者所关注,其理念也已慢慢渗入到我国职业指导的教育中。
   综上,自2001年来,职业指导研究取得了较大的进步,但还存在着一些问题:从研究的学科视角看,非教育的相关学科视角有待拓展和结合;从研究对象看,高职职业指导研究还需进一步加强;从研究方法看,理论性与实证性的研究还需更好结合;从研究内容看,基于宏观体系性和内涵发展性的研究有待加强。
  


  
  二、值得思考的若干问题
  
   1.如何突破高职职业指导的窘境。首先,从理论研究来说,中职职业指导在研究上要比高职早,也相对比较完善。从实践操作上来说,目前高职的职业指导工作主要还是为就业服务的,各校提供职业指导服务的部门名称“就业指导中心”“招生就业处”“就业指导服务中心”等就可以体现。从层次上来看,高职是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针对我省的省情和目前高校扩招及就业压力增大的现实,提出高校要以就业为导向,着重抓好就业工作,提高就业率,无疑是合理的。但是从培养目标看,高职又属于职业教育的范畴,它是独立于普通高等教育的,若仅仅局限在做好就业指导工作、一味地追求就业率,从而忽视对学生的职业教育和职业指导以及对学生全面素质的培养,这也是不可取的。在不少针对职业教育的相关文件中,几乎出现的都是“职业指导”一词,如1996年5月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中第一章总则第四条明确规定,要对在职业学校的受教育者进行职业指导;2002年8月《国务院关于推进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也提出“加强职业指导和就业服务,拓宽毕业生就业渠道”。在《教育部2006年职业教育工作要点》中专门提到要“切实加强职业院校学生的职业指导和就业服务工作”。尤其是针对中等职业技术学校的职业指导工作还多次出台了专门的指导工作意见,如1999年的《中等职业学校开展职业指导工作的意见》;2001年的《关于中等职业学校德育课课程设置与教学安排的意见》,提出要将职业指导纳入中等职业学校的必修课内容之中;2002年10月的《教育部关于加强职业技术学校职业指导工作的意见》等。但目前对于高职院校甚至高校都没有相关的专门文件出台。因此,从政策上看,高职院校是否要开展职业指导存在很大的弹性。其二,高职院校的建校时间短、历史不长,目前学校的主要精力还是重在“抓两头”,即招生和就业,而就业工作的主要对象就是毕业生;再加上办学困难重重,院校投资少,难以在资金上保障建立系统的职业指导工作体系。其三,一些教师对职业指导存在错误认识,把顺利就业、提高毕业生一次就业率看做职业指导的唯一目的,导致短视心理、短期行为严重,重服务、轻教育的情况屡屡出现。由此可见,虽然目前高职开展职业指导研究已经开始受到关注,但在实施过程中还是陷入了一个尴尬局面,做职业指导精力有限,而仅仅做就业指导分量又不够。因此,如何改变这个窘境,成为高职教育发展过程中的一项重要课题。
   2.如何构建中国特色的职业指导理论体系。目前,我国职业指导理论基本上是借鉴国外现有理论。应该说,他们的一些职业观念和职业指导观念,对我们今天刚刚兴起的职业指导活动还有一定的启示,如应用发展的职业观取代静止的职业观、以关注人的生涯发展取代择业阶段、以“授渔”取代“授鱼”等。但是我们知道,没有一个理论或做法能适合所有国家的文化和教育体制,英国、日本的职业指导理论虽然源于美国,但也结合本国的实际情况进行了调整和修正。因此,我国在借鉴国外理论过程中,研究出一套有中国特色的职业指导理论并把它运用于实践,至关重要,只有这样才能保证职业指导活动的科学性。但是仅靠一些专家的力量是远远不够的,还需要实践工作者的共同参与。而目前中高等职业技术学校负责职业指导工作的一线教师主要以行政人员和政工干部居多,专业职业指导教师较少,专业化程度较低,而且常常因为忙于事务性工作,就很少有时间再钻研这方面的理论和做相关课题,因此造成了理论研究薄弱、对实践的指导和应用不足的现象。由此可见,职业指导要有所发展,提升职业指导师资水平将有助于构建中国特色的职业指导理论体系。
   3.从职业指导到生涯教育:未来之路如何走。在职业指导开展得比较好的诸如美国、德国、日本、英国以及我国的香港、台湾等地,在其职业指导的发展历程中,几乎都经历了从职业指导向生涯教育发展的过程。分析其原因,一方面是顺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另一方面也受到了职业指导理论的不断推动,职业指导的整个体系也相对比较完善。他们通常有明确的职业指导目标;能保障贯穿学校教育的整个阶段,乃至人的一生;能在结合社会需求的基础上强调从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出发进行职业指导,尊重个性及其差异,用发展的眼光去分析和测定每个学生的智力、兴趣、能力倾向与个性特征;形成了职业指导机构的社会系统网络以及具备高素质的职业指导人员,还有充足的专项资金保障和支持。与其相比,我国还相差甚远。
   从国内外环境看,目前我国的职业指导事业面临着多重挑战,其一,“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深入人心,个人的生涯发展备受关注;其二,现代产业社会的人才需求对职业教育也不断提出新的要求;其三,毕业生就业竞争加剧,亟待全面提高中高等职业技术学校学生的素质。这些都要求职业指导工作建立系统优化和协同的机制,而内涵也需要扩展和提升,如更关注个体在生涯发展中的主体能动性和人的终身职业发展,这也是职业指导未来发展的必然趋势。值得我们深思的是,学校系统是应该在完善职业指导的基础上再逐步向生涯教育体系转变,还是从高标准着眼,推动从职业指导工作向生涯教育体系的跨越式发展,这是一个重要问题。无论如何,我国未来职业指导和生涯规划教育发展完善的前提之一,是相关理论与实务研究的更大进步,这是令人期待的,也是需要付出艰辛的。
  
  [参考文献]
  [1]朱启臻.职业指导理论与方法[M].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1996.
  [2]胡科,栾志刚.卡耐基职业指导[M].北京:中国城市出版社,2001.
  [3]闻友信,刘鉴农.职业指导的理论研究与实验[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1992.
  [4](日)近藤大生,有本章,等.职业与教育——职业指导论[M].北京:春秋出版社,1989.
  [5]邓宏宝,菲尔·贝尼斯.国外职业指导的两难与中国的抉择[J].外国教育研究,2005(4).
其他文献
师生交往是学校教育中学习与生活的基本方式,良好的师生交往,有助于教学活动的顺利开展与教学质量的提升。当前高校师生交往整体状况良好。但也存在交往频率低、时间短、内容单
针对目前我国采用的采煤机故障诊断方面存在的弊端,以目前使用比较广泛的电牵引采煤机为研究对象,提出了一套在线故障诊断监测系统。该系统通过信号的提取并将信号进行综合处
采用SCL-90对成教学生进行测试,对结果进行比较。统计结果显示:成教学生整体心理健康水平高于普通大学生,在男女、全脱产与半脱产、在职与不在职之间大多数因子有显著性差异,总体
排舞是从英文linedance翻译过来的,从字面意思上理解就是一种排成一排排跳的舞蹈。这种舞蹈源于美国上世纪70年代西部的乡村舞蹈,也叫牛仔舞。随着时代的进步发展,全球化的普
目的分析并评价快速冰冻切片在卵巢肿瘤病理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方便选取2017年1月-2018年10月在该院接受治疗的134例卵巢肿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行快速冰冻切片
教师的道德品质会直接影响学生的未来发展, 因此, 很多校长都非常重视 “师德建设” 工作, 但是, 在 “师德建设”工作推进过程中, 依然还存在很多误区. 学习道德规范和相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