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效课堂 声情并茂(2)

来源 :中国教育技术装备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eep_le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阐述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中恰当地使用多媒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突出教学重点和难点,多方位地增强学生的学习效果。
  关键词 多媒体;思想品德;课堂环境;创新思维
  中图分类号:G63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489X(2013)07-0148-02
  思想品德课是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的主要途径之一,在素质教育过程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思想品德教师应从每一节课做起,落实新课程倡导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及其理念,敢于在改善师生关系、处理教学内容、研究教学设计、应用教学策略等方面积极另辟蹊径、敢于独出心裁,让思想品德课堂教学活起来。
  多媒体已广泛应用于初中思想品德课堂教学并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它不仅更新了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同时也更生动全面地展示着教材,更好地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学生提供最理想的教学环境,从而提高教学质量。眼下,几乎所有的课堂,特别是公开课中,都会看到多媒体的运用。多媒体在课堂教学中为思想品德课教学内容的调整组合提供了丰富的材料。然而,不少教师在多媒体教学的实践中,出现很多问题,使多媒体的作用没有得到很好的发挥。笔者结合初中思想品德教学中运用多媒体技术的实践及听课学习中看到的一些现象,谈谈自己的认识。
  1 应用多媒体教学的优越性
  1.1 创设多媒体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多媒体技术利用文字、图形、动画、视频和声音等多种方式呈现知识信息,为学生提供一个生动直观、形象具体的学习环境。多媒体表现形式多样,表现手法新颖,表现情节、细节生动,极富趣味性,而且以其多样化信息作用于学生的各种感官,使原来比较抽象枯燥的思想品德内容,学生学起来不再感到空洞乏味,变枯燥为趣味,大大增强学生的好奇心,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可以用协商讨论的模式,使计算机像学习伙伴一样和你进行讨论交流。学生在这样的交互式学习环境中有了主动参与的可能,而不是一切都由教师安排好,学生只能被动接受,为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的发挥创造了很好的条件,激发了学生强烈的学习动机和求知欲,达到优化教学效果的目的。
  有一位教师,在讲授八年级下册“肖像和姓名中的权利”一课时,首先巧妙地运用多媒体展示赵本山、刘翔、姚明、刘洋等明星的照片和名字来导入新课,然后自然导出肖像和姓名这两个概念的含义及作用,进一步引出肖像权和姓名权。再通过多媒体课件讲述关于侵害刘翔、姚明肖像权的案例,让学生自主地分析案例。因为学生对刘翔和姚明这两位体育明星特别感兴趣,在愉快的情境中轻松地接受了新知。
  教师创设了一个平等和谐、兴趣盎然的多媒体学习情境,教师处于引导地位,学生处于主学地位,体现了思想品德教学的价值,使学生学会了知识、拓展了思路、培养了能力,融入本课的学习之中。教师只要用妙手轻点鼠标,家事、国事、天下事皆现于屏幕之上,改善了思想品德课堂教学的环境,促进了思想品德教学活动的最优化,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课堂教学师生互动的有效性[1]。
  1.2 营造多媒体氛围,张扬学生个性
  多媒体辅助教学改变了传统教学中粉笔加黑板的单一、呆板的表现形式,能将枯燥的氛围生动化、抽象的知识形象化,有利于增强教学效果,调动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在进修学校组织开展的思想品德教学活动中,教师一致认为制作课件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所以不用每节课都运用多媒体进行教学。根据思想品德课教学内容的分析,结合各种媒体信息的特征,确定对于某项知识使用何种媒体表达效果会更好。选择合适的媒体信息,作为要素分别安排在不同的思想品德信息单元中,按课程有组织地开展教学方法研究或案例研究是十分必要的。
  如一位年轻的教师在上“将心比心,与人为善”一节公开课时,要让学生认识与人为善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懂得“将心比心”的道理,在生活、学习中能够换位思考,与人为善,形成“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人生态度,做一个诚挚而富有善良之心的人,培养与人为善的品质。教师用多媒体课件出示如下画面,然后再组织学生小组讨论:
  小红和小明是同桌,数学测试试卷发下来之后,小红一看自己考了61分,她急忙去问小明考了多少分,小明并没有告诉他。课间休息时,小红趁小明不在教室,偷看了小明的考试卷,原来小明只考了58分,比自己还少。上课铃声响了,小红骄傲地对小明说:“哈哈,原来你数学测试不及格啊!”这时,前桌的小丽回头对小红说:“我考了96分,你们俩考的成绩差不多啊,你刚刚及格有什么资格骄傲啊!”
  看完片段,教师问:假如你是小红,你会怎样想?又会怎么做呢?……小组讨论、交流,提出自己的观点和相应解决的办法。最后,让各小组代表发言进行交流,全班评议。让学生身临其境,参与其中,充分尊重和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碰撞出智慧的火花,思维层面、思维的方式得以相互补充,从深层次上体现了教学的互动。
  良好的课堂心理气氛可以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内在情感和动机,能协调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形成强大的合力,对学生起着潜移默化的导向和促进作用。学生从实质意义上成为学习的主人,营造民主、和谐、宽松、开放、张扬的教学氛围,使课堂教学变得更加有活力和生机。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学会与人为善,设身处地替他人着想,学会宽容、理解和欣赏他人。这样就在课堂教学整体优化的同时,让学生亲自体验,张扬了学生的个性[2]。
  1.3 巧用多媒体网络,升华学生情感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而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多媒体网络教学是学生有着浓厚兴趣的一种教学活动。课堂上运用多媒体网络技术手段,可更好地解决知识重难点。思想品德课教学要紧跟时代的脉搏,进行体验式教学,增强思想品德教育的可信度,引导学生由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参与,让学生在体验中获得心灵的共鸣,赢得认识的提升, 升华学生情感。
  如一位老教师教学“一国两制”一课,他用多媒体播放了香港回归祖国的视频剪辑,并配以歌曲《东方之珠》,为学生再现了香港回归的动人场景。感人的材料拉近了教材与学生的距离,引起学生思维上的共鸣,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教师运用网络手段,捕捉富有时代气息的教学内容,有效地扩大课堂容量,鼓励学生利用课余时间上网收集与教学内容相关的视频材料,为下一次教师创设视频教学情境提供资料。这样的教学设计,既培养了学生自主、合作的学习习惯,又能增强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保持活跃的思维状态,升华学生的情感。
  2 多媒体辅助教学应注意的问题
  2.1 内容华而不实,学生思维受限
  在听课中发现有的思想品德课教师课堂上从头至尾都用多媒体,像是在做学术讲座,教师低头盯着电脑屏幕“念”,或者只顾操控电脑演示多媒体课件引用大量信息。学生依然是被动的接受者,灌输、填鸭之风依然我行我素,只不过是将“人灌”变成了“机灌”,换汤不换药,使学生分散了注意力,冲淡了教学主题,弱化了学生思维,影响了教学效果[3]。
  2.2 重视课件制作,忽视能力培养
  部分思想品德课教师在制作课件过程中,唯恐内容单薄,将与教学有关的内容全部纳入课件,而授课时间受到限制,板书不足,信息超量,抑制学生思维,忽视能力培养。
  3 结语
  总之,思想品德课教学是一门很深的学问,具有极强的科学性和艺术性。教师要更好地发挥多媒体课件的作用,更新教学理念,让多媒体真正为教学服务。教师始终是教育的主导,对于课件的使用要适时适度,不能过分依赖,人为物役。教师应在三尺讲坛上和学生一起用心品味、和谐共舞,让生命在课堂中诗意地栖居。
  参考文献
  [1]刘志茹.多媒体在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中的魅力[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2(1):124-125.
  [2]刘晓军.多媒体在初中思想品德教学中的运用[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2(19):85-86.
  [3]杨学敏.也谈多媒体与思想品德课整合应注意的问题[J].科技创新导报,2011(34):160.
其他文献
摘 要 数学是一门训练思维活动的课程。这就需要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采用恰当的教学方法,吸引学生的有意注意,产生学习的兴趣,积极参与教学活动,亲身经历数学知识产生、形成和发展的过程,引导学生上升到抽象的数学认识,真正使数学学习成为学生思维力和创造力形成的主要途径,从而使他们热爱生活、热爱数学。  关键词 数学;信息技术;教学情境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489X
摘 要 阐述国网技术学院泰山校区的多媒体教室概况,根据学院实际情况,提出班级管理员制度,形成多媒体设备的开放式统一管理方法,减少人力的付出,提高工作效率,为教学秩序的正常进行提供可靠的保障。  关键词 多媒体;设备管理;班级管理员  中图分类号:G48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489X(2015)12-0031-02  随着多媒体技术的飞速发展,现代教育理念也发生了质的改变,多媒体
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是新课程教学的一种新形式,它给学科课程的教学带来一场革命,为素质教育的推动与发展注入一支强心剂。探究积极有效的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的模式,将在课程整合研究中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  教学模式,根据《教育大辞典》的解释,就是反映特定教学理论逻辑轮廓,为实现某种教学任务的相对稳定而具体的教学活动结构,具有假设性、近似性、操作性和整合性。我国学者何克抗教授认为:“教学模式是指在一定
●日本  2010年5月,日本内阁信息技术战略本部制定了新的IT战略五年规划纲要,确定了3个领域的发展目标:1)改进课程设置,以便学生通过课堂互动增强教育效果;2)减轻教师和学校管理方面的负担;3)建立适应21世纪发展的教育框架。该规划纲要同时号召教育部门开发受到ICT(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s Technology)系统支持的21世纪学生通过1对1方式运作的计
摘 要 通过化学电源的设计与实践,探讨将Pad数字技术与教学相结合,构建生态智慧课堂的教学策略,在师生互动过程中体验和感悟科学探究历程,启迪和促进智慧发展,陶冶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使课堂教学更为生动和有效。  关键词 Pad数字技术;生态智慧课堂;化学电源  中图分类号:G633.8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489X(2015)19-0035-02  1 前言  “生态智慧课堂”是新课
1 前言  “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最喜小儿无赖,溪头卧剥莲蓬。”游戏是孩子的天性,尤其是对于小学生来说,在智力启蒙的最初阶段,他们从游戏中掌握的基本生活技能和提升的自我情感认知,占据着他们身心成长的重要部分。在电脑和网络技术快速发展和普及的今天,学生很小就接触到网络。如何适应新的教育形势,巧妙利用信息技术进行小学教学,是值得进一步研究的课题。特别是对于小学信息技术课来说,本身就承担着引导学
摘 要 以灌溉排水工程学为例,在教学过程中引入任务导向式授课方式,通过项目的精心设计和组织实施,收到较好的教学效果,并对本项目实施过程中的注意事项进行探讨,对其他高职课程的教学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关键词 高职教育;灌溉排水工程学;任务导向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489X(2015)20-0094-02  1 前言  高职教育作为一种高等教育类型已被社会广
摘 要 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以及教学改革的需要,多媒体越来越多地被引入课堂教学中来。结合数学教师的教学实践,论述教学中使用多媒体来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有效性。  关键词 数学;思维能力;直觉思维;创造思维;类比思维;多媒体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489X(2013)13-0048-02  随着教学的不断改革,多媒体辅助教学已经被不断地引进课堂。多媒体是现代教学
摘 要 “云课堂”是近年来教育信息化发展的新事物。通过对“云课堂”(一对一数字化课堂)的教学设计以及教学实践,对“云课堂”的教学设计做了有益的探索。  关键词 云课堂;教学设计;教育信息化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489X(2014)15-0073-03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及教育部《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
摘 要 从价值观的角度对全新版《大学英语》综合教程教材一、二册使用过程中遇到的跨文化交际的问题进行探讨。得出结论:中国学生与教材选文作者处于不同的文化背景,从价值观这一文化维度来处理涉及文化差异的现象,能改善学生的理解和提升教师的教学质量。  关键词 跨文化交际;大学英语;价值观  中图分类号:H319.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489X(2015)12-0076-02  1 前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