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例瘦素受体突变型极端肥胖家系研究

来源 :中华内分泌代谢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aobailxiaoy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研究针对2例极端肥胖的经过代谢手术治疗减重效果不佳的瘦素受体(LEPR)突变女性患者进行报道。提取患者及父母的外周血基因组DNA,对患者及其家系进行分子遗传学分析,发现了LEPR基因的3个致病突变,这3个突变位点均未被报道。2例患者均因"自幼多食、体重增长过快"就诊。患者1,女性,39岁,身高150 cm,体重130 kg,体重指数(BMI) 57.8 kg/m2。血瘦素156.4 μg/L,基因检测发现患者1的LEPR基因15号外显子存在c.2317G>T纯合突变,患者父亲和母亲均携带c.2317G>T杂合突变。患者2,女性,37岁,身高158 cm,体重167 kg, BMI 67.0 kg/m2.。血瘦素193.4 μg/L,基因检测结果显示患者2的LEPR基因10号外显子存在c.1482delT杂合突变,同时其12号外显子存在c.1892C>A杂合突变,该突变位点与关键酶的活性位点相关。父亲携带c.1482delT杂合突变,母亲携带c.1892C>A杂合突变。2例患者均行外科减重治疗,在手术后的半年体重分别下降约22 kg和40 kg,但后续随访显示患者1体重在术后2年反弹至原体重,而患者2体重在后续半年也不再进一步下降。

其他文献
目的利用低氧模拟化合物去铁胺(Deferoxamine)干预1型糖尿病小鼠,观察小鼠骨骼骨密度、骨体积、骨结构、骨强度、骨代谢变化情况。方法通过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建立1型糖尿病小鼠模型。实验分为对照组(正常小鼠)、糖尿病组、去铁胺干预组,利用Micro-CT检测小鼠股骨远端松质骨骨密度、骨量、骨结构,利用三点弯曲实验检测小鼠股骨骨强度,苏木精-伊红(HE)染色观察小鼠胫骨骨小梁表面成骨细胞数量,实
目的结合临床实际,设计并应用基于信息化的护理质量管理系统,加强护理信息化建设,提高护理质量控制效率。方法在医院原有护理信息平台基础上,以护理为主体自行设计、研发质量管理系统并应用于临床,护理部应用PDCA循环管理模式,制定护理单元质量考核评分标准,组建护理质控小组不定时检查并评分,各病房根据反馈的问题进行原因分析并提出整改措施。结果应用基于信息化的护理质量管理系统后,2016年7-12月的护理意外
目的探讨天津及周边地区21-羟化酶缺乏症患者CYP21A2基因突变谱,分析基因型与表型的相关性。方法收集先证者外周血,提取基因组DNA,联合应用位点特异性PCR、PCR扩增产物直接测序以及多重连接依赖探针扩增技术对致病基因CYP21A2进行检测并分析基因型与临床表型的关系。结果(1)在35例21-羟化酶缺乏症患儿中,25例为失盐型,10例为单纯男性化型。(2)在35例先证者70个等位基因中共检测出
期刊
期刊
目的在社区正常糖耐量人群中检测鱼油的有效代谢物3-羧基-4-甲基-5-丙基呋喃戊酮酸(CMPF)的血清水平,并探讨其与脂肪酸代谢以及肥胖的关系。方法本研究选取2013年上海市社区糖尿病筛查人群中272名糖耐量正常者为研究对象。每位受试者均接受体格检查和标准化问卷调查,空腹采血测量血糖、血脂等生化指标。将体重指数(BMI)≤23.9 kg/m2的人群作为正常体重组(n=143),BMI≥24 kg/
目的分析罕见病因所致儿童原发性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症(primary adrenal insufficiency,PAI)的临床特征和基因突变类型,提高临床医生对该病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儿科2010年9月至2017年8月诊治的PAI患儿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基因检测结果,排除先天性肾上腺皮质增生症、以神经系统起病或明确家族史的X连锁肾上腺脑白质营养不良、自身免疫性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症等病因。结
目的本研究比较低能量均衡饮食和代餐减重对肥胖患者减重依从性、减重幅度、糖脂代谢的影响,以获得可能适合中国肥胖人群个体化的营养减重方案。方法观察低能量饮食组(n=23)和代餐组(n=17)减重4周及8周后的身高、体重、腰围、体重指数(BMI)、体脂肪、内脏脂肪面积改变,2组减重8周后空腹血糖(FPG)、三酰甘油(TG)、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
分析8例假性软骨发育不良(pseudoachondroplasia,PSACH)患者的临床特征及软骨低聚物基质蛋白(cartilage oligomer matrix protein,COMP)基因突变情况。收集5例男性和3例女性患者的临床病历资料,并采集8例先证者、17名家系成员及250名无血缘关系志愿者的外周血,进行COMP基因位点突变检测。8例患者均为散发病例,检测到COMP基因存在突变。P
目的建立2型糖尿病合并脑缺血树鼩模型,探讨在代谢异常及脑缺血条件下,缺血后适应(postconditioning,PC)对树鼩脑皮层基因表达的调控机制。方法将70只健康成年树鼩分为对照组、2型糖尿病(T2DM)组、脑缺血(IS)组、T2DM+IS及T2DM+IS+PC组(每组14只)。采用高脂饲料饲养联合链脲佐菌素注射建立实验性糖尿病模型,通过光化学反应诱导树鼩局部血栓形成,缺血PC组于缺血后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