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府逐瘀汤治疗心绞痛的分子机制预测

来源 :中医药临床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andyshell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基于网络药理学预测血府逐瘀汤治疗心绞痛的分子机制.方法:通过中药系统药理学技术数据库(TCMSP)检索血府逐瘀汤组成药物活性成分,利用SwissTargetPrediction数据库、stitch数据库以及文献得到血府逐瘀汤的潜在靶点,通过TTD、GeneCards、OMIM、DisGeNET及DrugBank数据库获取心绞痛相关靶点,将血府逐瘀汤的潜在靶点与心绞痛相关靶点进行映射得到交集靶点,即为血府逐瘀汤治疗心绞的潜在靶点.通过Cytoscape(3.7.1)软件,生成血府逐瘀汤治疗心绞痛的蛋白与蛋白相互作用(PPI)网络.通过cluego插件进行GO功能富集分析.通过DAVID网站进行(基因百科全书)KEGG通路分析,结果:血府逐瘀汤治疗心绞痛活性化合物有53种,筛选出血府逐瘀汤可能与心绞痛相关的靶点148个,根据MCC算法提取出得分前30为hub网络,其中得分前10的靶点可能为关键靶点:VEGFA、SRC、ERBB2、MYC、CCND1、AR、IL6、AKT1、CTNNB1、EGFR,功能分析发现血府逐汤的生物过程主要集中在细胞凋亡、炎性和平滑肌细胞增殖的调节、免疫应答等生物学过程.通过KEGG通路分析得到83条通路,结合文献检索,筛选出直接或间接与心绞痛相关的通路为18条,主要分为以下三类:炎症相关通路:MAPK信号通路等、NF-kB信号通路等;细胞增殖相关通路:PI3K-AKT信号通路、JAK-STAT信号通路;免疫相关通路:T细胞受体信号通路、B细胞受体信号通路、Toll样受体信号通路等.结论:血府逐瘀汤通过多靶点、多通路治疗心绞痛,可能在炎症、血管内皮细胞增殖、免疫相关通路对心绞痛进行干预.
其他文献
以工作要求—资源模型探讨员工资质过剩感对知识隐藏的影响,通过构建中介模型,分析了任务重塑的中介作用和未来工作自我清晰度的调节作用.基于实证的分析研究表明,员工资质过剩感对知识隐藏产生负向影响;任务重塑在员工资质过剩感和知识隐藏起中介作用;未来工作自我清晰度调节了员工资质过剩感和任务重塑的关系;未来工作自我清晰度调节了任务重塑在资质过剩感与知识隐藏的中介作用.丰富了资质过剩感和知识隐藏的作用机制及边界条件,为企业激发员工资质过剩感的潜在价值提供新思路.
目的:总结方朝晖教授应用中药治疗甲状腺结节的临证经验.方法:将方朝晖教授采用中药治疗的甲状腺结节患者的一般资料及处方信息录入临床科研一体化系统,通过关联规则、频数分析等方法观察中药的核心药物、关联组合、使用频次等.结果:纳入了 289例患者及其处方,女占74.7%,男占25.3%,平均年龄为39岁,含药152种;中药使用频次超过75%的有炙甘草、茯苓、当归、白芍、远志、合欢皮;复杂网络图显示核心处方药物为炙甘草、当归、白芍、夏枯草、茯苓、合欢皮、柏子仁、茯神、远志组成;中药关联规则中设置信度>55%,支持
目的:借助中医传承计算平台(V3.0)软件,研究胡玉荃教授治疗先兆流产用药规律及症治经验.方法:收集胡玉荃教授2014-2019年治疗先兆流产医案及处方,采用药物关联规则、K均值算法聚类,对获得病案症状、舌脉、中药性味、归经、频次等进行统计及新方研究.结果:共收集胡教授治疗先兆流产病案112个,首诊处方112首,中药33味.多发生在孕早期(88.39%);症状以阴道少量出血为多见;最常见的舌脉是舌质红,苔黄,脉滑数;中药四气以温、寒、平多见;五味多属甘、苦、辛;多归肾、肝、脾经,功效以补虚类多见.结论:胡
原发性高血压是最常见的心血管系统疾病,随着影响血压的危险因素的数目和程度的加剧,血压的水平逐渐上升,且愈加难以控制,对患者的生命健康产生严重影响.李雪苓主任总结经典,结合临床根据疾病的本虚标实立“行气活血,清热化瘀”之法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疗效明显.希冀为临床提供思路,提升患者长期疗效.
电力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重点是相关管理模式的信息化、数字化应用,人力资源管理与大数据等新信息技术相结合实现数据共享,在包含规划、招聘、培训等六大功能模块及选、育、用、留四大管理环节中,综合大数据技术应用期望,形成了人力资源规划、招聘与配置、培训与开发、招聘管理、薪酬福利、员工关系及混合型、其他型等八大类场景应用预期.指出运用大数据技术可能出现的数据利用能力、利用成本和利用安全问题,提出企业要重视大数据技术带来的机遇与挑战,采取科学、规范的管理措施规避各种问题,建设安全使用环境,推动大数据技术应用,促进企业人
肿瘤恶病质是一种机体代谢紊乱综合征,临床表现常包括食欲减退、消瘦,免疫系统受损和代谢功能障碍等,常并发于晚期肿瘤患者,中医学属于“虚劳”病的范畴.“阴毒”是阴证发展末期的性质阴寒的毒邪,是肿瘤恶病质发生发展的关键病机,所致证型多属脾肾阳虚.其基本治法为温补脾肾,同时配伍风药以引药走行、散邪解毒.该理论可为肿瘤恶病质的中医临床实践提供思路与借鉴.
胡玲教授从事针灸教学、临床和科研近40年,基于中医学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的指导思想,在长期的临床实践中逐渐形成了独具特色是潜方配穴的学术理念,尤其是在治疗妇科疾病中,注重针、灸、药结合,任督同治,上下同调,标本兼顾,调和阴阳.该文简要介绍胡玲教授临床选穴用药治疗功能性失调所致妇科疾病经验,为临床治疗妇科疾病提供参考.
我国大多数民营企业以家族企业的形式存在,家族企业的治理问题备受关注.从家族企业内部的权力配置入手,将“差序格局”引入家族企业治理研究,构建家族企业差序化治理演进模型,采用案例研究方法对差序格局作用于家族企业治理的机制进行实证分析发现,差序格局对家族企业治理的作用是一个动态过程;差序格局视角下两权分离的实质是掌握两权的成员范围并非完全重叠;家族企业的成长存在多种路径.为此,家族企业主要改变观念;选择正确的成长路径;合理融合家族文化和企业文化.
互联网和通讯科技的迅速发展给人们的生活和工作模式带来了深刻的变革,员工工作和非工作领域的边界日益模糊并开始相互渗透,进而影响员工工作绩效.在日趋激烈的竞争环境中,提升员工工作绩效不仅有助于企业长期发展,而且对实现员工个人价值也具有重要意义.基于已有文献和相关理论,以工作—非工作边界渗透为自变量、员工工作绩效为因变量,引入工作—非工作冲突为中介变量,初步建立研究模型.经过分析发现:工作→非工作渗透与员工工作绩效呈“倒U型”关系,工作→非工作冲突与员工工作绩效呈“倒U型”关系,工作—非工作边界渗透与工作—非工
以2016-2020年我国20家智能制造企业年报数据为样本,运用数据包络分析(DEA)模型对样本企业的投资效率进行了研究,在计算各企业的综合效率、纯技术效率及规模效率的基础上,评价分析其现有投资水平和智能制造企业整体的投资效率.对20家企业所处行业进行细分后发现,专业设备制造业的综合效率、纯技术效率和规模效率都达到了DEA有效,其他行业的投资效率轻度DEA无效.提出保持适当的投资规模、提升投资管理和投资技术水平、利用外部监督机制等提升智能制造企业投资效率的建议.